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 单选题 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7cmB5.65cmC3.65cmD3.6cm 答案:C 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 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故物体的长度 5.65cm-2.00cm=3.65cm 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2、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A身高约 1.60mB步行速度约 1m/s 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 10sD体温约 36.3 答案:C A成年人的身高在
2、1.70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 1.60m 左右,故 A 合理,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大约为 1.1m/s 左右。故 B 合理,不符合题意;2 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 0.5s,故 C 不合理,符合题意;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体表温度略低,故 D 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 C。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 A在测量中,错误是不允许的,但误差是不可避免
3、的,一定存在的,故 A 错误;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 B 正确;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造成实验误差,故 C 错误;D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 D 错误。故选 B。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丁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丙 答案:C 3 甲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乙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4、丁图表述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图和丁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5、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A步长约为 2mB每分钟步行 15km C平均速度为 4km/hD步行 3km 用时 15min 答案:C A由图可知,步行 3km 步数为 4718 步,则步长 =3000m4718 步 0.6m/步 故 A 不符合题意;BCD由图可知步行 3km 用是 45min,则步行的速度 =3km4560h=4km/h 0.067km/min 故 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6、甲、乙两小车从同
5、一地点开始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乙比甲先运动 16 秒,4 若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 12 米,则()A两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两车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C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一定为 4 秒 D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 28 秒 答案:D AB由图可知,经过 4s,甲车的路程是 8m,乙车的路程是 4m,甲的速度为 甲=甲甲=8m4s=2m/s 乙的速度为 乙=乙乙=4m4s=1m/s 乙比甲先运动 16s,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s1=v乙t1=1m/s16s=16m 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 12m,两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相反,如果运动方向相反,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 16m
6、,故 AB不符合题意;CD甲追赶乙时,没有超过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12m,此时所用的时间为t2,则 16m-v甲t2+v乙t2=12m 代入数据 16m-2m/st2+1m/st2=12m 解得时间 5 t2=4s 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 4s;甲超过乙,追上乙时所用的时间为t3,则 v甲t3=16m+v乙t3 代入数据 2m/st3=16m+1m/st3 解得 t3=16s 甲超过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12m,此时所用的时间为t4,则 v甲t4-v乙t4=12m 代入数据 2m/st4-1m/st4=12m 解得 t4=12s 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 t=t3+t4=16s+12s=2
7、8s 故 D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6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Ct1 s 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D03 s 内,甲物体运动了 6 m 答案:D A由图象知道,随着时间的变化,甲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而乙的速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即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以甲为参照物,乙的位置相对甲发生了变化,所以,乙是运动的,故 B 错误;C在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知道,t=1s 时,甲、乙两物体的
8、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相同,即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说明两物体没有相遇,故 C 错误;D由图知道,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v甲=2m/s,由=知道,在 03s 内,甲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s甲=v甲t=2m/s3s=6m 故 D 正确。故选 D。8、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 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7 C第 10s 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
9、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0s 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 3m/s,根据=可知,0 10s 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 A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9、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 过程中()A两小车在 40s 时相遇 B40s 时、a、b两小车相距
10、最远 C40s 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 D两小车在 2040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 答案:B A由图像可知,两小车在 40s 时有相同的速度,并不表示相遇,故 A 不符合题意;8 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 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所以两车相距越来越远,在 40s 时有相同的速度,此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此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 B 符合题意;C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 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故 C 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2040s 内a车速度保持 40m/s 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速
11、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0、“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口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写的一首诗。其中“卧看满天云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 B岸边 C岸边的树 D天空飞翔的小鸟 答案:A 在本题中船是向东运动的,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多选题 11、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 10s 内由 0 增加到 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 108 km/h
12、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 2.5 s 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 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 10 m/s 9 B2.5 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答案:BD A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 10 s 内由 0 增加到 100 m/s,故 10 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 100 m/s,故 A 错误;B汽车以 108 km/h30 m/s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 2.5 s 内停下来,则 2.5 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 0 30 m/s 30 m/s 故 B 正确;CD火箭的加速度为 1=10010m/s2=10
13、m/s2 汽车的加速度为 2=302.5m/s2=12m/s2 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BD。12、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 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 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10 A两物体在t=5s 时不一定相遇 B甲、乙都做变速运动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两物体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AD AD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 时不一定能相遇,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 5 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 AD 符合题意
14、;B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做曲线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AD。1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出发 6s 后甲、乙相距 30m 11 D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2 答案:ACD A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均保持不变,说明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甲物体的速度为 15m/s,乙物体的速度为
15、10m/s,即甲物体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 B 错误;C出发 6s 后,由=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 甲=甲=15m/s 6s=90m 乙通过的路程为 乙=乙=10m/s 6s=60m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则甲、乙相距的距离为 =甲乙=90m60m=30m 故 C 正确;D由=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甲:乙=甲:乙=甲:乙=15m/s:10m/s=3:2 故 D 正确。故选 ACD。14、小明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12 A从 011s 内,小明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第
16、6s 时,小明静止不动 C小明在 011 秒内步行平均速度是 1m/s D小明在 04s 内的步行平均速度与在 811s 内的步行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ABD AB从 04s 内,小明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从 48s 内,小明运动的路程为 0,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小明静止不动,故 AB 正确;C在 011s 内通过路程为 7m,则平均速度 =7m11s 0.64m/s 故 C 错误;D在 04s 内的步行通过路程为 4m,此时速度 1=11=4m4s=1m/s 在 811s 内的步行通过路程 s=s1-s2=7m-4m=3m 此时速度 2=22=3m11s 8s=1m
17、/s 13 则速度相同,故 D 正确。故选 ABD。15、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 图像,由图像可知()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015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015s,甲、乙两车路程相等 D乙车从 10s 开始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C A根据图像可知 05s 内,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乙车运动 20m,则乙车的速度 乙=20m5s=4m/s 甲车运动 10m,则甲车的速度 甲=10m5s=2m/s 故 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故 A 不符合题意;BC根据图像可知,在 15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 30m,乙车通过的路程也为 30m,所以两车
18、在 15s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运动的路程也相等,故 BC 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从 7.5s 开始,乙车的s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C。14 16、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规定了死亡加速度为 500g(g=10m/s2),以警告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卡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 40km/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 36 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撞向障碍物停下,碰撞时间 0.001s,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B以 36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撞向障碍物停下,碰撞时间为 0.0
19、1s,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C一卡车的刹车过程在路面擦过的痕迹为 9m,刹车后经 1.5s 停止,则该卡车超速 D一卡车的刹车过程在路面擦过的痕迹为 5m,刹车后经 1.5s 停止,则该卡车超速 答案:AC A已知 0=36km/h=10 m/s,=0m/s 则车碰撞时驾驶员的加速度大小为 =|=101 103m/s2=10000m/s2=1000g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故 A 正确;B同理可得,当碰撞时间是 0.01s 时,驾驶员的加速度为 =|=101 102m/s2=1000m/s2=100g40km/h 则该卡车超速,故 C 正确;D同理根据公式=0+2可得 15 0=2=
20、101.5m s 6.67m s=24km/h40km/h 则该卡车未超速,故 D 错误。故选 AC。17、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经过 6s,乙车离P点 10m C甲车比乙车早 3s 通过Q点 D经过 3s,甲、乙两车相距 6m 答案:AD 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 10m 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 2.5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 5s,由于甲 乙,故选项 A 正确;B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6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12m,此时乙车离点(图象上是点)12m,故选项不正确
21、;C因为、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的两点,所以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点是终点(点位于纵轴的 10m处)。那么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 2.5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 5s,两车相差的时间是 =乙 甲=5s 2.5s=2.5s 所以甲车比乙车早2.5通过点,故选项 C 不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3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 12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6m,两车相距 16 =甲 乙=12m 6m=6m 故选项 D 正确。故选 AD。18、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小车从木板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较合理的是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
22、较小的坡度 B实验中,小阳需要用刻度尺测出AC的长度 C若将垫在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则小车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将变大 D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大 答案:AC A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较合理的是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故 A 正确;B实验中,小阳需要用刻度尺测出BC的长度,而不是AC的长度,故 B 错误;C若将垫在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小车运动的时间变短,则小车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将变大,故 C
23、正确;D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偏大,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故 D 错误。17 故选 AC。1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 5s 内及第 6s 内的平均速度之和是 56m/s,平均速度之差是 4m/s。则关于该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 4m/sB第 5s 末的瞬时速度为 56m/s C加速度为 8m/sD前 6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120m 答案:ABC B在第 5s 内和第 6s 内的平均速度之和为 56m/s,即 4.5s 和 5.5s 的瞬时速度之和为 56m/s,可得 4.5s 到 5.5s 的平均速度为 =562m/s=28m
24、/s 则第 5s 末的瞬时速度为 28m/s,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连续两个 1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差为 4m/s,即 4.5s 和 5.5s 的瞬时速度之差为 4m/s,即 1s 内速度变化量为 4m/s,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41m/s2=4m/s2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A5s 末的瞬时速度为 28m/s,由 v=v0+at 解得初速度大小为 v0=v-at=28m/s-45m/s=8m/s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D前6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6=06+1262=8m/s 6s+12 4m/s2(6m/s)2=120m
25、18 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BC。20、声波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程度远小于电磁波。声呐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测速的,如图是一艘静止在水中的潜水艇,其声呐向海水中某一固定方向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遇到一个不明物体被反射回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t120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t219.6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 5s,海水中的声速为 1500m/s,不明物体是沿直线正对着潜水艇匀速行驶,则()A不明物体第二次与超声波信号相遇时,距潜水艇距离为 29.4km B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 4.6s C不明物体的行驶速度为 62.5m
26、/s D若t1小于t2,则不明物体在远离潜水艇 答案:CD A不明物体第二次与超声波信号相遇时,距潜水艇距离为 2=声122=1500m/s 12 19.6s=14700m=14.7km 故 A 不符合题意;B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 =+122121=5s+12 19.8s 12 20s=4.8s 故 B 不符合题意;C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1 2=声121 声122=1500m/s 12(20s 19.6s)=300m 19 不明物体的行驶速度为 =300m4.8s=62.5m/s 故 C 符合题意;D若t1小于t2,说明第二次信号与潜水艇相遇时不明物
27、到潜水艇的距离大于第一次信号与潜水艇相遇时不明物到潜水艇的距离,则不明物体在远离潜水艇,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CD。填空题 21、“复兴号”动车组以 350km/h 的速度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如图甲是乘客放在窗边的随身物品,即便在 350 公里的时速下,列车运行的相当平稳,这些物品“纹丝不动”,乘客认为这些随身物品“纹丝不动”是以 _为参照物,他用于拍摄这幅照片的相机相对于车厢外地面是 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车厢 运动 1以车厢为参照物,这些随身物品与车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于车厢它们是静止的。2他用于拍摄这幅照片的相机相对于地面之间发生
28、了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22、某司机驾车在直行车道上排队等候绿灯时,右车道的大货车正在缓慢前行,司机突然产生自己的车辆在“倒退”的错觉,这是因为该司机选择_为参照物。若该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 2500m 长的霍邱县城西湖大桥,大约需要_。答案:大货车 125s 1该司机等候绿灯,以地面为参照物,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右车道的大货车正在缓慢前行,以20 大货车为参照物,该司机与大货车位置发生变化,故以大货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的车辆在“倒退”的错觉。2大桥全长=2500m,行驶速度 =72km/h=20m/s 根据=可得,所需的时间 =2500m20m/s=125s
29、23、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_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_s,停表读数是 _s。答案:2.50 0.1 338.5 1如图甲,为刻度尺,分度值为 0.1cm,读数为 2.50cm。2如图乙,为秒表,秒针盘每 1s 平均分成了 10 等分,故分度值为 0.1s。3如图所示,5min 过半,说明秒表盘读第二圈,读 30s 开外,故读数为 5min38.5s,合 338.5s。24、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一端放在水面上,水面上被激起花纹,并有水花溅出,这说明_。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一端放在水面上,音叉振动,迫使水面振动,激起花纹,并有水花溅出,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5、为了了解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某校环保社团开展了 PM2.5 测量的环境监测活动,该社团平均身高 170cm(即_m),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_(即_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填长度单位或数字)。21 答案:1.70 m 2.510-6 1因为 1cm=0.01cm 所以 170cm=1.70m 23PM2.5 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的颗粒物,所以 2.5 的单位是微米(m),因为 1m=10-6m 所以 2.5m=2.510-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