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4393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9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CCS R 18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3982021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hyllite Subgrade2021 - 01 - 19 发布2021 - 02 - 19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398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规定.15分类.16技术要求.27施工.28质量控制与验收.4附录 A(规范性)垂直振动击实仪技术要求. 6附录 B(规范性)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测定方法.8附录 C

2、(规范性)试件制备方法.12附录 D(规范性)千枚岩路基填料 CBR 试验方法. 15DB61/T 1398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安大学、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应军、卢世杰、纪小平、杨秋侠、曹支才、何锐、左精力、彭新航。本文件由长安大学负责解释。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长安大学电话:029-62630078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邮编:710064DB61

3、/T 139820211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千枚岩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分类、技术要求、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 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 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 3610公路路基

4、施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千枚岩phyllite千枚岩是指泥质岩石、 粉砂岩及凝灰岩等原岩, 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的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构造上具有千枚状的低级变质岩。4一般规定4.1垂直振动击实仪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4.2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测定方法见附录 B。4.3试件制备方法见附录 C。4.4千枚岩路基填料 CBR 试验方法见附录 D。5分类千枚岩可分为弱风化、中风化和强风化三类:a)弱风化:岩体较为完整,主要呈板状结构,可取出完整岩芯,CBR8 %;b)中风化:岩体相对完整,多呈板状、块

5、状或短柱状,不能取出完整岩芯,3 %CBR8 %;DB61/T 139820212c)强风化:岩体风化强烈,多呈鳞片状,极易破碎,不能取出完整芯样,CBR3 %。6技术要求6.1一般要求6.1.1水泥初凝时间宜大于 4 h,终凝时间宜大于 6 h,其他指标应符合 GB 175 的规定。6.1.2未改良中风化、 强风化千枚岩填筑路基, 边坡及顶部宜采用土工布或黏土等措施进行封水处理,底部宜设隔离层或垫层等措施。6.2填料设计6.3填料最小承载比应符合 JTG D30 的规定,可采取水泥改良和提高压实度改善承载比。6.4水泥剂量和压实度宜通过试验确定,亦可参考表 1。表 1水泥剂量与压实度参考值7

6、施工7.1一般要求7.1.1开工前应调查收集施工范围内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核对千枚岩类别及分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7.1.2开工前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排水应畅通。7.1.3本文件未涉及内容应符合 JTG/T3610 的要求。7.2施工准备7.2.1每作业段施工机械设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需补强压实时宜增加落锤式强夯机或智能连续强夯机。填筑层位交通等级弱风化中风化强风化水泥剂量(%)压实度(%)水泥剂量(%)压实度(%)水泥剂量(%)压实度(%)上路床轻、中交通-98296296重交通296298396特重、极重交通398399499下路床轻、中交通-96-98296重交通特重、极

7、重交通-96296299397496上路堤轻、中交通-94-94294重交通特重、极重交通下路堤轻、中交通-93-93-97重交通特重、极重交通DB61/T 139820213表 2千枚岩路基施工机械设备机械名称台数(台、套),不少于挖掘机3装载机1自卸车11推土机1平地机1洒水车2路拌机1振动压路机1羊足碾2注:工作性能良好7.2.2按设计图纸放样并确定路基用地界桩、路堤坡脚、边沟等桩位。中、边桩恢复宜为 10m 桩距,并在路基外侧距坡脚 0.5 m 处设置标尺,便于施工时控制松铺厚度和填筑高度。7.2.3清除路基范围内树木、树根等,清理地表腐殖土、表土、草皮等,并整平压实基底。7.2.4通

8、过试验段确定填筑方案和施工工艺,试验段长度不小于 100 m。7.3施工工序施工工序见图1。图 1施工工序图7.4运输7.4.1填料运输时应覆盖,减少水分挥发和环境污染。7.4.2作业面应划出方格网,将千枚岩填料卸在方格网内。7.5摊铺7.5.1上料结束后,推土机由低到高按路线纵向摊铺整平,不得进行横向作业。压实厚度不宜大于 30cm。7.5.2整平后,采用羊足碾错轮 1/3 碾压 3 遍,确保大块千枚岩破碎完全、粗细均匀。7.5.3水泥改良千枚岩填筑路基应满足下列要求;a)水泥优先采用机械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时应摊铺均匀;b)水泥摊铺结束后,采用路拌法由低到高按路线纵向拌和,拌和深度应到位,不

9、得留有夹层;c)拌和结束后,采用 20 T 及以上振动压路机稳压、平地机整平。7.6压实7.6.1压实方案可参考表 3。DB61/T 139820214表 3压实方案压实机械压实度(%)碾压工艺组合压路机93/94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3 遍+静压 2 遍96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5 遍+静压 2 遍97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5 遍+静压 2 遍98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6 遍+静压 2 遍99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7 遍+静压 2 遍落锤式强夯机补强压实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2 遍+强

10、夯 5 次+静压 1 遍智能连续强夯机静压 1 遍+羊足碾碾压 3 遍+强振 2 遍+强夯 6 次+静压 1 遍7.6.2碾压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a)平地机整平后,采用 20 T 及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b)碾压应重叠 1/3 轮宽,两侧应多碾压 2 遍。碾压速度小于 4 km/h,振动频率宜为 40 Hz、振幅1mm2 mm。c)直线段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超高路段由低侧向高侧碾压。7.6.3补强压实时,宜采用落锤式强夯工艺或智能连续强夯工艺。7.6.4碾压时填料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 %最佳含水率+1 %。7.6.5水泥改良千枚岩碾压作业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7.7整平收面碾压结束后

11、,采用光轮压路机静压收面,消除表面轮迹。7.8养生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碾压完成且检测合格后,可连续填筑。若间断施工时,表面应及时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养生不少于7 d。8质量控制与验收8.1一般要求8.1.1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质量控制。8.1.2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应满足要求。8.2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 4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检查项目质量标准频率千枚岩天然含水率实测每2000m2测2个样品;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CBR符合JTG D30进场后测2个样品;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水泥强度符合GB 175材料组成设计时测2个样品;厂

12、家或强度等级变化时重测。凝结时间初凝时间4 h,终凝时间6 h安定性符合GB 175DB61/T 139820215表 5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标准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方法和频率千枚岩含水率碾压时不超过最佳含水率-2%最佳含水率+1%每2000 m2检测1次;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水泥改良千枚岩水泥剂量设计水泥剂量0+0.5%每2000 m2检测1次,至少6个样品含水率碾压时不超过最佳含水率-2%最佳含水率+1%每2000 m2检测1次;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拌和均匀性实测随时检测压实度符合表1要求每作业段或每2000 m2测6次以上8.3验收路基验收应符合JTG F80/1的规定。DB61/T 1398

13、20216AA附录A(规范性)垂直振动击实仪技术要求A.1垂直振动击实仪的构造及原理垂直振动击实仪(VVTE) 激振器由对称于垂直平面的两个具有转速相等、方向相反的偏心块构成,如图A.1所示。当电机工作时,振动轴带动两偏心块高速转动产生离心力。两偏心块产生的离心力水平分量相互抵消、垂直分量相互叠加,形成垂直方向的正弦激振力,使VVTE在理论上产生垂直振动,并减少横向力的剪切作用,确保VVTE的稳定性。FucOSXFusinXFu=Me(2f)FucOSXFusinXFu=Me(2f)2 2 图 A.1VVTE 构造及原理A.2VVTE振动参数的定义A.2.1工作频率working freque

14、ncy指VVTE偏心块转轴的转动频率或VVTE电机的输出频率f,f2。工作频率是可控参数。A.2.2振动频率vibration frequency指VVTE振动系统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振动锤对被压材料施加周期性变化的力的频率。通常工作频率不小于振动频率,振动频率与被压材料刚度有关,振动频率是不可控参数。A.2.3名义振幅nominal amplitudeDB61/T 139820217指VVTE的激振器静偏心矩Me与参振质量md比值A0,即demMA 0。A0是可控参数,用于评价和比较不同型号垂直振动击实仪振动性能。A.2.4工作振幅working amplitude指VVTE在振动压

15、实时振动系统的实际振幅。 工作振幅是不可控参数, 通常工作振幅不小于名义振幅。A.2.5激振力exciting forcece指偏心块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即20eFM或200(2)dFm Af。激振力是可控参数。A.2.6振动作用力 applied force by vibration指VVTE振动系统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 振动锤对被压材料施加的垂直振动力, 是被压材料的弹性变形量22xK和阻尼力22xC 矢量和,即21222222xCxKFs。sF是不可控参数。A.3VVTE振动参数的技术要求A.3.1工作频率:40Hz1HzA.3.2名义振幅:1.3mm0.05mmA.3.3工

16、作重量:3.0kN0.02kNA.3.4上车系统重量:1.2kN0.01kNA.3.5下车系统重量:1.8kN0.01kNDB61/T 139820218BB附录B(规范性)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测定方法B.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对千枚岩填料进行振动击实试验, 以绘制千枚岩填料在振动击实条件下的干密度-含水率曲线,并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B.2仪器设备B.2.1垂直振动击实仪: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B.2.2试模:试模的内径高度=150 mmh150 mm。试模尺寸应符合图B.1的规定。图 B.1试模与垫块尺寸示意图注:H11/C10表示垫块和试模的配合精度,单位为毫米B.2.3其他

17、仪器设备包括:a)电子天平:量程 30 kg,感量 0.1 kg;b)方孔筛:孔径 53 mm、37.5 mm、31.5 mm、26.5 mm、19 mm、9.5 mm、4.75 mm、2.36 mm、0.6mm、0.075 mm 标准筛各 1 个;c)量筒:200 mL、500 mL 的量筒各 1 个;d)直刮刀:长 200 mm250 mm、宽约 30 mm、厚约 3 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 1 把;e)拌和工具:约 1000 mm1000 mm1 mm 长方形铁皮,拌和用平头小铲等;f)脱模器、烘箱等其它用具。B.3试验准备试验准备应符合以下规定:a)将千枚岩放入烘箱中,烘箱温度设为 1

18、05 5 ,烘干时间 4 h6 h;DB61/T 139820219b)将烘干后千枚岩捣碎,准备 5 份6 份 40 mm 以下千枚岩试样,每份试料干质量 ms为 4500 g5000 g。B.4试验步骤试验步骤包括以下内容:a)取烘干试料 1 份,平铺于长方形铁皮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均匀,然后按预定剂量加入质量为 mj水泥,再次拌和均匀,得到干混合料;b)将质量(mj+ms)wi的水加入制备好的干混合料中拌和均匀,得到湿混合料;其中,wi为第 i 次试验时加入干混合料中的拌和含水率,i1,2,3,4,5;一般地,wi=4 %5 %;c)将149 mmh40 mm 的试模下压柱放入试模下部

19、并使底部齐平,所述试模的150 mmh(230 mm10 mm),装入试模中试模垫块放入试模下部并保证底部平整,取制备好湿千枚岩试样 1 份,按四分法装入试模中,装填过程中使用插捣棒插捣均匀;d)将整个试模(连同下压柱)固定在振动仪底板上, 放下振动器使振动锤与被压材料接触, 振动击实 20 s;e)吊起振动器,取下试模并放到脱模器上将试模内混合料顶出,即为试验用试样。试样高度控制在 120 mm10 mm,当试样高度超出该范围时应作废,并视试样高度,适当增加或减少 ms,并按照上述 b)e)步骤重新制备试样;f)计算第 i 次试验所得的试样干密度:2( )0( )( )11 0.01id i

20、iimmVw. (B.1)式中:( )d i第i次试验时试样的干密度,g/cm3; im2第i次试验时的试样质量,g;0m试模质量,g;1w第i次试验时加入干混合料中的拌和含水率,%;iV第i次试验时的试样体积,cm3。g)计算第 i+1 次试验时所需的拌和含水率:计算振动击实前后湿混合料质量差 iimm21,确定第i+1次试验时加入混合料拌合含水率1iw;其中 im1为第i次试验时装入试模中的湿混合料质量,当 iimm2150 g时,5 . 01iiww,当 iimm2150 g时, 7 . 01iiww;h)根据步骤 b)h)方法重复 5 次6 次试验,确保 5 组试样高度有效,计算得到

21、5 组拌和含水率和干密度。以拌和含水率为横坐标、干密度为纵坐标,绘制干密度-含水率关系曲线,驼峰形曲线顶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dmax和最佳含水率 w0。B.5结果整理B.5.1计算密度应保留小数点3位有效数字,含水率应保留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DB61/T 1398202110B.5.2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超过0.03g/ cm。B.6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最大干密度;b)最佳含水率;c)振动击实曲线。B.7记录本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B.1表 B.1千枚岩垂直振动击实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试验方法试样编号试验者混合料名称校核者结合料剂量试验日期试验序号123456

22、含水率w(%)试模质量0m(g)击实前试模+湿混合料的质量1m(g)击实后试模+湿混合料的质量2m(g)试件平均高度 h(cm)(21mm ) (g)判断是否21mm 是否大于 50 g试件体积176.71h (cm3)湿密度Vmmw02 (g/cm3)干密度wwd01. 01 (g/cm3)DB61/T 1398202111附录C(规范性)试件制备方法C.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千枚岩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室内抗压回弹模量、动态模量、劈裂模量等试验用圆柱体试件。圆柱体试件尺寸为150 mmh150 mm。C.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包括以下内容:a)垂直振动击实仪: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23、;b)试模:试模尺寸应符合图 B.1 的规定;c)电子天平:量程 30kg,感量 0.1kg;d)方孔筛:孔径 53 mm、37.5 mm、31.5 mm、26.5 mm、19 mm、9.5 mm、4.75 mm、2.36 mm、0.6 mm、0.075 mm 标准筛各 1 个;e)量筒:200 ml、500 ml 的量筒各 1 个;f)直刮刀:长约 200mm250mm、宽约 30mm、厚约 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 1 把;g)拌和工具:约 1000mm1000mm1mm 的长方形铁皮,拌和用平头小铲等;h)脱模器、烘箱等其它用具。C.3试验准备试验准备应符合以下规定:a)将千枚岩置烘箱中

24、烘干至恒重,烘箱温度为 105 5 ,时间为 4 h6 h。b)将烘干后千枚岩捣碎,取 40 mm 以下千枚岩作为试样。C.4试验步骤试验步骤包括以下内容:a)称取制备一个试件所需的干燥试料质量 md,其中,md=dmax2655(1-0.01P),dmax为振动击实确定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P 为预设水泥剂量;b)加入质量为dmax26550.01P 的水泥到质量为 md干燥试料中,拌合均匀得到干混合料;加入质量dmax26550.01w0的水到干混合料中,拌合均匀得到湿混合料,其中,w0为振动击实确定的混合料最佳含水率;c)将149 mmh40 mm 的试模下压柱放入试模下部并使底部齐平,所

25、述试模的150 mmh (230mm10 mm)。将湿混合料按四分法装入试模中,且边装料边用夯棒轻轻均匀插实。装料的质量 m=2650.72kdmax(1+0.01w0), 其中, k 为试件的预定压实度, V=7.57.515=2650.72cm3为试件的体积;DB61/T 1398202112d)将装有湿混合料的整个试模(连同下压柱)固定在振动仪底板上,放下振动器使振动锤与被压材料接触,振动击实至试件高度 150 mm。事先可通过 3 组5 组试验建立振动时间与试件高度关系,求取试件高度达到 150 mm 时所需振动时间,并以此时间作为振动压实;e)吊起振动器,取下试模并放到脱模器上将试模

26、内混合料顶出,即为圆柱体试件。在脱模器上取试件时, 应用双手抱住试件的侧面的中下部, 然后沿水平方向轻轻旋转, 待感觉到试件移动后,再将试件轻轻捧起,放置到试验台上。切勿直接将试件向上捧起;f)称试件的质量 m,精确至 0.1 g。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高度 h,精确至 0.1 mm。检查试件的高度和质量,不满足成型标准的试件作为废件;g)试件称量后应立即放在塑料袋中封闭,并用潮湿的毛巾覆盖,移放至养生室。C.5结果整理C.5.1试件高度误差范围控制在-1 mm+3 mm。C.5.2试件质量损失应不超过15 g。C.6记录本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C.1。表 B.2垂直振动成型千枚岩圆柱体试件记录

27、表工程名称混合料名称配合比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g/cm3)试件压实度/%试件标准质量(g)试验方法试验者试验日期编号高度(mm)质量(g)压实度(%)1123平均234567DB61/T 1398202113CC附录D(规范性)千枚岩路基填料 CBR 试验方法D.1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只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制件后,对千枚岩填料进行承载比试验。D.2仪器设备D.2.1垂直振动击实仪: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D.2.2CBR试筒:152 mmh170 mm侧壁上有透水孔金属圆筒,套环高50 mm;筒内垫块151 mmh50 mm,试筒形式和尺寸如图D.1所示。图 D.1 侧面泡水 CBR 试筒图

28、 D.2 击实前覆盖滤纸D.2.3路面材料强度仪或其他载荷装置:能量不小于50 kN,能调节贯入速度至每分钟贯入1 mm,可采用测力计式。D.2.4膨胀率测试仪器:百分表3 个与支架2 个;或采用压力传感器。DB61/T 1398202114D.2.5荷载板:直径150 mm,中心孔眼直径52 mm,每块质量1.25 kg,共4块,并沿直径分为两个半圆块。D.2.6水槽:浸泡试件用,槽内水面水位应尽可能高但不能浸没试筒。D.2.7其他:台秤,感量为试件用量的0.1 ;拌和盘、直尺、滤纸、脱模器等与击实试验相同。D.3试样试样具体要求如下:a)取有代表性千枚岩试料 50 kg,必要时在 50 烘

29、箱内烘干后并捣碎,捣碎后用 40 mm 筛筛除大于 40 mm 的颗粒;b)将已过 40 mm 筛下试料按四分法取出约 25 kg。再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料分成 4 份,每份质量6kg,供击实试验和制试件之用;c)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 1 d,取有代表性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率。D.4试验步骤D.4.1称试筒质量(m1),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将垫块放入筒内,并在垫块上放一张滤纸,安上套环。D.4.2根据本文件附录B方法,确定千枚岩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D.4.3根据附录C方法,按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制备3 个试件。D.4.4称试筒和试件的质量(m2)。D.4.5泡水测膨胀率的步骤如下:a)在试件

30、制成后, 取下试件顶面的破残滤纸, 放一张好滤纸, 并在其上安装附有调节杆的多孔板,在多孔板上加 4 块荷载板;b)将试筒与多孔板一起放入槽内(先不放水), 并用拉杆将模具拉紧,安装百分表,并读取初读数;c)向水槽内放水,使水自由进到试件的顶部和底部。在泡水期间,槽内水面应保持在试件顶面以上大约 25 mm。通常试件要泡水 48 h;d)泡水终了时,读取试件上百分表的终读数,并用式(1)计算膨胀率:100100eHHH.(1)式中:e试件泡水后的膨胀率,计算至0.1%;H1试件泡水终了后的高度,mm;H0试件初始高度,mm。e)从水槽中取出试件,倒出试件顶面的水,静置 15 min,让其排水,

31、然后卸去附加荷载和多孔板、底板和滤纸,并称量(m3),以计算试件的湿度和密度的变化。D.4.6贯入试验贯入试验内容如下:a)将泡水试验终了的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 调整偏球座对准、 整平并使贯入杆与试件顶面全面接触,在贯入杆周围放置 4 块荷载板;b)当用于填筑路床时, 建议在贯入杆上施加 181 N 荷载, 然后将测力和测变形的百分表指针均调整至整数,并记读起始读数;当用于填筑上路堤时,建议在贯入杆上施加 363 N 荷载,然后将DB61/T 1398202115测力和测变形的百分表指针均调整至整数,并记读起始读数;当用于填筑下路堤时,建议在贯入杆上施加 544 N 荷载,然

32、后将测力和测变形的百分表指针均调整至整数,并记读起始读数;c)加荷使贯入杆以 1 mm/min1.25 mm/min 的速度压入试件, 同时测记三个百分表的读数。 记录测力计内百分表某些整读数(如 20、40、60)时的贯入量,并注意使贯入量为 25010-2mm 时,能有 5 个以上的读数。因此,测力计内的第一个读数应是贯入量 3010-2mm 左右;D.5结果整理D.5.1以单位压力(p)为横坐标,贯人量(l)为纵坐标,绘制p-l关系曲线,如图D.3所示。图上曲线1是合适的。曲线2开始段是凹曲线,需要进行修正。修正时在变曲率点引一切线,与纵坐标交于O点,O即为修正后的原点。图 C.1单位压

33、力与贯入量的关系曲线D.5.2一般采用贯入量为2.5 mm时的单位压力与标准压力之比作为材料的承载比(CBR)。10070005 . 2pCBR.(2)式中:CBR2.5贯入量 2.5 mm时的承载比(%),计算至0.1%;p贯入量2.5 mm时的荷载强度(kPa);7000贯入量2.5 m时所对应的标准荷载强度(kPa)。D.5.2.1贯入量为5.0 mm时100105000 . 5pCBR.(3)式中:CBR5.0贯入量 5.0 mm时的承载比(%),计算至0.1%;p贯入量5.0 mm时的荷载强度(kPa);10500贯入量5.0 m时所对应的标准荷载强度(kPa)。D.5.2.2宜采用

34、贯入量2.5 mm时的承载比。贯入量为5.0 mm时的承载比大于贯入量2.5 mm时的承载比时,应重新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仍然相同,则采用贯入量为5.0 mm时的承载比。D.5.3试件的湿密度用式(4)计算:217712mm .(4)式中:DB61/T 1398202116试件的湿密度(g/cm3),计算至0.01;m2试筒和试件的合质量(g);m1试筒的质量(g);2177试筒的容积(cm3)。D.5.4试件干密度用式(5)计算:0.011d. (5)式中:d试件的干密度(g/cm3),计算至0.01;w试件的含水率。D.5.5泡水后试件的吸水量按式(6)计算:23mma. (6)式中:wa

35、泡水后试件的吸水量(g);m3泡水后试筒和试件的合质量(g);m1试筒和试件的合质量(g)。D.5.6精密度和允许差。D.5.6.1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得CBR变异系数Cv12 ,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2个结果的平均值。D.5.6.2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得CBR变异系数Cv12 ,且干密度偏差0.03 g/cm,则取3个结果的平均值;如干密度偏差超过0.03 g/cm,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于2个结果的平均值。D.5.6.3CBR100,相对偏差不大于5 ;CBR100,相对偏差不大于10 。D.6报告D.6.1千枚岩工程类型、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g/cm3)。D.6.2千枚

36、岩填料承载比()。D.6.3千枚岩填料膨胀率()。DB61/T 1398202117表 D.1 千枚岩贯入试验记录土样编号试验者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者最佳含水率(%)校核者每层基数试验日期试验编码荷载测力计百分表单位压力贯入量百分表读数贯入量读数变形值左表右表平均值读数位移值读数位移值Ri(0.01mm)RI= Ri+1- Ri(0.01mm)p(kPa) Rti(0.01mm)R1= R1i+1- R1i(0.01mm)R2i(0.01mm)R2= R2i+1- R2i(0.01mm)Rl=1/2(R1+R2)(0.01mm)l(mm)表 D.2 膨胀率试验记录膨胀率试验次数123筒号(1)泡水前试件(原试件)高度 (mm)(2)泡水后试件高度(mm)(3)膨胀率(%)(4)100)2(2)( - ) 3(膨胀率平均值(%)密度筒质量m1(g)(5)筒+试件质量m2(g)(6)筒体积(cm3)(7)湿密度 (g /cm3)(8)7(5)( - )6(含水率w(%)(9)干密度d(g /cm3)(10)0.011)8(干密度平均值吸水量泡水后筒+试件合质量m3(g)(11)吸水量wA(g)(12)(11)- (6)吸水量平均值(g)DB61/T 1398202118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