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钢结构分部
一、事前控制工作
1、熟悉掌握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技术文件、设计交底纪要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2、审查施工队伍人员资质、钢结构制作、安装、吊装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交底纪要。
3、核查建施与结施的尺寸是否一致。
4、对钢材、焊接材料、紧固件、焊接球、螺栓球、金属压型板、涂装材料等的入场控制:资料齐全、资料与实物相符合、外观质量合格,并按相关规范要求抽样复检,检验合格签证后准许使用。
5、设置质量控制点:
钢结构质量控制点的位置设置表
分项工程
质量控制点
工程测量定位
定位轴线、标高、垂直度
焊接工程
焊接材料品种、规格及复检焊接材料的匹配、焊工证书、组合焊缝尺寸、内部缺陷、焊缝表面缺陷的控制
紧固件连接工程
紧固件进场及复验、高强螺栓的扭矩系数、抗滑移系数(试验)、终拧扭矩
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材料品种、规格、切面质量、边缘加工、制孔
钢结构组装工程
钢构件外形尺寸、吊车梁(桁架)组装、端部铣平及安装焊接坡口的质量控制;焊接H型钢精度、接缝质量控制;焊接组装精度、顶紧接触面、轴线交点错位的质量控制
钢构件预拼装工程
多层板叠螺栓孔、预拼装精度
钢结构安装工程
基础验收各项允许偏差的控制;构件验收(变形、涂层脱落的检查、矫正、修补)顶紧接触面的控制;垂直度和侧弯曲允许偏差控制;主体结构尺寸控制
压型金属板工程
压型金属板及其原材料质量、现场安装质量、搭接、端部锚固
涂装工程
涂装性能、基层验收、涂层厚度、防火涂料的强度试验、表面裂纹的控制
二、钢结构焊接工程质量控制
1、按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要求,对焊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1)、审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及设计说明文件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要求编制的检查方案,审查其检查批的划分,抽样检查的抽样方法、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时机及相应的验收标准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2)、监督检查焊工合格证及认可施焊范围,无损探伤检测单位必须是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单位。
(3)、监督检查焊工是否严格按焊接工艺技术文件要求及操作规程施焊。
(4)、对焊接质量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有关要求进行验收检验。
2、钢构件焊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1)、焊条、焊丝、焊剂、电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焊条、焊剂、焊丝、药芯、熔嘴等在使用前,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监理要点:检查质量证明书和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监理要点: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3)、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级焊缝100%二级焊缝20%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就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监理要点: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
一、 二级焊缝质量等级缺陷分级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内部缺陷射线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检验等级
A、B级
A、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注:探伤比例的计算方法应按一下原则确定:
(1) 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部小于200mm,当焊接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
(2) 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4)、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条,每条抽查1处,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
监理要点: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5)、对于需要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其预热温度或后热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应大于焊件厚度1.5倍以上,且不应小于100mm;后热处理在焊后立即进行,保温时间按每25mm板厚1h确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监理要点:检查预、后热施工记录和工艺试验报告。
(6)、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基本清除干净。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
被抽查构件中,每种焊缝按数量各抽查5%,总抽查处不应少于5处。
监理要点:观察检查。
(7)、焊接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项目
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焊接材料
⑴钢结构焊条电弧焊接用焊条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接》(GB/T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选用的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匹配。
监理控制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查复检报告。
⑵自动或半自动气体保护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1994)或《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14958-1994)的规定。
监理控制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
⑶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受潮结块或已熔烧过的焊剂以及生锈的焊丝。
监理控制方法:观察检查,检查烘焙记录。
焊缝裂纹
⑴对重要结构必须有经焊接专家认可的焊接工艺,施工过程中有焊接监理工程师做现场检查指导。
⑵焊后及热处理,可清楚焊接应力及降低接头焊缝的含氢量,对板厚超过25mm和抗拉强度再500MPa
焊缝裂纹
以上钢材,应选用碱性低氢焊条或低氢的焊接方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内应力,改进接头设计,减少约束度,避免应力集中。
⑶凡需预热的构件,焊前应再焊道两侧各100mm范围内均匀预热,板厚超过30mm,且有淬硬倾向和约束度较大的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必要时可进行后热处理。
⑷钢结构焊缝一旦出现裂纹,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找有关单位的焊接专家及原结构设计人员进行分析采取处理措施,在进行返修,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⑸受负荷的钢结构出现裂纹,应根据情况进行补强或加固。
1)卸荷补强加固。
2)负荷状态下进行补强加固,应尽量减少活荷载和恒载,通过验算其应力不大于设计的80%,拉杆焊缝方向应构件拉应力方向一致。
3)轻钢结构不宜载负荷情况下进行焊接补强或加固,尤其对受拉构件更要禁止。
⑹焊缝金属中的裂纹再修补前应用超声波探伤确定裂纹深度及长度,用碳弧气刨刨掉的实际长度应比实测裂纹长,其两端各加50mm,而后修补。对焊接母材中的裂纹原则上更换母材。
焊件变形
⑴焊接工件线膨胀系数不同,焊后焊缝收缩量也随之不同。焊缝纵向和横向参数参考收缩值,见表6-5。
⑵工件焊前根据经验及有关试验所得数据,按变形的反方向变形装配。钢架或钢梁为防止在焊接过程中由于自重影响产生挠度变形,应在焊前先起拱后再焊。
焊件变形
⑶钢框架钢梁为防止焊接在钢梁内产生残余应力和防止梁端焊缝收缩将钢柱拉偏,可采取跳焊的焊接顺序,梁一端焊接,另一端自由,由内向外焊接。
⑷收缩梁最大的焊缝必须先焊,因为焊的焊缝收缩时阻力小,变形就小。
⑸利用胎具和支撑拉件加强刚度,增加约束达到减少变形。
⑹对碳素结构钢可通过焊缝热影响区附近的热量
迅速冷却达到减小变形,而对低合金结构钢必须缓冷以防热裂纹。
⑺在焊接过程中除第一层和表面层以外,其他各层焊缝用小捶敲击。
⑻对接头、T形接头和十字接头的坡口焊接,宜采用双面坡口对称顺序焊接;对于有对称截面的构件,宜采用对称于构件中和轴的顺序焊接。对双面非对称坡口焊接,宜采用先焊深坡口恻,后焊浅坡口恻的顺序。
⑼对长焊缝宜采用分段退焊法或与多人对称焊法同时运用。
⑽在节点形、焊缝布置、焊接顺序确定的情况下,宜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或药芯焊丝自保护电弧焊等能量密度相对较高的焊接方法,并采用较小的热输入。
⑾对一般构件可用定位焊固定同时限制变形;对大型、厚型构件宜用刚性固定法增加结构焊接时的刚性。对于大型结构宜采取分部组装焊接、分别矫正变形后再进行总装焊接或连接的施工方法。
焊接收缩
⑴焊接前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和制订详细的焊接指导书(即工法)。
⑵焊接过程,必须在焊接责任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⑶焊工必须有相应的合格证方可施焊。
表6-5 钢构件焊接收缩余量
结构类型
焊接特征和板厚
焊缝收缩量
钢板对接
各种板厚
长度方向:0.7mm/m:宽度方向:1.0mm每个接口。
实腹结构及焊接H形钢
断面高≤1000mm
板厚≤25mm
4条纵向焊缝0.6mm/m焊透梁高收缩1.0,每对加肋焊缝,梁的长度收缩0.3mm。
断面高≤1000mm
板厚>25mm
4条纵向焊缝1.4mm/m焊透梁高收缩1.0,每对加肋焊缝,梁的长度收缩0.7mm。
结构式结构
屋架.托架/支架等轻型绗架
接头焊缝每个接口1.0mm,搭接角焊缝0.5mm/m。
实腹柱及重型绗架
搭接角焊缝0.25mm/m
三、紧固件连接工程控制要点及措施
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控制要点
1、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2、高强度螺栓入库应按规格分类存放,防雨、防潮;遇有螺栓、螺母不配套,螺纹损伤时,不得使用;螺栓、螺母、垫圈有锈蚀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平整、干燥,表面不得有氧化铁皮、毛刺、焊疤、油漆和油污等。
4、普通紧固件(普通螺栓、锚栓、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外观检查,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
5、普通螺栓作为永久性连接螺栓时,当设计有要求或对其质量有疑义时,应进行螺栓实物最小拉力载荷复验。
6、高强度螺栓(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监理控制要点:外观检查,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
7、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检验其扭矩系数,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检验预拉力。
监理控制要点:从每批螺栓中见证取样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检查复验报告。
8、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做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
监理控制要点:见证取样每批抽取三组试件复验,检查复验报告。
9、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1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监理控制要点:见证取样按节点数抽查10%,且应不小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2个,进行初拧、复拧、终拧扭矩的现场无损检验,检查检验报告。
10、永久性普通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外露丝扣不应小于2扣。
监理控制要点:按连接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用小锤敲击检查。
1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检查,按节点数抽查5%,且不应小于10个。
12、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栓孔,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得孔径不应超过1.2d(d为螺栓直径)
监理控制要点:用卡尺对被扩螺栓孔全数检查。
四、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
1、材料品种、规格
①、钢材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
②、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每一品种、规格的型钢抽查5处,用游标深度尺量测。
③、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每一品种规格的型钢抽查5处,用钢尺和游标深度尺量测。
2、钢材表面质量
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钢材表面锈蚀、麻点或划痕,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其锈蚀等级应符合《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C级及C级以上,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监理控制要点:进行全数外观观察检查。
3、切面质量
①、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陷。
监理控制要点:进行全数观察或用放大镜及百分尺检查,有疑义时作渗透、磁粉或超声波擦伤检查。
②、切割精度
气割的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零件宽度、长度
±3.0
切割面平面度
0.05t,且不应大于2.0
割纹深度
0.3
局部缺口深度
1.0
注:t为切割面厚度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零件宽度、长度
±3.0
边缘缺棱
1.0
型钢端部垂直度
2.0
监理控制要点:按切割面数抽查10%,且不少于3个进行观察检查或用钢尺、卷尺检查。
4、矫正和成型质量
①、各类结构钢矫正和成型应做好控制。
监理控制要点:现场巡视检查施工过程,检查制作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②、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监理控制要点:对矫正后的钢材进行全数的观察检查和实测检查。
③、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钢板的局部平面度
t≤14
1.5
t>14
1.0
型钢弯曲矢高
l/1000且不应大于5.0
角钢肢的垂直度
b/100双肢栓接角钢的角度不得大于90°
槽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b/80
工字钢、H型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b/100且不大于2.0
监理控制要点:按矫正件数抽查10%,且不少于3件进行实测检查。
5、边缘加工质量
①、边缘加工时,其咆削量不应少于2.0mm。
监理控制要点:现场巡视检查施工过程,检查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②、边缘加工允许偏差。
监理控制要点:按加工面数抽查10%,且不少于3件进行实测检查。
6、制孔质量
①、Ⅰ类孔应具H12的精度,孔壁粗糙度Ra不大于12.5μm,孔径允许偏差。
序 号
螺栓公称直径、螺栓孔直径
螺栓公称直径
允许偏差
螺栓孔直径
允许偏差
1
10~18
0.00
-0.21
+0.18
0.00
2
18~30
0.00
-0.21
+0.21
0.00
3
30~50
0.00
-0.25
+0.25
0.00
Ⅱ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25μm,孔径允许偏差。
监理控制要点:按钢构件数量抽查10%,不少于3件,用游标深度尺或孔径量规检查。
(二)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1、检查施工单位放样用尺是否具有计量部门出具的校验复核证书,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未经检验的用尺不得用于放样。
2、巡视和旁站时,检查计量器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变化。
3、对施工单位放线划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允许施工单位进行加工。
4、加工前检查材料的质量,是否有弯曲或其他变形,如有弯曲或其他变形,则要求施工单位或先进行矫正。
5、审查构件加工制造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方案,对主要或关键零件的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规程和相关生产人员的上岗资格进行审查,加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巡视和旁站检查,重点要检查所选用的加工方法是否合格,机械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加工过程是否稳定,当认为构件加工不符合质量要求时,指令制造单位进行整改、迫修或返工。
五、钢构件组装工程质量标准、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
1、吊车梁和吊车桁架不应下绕。
监理控制要点:构件直立,在两端支承后,用水准仪和钢尺作全数检查。
2、端部铣平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两端铣平时构件长度
±2.0
两端铣平时零件长度
±0.5
铣平面的平面度
0.3
铣平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l/1500
监理控制要点:按铣平面数量抽查10%,应不少于3个用钢尺、角尺、塞尺检查。
3、钢构件外形尺寸主控项目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单层柱、梁、桁架受力支托(支撑面)表面至第一个安装孔距离
±1.0
多节柱铣平面至第一个安装孔距离
±1.0
实腹梁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
±3.0
构件连接处的截面几何尺寸
±3.0
柱、梁连接处的腹板中心线偏移
2.0
受压构件(杆件)弯曲矢高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监理控制要点:用钢尺作全数检查
4、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应不小于200mm。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板宽;腹板拼接宽度不小于300mm,长度应不小于600mm。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和用钢尺全数检查。
5、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截面高度h
h<500
±2.0
500<h<1000
±3.0
h>1000
±4.0
截面宽度
±3.0
腹板中心偏移
2.0
翼缘板垂直度
b/100,且不应大于3.0
弯曲矢高(受压构件除外)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扭曲
h/250,且不应大于5.0
腹板局部平面度f
t<14
3.0
t≥14
2.0
监理控制要点:用钢尺、角尺、塞尺等检查,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抽查10%,应不少于3件。
6、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对口错边
t/10,且不应大于3.0
间隙
±1.0
搭接长度
±5.0
缝隙
1.5
高度
±2.0
垂直度
b/100,且不应大于3.0
中心偏移
±2.0
型钢错位
连接处
1.0
其他处
2.0
箱形截面高度
±2.0
宽度
±2.0
垂直度
b/200,且不应大于3.0
监理控制要点:用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个。
7、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
监理控制要点:用0.3mm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不小于25%,边缘间隙应不大于0.8mm,检查数量按接触面数量抽查10%,且应不少于10个。
8、桁架结构杆件轴线交点错位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允许偏差不得大于4.0mm
监理控制要点: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个,每个抽查构件按节点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个节点。
9、安装焊缝坡口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单层柱、梁、桁架受力支托(支承面)表面至第一个安装孔距离
±1.0
多节柱铣平面至第一个安装孔距离
±1.0
实腹梁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
±3.0
构件连接处的截面几何尺寸
±3.0
柱、梁连接处的腹板中心线偏移
2.0
受压构件(杆件)弯曲矢高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10、外露铣平面应防锈保护。
监理控制要点:全数观察检查
11、钢构件的外形尺寸一般项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构件类型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单
层
钢
柱
柱底面到柱端与桁架连接的最上一个安装孔距离l
±l/1500
±15.0
用钢尺检查
柱底面到牛腿支承面距离l1
±l1/2000
±8.0
牛腿面的翘曲
2.0
用拉线、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柱身弯曲矢高
H/1200,且不应大于12.0
柱身扭曲
牛腿处
3.0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其他处
8.0
柱截面几何尺寸
连接处
±3.0
用钢尺检查
非连接处
±4.0
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连接处
1.5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其他处
b/100,且不应大于5.0
柱脚底板平面度
5.0
用1m直尺和塞尺检查
柱脚螺栓孔中心对柱轴线的距离
3.0
用钢尺检查
钢
桁
架
桁架最外端两个孔或两端支承面最外侧距离
l≤24m
±3.0
-7.0
用钢尺检查
l>24m
±5.0
-10.0
桁架跨中高度
±10.0
桁架跨中拱度
设计要求起拱
±l/5000
设计未要求起拱
10.0
-5.0
相邻节间弦杆弯曲
(受压除外)
l/1000
支承面到一个安装孔距离
±1.0
用钢尺检查
檩条连接支座间距
±5.0
钢
管
构
件
直径(对方矩形管为长边尺寸)
±d/500
±5.0
用钢尺检查
构件长度
3.0
管口圆度
d/500,且不应大于5.0
管面对管轴的垂直度
d/500,且不应大于3.0
用焊缝量规检查
弯曲矢高
l/1500,且不应大于5.0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对口错边
t/10,且不应大于3.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墙架、檩条、支承系统钢构件
构件长度
±4.0
用钢尺检查
构件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
±3.0
构件弯曲矢高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截面尺寸
+5.0
-2.0
用钢尺检查
钢平台、钢梯和防护钢栏杆
平台长度和宽度
±5.0
用钢尺检查
平台两对角线差
6.0
平台支柱高度
±3.0
平台支柱弯曲矢高
5.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平台表面平面度
(1m范围内)
6.0
用1m直尺和塞尺检查
钢平台、钢梯和防护钢栏杆
横梁长度l
±5.0
用钢尺检查
钢梯宽度
±5.0
钢梯安装孔距离
±3.0
钢梯纵向挠曲矢高
l/100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踏步(棍)间距
±5.0
用钢尺检查
栏杆高度
±5.0
栏杆立杆间距
±10.0
监理控制要点:用表中相应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按构件数量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件。
六、钢构件预拼装工程质量标准,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
1、高强度螺栓和普通螺栓连接的多层板叠,应采用试孔器进行检查。
(1)当采用比孔公称直径小1.0mm的试孔器检查时,每组孔的通过率应不小于85%,(2)当采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3mm的试孔器检查时,通过率应为100%。
监理控制要点:按预拼装单元采用试孔器进行全数检查。
2、预拼桩允许偏差
构件类型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梁、桁架
跨度最外两端安装孔或两端支承面外侧距离
+5.0
-10.0
用钢尺检查
接口截面错位
2.0
用焊缝量规检查
拱度
设计要求起拱
±l/500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设计未要求起拱
l/2000
0
节点处杆件轴线错位
4.0
划线后用钢尺检查
构件平面总体预拼装
各楼层柱距
±4.0
用钢尺检查
相邻楼层梁与梁之间距离
±3.0
各层间框架两对角线之差
H/2000,且应不大于5.0
任意两对角线之差
∑H/2000,且应不大于8.0
监理控制要点:按预拼装单元进行全数检查。
3、审查钢构件运输、堆放方案。
预拼装检查合格后,要求施工单位对上下定位中心线、标高基准线、交线中心点等作标注,并对其准确性进行复核。
八、钢结构安装工程
(一)质量标准、控制要点及措施
1、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的规格及其紧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钢尺现场实测,抽查数量按柱基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个。
2、采用杯口基础时,杯口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允许偏差
底面标高
0.0
-5.0
杯口深度H
±5.0
杯口垂直度
H/100,且不应大于10.0
位置
10.0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及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按基础数抽查10%,且不少于4处。
3、钢构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
监理控制要点:用拉线、钢尺现场实测或观察,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个。
4、设计要求顶紧的节点,接触面应不少于70%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
监理控制要点:用钢尺及0.3mm、0.8mm后的塞尺现场实测,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
5、钢屋(托)架、桁架、梁及受压杆件的垂直度和侧向弯曲矢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
跨中的垂直度
h/250,且不应大于15.0
侧向弯曲矢高
l≤30m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30m<l≤60m
l/1000,且不应大于30.0
l>60m
l/1000,且不应大于50.0
监理控制要点:用吊线、拉线、经纬仪和钢尺现场实测,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
6、单层钢结构主题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
H/1000,且不应大于25.0
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
L/1500,且不应大于25.0
监理控制要点:采用经纬仪、全站仪对主要立面全部检查。对每个所检查的立面,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一列中间柱。
7、钢柱等主要构件的中心线及标高基准点等标记应齐全。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件
8、钢柱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5.0
用吊线钢尺检查
柱基准点标高
有吊车梁的柱
+3.0,-5.0
用水准仪检查
无吊车梁的柱
+5.0,-8.0
弯曲矢高
H/1200,且应不大于15.0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钢尺检查
柱
轴
线
垂
直
度
单
层
柱
H≤10m
H/10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H>10m
H/1000,且应不大于25.0
多
节
柱
单节柱
H/1000,且应不大于10.0
柱全高
35.0
监理控制要点:用表中相应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按钢柱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件。
9、钢吊车梁或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类似构件,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梁的跨中垂直度
h/500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侧向弯曲矢高
l/1500,且不应大于10.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垂直上拱矢高
10.0
两端支座中心位移
安装在钢柱上时,对牛腿中心的偏移
5.0
安装在混凝土柱上时,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5.0
吊车梁支座加劲板中心与柱子承压加劲板中心的偏移
t/2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同跨间内同一横截面吊车梁顶面高差
支座处
10.0
用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其他处
15.0
同跨间内同一横截面下挂式吊车梁底面高差
10.0
同列相邻两柱间吊车梁顶面高差
l/1500,且应不大于10.0
用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相邻两吊车梁接头部位
中心错位
3.0
用钢尺检查
上承式顶面高差
1.0
下承式底面高差
1.0
同一跨间任一截面的吊车梁中心跨距
±10.0
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检查;跨度小时,可用钢尺检查
轨道中心对吊车梁腹板轴线的偏移
t/2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监理控制要点:采用表中相应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按钢吊车梁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榀。
10、檩条、墙架等次要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墙
架
立
柱
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10.0
用钢尺检查
垂直度
H/1000,且不应大于10.0
用经纬仪或吊线或钢尺检查
弯曲矢高
H/1000,且不应大于15.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抗风桁架的垂直度
h/250,且不应大于15.0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檩条、墙梁的间距
±5.0
用钢尺检查
檩条的弯曲矢高
L/750,且不应大于12.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墙梁的弯曲矢高
L/750,且不应大于10.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注:1、H为墙架立柱的高度 2、h为抗风桁架的高度 3、L为檩条或墙梁的长度
监理控制要点:采用表中相应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
11、钢平台、钢梯、栏杆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钢直梯》(GB4053.1-1993)、《固定式钢斜梯》(GB4053.2-1993)、《固定式防护栏杆》(GB4053.3-1993)、和《固定式钢平台》(GB4053.4-1993)的规定。钢平台、钢梯和防护栏杆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平台高度
±15.0
用水准仪检查
平台梁水平度
l/1000,且不应大于20.0
用水准仪检查
平台支柱垂直度
H/1000,且不应大于15.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承重平台梁侧向弯曲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承台平台梁垂直度
h/250,且不应大于15.0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直梯垂直度
l/1000,且不应大于15.0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栏杆高度
±15.0
用钢尺检查
栏杆立柱间距
±15.0
用钢尺检查
监理控制要点:采用表中相应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按钢平台总数抽查10%,栏杆、钢梯按总数各抽查10%,但钢平台应不少于1个,栏杆应不少于5m,钢梯不少于1跑。
12、现场焊缝组对间隙的允许偏差;无垫板间隙+3.9mm,0.0mm;有垫板间隙+3.0,-2.0mm。
监理控制要点: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按同类节点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个。
13、钢结构表面应干净,结构主要表面不应有疤痕、泥沙等污垢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应不少于3件。
九、压型金属板工程
(一)质量标准、控制要点及措施
1、金属压型板及制造金属压型板所采用的原材料,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全数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压型金属泛水板、包角板和零配件的品种、规格以及防水密封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全数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3、压型金属板成形后,其基板不应有裂纹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和用10倍放大镜检查,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5%,且应不少于10件。
4、有涂层、镀层压型金属板成形后,涂、镀层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剥落和擦痕等缺陷。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5%,且应不少于10件。
5、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和包角板等应固定可靠、牢固、防腐涂料涂刷和密封材料敷设应完好,连接件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监理控制要点:全数观察检查及尺量。
6、压型金属板应在支承构件上可靠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数值
项 目
搭接长度
截面高度>70
375
截面高度≤70
屋面坡度<1/10
250
屋面坡度≥1/10
200
墙 面
120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和用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按搭接部位总长度抽查10%,且应不少于10m。
7、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主体结构(梁)的锚固支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不小于50mm,端部锚固件连接应可靠,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和用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沿连接纵向长度抽查10%,且应不少于10m。
8、压型金属板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表面质量、涂层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和用10倍放大镜检查及尺量,检查数量按每种规格抽查5%,且应不少于3件。
9、压型金属板的尺寸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波 距
±2.0
波 高
压型钢板
截面高度≤70
±1.5
截面高度>70
±2.0
侧向弯曲
在测量长度l1的范围内
20.0
注:l1为测量长度,指板长扣除两端各0.5m的实际长度(小于10m)或扣除后任选的10m长度。
监理控制要点:用拉线和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5%,且应不少于10件。
10、压型金属板施工现场制作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压型金属板的覆盖高度
截面高度≤70
+10.0,-2.0
截面高度>70
+6.0,-2.0
板 长
±9.0
横向剪切偏差
6.0
泛水板、包角板尺寸
板长
±6.0
折弯面宽度
±3.0
折弯面夹角
2°
监理控制要点:用钢尺、角尺检查,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5%,且应不少于10件。
11、压型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直,板面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檐口和墙面下端应呈直线,不应有未经处理的错钻孔洞。
监理控制要点: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10%,且应不少于10m2。
12、压型金属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屋面
檐口与屋脊的平行度
12.0
压型金属板波纹线对屋脊的垂直度
L/800,且不应大于25.0
檐口相邻两块压型金属板端部错位
6.0
墙面
压型金属板卷边板间最大波高
4.0
墙板波纹线的垂直度
H/800,且不应大于25.0
墙板包角板的垂直度
H/800,且不应大于25.0
相邻两块压型金属板的下端错位
6.0
注:1、L为屋面半坡或单坡长度 2、H为墙面高度
监理控制要点: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檐口与屋脊的平行度
:按长度抽查10%,且应不少于10m。其他项目:每20m长度应抽查1处,应不少于2处。
十、钢结构涂装工程
(一)质量标准、控制要点计措施
1、防腐涂料性能
钢结构防腐涂料、稀释剂和固化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监理控制要点:全数检查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防腐涂装基层验收
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国定。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当设计物要求时,钢材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小表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
油性酚醛、醇酸等底漆或防锈漆
St2
高氯化聚乙烯、氯化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底漆或防锈漆
Sa2
无机富锌、有机硅、过氯乙烯等底漆
Sa2.5
监理控制要点:用铲刀检查和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1988)规定的图片对照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