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材料》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695397 上传时间:2025-06-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7.50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 一、 名词解释 1. 晶体:晶体结构是有一定结晶形状的固体。 2. 玻璃体:玻璃体结构是①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其②粒子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3. 胶体:胶体是极其微小的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结构。 4. 密实度:是指材料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5. 孔隙率:是指在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6. 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 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8.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达到饱和状态下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 9.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收水分后水分占有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数。 10. 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质。 用含水率Ww表示。 11. 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用软化系数Kp表示。 12.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的性 质。 可用抗渗等级P表示。 13.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能够经受多次冻融循环的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不大于25%)、质量不显著减少(不大于5%)的性质。 用抗冻等级F表示。 14.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15. 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用来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16. 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变形完全消失并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尺寸的性质,这种变形被称作弹性变形(可恢复变形)。 17. 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仍保持或部分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纹的性质,这种变形被称作塑性变形(永久变形)。 18. 脆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而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19. 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20.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其他较硬构件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21. 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22. 胶凝材料:①在物理、化学作用下,能由液体或膏状体变为坚硬的固体,并②能胶结其他材料制成整体,且③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23.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或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适合:地上和干燥环境。 24.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并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适宜:即适宜于地上,也可用于地下和水中的环境。 25. 陈伏:为保证石灰完全熟化,石灰必须放入坑中以水覆盖保存两星期以上,这个过程称为“陈伏” 26. 硬化:石灰浆在空气中的硬化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的。 27. 水玻璃(俗称“泡花碱”):是①由碱金属氧化物和SiO⒉结合而成的②能溶于水的③一种金属硅酸盐物质。 28. 水泥浆的水灰比:拌和水泥浆时水与水泥的质量比称为水灰比(W/C)。 29. 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稠度时所需的拌和用水量。 30. 凝结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 31. 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32. 水泥的终凝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33. 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34. 水化热: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因水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水泥的水化热。( 通常以KJ/Kg表示。) 35. 硅酸盐水泥:P30页 3·2·1 36.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37. 徐变:混凝土在不变荷载的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变形,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38.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粗细程度。 39.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相互之间的搭配情况。 40. 岩石立方体强度:是用母岩制成50mm×50mm×50mm的立方体,在水中侵泡48h,待吸水饱和后测其极限抗压强度。 41. 连续级配:是石子粒级呈连续性,即颗粒由大到小,每级石子占一定的比例。 42.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各种施工工序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形密实的性能。 43.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的能力。 44.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 百分率。 45. 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不变荷载的长期作用 下,随时间增长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变形,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6. 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 用量的比值。 47. 单位用水量:是指1m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 48. 轻集料混凝土:凡用轻集料、轻砂(或普通砂)、 水泥和水配制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³的混凝土,称为轻集料混凝土。 49. 沥青:是一种褐色或黑褐色的有机胶凝材料,是 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合的及其复杂的混合物。 50.温度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的黏性和塑性随温度 升降而变化的性能。 51.大气稳定性:是石油沥青在热、阳光、氧气和潮湿 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抵抗老化的 性能。 52.建筑装饰材料:是指在主体工程完工后,用于建筑物表面、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材料。 53.热塑性塑料:以热塑性树脂为基材,添加增强 材料或添加剂所制得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 54.热固性塑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添加增强材料、填料及各种助剂所得的塑料为热固性塑料。 55.绝热材料:是指对热流具有显著阻抗的材料或材 料复合体,是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的 总称。 二、知识点总结 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区别: 定义 密度 是指材料在绝地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 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 是指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注: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孔隙在内的固体物质体积。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固体物质内部孔隙的体积。 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不仅包含材料内部的孔隙体积,而且还包含颗粒之间的空隙(材料颗粒之间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体积。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润湿角θ≤90° 憎水性:润湿角θ>90° 3.生石灰的水化特点: (1) 反应可逆 (2) 水化热大、水化速度快 (3) 水化过程体积增大 4.生石灰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1)保水性和可塑性好 (2)硬化慢、强度低 (3)干燥体积收缩大 (4)耐水性差 (5)吸水性强 5.石膏的特点:具有质量轻、吸声性好、吸湿性好、体积饱满、表面平整细腻、装饰性好、容易加工。 6.石膏的凝结硬化是一个连续的溶解、水化、胶化、结晶的过程。 7.石膏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min,终凝时间不超过30min. 8.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能:建筑石膏色白质轻,纯净建筑石膏为白色粉末,密度为2.60 ~2.75g/㎝³,堆积密度为800 ~1100kg∕m ³ 9.建筑石膏的特点: (1)孔隙率大、强度较低 (2)硬化后体积微膨胀。 (其膨胀率约为1%) (3)防火性好 (4)凝结硬化快 (5)耐水性差 (6)可装饰性 10.水玻璃的性质: (1)黏结强度高 (2)耐水性好 (3)耐酸性强 (4)耐碱性和耐水性较差 11.水泥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殊水泥。 12.水泥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铁铝酸盐水泥等。 13.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通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 14.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概括起来就是“两磨一烧”。 15.水泥 (1)通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P·Ⅰ、P·Ⅱ)、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 (2)专用水泥有:砌筑水泥、道路水泥和油井水泥 (3)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硅酸盐膨胀水泥、快凝快硬硅酸盐水泥等。 16.硅酸盐水泥一般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三部分组成。 17.常用的混合材料: (1)活性的有: ①粒化高炉矿渣(主要是活性Al2O3和活性SiO3) ②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同上) ③粉煤灰(同上,且含有少量CaO)。 (2)非活性的有石灰石、硅砂及各种废渣等。 18.影响硅酸盐水泥硬化的主要因素: (1)水泥细度。 (2)石膏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3%~5%) (3)水泥浆的水灰比。 (4)温度与湿度。 (5)养护龄期。 19.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1)细度。 (2)标准稠度用水量。(硅酸盐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一般为24%~30%) (3)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 ,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h 。 (4)体积安定性。(影响水泥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水泥中存在过多的游离Ca(f-CaO)和游离MgO(f-MgO)以及过量的石膏。) (5)强度。 (6)水化热。( 通常以KJ/Kg表示。) 20.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1)凝结硬化快 (2)抗冻性好 (3)水化热高 (4)耐腐蚀性差 (5)耐热性差 (6)抗碳化性好 (7)干缩小 21.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再加入质量分数为6%~15%的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为P·O,活性混合材料的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质量分数)。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硬化速度稍慢、3d强度稍低、抗冻性较差、水化热稍小、耐腐蚀性稍好。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2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1)代号: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2)技术要求: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特性: ①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②对温度敏感,适合高温养护。 ③耐腐蚀性好。 ④水化热小。 ⑤抗冻性较差。 (4)各自特征: ①矿渣硅酸盐水泥。抗渗性较差,保水性差,干缩较大,但矿渣硅酸盐水泥的耐热性较好。 ②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保水性高,抗渗性较好,干缩大,耐磨性较差。 ③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保水性差,泌水性大,抗渗性差,干缩较小,耐磨性也较差。 23.复合硅酸盐水泥(P·C):详细在P40 24.常用水泥的组成、性质: 水泥品种 (代号) 硅酸盐水泥(p·Ⅰ)(P·Ⅱ) 普通硅酸盐水泥(P·O) 矿渣硅酸盐水泥(P·S)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复合硅酸盐水泥(P·C) 组成 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很少量(0 ~ 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 硅~~熟料、少量(6 ~ 15%)~ ~ ~ 硅~熟料、大量(20 ~ 70%)粒化高炉矿渣和~ ~ 硅~熟料、大量(20 ~ 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 ~ 硅~熟料、大量(20 ~40%)粉煤灰和~ ~ 硅~~熟料、大量(15 ~50%)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 ~ 共同点 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 不同点 无或很少量的混合材料 少量混合材料 大量活性混合材料(化学组成或化学活性基本相同) 大量活性或非活性混合材料 粒化高炉矿渣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粉煤灰 两种以上活性或非活性混合材料 性质 (1)早期、后期强度高,凝结硬化快 (2)耐腐蚀性差 (3)水化热大 (4)抗碳化性好 (5)抗冻性好 (6)耐磨性好 (7)耐热性差 (1)早期强度较高 (2)耐腐蚀性稍差 (3)水化热较大 (4)抗碳化性好 (5)抗冻性好 (6)耐磨性较好 (7)耐热性稍差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早期强度较高 (1)对温度敏感,适合高温养护。(2)耐腐蚀性好。(3)水化热小。(4)抗冻性较差。(5)抗碳化性较差。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保水性好 (3)耐热性较好 (4)干缩较大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保水性好、抗渗性好 (3)干缩大 (4)耐磨性差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泌水性大,易产生失水裂纹、抗渗性差 (3)干缩小、抗裂性好 (4)耐磨性差 干缩较大 25.通用水泥的选用:详细,见表3-8 厚大体积的混凝土,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可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 26.混凝土分为: (1)重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Kg/ m ³的混凝土,主要用做防辐射的屏蔽材料; (2)普通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在2000 ~2800Kg/m ³之间,主要用于各种承重结构; (3)轻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Kg / m ³,主要用于承重、保温和轻质结构。 27.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而成。在混凝土硬化前,水泥浆主要起润滑作用;水泥浆硬化后主要起胶结作用。 28.对于一般强度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如:配置C25混凝土,可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配置C30混凝土,可选用强度等级为52.5的水泥。 29.粒径在0.15~4.75mm之间的岩石颗粒称为细集料(砂子)。砂子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 30.拌制混凝土要选用质量良好的细集料,对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害杂质的含量; (2)砂子的坚固性; (3)砂子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①.砂的粗细程度 ②.砂的颗粒级配 31.砂的细度模数Mx的计算公式:P51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Mx在3.7~3.1之间为粗砂,Mx在3.0~2.3之间为中砂,Mx在2.2~1.6为细砂。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一般应控制在3.5~2.0之间较为适宜。 32.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称为粗集料(石子)。石子分为卵石和碎石两大类。 (1).卵石的形状多为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较好,但混凝土硬化后强度较低。 (2).碎石多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较差,但混凝土硬化后强度较高。 33.对石子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害杂质含量。 (2)强度。 ①压碎指标。(压碎指标值越小,说明石子的强度越高。) ②岩石立方体强度。(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低于1.5。坚固性。 (3)坚固性。 (4)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 ①.最大粒径。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②颗粒级配。 a. 连续级配。 b. 单粒级配。 34.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混凝土的耐久性。 35.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 (1)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及外力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反映出拌和物的稀稠。 (2)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各颗粒间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黏聚力,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黏聚性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3)保水性。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稳定性。 黏聚性好时往往保水性也好;流动性增大时,黏聚性和保水性往往变差。 36.和易性的评定方法。通常评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方法是测定其流动性,以直观经验观察其黏聚性和保水性。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方法有坍落度试验和维勃稠度试验两种。 37.坍落度数值越大,表示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好。根据坍落度大小,可将混凝土分为4级: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60mm)、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为100~15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为10~90mm)和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0mm)。 38.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 (2)水泥浆的数量。 (3)砂率。 (4)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5)施工工艺。 除上述的因素外,外加剂、水泥品种、集料种类及形状等,都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一定影响。当集料的颗粒较大、外形圆滑及级配良好时,拌和物的流动性较大。 39.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也是混凝土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 40.混凝土的强度指标: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fcu表示。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用fc表示。) (3)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只有抗压强度的1/20~1/10。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结构设计中确定混凝土抗裂度的重要指标,也用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其劈裂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在P58) (4)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4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即公式在P59) (2)养护的温度与湿度。 (3)养护时间(龄期)。 (4)集料的种类、质量、表面状况。 42.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 (1)选料方面: ①采用高强度水泥等级水泥可配制出高强度的混凝土,但成本较高; ②选用级配良好的集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③选用合适的外加剂。 (2)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3)养护工艺方面。 ① 采用常压蒸汽养护。 ② 采用高压蒸汽养护(蒸压养护)。 43.混凝土的变形 ㈠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1) 化学收缩。一般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比水化反应前物质的总体积要小,因此会导致凝结硬化过程的体积收缩,这种收缩称为化学收缩。 (2) 干湿变形。干湿变形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 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① 加强养护,在养护期内使混凝土保持潮湿环境。 ② 减少水灰比 ③ 减少水泥用量。 ④ 加强振捣。 (3) 温度变形。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 ㈡.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1) 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混凝土是由水泥石、砂子和石子等组成的不均匀复合材料,是一种弹塑性体。 (2) 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徐变。混凝土在不变荷载的长期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变形,称为混凝土的徐变。当形变稳定后,卸掉荷载,混凝土立即发生稍少于瞬时应变的恢复,称为瞬时恢复。在荷载后的一段时间内,变形还会继续回复,称为徐变恢复。最后残留下来的不能恢复的应变,称为残余应变。 44.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及抗碳化性等。 (1) 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压力液体(水和油等)渗透的能力。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P)表示。 (2) 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少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F)表示。同时满足强度下降(损失)率不超过25%,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 (3) 抗侵蚀性 混凝土抗侵蚀性是指混凝土抵抗外界侵蚀性介质破坏作用的能力。 (4) 抗碳化性 (在常用水泥中,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碳化速度最快,普通硅酸盐水泥碳化速度最慢。 44.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 (1) 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2) 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 (3) 选用较好的砂、石集料。 (4) 掺入引气剂或减水剂,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 (5) 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方法,应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和加强养护等。 50. 混凝土外加剂的类型:详细请见P64 ① 引气剂 引气剂的掺量十分微小,适宜掺量仅为水泥质量的0.005%~0.012%。引气剂是提高硬化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 51. 混凝土的生产控制: ①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②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③ 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④ 混凝土的施工养护。 52. 混凝土的合格性控制 (1) 混凝土强度评定评定的数理统计方法: ① 混凝土强度平均值~ƒcu. ② 标准差σ。 ③ 变异系数Cv。 ④ 强度保证率P。 5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满足以下4项基本要求: ① 满足施工条件所要求的和易性。 ②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 ③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设计规定的耐久性。 ④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经济性) 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由水灰比、砂率和单位用水量三个参数来控制。 5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①确定配制强度fcu,o . ②确定水灰比(W/C)。 ③确定1m³混凝土的用水量Wo . ④确定1m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o . ⑤选取合理的砂率Sp . ⑥计算1m³混凝土中砂子的用量So和石子的用量Go . ⑴绝对体积法。 ⑵假定表观密度法。 54.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表观密度小、强度高、防火性和保温隔热性好等优点。 55.建筑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集料、掺和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56.建筑砂浆的基本性质: (1)满足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种类和强度等级要求。 (3)具有足够的黏结力。 57.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个方面。 1.新拌砂浆的和易性: (1)流动性。砂浆的流动性(又称稠度)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流动的性能。砂浆流动性的大小可通过砂浆稠度仪测定,用稠度或沉入度(单位mm)表示。 (2)保水性。新拌砂浆的保水性是指其保持水分的能力。为了改善砂浆的保水性,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微沫剂。砂浆的保水性用分层度(单位mm)表示,常用分层度测定仪测定。 2.硬化砂浆的性质: (1)砂浆的强度。 ①用于不吸水底面上(如致密的石块)时,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 ②用于吸水底面(如多孔材料)时,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泥强度和水泥用量。 (2) 黏结力。 58.普通抹面砂浆一般分为两层或三层。底层抹灰的作用使砂浆与基面牢固黏结;中层抹灰主要是为了找平;面层的主要作用是装饰。 59.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养护下,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28d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Mpa),并考虑95%的强度保证率而确定的。 60.墙体在结构中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61.目前所用的墙体材料有砌墙砖、砌块和墙体板材三大类。 62.砖具有较高的绝热、耐火和耐久性,且造价低廉等优点;具有毁田取土、烧成能耗大、结构抗震性能差、体积小、劳动生产率低和不利于机械化施工等缺点。 63.烧结砖若在砖窑中焙烧时为氧化气氛,则砖中因有高价的三氧化二铁(Fe2O3)生成而呈红色,称为红砖:若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后,再在还原气氛闷窑而,而红色的(Fe2O3)被还原成青灰色氧化亚铁(FeO),产品为青砖。 64.烧结普通砖为直角六面体,其主要规格标准尺寸为240mm×115mm×53mm,故1m³砖砌体需用512块砖。 65.天然石材资源丰富、强度高、耐久性好、色泽自然。 66.钢材的性质:材质均匀、性能可靠、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具有承受冲击和振动荷载的能力,能够切割、焊接、 ,便于装配,但易锈蚀、不耐火、维修费用大。 67.钢材在常温下主要有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三种显微组织。 (1)铁素体 铁素体塑性和韧性好,但强度和硬度低。 (2)渗碳体 渗碳体晶体结构复杂、塑性差、抗拉强度低。 (3)珠光体 珠光体为层状结构,塑性较好、强度和硬度较高。 68.硅和锰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当硅的质量分数小于1%时,可提高钢材的强度,但对塑性、韧性影响不大。猛的质量分数一般在1% ~2%之间,除具有强化作用外,还能削弱硫和氧引起的热脆性,且能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 69.钢材的锈蚀:①化学锈蚀;②电化学锈蚀。 70.防止钢材锈蚀的措施:①非金属保护层;②金属保护层;③制成合金。 71.铝的特性:铝为银白色轻金属,密度为2.78g/cm³,塑性好,导电、导热性能强,但强度低。 72.铝合金门窗与普通门窗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质量轻。 (2)性能好。 (3)色调美观。 (4)耐腐蚀。 (5)便于工业化生产,有利于实行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产品商品化。 73.铸铁: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铸铁性脆、无塑性、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不高。 74.铜:纯铜表面氧化生成氧化铜薄膜后呈紫红色, 铜为紫红色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强度较低、易生锈。铜分为黄铜和青铜。黄铜呈黄色或金黄色,强度较高、耐磨、耐腐蚀、装饰性好;青铜为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强度较高、耐磨及抗腐蚀性好。 75.铅:铅是一种柔软的低熔点金属,抗拉强度很低,延展加工性能好,常用于钢铁管道接口的嵌缝密封材料。能经受浓度为80%的热硫酸和浓度为92%的冷硫酸的侵蚀。 76.石油沥青 (1)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 ①组分: 石油沥青是由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三个重 要成分组成。 油分赋予沥青流动性;树脂使沥青具有良好 的塑性和黏结性;地沥青质则决定沥青的耐热性、黏性和脆性,其含量越多,软化点越高、黏性越大、越硬脆。 ②结构:P125 (2)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主要包括防水性、黏性、塑性、温度敏感性和大气稳定性。还需了解石油沥青的溶解度、闪点和燃点等性质。 (3)石油沥青的选用 常用的建筑石油沥青和道路石油沥青的牌号与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牌号越高,其黏性越小(即针入度越大)、塑性越大(即延度越大)、温度稳定性越低(即软化点越低)。(尽量选用牌号较大的石油沥青,以保证较长的使用年限。) 【牌↑针↑黏↓塑↑延↑温↓软↓】 (4)沥青混合料 ①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性质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施工和易性。 ②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稳定性、流值、空隙率、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 ③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用途。主要应用于各种高等级公路的路面材料。 注:软化点越高越硬,反之,越软。 (5)沥青的掺配和改性 沥青的掺配: 式中 Q1:较软沥青掺量; Q2:较硬沥青掺量; T:要求配置沥青的软化点; T1:较软沥青软化点; T2:较硬沥青软化点。 ㈠聚合物改性: ①SBS改性沥青。SBS具有橡胶和塑料的优点,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又能像橡胶那样熔融流动,成为可塑性材料。 SBS改性沥青具有以下特点: ⑴弹性好,延生率大,延度可达200% ⑵低温柔性显著改善,冷脆点降至-40℃ ⑶热稳定性提高,耐热度达90~100℃ ⑷耐候性好 ②APP改性沥青,其软化点高、延度大、冷脆点降低、黏度大,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抗老化性。 77.煤沥青 ⑴煤沥青的组成 煤沥青的主要成分是油分、树脂和游离碳。 ① 油分。它赋予煤沥青流动性,但降低黏性。 ② 树脂。可提高煤沥青的黏性,使煤沥青具有 塑性。 ③ 游离碳。提高煤沥青的黏性和温度稳定性。 此外,煤沥青中含有少量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 他们都属于表面活性物质,能改善煤沥青与酸、 碱性 矿物的黏结力。 ⑵煤沥青的素质特点: ① 温度敏感性较大。 ② 塑性较差。 ③ 大气稳定性差。 ④ 防腐性较好。 ⑤ 黏结性较好。 78.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的基本特点如下: ① 成膜快。 ②防水性好。 ⑴橡胶沥青类防水涂料 橡胶沥青类防水涂料是以石油沥青为基料,加入改性材料、稀释剂及辅助材料所组成的涂料。其特点是耐水性强,涂膜不脱落、不起皮、抗渗性好、抗裂性优异,有较好的弹性和延伸性,尤其是低温下抗裂性能更好。 79.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 ㈠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 美化装饰的要求 ② 保护要求 ③ 其他要求 ㈡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 ① 艺术性原则 ② 技术性原则 ③ 安全性原则 ④ 经济性原则 ⑤ 生态保护原则 80.常用建筑装饰材料 ㈠建筑装饰石材 ⑴天然装饰石材的主要优点是: ① 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布很广,便于就地取材。 ② 石材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大部分石材的抗压强度可达100MPa以上。 ③ 耐水性好。 ④ 耐磨性好。 ⑤ 装饰性好。 ⑥ 耐久性很好。 ⑵天然装饰石材的主要缺点:质地坚硬、加工困难、自重大、开采及运输不方便。 ⑶天然装饰石材的选用原则。 ① 经济性。 ② 强度与耐久性。 ③ 装饰性。 ⑷天然装饰石材的保护。①表面处理;②合理选材 ㈡建筑装饰陶瓷制品 ⑴装饰陶瓷的分类 陶瓷制品可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 ⑵常用建筑装饰陶瓷制品 瓷砖好坏的鉴别:一般通过看、掂、听、拼、 试5个步骤。 ⑶墙地砖的特点:墙地砖质地较致密,强度高、吸水率小、热稳定性好、耐磨性和抗冻性均较好。 ⑷陶瓷锦砖的特点:具有色泽明净、图案美观、质地坚硬、抗压强度高、耐污染、耐酸碱、耐磨、耐水和易清洗等优点。 ㈢建筑玻璃 ⑴玻璃的分类:P145页 ⑵玻璃的用途:具有透光、透色、隔声、隔热 及艺术装饰作用。 ⑶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的透光率公式: ⑷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主要性能是力学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被击碎时碎块不会飞溅伤人,并兼有防火功能和装饰效果。 ⑸特种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和镭射玻璃等) ㈣软装饰材料 常用的软装饰材料有墙纸、地毯、挂毯、壁布和 窗帘等。 ⑴地毯。它不仅具有隔热、保温、吸声、挡风及 弹性好等特点,而且铺设后可以使室内 具有高贵、华丽、悦目的氛围。 ⒈地毯的原材料及其特点 ① 天然羊毛。具有精细、柔软且富有弹性、耐 磨和易上色等特点。 ② 丙纶纤维。具有强度高、耐腐蚀、保温性高 和膨松性好等特点。 ③腈纶纤维。具有轻质、高强、膨松、不霉、不蛀、耐腐蚀、保温及耐光性好等特点。 ④尼龙。具有耐污染、柔软和温暖等特点,但 其耐热性和耐光性均较差。 ⑵壁纸。目前,我国生产的品种有纸基涂塑壁纸、织物壁纸和聚氯乙烯塑料壁纸3种。 ⑶墙布。墙布主要有玻璃纤维印花墙布、无纺墙 布和棉纺墙布3种类型。 81.建筑塑料及胶黏剂 ⑴合成树脂按受热时所发生的变化不同,可分为 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两种。 ① 热塑性树脂具有可反复受热软化(或熔化)和冷却硬化的特点。其优点是加工成形简便、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缺点是耐热性和刚性较差。 ② 热固性树脂只能塑制一次。其优点是耐热性较好、受压不易变形,缺点是物理力学性能较差。 ⑵塑料的基本性质 ① 优点:质量轻、比强度高、导热性低、弹性 好、电绝缘性好、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性好、装饰性好、多功能性和经济性等。 ② 缺点:耐热性差、易燃、易老化、刚度小。 82.建筑装饰材料的防火和燃烧性能 ㈠建筑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包括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燃烧时的毒性和发烟性。 ㈡建筑装饰材料根据其燃烧性能划分为A、B1、 等级 装饰材料燃烧性能 A 不然性 B1 难燃性 等级 装饰材料燃烧性能 B2 可燃性 B3 易燃性 B2、B3四级。 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83.绝热材料 ㈠绝热材料的基本性能 绝热材料的基本性能包括热导率、孔隙率、湿度、温度和热流方向。 ㈡绝热材料的分类 ① 按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有机和金属材料三大类。 ② 按形态分类,可分为纤维状、多孔状、粒状、层状。 ③ 按使用温度范围分类,可分为耐火隔热材料(大于650℃)、保温材料(20~650℃)和保冷材料(小于20℃)。 84.吸声材料 对于一般材料,吸声系数α为0~1。材料的吸声系数越大,则吸声效果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