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卡
工程名称:
节能大厦
分部工程
道路工程
施工工程部位:
路面基层
施工
中天宝业集团
1级配碎〔砾〕石基层
1.1天然砂砾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且塑性指数在6以下时可以直接用作基层。级配不符合要求的天然砂砾要求筛除超尺寸颗粒或需要掺加另一种砂砾或砂使其符合级配要求。
1.2级配碎石的颗粒应控制在40mm以内。粒径过大石料容易离析也不利于机械摊铺、拌合及整平。
1.3天然砂砾掺加局部未分碎石组成的混合料称级配碎砾石亦可作基层其强度和稳定性介于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之间。
1.4级配碎〔砾〕石施工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4.1颗粒级配要求;
1.4.2配料必须准确;
1.4.3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
1.4.4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离析现象;
1.4.5在最正确含水量时进展碾压直到要求的压实度;
1.4.6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实厚不宜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可达20-23cm;
1.4.7未洒透沥青或未铺封层时不应开启交通以免表层破坏。
1.5级配碎〔砾〕石的工艺流程图如以下图:
施工
准备下承层
运输和摊铺主要集料
运输和摊铺掺配集料
洒水水和
整平
碾压
2水泥稳定石粉渣
2.1施工技术要求
2.1.1石粉渣杂料的级配、细度模量应符合要求水泥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混合料拌和及养生用水应选用清洁饮用水。
2.1.2混合料配比为重量比含水量及压实干容量均应通过试验或参考经历数据确定压实系数〔松铺系数〕按试铺或参考使用1:3。
2.1.3拌和有机械路拌法、机械石拌法、人工路拌法。对于主车道、辅助道下石粉渣必须采用机械拌和;人行道下石粉渣可采用人工拌和。
2.1.4碾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最正确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含水量过大时应加干混合料重新拌和含水量时应均匀洒水以手握成团但不冒浆粘手、落地散开为宜;拌和过程中及碾压前应挖深点检查是否拌透拌匀否那么重拌。
2.1.5每次压实厚度最小为10cm为25cm超过25cm时应分层拌和、压实。
2.1.6碾压时自两侧压向路中两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3轮宽三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2轮宽;对于带振动的YZ12、YZ14型振动压路机碾太应先静压2-3遍后再加振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应以外表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标高和横坡、平整度符合验收为止。
2.1.7碾压过程中采用控制桩拉线或水准仪控制标高和找平在压路机稳压后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应翻松加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不准出现填补薄层。
2.1.8分段施工衔接处可留一定长度不压亦可先压实待下段施工时再挖松并适当加水泥和水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2.1.9混合料从加水泥拌和到完成压实时间〔包括干拌时间在内〕不超过三小时;压实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不少于七天七天内严禁上车每次洒水数次以保持外表潮湿为宜。
3检查
3.1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施工必须按下表工程进展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否那么须返工处理。
3.2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检查验收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质量验收与允许误差表
编
工程
质量及稳许误差
检查要求
1
水泥剂量
±1
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6个样品
2
抗压强度
30kg/cm2≤ ≤40kg/cm2
〔七天强度〕
每1000m一组〔3个试件〕每个作业段缺乏1000m时应做3个试件
3
弯沉值
应符合设计要求
养生七天后现场做试验
4
混合料含水量
根据试验值或7-9
随时检查
5
拌和均匀性
颜色均匀一致无夹层
随时检查
6
压实度
大于98无明显轮迹
每1000m2一组〔3个试件〕每个作业段不1000m2〔灌砂法做试验〕时亦做一组〔3个试件〕碾压完隔天做
7
厚度
±10
同上
8
9
宽 度
平整度
不少于设计规定
不大于一厘米
每作业段并不大于50m不少于一处每三米靠尺量每20米检查一处差地空隙不大于1厘米平顺无波浪
10
纵横高程
±1厘米
用水准仪测量每20米检查一点
4.0指导
4.1 JTJT034-8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4.2 GJJ-91?城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
4.3 GJJ2-91〈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5.0记录
5.1?工程高程复测记录?
5.2?路面基层回弹弯沉测定记录表?
5.3?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质量检查评定表?
5.4?现场测试〔石粉渣〕压实度?
承接人:
〔签名〕 年 月 日
交底或部位: 交底人:
〔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