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鬼谷子七十二术
鬼谷子七十二术
鬼谷子
-—用智用谋,灵活应变,注重方法,实事求是
■《鬼谷子》统篇讲的是方法,是智慧,是策略,是计谋,是技巧,讲究的是顺应时势、知几应时、知权善变的实践哲学
■鬼谷子学说与长期占据我国思想主导地位的孔孟之道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实事求是随机应变的方法论
鬼谷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来不是只讲些虚玄而空泛的理论,从来不囿于旧有的模式不墨守以往的成规。《鬼谷子》统篇讲的是方法,是智慧,是策略,是计谋,是技巧,讲究的是顺应时势、知几应时、知权善变的实践哲学。历史上曾有人对鬼谷子执否定态度,骂之为“小夫蛇鼠之智”,认为纵横家是“诈人",现代也有人将鬼谷子学说贬之为“实用主义"。现在来看,这些对鬼谷子学说的诋毁是思想僵化的极不入流的没有道理的。
鬼谷子学说与长期占据我国思想主导地位的孔孟之道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实事求是随机应变的方法论。儒家和鬼谷子都讲究和追求志向和功名,这一点是一致的,也是正确的.至于有人攻击纵横家也攻击儒家,说他们是为了追求个人荣华富贵,这种说法是庸俗的无稽之谈,是不可取的.鬼谷子与其它诸家学说的区别在于其达到目的实现抱负的方法、手段.儒家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不视非,耳不听邪",每一句话,每一行动,都要求遵循礼数,中规中矩;而鬼谷子正好相反,他极力倡导智慧、谋略,教人善于观察、分析、揣摩、权衡,抓住机遇,捕捉机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态度.
鬼谷子讲:对智慧的人讲话,要靠渊博;对笨拙的人讲话,要清楚易懂;跟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要简明扼要;对有地位的人,要有充沛的气势;对有钱的人,要显得高雅廉洁;对贫穷的人,要讲究实际利益;对地位低的人,要注意谦逊;对勇敢的人,要果敢决断;对有过失的人,要直率尖锐(《权篇》: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
还讲:将要除掉某人,先要放纵某人;放纵他正是为了乘机制服他(《谋篇》: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聪明人的谋略隐蔽,不露声色;愚人的谋略公开,大肆张扬(《谋篇》: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认为智谋要用在普通人所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地方(《谋篇》: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所不能见)。而“飞钳术”讲的就是如何以激励、褒扬的方法引诱对方,钓出真相,套出实情,甚至可以进行威胁、利诱,达到钳制对方的目的.
这些做法,历来被人所诟病,指责为阴谋。实际上,丢开传统的儒家观念和虚伪愚腐的观念,特别是从军事斗争的角度来看,鬼谷子的这些谋略方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俗话说“兵不厌诈",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不在于它合不合旧有的规矩,而在于其社会作用的好坏和历史推进力的大小。有人正是抓住这些,贬斥谩骂鬼谷子,认为他包藏祸心,明代宋濂就大骂鬼谷子学说祸国殃民,“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其实任何理论学说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语境,不能随意将其无限延伸、放大。真理向前一步便是谬误。就像我们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不能理解为为了发展经济可以去偷去抢。鬼谷子也预测了后人对他的曲解,他在《谋篇》专门讲过:不在于表面讲忠、信、仁、义,只要内心中正就可以了(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我军历来以审时度势、实事求是为优良传统,历来遵守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并重的原则,历来重视分析敌情、区别对待、分化敌人营垒、瓦解敌人士气、动摇敌人军心。毛泽东主席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中,敌人内部也有官兵之间、各个派系之间、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他认为敌人营垒内有“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分,必须利用、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我军历史上有许多不按常规出牌、出奇制胜的战例。这些做法,与鬼谷子的学说是相通的。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另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古军校—-战国军庠,位于朝歌古城(今河南淇县)西南30里太行余脉东麓的云梦山(又叫青岩山)。这所古军校在一小盆地内,四周群山怀抱,景色秀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隐居此山水帘洞中,聚徒讲学,创办了这所古军校,培养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茅蒙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军事家、外交家、谋略家,左右了当时天下政治军事格局.
鬼谷子名王蝉,又名王诩,因隐居鬼谷,自号鬼谷子,春秋晚期楚人。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阂之术,聚徒讲学,并著《鬼谷子》兵书传世。《史记》云:“苏秦、张仪俱事鬼谷先生学术".《东周列国志》记载:“鬼谷子和墨子曾到云蒙山采药"。明《淇县志》云:“水帘洞在县西南三十里景龙(今上神庙南山)也,传鬼谷子修道处"。清雍正六年重修王蝉老祖庙铭记云:“王蝉老祖隐于洞内,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均在此拜王蝉为师。”民国31年修毛遂殿碑铭记载:“云梦山鬼谷先生隐地也.”
鬼谷子之所以来云梦山隐居讲学,据说是因为鬼谷子与孙膑之祖孙武是好友,但志不同,鬼谷希冀修炼成仙,而孙武酷爱兵法,立志著书立说,富国强兵济天下.孙武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献于齐王,而齐王不学无术,视兵书如粪土。孙武只好献给吴王,吴王阂闾视如珍宝,据兵书与楚交战,楚军大败。楚王得知此书是宝中之宝,悬重金搜取,阂闾将书密藏姑苏台,后越兵破吴,火烧姑苏台,这本书化为灰烬。楚王要挟齐王交出著书人,孙武深恐手稿被楚王搜去,便将手稿交鬼谷子保存。
鬼谷子带手稿北渡汉水,到颍川阳城(今登封告城镇)鬼谷山隐居,而阳城紧邻楚国,鬼谷子怕楚王发现,又来到扶风池阳(泾阳西北)隐居,这里毗邻犬戎,屡遭战乱,于是他便东渡黄河,第三次迁徙,到卫国都城朝歌西南的云梦山水帘洞隐居。由于朋友孙武重托,加上亲自拔山涉水,阅尽人世,便一改旧志,决心创办一所学校,把《孙子兵法》和自己的纵横术传给弟子,以此济天下救世人,扶正战邪。
中国文化中的思维结构--从权谋说到阴阳
什么是博弈?古人称博弈为“对局”,就像下一盘棋,所谓“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现代人说,博弈是活体之间的较量和对抗.无论怎么说,博弈注定了是一场没有规则和规律可循的斗争。在这里,没有固定的品质可以培养,没有现成的稻草让你抓住,没有具体的道路让你行走,唯一可做的就是相时而动,顺势而行.兵者,诡道也。在向前的道路上,你会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一切办法把对方吃掉,而对方也不是一个等待着你捏的软柿子,而是和你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他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的进攻变得无效.就在这种迂回与进入的纠缠中,有着说不尽的权谋和狡诈.
苏格拉底说:“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自然界是“死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以后,就能一劳永逸地征服它。知识关乎自然,正如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只要控制好试验所必需的条件,就能不断地重复这个实验。所以说,知识是一种力量。但人和人之间的“斗争”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对抗,一种活体之间的对抗.在这里,任何现成的东西都面临失效。在与对手过招的时候,你必须对当下的局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谋略是一种智慧。
《三国演义》中孙权和庞统的一段对话:孙权问庞统:“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士元回答:“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又问:“公之才学,比公瑾若何?”庞统笑答:“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一个拘泥兵法,一个随机应变,高下之分岂非不言而喻、一目了然?所以,伏龙、凤雏齐名,而周瑜却棋差一招。世间本来就没有路.大凡在博弈中胜出的,估计都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
中国和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主“因果”,是一种科学化的思维方式。所以,“理念”、“第一推动者”、“上帝”这些现成化的实体字眼经常出现在她们的文化中,造就了西方几千年的科学传统。西方的“求真"精神和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有关。而中国人的思维却不是如此地“直来直去”,它的思维最典型的表达是“阴阳”。大家也许都见过“阴阳鱼”,那是一个互相镶嵌、彼此关联、此消彼长的图形,里面充满着活力对抗和竞争的味道。所以,中国人很难有真正的是非观念.曾仕强在北大讲座时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中国人有是非,但是没有是,也没有非。”可谓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一切皆变,阴阳互动,没有什么是固定的,也没有什么超时空的“客观规律”,更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灵丹妙药”一切都随着“时"和“势"在流动。正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把这一点领悟到家就是“出神入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是说不得,说不得。
这种“阴阳鱼”式的思维方式来自于中国文化中的“缘构观"(我自己起的,也受了授业恩师的影响)。而这种“缘构观"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周易》及后来的《易传》。乳道互补也好,百家争鸣也罢,以先秦诸子为源头的中国文化中的各种学说都把《周易》中所表现出来的“阴阳”观念视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而《周易》是怎么来的呢?伏羲演《周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那么这里的“神明之德"和“万物之情”又是什么呢?
我可能要说出一个造众人唾骂的字眼:性。伏羲正是从万物的“阴阳和合”的本能活动中发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真正源泉。你没有看到吗?男女的结合,就能孕育出一个鲜活的生命,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相交”(性交)!没有哪一方能单独孕育新的生命,必须是阴和阳的相互运动。在这个矛盾体中,阴也不能吞掉阳,阳也不能灭掉阴,二者的纠缠才能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才会有德里达意义上的“意义的撒播"。“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所谓的“生”不过是靠阴和阳维持住的。所以,中国人的思想走到终极处是一个“缘构”的“天",而非实体概念化、现成化意义上的“本源”和“上帝”。而且,我们甚至不能把“阴”和“阳”割裂开,不能离开一方来谈另一方,所以中国的文化也不是所谓的“二元论”。没有两个“元”,只有在夹缝中行走的“中间"。
正如男女之间才可能发生实质意义上的性活动,孕育生命一样,唯有阴阳的结合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思维”。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看一看《周易》和《易传》。说的高雅一点,这是一本智慧书,它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永远也无法真正打开的黑箱,直接塑造了中国五千年的思维结构,说的低俗一点,简直就是一本黄色书刊。《系辞》中说:“乾,阳物也。困,阴物也"。“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癖,是以广生焉.”这是我见过的对男女生殖器的最形象的比喻.所谓“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不过是对性活动的最逼真描述罢了。而所谓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谓之易”,也不过是对分娩、孕育新生命的惊叹.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瞎联想,而是中国的文化总善于“微言大义”.总之,其中的关联,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阴阳和合的思维方式直接塑造了中国的思维结构,渗透到中国的方方面面。中医、占卜、谋略、兵法,里面无非都是“阴阳鱼”.而对此把握到最高境界,是艺术,而不是科学(中国泛艺术的倾向与此有关。什么管理艺术拉,战争艺术拉,领导艺术拉等等)。而这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的智慧.
抛开中医、占卜的阴阳思维模式不谈,我很想说一说兵法和权谋。对兵法和权谋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阐述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鬼谷子》。前者是战争领域中的“阴阳鱼",后者则是人际关系中的“辩证法".战争是人和人之间“对抗”的最极端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涉及的是“生死之道”,所以“不可不察”。“兵战之地,立尸之所,只能以死求生,而不能以生求死。"还有比生死更严肃的事情吗?所以,“阴阳不测谓之神"在兵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登峰造极,到了中国式智慧的最高点。而《鬼谷子》则涉及了一个杀人不见血的领域—人海中的沉浮,无处不透露着权谋和算计。这里虽然没有真刀真枪,但却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没有血雨腥风的肉搏,却有着杀人于无形的较量。于是,“谋身”与“谋国"成了权谋家施展智慧的领域。
有人对《通鉴》如此点评:人人是刽子手,个个是阴谋家。很形象,也很到位。说到底,仍然是人和人之间的对局和博弈,别忘了,这里也会死人的,有多少人在战场上是英雄,到了人际圈中却不知道怎么死的。可以说,这里的战场更凶险,暗流涌现,险象环生.
中国人打仗行,摆弄人际关系更是一绝,所以,中国人千万不要怕打不赢仗。坚持打下去,坚船利炮是一个次要性问题。中国人玩弄人际关系更是一绝,每个人也许都是天生的阴谋家,成了本能。中国的一个处级干部到美国,能把他的总统玩下来.这是我们的优势,我本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见到很多人否认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向西方看齐,说自己的国家丑恶.其实每一个文化都有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优势也可能是劣势,所谓的劣势也可能是优势,无法放在一个僵硬的进化论的链条上比较个优劣。
自从西方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传到中国来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传入,有一个东西也开始被国人所接受——因果观念。而伴随着这个观念随之而来的则是“科学”向“科学主义”的蜕变。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在一个侧面可以说就是“阴阳”和“因果”的对立,结果我们很快就抛弃了自己的传统,好像只有披上“科学”的外衣,遵循“因果”的思维模式,我们才算一个现代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周易》这个永远也破解不了的黑箱。尽管我们还不它当作智慧,但大多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把其和功利联系在一起,我们更多地想的是如何用它来占卜,来炒股票,结果炒来炒去,唯独遗忘了自己的智慧。
中医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否定、取消中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认为中医没有科学的根据.但问题是,是不是非要是科学的,才有存在的理由?我至今仍然不相信,靠科学就能穷尽身体的所有奥秘.身体(body)不是肉体(fresh),它本身就是一个“场”,其中有着无穷的奥秘,而这个奥秘远远不是科学能解释的。把人的身体分析成一堆乱七八糟的指标(去过医院化验的人估计都有这样的体会)无异于把身体当成了肉体。中国的气功、针灸、太极拳、梅花桩的命运也不不到哪里去,因为不符合“因果轮”,不能够证明和验证,统统打上了迷信的标签予以取缔。相反,游泳拉,瑜伽拉,健身拉,去时髦的很,充斥着大街小巷,不可谓不滑稽。也难怪,“丹田之气”,即使在显微镜下也看不到,更别说“浩然之气”了。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外一直跟着我一个师兄练习梅花桩,三年下来,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确练出了“丹田之气”!
在管理模式上更是糟糕,所谓的科学化管理已经深入了国人的骨髓,什么都要定量、规划、定指标,好像出不出诺贝尔奖是规划出来的,就连生孩子这样一个人类最基本的自然行为,也被纳入了科学规划的行列,什么时候吃什么,补充什么营养,什么时候要“封山”,什么时候做爱,采取什么姿势,据说都有这严格的规定.实在不知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原来是这么“生”。学校里评职称,出成果、考试,阅卷,也无不打上科学管理的色彩。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外语教学,都先要学习语法分析,结果好端端的一个句子分析来分析去,什么也没有了。正如真不知道刘翔跑步的时候,是不是也进行过“规划"和“科学分析”,看看什么时候迈哪条腿,采取什么姿势,才能以最省力的方式向前跑。
害人不浅的是市面上所谓的那些成功学著作,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有人说努力会成功,有人说要有意志,有人说要勤奋,有人说要养成习惯,有人说要把握细节,有人说要抓大放小,这些近乎矛盾“成功道路”竟然并排出现在一个书架上,让人真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成功。
所有的这些,都在于说明我们已经遗忘了最远古的智慧。我们的知识在进步,但好像智慧并没有前进多少。谁也不敢说自己又发明了一种新智慧。结果我们古人的书读不懂了,看不明白了,剩下的唯有彷徨,茫然。
第一计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 扭转乾坤
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 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 如闭如卦
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 盗尽天机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 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 众不敌寡
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 计中诡计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 天地无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
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第十计 推陈出新
鬼谷子曰:“曲则全,枉则过,满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一切的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就无法谈创新。只有对传统有了彻底的了解,才能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将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发扬光大.
第十一计 高瞻远瞩
鬼谷子曰:“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不知道的东西,众人看不见的东西,智者独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计 翻手为背
鬼谷子曰:“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借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占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变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运用灵活的而不是机械的方法来处理我们面前的事情,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十三计 忤合深谋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为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第十四计 暗度陈仓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阳,愚人之道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聪明的将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暗地里却进行着制敌于死命的行动。
第十五计 一点突破
鬼谷子曰:“从外制内,事有因,由而随也."
我们要想从外部控制别人的内心,就应该懂得: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计 视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一个明智的人,能够根据细微的征兆,去推知潜在的重大事件.
第十七计 主客互变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也。
第十八计 纳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一个聪明的主帅,应该有一种雄伟的政治家气魄,他不拒绝任何一个想要归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计 应敌而动
鬼谷子曰:“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所谓“应",是“迫而后动”“不得已而起”,这里的“应”不是消极的“无抵抗主义”,而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如果处处争强好胜,他的体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生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体力意志,一直达到能完全克敌制胜的时候,他才会有行动,也就是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动就势不可挡.
第二十计 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求近,其有隐括,乃可挣,乃可求,乃可用。”
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广泛的招纳各方面的人才。郑国子产是一个办公择而能使的人,公孙诨能知四国,火而善辩,裨谌、冯简矛能断大事,子大叔美而善写,遇国与国之事,子产问公孙诨,然后与裨谌计议,再让冯简矛判断事情的可行性,一旦事情成功,再让子大叔写文来应对宾客。
第二十一计 散纵连横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众之权,以见其兑威。"
一个聪明之士,能破坏敌人的联盟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计 飞钳破敌
鬼谷子曰:“飞钳篇谓‘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用或称财货琦珠、白玉、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间以箝之,将用之天下,必量权度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阻之难易,人民财货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说其所望,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三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合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总之,鬼谷子所谓“飞钳”,就是立势制势,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形势,使得对方、集团或敌国,不能不受我的胁持与控制,而且不能摆脱,即“缀而不失"。
第二十三计 料敌如神
鬼谷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能天下之敌,能知于知,见于不见。"
智者往往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掌握敌人的真正动向。
第二十四计 间不能人
鬼谷子曰:“筹措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智者往往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到重大事情的征兆,识破敌人的阴谋。
第二十五计 弱可攻强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第二十六计 无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尽管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将帅也可以由此去推论出世上万物变化的道理,解说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二十七计 空中楼阁
鬼谷子曰:“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词,去构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调动己方人的积极性,引诱敌人上钩.在这里他要努力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陈述的东西说得无比美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十八计 带兵带心
鬼谷子曰:“摄心者,人系其心于己。"
带兵,必须要以带心为最高的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心里服从。
第二十九计 一石二鸟
鬼谷子曰:“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敌下.”
一个计谋能够收到多种效果为佳。
第三十计 四两千斤
鬼谷子曰:“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一个统帅或者将领,应该知己知彼.这样,他就能以“四两”之力巧胜“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计 万金间敌
鬼谷子曰:“事皆有内捷,索使本捷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以厚金去进行活动,往往能收到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
第三十二计 制人行权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人被动,整个事情都将被弄糟。
第三十三计 谋泄无功
鬼谷子曰:“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一个将帅或者统领,要想取得对作战的胜利,必须得严守秘密。
第三十四计 怒倾帝王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怒者,动也。”
明智之士,不仅能以言语说动诸侯,而且能以激怒帝王的方式,使帝王为他的言词而感动。
第三十五计 万年大计
鬼谷子曰:“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
一个智者,他的目光远大,不会因小失大,贪图近利而损名声。真正的才略绝不是贪近利而忽略大计远略的小聪明,而是既要面面关顾,又能大刀阔斧的兴利除弊,既老谋深算,又能不拘于习惯形式。
第三十六计 无形之势
鬼谷子曰:“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时势,对于一个统帅或者将领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应该在众人都未留意的时候,悄悄的行动,然后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第三十七计 不战为勇
鬼谷子曰:“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贤达之士,往往能够在不消耗军费,不打仗的情况下,就能使敌人罢兵求和。这样的人,人们常常将他比作“神明”。
第三十八计 霸者之资
鬼谷子曰:“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一旦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那些出类拔萃者,就应当挺身而出,抓紧时机去建立一番霸业。
第三十九计 无百年敌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反于是,杵于彼,其术也。”
世事变换无穷,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十计 降人引路
鬼谷子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易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手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一个将军或者统帅,他要说服利用别人的将卒,必然要投其所好,使其对自己有一种感恩的心理.
第四十一计 招贤攉奇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结法的种类很多,有内结、外结、生结、死结等。张良友项伯,这是“内结”,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法,这是“外结”,以德服人,以惠怀人,为民某副,为国图利,这是“生结",褒扬死者,抚慰死者亲属,这是“死结”。
第四十二计 推己及人
鬼谷子曰:“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第四十三计 反有所得
鬼谷子曰:“欲强反剑,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致诱之。”
相反的事物,不仅相生相成,并且本身就包含有对方的因素在内,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无益,而事实上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
第四十四计 退避观战
鬼谷子曰:“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背可胁而并。”
退避可以观变,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四十五计 脱困之法
鬼谷子曰:“中经,谓振穷趋急。”
鬼谷子《中经》讲的就是如何解救处于困难,有急难者,一个有大志的人,不论遭遇到什么环境,他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脱困,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偿世人不能偿之味,只有这样他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第四十六计 以静制动
鬼谷子曰:“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牝,牝[pin]以静为下.”
环境总是有变动的,人事总是有纷争的,在纷扰的世事中,只要持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才不会陷入神智迷乱的境界.
第四十七计 千金买马
鬼谷子曰:“用赏贵信,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一个君主,他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招募到贤能之士。
第四十八计 兼弱攻味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谦,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谦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去攻击他.
第四十九计 录功遗过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而用与人之所长,智者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聪明的君主对待臣子,应该宽宏大量,多记他们的功劳,少记他们的过失,这样臣子往往会因感激而以身相报.
第五十计 下诏求贤
鬼谷子曰:“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浴室.”
圣明之人,应该想方设法去收揽人才。
第五十一计 身后之计
鬼谷子曰:“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贤达之士,即使离开了人世,人们也往往深情的思念他.
第五十二计 退兵制兵
鬼谷子曰:“有退兵之术,有制兵之法,入军不被甲兵。”
只因心常清静,施德行善,虽只身而入,主帅亲其贤军,住卒亲其德,敬畏之不暇,岂有加害者乎?有生死之机,动静之际,有出入之窍,制之者,无处不是生我之门;纵之者,无处不是死我之地;其所出入内外,全无死地.譬如,陆行不遇凶虎,此正是无死地之验也。非有远兽之法,非有禁兽之术,不可.
第五十三计 大贤无敌
鬼谷子曰:“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贤能之士,能详尽审视地理环境,上能精通天文天象,能够随着四季的变化,役使天下之物.
第五十四计 攻国攻敌
鬼谷子曰:“制人者握权也。”
在鬼谷子看来,在攻打敌国时,还要向敌国之容纳发起进攻。
第五十五计 两力均衡
鬼谷子曰:“少则可以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
世上万物,既对立又同一。
第五十六计 以隐为显
鬼谷子曰:“用人之道,用之必隐,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
聪明之士,往往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长处,而是处处让人。
第五十七计 伏间制胜
鬼谷子曰:“熊之捕击,必先伏而后动,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聪明之士,不仅善于在战场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的人员去争取胜利。
第五十八计 矫枉过正
鬼谷子曰:“圣人见萌芽觑隙,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一个聪慧之士,一旦国家政治出现了危机时,他就要用国法来挽救,如果情况特别危险,他就必须用严酷的刑法来处理纷变的人事.
第五十九计 强而避之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贤明之士应该对强弱之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懂得避强就弱。
第六十计 诱敌之诱
鬼谷子曰:“圣人所诱,愚智之事皆不疑.”
圣人诱愚,则闭藏之,诱智,则拨之以情.
第六十一计 间接观察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想考察一个人的虚实,我们往往从他平时流露出来的嗜好和性情去判断。
第六十二计 养虎为患
鬼谷子曰:“故胜者斗其攻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衷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胜利者如果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而不懂得继续追击敌人,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弱小者与一旦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发奋图强,他的力量就得到空前的壮大。
第六十三计 主观大害
鬼谷子曰:“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办的很顺利,而实际却恰恰相反,这就要求贤达之士避免犯“主观大害”的错误,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否则,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然害人害己。
第六十四计 欲将取之
鬼谷子曰:“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我们想要从对方那里占取什么,就必须先给予一些,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六十五计 善用敌人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在战争中,一个君主或统帅,不仅要能任用己方的贤才,而且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使敌人中的一些人为他所用。
第六十六计 孤掌难鸣
鬼谷子曰:“出无间,入无联,独来独往,莫之能止.”
人多不一定恩那个获胜,孤掌也发出声音,只要真理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
第六十七计 利害相关
鬼谷子曰:“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避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要使对方听你的话,你就必须要给他指明利害之道.
第六十八计 制造敌人
鬼谷子曰:“斗郄者,斗强也.”
所谓敌人,即指一种对自己持敌意的力量,人如果没有敌对的力量,就不会“相反相成”,事业上你必须有一个假想敌,未来打败这个假想敌,你才会不断的努力,上进.
第六十九计 以敌为师
鬼谷子曰:“效之于人,验去乱之前,吾归于诚已。”
一个眼光远大、胸怀大志的统帅,不仅以先贤为师,有时,还要善于向敌人学习。
第七十计 耳食传谣
鬼谷子曰:“金门空物,众口能烁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
世多耳食之流,如闻群有誉甲者,则以甲为偶像,甲之一言一行,皆以为然,而不去深究甲言与行之真实,誉其者也许对甲并不完全了解,而闻者更是以讹传讹.
第七十一计 潜人核心
鬼谷子曰:“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一个智者,善于抓住战机,派遣人员潜入敌人心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第七十二计 修成正果
鬼谷子曰:“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
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与“道”相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叫做“真人”。
在鬼谷子看来,人生在天地之间,诞生时的天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诞生以后,才随着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变化成不同性格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