资源描述
红外成像效果的基本计算方式
1、 红外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
l 被观测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
l 镜头的探测灵敏度(由探测器和读出电路决定)
l 镜头的焦距
l 镜头的光圈数
2、 探测距离的计算方式
红外探测的是物体的自身辐射,理论上可探测距离是无穷远的。而实际上一套红外成像系统受如上所述的因素的影响,对固定目标的探测距离是有限的且可以计算的。其中探测可分为两块:可探测和可显示。
2.1、可探测
可探测指的是热成像系统能把目标辐射从背景辐射中区分出来,反应指标就是NETD和MRTD,主要由探测器灵敏度(含配套读出电路)和镜头光学系统(同焦距情况下光圈参数影响较大)决定。
NETD
噪声等效温差 noise equa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用热像仪观察一个低空间频率的圆形或方形靶标,当其视频信号信噪比(S/N)为1 时,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等效温差,亦简称NETD。
NETD 是评价热像仪探测目标灵敏程序和噪声大小的一个客观参数。
MRTD
最小可分辨温差 minimum resolvabl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它既反映红外热像仪的温度灵敏度,又反映了其空间分辨率,但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2.1、可显示
可显示指的是目标可以从热像仪的输出视频上显示出来,这个指标主要由镜头焦距决定。
关于可显示,现在比较认同的是统一到 目标成像占探测器的像元数 指标上来,然后根据目标所占像元素的多少区分成探测距离、识别距离、鉴别距离这样的指标称谓,且不同的厂家或者研究所对如上的指标称谓的定义可能各异。
我公司手册上给出的测试距离定义
探测距离:目标在光轴截面上的短边成像占1个像素
识别距离:目标在光轴截面上的短边成像占4个像素
鉴别距离:目标在光轴截面上的短边成像占8个像素
注:此处计算的成像像素和我们视频显示的像素不是一个概念,视频显示的图像加入了差值处理。
在热像仪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需要通过已知的镜头焦距换算成对固定大小目标的计算距离,或者由探测效果和目标大小反推所需镜头焦距。
如果假设镜头焦距F,目标的截面投影高度值H、宽度值Y,观察距离L, 成像占的像元数N,
对于17um像元间距的探测器则有以下简单计算公式:
垂直向像元数
水平向像元数
像元数为整数,计算值为小数时四舍5入,计算可探测距离时必须大于等于1 。以上参数可表示为如下三角关系:
2.2、视场角
视场角分为水平视场角,垂直视场角两个。两者计算方法一致,都是通过理论镜片投影方式计算。成像简化图如下图所示
A:视场角
A:半视场角角
Lens:虚拟镜片
F:焦距
Imaging surface:当计算全视场角时,此为探测器成像面的长边和短边尺寸
以640×480 17um规格探测器计算如下
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
计算水平视场角,即H边成像最大视场角时:
计算垂直视场角,即V边成像最大视场角时:
计算实例
例如计算150mm镜头配640×480 17um红外探测器的成像系统视场角时:
水平视场角计算
垂直视场角计算
3、 计算实例
实例1
假设目标人高1.75米,肩距0.45米,用像元间距17um的探测器,焦距40mm镜头从远处正对观察,计算其可探测距离。
计算方法
可探测指目标的光轴截面短边成像占1个像素,人体目标肩宽是短边,用肩宽数据计算
由公式
由以上方程反算出
实例2
假设目标车高2米,长4米,用像元间距17um的探测器的红外热像仪从远处正对观察,如识别距离需达到800米出,计算所需的最短镜头焦距。
计算方法
可探测指目标的光轴截面短边成像占4个像素,车高是短边,用车高数据计算
由公式
由以上方程反算出
注:有时客户会在高度和宽度两个方面同时提出识别指标,此时可以独立计算,选焦距更长的那个作为镜头焦距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