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故事里的智慧》中的《小马过河》。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小马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 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品质,提高幼儿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小马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故事挂图、生词卡片、小马过河动画视频。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过河的亲身经历,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安全过河。
2. 故事讲解(10分钟)
播放小马过河动画视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讲解故事,穿插生词卡片,解释生词含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故事中的词语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故事复述(10分钟)
教师挑选几名幼儿复述故事,检查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
6. 品质培养(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马勇敢、坚强的品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困难。
7. 创作环节(10分钟)
幼儿用水彩画纸画出一幅小马过河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
1. 故事小马过河
2. 生词:勇敢、坚强、河、过河、石头、桥
3. 品质关键词:勇敢、坚强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幅小马过河的场景,并用故事中的词语描述画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掌握了生词和短语,培养了幼儿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品质培养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开展“勇敢的小马”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家庭、学校中勇敢面对困难,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小马勇敢、坚强的品质。
3.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确保情景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过河话题的兴趣。
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确保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故事中的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品质培养环节:关注幼儿的参与度,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学习到故事中勇敢、坚强的品质。
一、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 教师在故事讲解过程中,要注重生词和短语的解释,通过挂图、动作演示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理解生词含义。
2. 设计实践情景,让幼儿在互动中运用生词和短语,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运用生词和短语时的发音、语法错误,及时纠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
二、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小马勇敢、坚强的品质
1. 在故事讲解过程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引导幼儿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2. 通过讨论小马勇敢、坚强的品质,让幼儿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 开展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互动中锻炼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情景引入环节
1. 教师要准备一个生动有趣的亲身经历,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过河话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安全过河,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教师设计的例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他们能够轻松理解并回答。
2.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他们都能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回答。
3. 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品质培养环节
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讨论小马勇敢、坚强品质时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2. 通过讲述身边的勇敢、坚强事迹,让幼儿感受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勇敢、坚强的一面。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故事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语调富有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提问和解答环节,语速要适中,发音要清晰,确保幼儿能听懂并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约5分钟,确保时间充足,让幼儿充分参与讨论。
2. 故事讲解:约10分钟,控制好讲解速度,让幼儿能跟上节奏。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各约5分钟,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4. 故事复述和品质培养:各约5分钟,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2. 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幼儿在思考的同时,能够轻松回答。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一个生动有趣的亲身经历,引发幼儿对过河话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安全过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丰富,涵盖了语言、品质培养等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2. 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幼儿在互动中学习。但在课堂提问环节,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3. 教师素质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语调的运用,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 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他们都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分配,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5.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品质培养方面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