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0∕T 1132-2021 油桐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573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0∕T 1132-2021 油桐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50∕T 1132-2021 油桐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50∕T 1132-2021 油桐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50∕T 1132-2021 油桐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50∕T 1132-2021 油桐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CCS B 66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1322021油桐栽培技术规程2021-09-30 发布2022-01-01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0/T 11322021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大学、重庆灏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罗克明、张庆伟、张烩涓、蔡瑜、李孝红、曹慧。DB50/T 113220211油桐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主要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

2、及贮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油桐栽培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3-1995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 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LY/T 1327-2017 油桐林培育技术规程LY/T 1557-201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3、本文件。3.1油桐 tung tree油桐,大戟科油桐属木本植物,学名:Vernicia fordii(Hemsl.) Airy Shaw,本文件中指三年桐。3.2林木良种 improvedvarietiesof forest tree指经人工选育,通过严格试验和鉴定,证明在适生区域内,在产量和质量以及其他主要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当地主栽树种或栽培品种,具有生产价值的繁殖材料。在目前林业生产实践中,林木良种包括经审定和认定的优良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以及优良种源内经过去劣的正常林分和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3.3优树 superior treeDB50/T 113220212在相似立地条件下

4、,生长量、产量、树形、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周围同种、同龄的树木。3.4植苗 afforestation by seedlings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3.5栽培密度 planting density单位面积种植点数。3.6幼树 juvenile tree指树龄在 3 年以下生长稳定的植株。3.7种植点配置 spacing of seeding or planting spots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3.8成树 adult tree指树龄在三年以上,生长稳定并具备每年开花结果能力的植株。3.9表土 topsoil土壤剖面上层厚度约为 30cm 的结构良好、肥力

5、尚可的土壤。3.10心土 subsoil指表土以下至 50cm 左右深度的土壤,一般结构较差,养分含量较低。DB50/T 1132202134 栽培技术要求4.1 栽培区域宜选在海拔 10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阳坡或半阳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为最佳。4.2 品种选择宜选择单株产量高、种仁含油率高、桐油品质好的品种进行栽培,按照 LY/T 1327-2017 中 4.2 规定的要求,可选择湖南葡萄桐、四川小米桐和四川大米桐等品种。对于品种中的林木良种,可优先选择。4.3 油桐育苗优良种子的选取按照GB 2772-1999中7.2.1规定的要求执行。苗木繁育按LY

6、/T 1327-2017中第4章规定的要求执行。各类型苗木规格见表1。表1油桐苗木等级苗木类型苗木等级综合控制指标、级苗百分率级级地 径cm苗 高cm根系地径cm苗 高cm根系长度cm 5 cm 1级侧根数长 度cm5 cm 1级侧根数实生苗1.2802050.8-1.260-80153充分木质化,顶芽无损伤85嫁接苗1.2802051.0-1.260-80153充分木质化,顶芽无损伤85容器苗0.6500.4-0.635-50充分木质化,顶芽无损伤85起苗宜在苗木休眠期进行, 实生苗和嫁接苗可在春季萌动前或秋季生长停止后进行, 容器苗可随用随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起苗,起苗深度应达到苗木分级所

7、要求的根系指标,切断主根,避免硬拔,保持苗木根系完整。苗木经分级后应及时打捆, 将根系蘸满泥浆, 排放整齐。 每捆苗木应贴系标签, 标签上应标明树种、苗龄,产地,等级、起苗日期、检疫证号、许可证号和出圃等级证号。苗木运输时装车应轻装轻放,尽快完成,减少苗木受损。运输途中应采取遮荫、保湿、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冻等措施。DB50/T 1132202144.4 整地施肥按照 LY/T 1327-2017 表 1 中的要求,油桐栽培的常规株行距为 4 m 4 m,可因品种、立地条件、管理水平而调整。对于缓坡地宜进行全面整地,对于坡度较大( 25)的山地宜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按一定的行距,水平挖垦 11

8、.5 m 宽的带或 1m1 m 的穴)。整地的同时,应施足基肥。每穴可施腐熟的有机肥等 50kg(过筛、去杂),加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 10:10:10)0.5 kg,2 种肥料应混合均匀后再施用。施用时先下表土,再下心土,回填要求高出地面 20 cm 以上,便于排涝。4.5 幼苗移栽4.5.1 移栽幼苗移栽的适宜时间是2月上旬至3月中旬, 选取阴雨天气带土移栽。 栽植时在移栽点上挖出苗木根系能自然伸展开的穴坑, 边回填细土边轻摇树干, 踏实土壤, 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并呈自然生长状态。嫁接苗的移栽深度以原苗圃土印为准,不得超过嫁接口,移栽后灌足定根水,并覆盖1 m2的黑色地膜或者铺上1020

9、 cm厚度的稻草进行保温保湿。4.5.2 配置方式以葡萄桐作为主栽品种,小米桐或大米桐作为授粉品种。根据地形采用“中心-四周”的方式进行品种配置,即中心种植小米桐或大米桐,四周种植葡萄桐。按照 LY/T 1557-2017 中 8.6 的要求,授粉品种占总株数的 1520%。可采取林农间作的方式,在林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控制杂草产生和促进油桐生长。4.6 幼树管理4.6.1 查苗补漏按 GB/T 15776-2016 中 11.1 规定执行。4.6.2 修枝整形油桐理想丰产树形为台灯形(有中心干,分枝 3 轮,每轮 3-5 个主枝) ,可依据此树形相关指标塑造树形。4.7 成树管理4.7.1 除

10、草每年 23 月、78 月,应对油桐成树周围进行除草。如喷施除草剂,应按 GB/T 15783-1995 中第7 章的规定执行。DB50/T 1132202154.7.2 水肥管理冬季进行树盘松土,松土深度为 1020 cm,平坦地宜深,坡地宜浅。沿树冠投影外缘挖 30 cm 宽、30cm 深的沟,翻压绿肥的同时施入氮、磷、钾肥和农家肥。肥料的施用量为每株氮肥 0.3 kg、磷肥 0.5kg、钾肥 0.4 kg。林地灌溉可参照 GB/T 18337.3 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执行,尤其是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条件下,应及时灌水。4.7.3 修枝整形日常修剪以去除枯枝、衰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为主。5 主要

11、病虫害防治油桐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具体包括:油桐枯萎病、油桐黑斑病和油桐根腐病等病害;油桐尺蛾、油桐剌蛾、天牛、金龟子等虫害。可按照 LY/T 1327-2017 中表 D.1 执行,具体防治方法见表 2。表2 油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主要症状主要防治措施油桐枯萎病病菌从根部入侵,通过维管束向全树枝叶扩展蔓延并分泌毒系,发病初嫩枝、叶枯死, 叶枯死不脱落, 最后全株枯死。致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发现病株要及时挖除,烧毁,随即用石灰消毒,对初病树可采用抗菌剂 (401) 8001000倍液体或 50%乙基托布津400800 倍液进行包扎及淋根。油桐黑斑病病菌危害叶和果,初期出现褐色小斑,

12、逐步发展扩大,引起早期落叶和落果。致病原菌是油桐球腔菌。冬季时将病叶和病果深埋土内或集中烧毁。于 34 月间用0.81%波尔多液喷洒,每月 12 次。在缺水地区,可撒施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剂,比例为 3:2 或 2:2。油桐根腐病病株先是须根腐烂,后是侧根和主根腐烂,叶失水萎焉,枯黄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致病原菌是腐皮镰刀菌。深翻土壤,保持土壤透气良好,避免积水;清除病株,石灰消毒病土;药剂防治,用 70%敌百松粉剂 700 倍液或甲醛溶液 200 倍液浇灌病株。油桐尺蛾BuzurasuppressariaGuenee是食叶性毁灭性害虫。幼虫食叶危害,在油桐主产区 1 年发生 1 代到 2 代,

13、甚至 3 代, 6 月为第 1 代幼虫, 幼虫期 40d。第 2 代幼虫发生在 89 月,幼虫期 35天。第 3 代幼虫 9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幼虫期 35 天。利用越冬及 7 月第 1 代幼虫化蛹,结合冬垦和中耕灭蛹。 在虫发期可用人工捕杀,或用每毫升含 24 亿的苏云金杆菌液喷杀 25 龄幼虫,效果好。或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每毫升含 0.13 喷杀。橙斑天牛BatoceradavidisDeyrolle3 年发生 1 代,第一年以幼虫、第二年以成虫在树干内过冬, 第 3 年 4 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洞。幼虫期长达 15 个月,一条幼虫蛀食树干 250 cm2左右。雌虫 56 月在树干

14、基部产卵。捕捉成虫,在树干基部产卵或中午躲藏时捕捉,清除卵块,当幼虫已进入木质部时可用钢丝钩杀,用硫磺 0.5kg,石灰3kg 和水 20kg 搅拌均匀后涂刷树干。DB50/T 113220216表2(续)病虫害名称主要症状主要防治措施油桐刺蛾Latoiaconsocia(Walker)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危害油桐生长结实。 1 年发生 23 代。 幼虫在茧中越冬,在茧中化蛹。6 月下旬为第 1 代幼虫盛期,危害最重。8 月中旬为第 2 代幼虫盛期,第 3 代幼虫在 9 月中旬。摘除虫叶;消灭虫茧;灯光诱杀;释放赤眼蜂;喷洒苏云金杆菌;喷洒多角体病毒;保护天敌;90%敌百虫 10002000倍液

15、等喷洒。金龟子Scarabaeoidea, 包括茶色金龟子, 铜绿金龟子等幼虫啃食茎部和根部,成虫采食叶片,对幼林危害严重。12 龄幼虫出现在78 月,9 月后变为 3 龄,越冬后次年6 月变为成虫,成虫盛期在 6 月下旬至7 月下旬。可使用性诱剂进行诱杀;喷洒苏云金杆菌;使用 50%辛硫磷乳油 500g 与 20kg 细土混匀后处理树干下土壤,或使用 90%敌百虫 600800 倍液等喷洒。6 果实采收和贮藏6.1 果实采收按LY/T 1327-2017中4.3.1要求执行,于果实充分成熟时(果实由青色变为黄褐或红褐色)进行采收。6.2 果实贮藏采收的桐果应堆放在干燥阴凉处,其间避免曝晒和浸水。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