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第五单元,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4,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017,全国卷,,,34,2017,北京卷,,22,2017,天津卷,,11,2016,全国卷,,,35,侧重于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利用新材料从宏观角度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分值:,2,13,分,栏目导航,考 点 一,考 点 二,考 点 三,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国家利益,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_,”,出台。,(2),对峙表现,杜鲁门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_,”,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实施,“,_,”,,扶植、控制西欧,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经济封锁,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55,年,成立,“,_,”,,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3,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_,。,亚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1962,年,,_,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撤走导弹。,(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主共和国,苏联,(2018,河南安阳一模,),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A,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B,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C,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D,在对抗中以缓和为基调,解析,美苏争霸是造成半个世纪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美苏双方军力的对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冷战期间,双方一直在保持克制和避战,故,C,项正确;美苏的冷战对峙中,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故,D,项错误。,C,1,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2,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控制西欧和抗衡苏联的双重任务。,一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杜鲁门主义是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们的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例题,1,】,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通过援助使西欧经济复兴,从而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C,项正确。,C,1,美苏对抗,(1),主要阶段: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两极的对峙局面。,二战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在两极格局对峙的情况下,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两方面都不敢挑起战争,在一定时期内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二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及美国对外政策,2,美国对外政策,(1),二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封锁孤立。,(2),政治上扶植西欧,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3),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例题,2,】,1951,年,在美国操纵下,,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至此,日本长达,6,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美国这一外交行为,(,),A,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B,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C,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D,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朝鲜战争使得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为了对抗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因此扶植控制日本,故,D,项正确。,D,1,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后,初期宗旨是帮助西欧经济恢复,,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行,美国控制了对欧洲的战后援助,世界银行职能必然转变,故,D,项正确。,D,2,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这一决定的重要背景是,(,),A,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B,美国遭遇科技发展瓶颈,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威胁,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于航天变得更加重视,结合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美国受到极大的触动,为此第一时间加强了对航天事业的重视,成立了相关机构,故,A,项正确。,A,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走向联合的欧洲,原因,现实:西欧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外部:,_,的影响。,直接:法德的和解。,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美苏争霸,根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_,,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_,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_,的外交政策。,巴黎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独立自主,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战后日本的崛起,原因,进行,_,,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_,中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_,。,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民主改革,朝鲜战争,第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_,的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建立,_,作为行动纲领。,不结盟,国际经济新秩序,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受,_,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_,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苏联改革,社会制度,苏联解体:,_,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1991,年底,,_,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2),“,冷战,”,后的形式,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表现,1999,年,美国打着,“,_,”,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戈尔巴乔夫,独立自主联合体,人权高于主权,(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_,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果:世界格局呈现,“,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欧洲联盟,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超多强,1,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A,法国日益谋求成为国际力量重要一极,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D,解析,当时仍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是美攻苏守,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国谋求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关系,与欧洲普遍加强政治经济联系无关,故,C,项错误;戴高乐的外交活动意在提高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外交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C,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C,解析,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反映了经济区域化趋势,故,A,项错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不等于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故,B,项错误;各类经济组织的峰会体现了和平与发展,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体现了紧张与动荡,故,C,项正确;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之初的政策:尽量削弱日本,在日本进行了政治、经济的民主化改革,但保留了天皇制。,(2),朝鲜战争爆发后,扶植日本。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后勤物资,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一二战后美国同日本及西欧关系的演变,(3),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竞争与合作并存。一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的干预日趋激烈,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美日在外交、军事等领域仍有密切合作。,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战后初期,美国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同时,美国策动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约,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它们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3),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和扩大,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3,影响:,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例题,1,】,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解析,日本和西欧能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这与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有关,故,B,项正确。,B,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面对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认识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二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3,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经济实力。,4,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5,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是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只有建立统一的经济体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例题,2,】,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后,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六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1,年、,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均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67.2%,的民众选择,“,留欧,”,。这表明,(,),A,英国加入欧洲联合的意愿从未动摇,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共体的一部分,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D,解析,材料中,“,1961,年、,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均遭拒,”“,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说明欧洲一体化发展并不稳定,有着合作与斗争,存在一定的争议,故选,D,项。,1,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解析,根据材料,“,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可知,这主要表现在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故,B,项正确。,B,2,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利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在,1960,年,3,月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这表明当时法国,(,),A,脱离了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联合欧洲抗衡美国和苏联,B,解析,冷战期间,法国属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阵营,故,A,项错误;材料,“,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反映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中法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是,“,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而不是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不符,排除。,【,典例,1,】,(2017,全国卷,),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说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发展,【,解析,】,漫画反映了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规范答题,】,D,【,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漫画名称中的,“,斯大林格勒,”,是,1925,年由察里津改称的,所以该漫画应该是在,1925,年之后出现的,,“,苏俄,”,存在时间为,1917,1922,年,B,漫画名称是,“,又是斯大林格勒,”,,说明此前斯大林格勒发生过重大事件,根据历史知识推测,应该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而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C,苏联,“,三五,”,计划,(1938,1942,年,),由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没能最后完成,【,典例,2,】,(2017,天津卷,),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规范答题,】,A,【,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B,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C,两德合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D,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材料主旨无关,1,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信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D,解析,结合题干时间可知,题干的背景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3,年是美苏争霸中危机和缓和并存的时期,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信线路,”,投入使用能避免美苏在重大局势上的误判,虽然不能改变美苏对峙的格局,但有助于缓和核危机笼罩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体现出一种相对的平衡,故选,D,项。,2,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的道路。这说明,(,),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法德关系的和解促使,“,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的道路,”,,故,C,项正确;,A,项错在,“,实现了,”,,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在,“,必须放弃利益争夺,”,,排除。,C,1,(2017,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C,解析,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时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D,项成立于,1951,年,可排除。,2,(2016,全国卷,),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故,D,项错误。,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