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1∕T 906-2021 城镇防灾减灾指南(上海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391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1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1∕T 906-2021 城镇防灾减灾指南(上海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31∕T 906-2021 城镇防灾减灾指南(上海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31∕T 906-2021 城镇防灾减灾指南(上海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31∕T 906-2021 城镇防灾减灾指南(上海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31∕T 906-2021 城镇防灾减灾指南(上海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1.020 CCS A 90 上?每0031 市士也方城镇防灾减灾指南标3佳DB31月906-2021代替D831/T906-2015 Guideline for commun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1ion 2021斗O嗣29发布鸣,。在t372,吨hfkif !.币吨白?也2022-02-01实施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1月906-2021目次前言. . . . . . . . .E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3 术语和定义. . 4 管理体系及工作职责4.1 管理体系. . . . . 3 4.2 工

2、作职责. . . . . . . . . . . 3 5 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 . . . . . . 4 5.1 风险识别. . . . . . . . . 4 5.2 脆弱性识别. . . . . . . . . 4 5.3 防灾减灾能力调查. . . . . . . 4 5.4 风险评价. . . . . . . . 4 5.5 风险示意图绘制. . . . . . 4: 5.6 隐患排查5.7 隐患治理6应急预案. . 6.1 预案编制6.2 预案实施6.3 顶案管理. Fnvnhunhv 送报统送息系报信誓息酬顶信预JJ呻tFOFhuni MH住问山阴制宜培宣3oona n 8.3

3、交流. . 9 应急演练. 9.1 演练要求. 9.2 演练形式. . 9.3 演练评估. 9.4 改进. . . . . . . . . 10 应急设施建设. 10.1 应急避难场所.10.2 社区应急站点. . 10.3 牡区防灾设施设备. . . . . . . . . . . . DB31/T 906. .2021 11 救援力量. . . . . 11.1 社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 . . . . 9 11.2 企业救援队伍. . . . . . . . 9 11.3 志愿者队伍. . . . . . 9 11.4 灾害信息员队伍.11.5 社会力量参与. . . . . 9 12

4、 锦资储备. 12.1 社区储备. 12.2 社会储备12.3 家庭储备. . . . .& . . 10 13 工作评估. . . . . . . . . . . . . . 10 13.1 基本要求. . . . 10 13.2 综合评估. . . . 10 13.3 项目评估. . . . . . . . . .10 13.4 评估方式. . . . . . 10 13.5 项目评估记录管理. . . . . . . . .10 13.6 持续改进. 10 参考文献. E D831月906-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z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5、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1/T906-2015(城镇社区防灾减灾指南.与DB31jT906-201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za) 调整了范围,更改了内容表述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 b) 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相应引用标准(见第2章.2015年版的第2章); c) 调整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社区成员定义见2015版的3.11),增加了隐患排查应急避难场所的术语及定义(见3.14、3.17); d) 调整了管理机构及职责内容,更改了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内容见第4章.2015年版的第4章); e) 调整了风险评估,更改了风险识别川风险评价和风险示意图绘制内容见5.1、5.4、5.5,2

6、015年版5.1、5.2、5.白,增加了脆弱性识别防灾减灾能力调查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内容(见5.2、5.3、5.6、5.7); f) 调整了预案,更改了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内容(见6.1.3、6.3,2015年版的6. 1.2、6.2.2) 增加了编制与实施相关内容(见6.1.2、6.2.2、6.2.3); g) 调整了宣传培训,更改了宣传租培训内容(见8.1、8.2,2015年版的7.1、7.剖,U 调整了工作评估,更改了持续改进内容(见13.6.2015年版的11.的pi) 拆分了能力建设内容,扩充为应急设施建设M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并更改内容见第10章、第11章、第12章.2015年版的第

7、9章); j) 删除了灾情报送章节,将2015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第7章和第11章见7.2,11.4,2015年版的10.1、10.2); k) 删除了附录(见2015年版的附录A、附录盼。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上海市应急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z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复旦大学、上海市应急管理事务和化学晶登记中心、上海致臻城市减灾促进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z沈伟忠、桂余才、滕五晓、梁宝华、王进飞、郝墨、王吴、李慧。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2015年首次发布为

8、DB31jT906-2015;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E DB31/T 906二2021城镇防灾减灾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镇防灾减灾工作管理体系及工作职责、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应急预案、预警和信息报送、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应急设施建设、救援力量、物资储备、工作评估等基本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上海市街道乡镇开展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提升街道乡镇综合防范应对灾害能力等活动。居村以及单位的防灾减灾工作可参照本文件。2 规黯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z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9、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94-2016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5907.1 消防词汇第1部分z通用术语GB/T 20647.1社区服务指南第1部分z总则GB/T 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 26376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GB/T 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5624 城镇应急避难场所通用技术要求GB/T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 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MZ/T 027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基本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5907.1、GB/T20647.1、GB/T23694、GB/T26376、GB/T27921、GB/T35

10、624、GB/T50280、MZ/T02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3.2 城镇cityand 阳wn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注z本文件所指的城镇为街道(乡镇行政单元。来源:GB/T50280- 1998.2.0.2J 社区community 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共同体。注:本文件所指社区是街道(乡镇)-尉(忖)-居民小区(村民小组)构成社区三级体系。来源:GB/T20647.1-2006 .3.1J DB31/T 906.一20213.3 3.4 究曹disaster 由自然或社会因素造成人

11、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来源:GB/T26376-2010,2.1,有修改防灾disaster prevention 灾害发生前,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预防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来摞:GB/T26376-2010,2.4J 3.5 减灾disaster reducton 在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灾害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6 3.7 3.8 3.9 3.10 3.11 3.12 2 来源:GB/T26316-2010,2.3J 消防fire prot优tion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等的

12、统称。注z火灾预防(防火),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或限制某影响的活动和过程;灭火救援是指灭火和在火灾现场实施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援救活动。来源,GB/T5907.1-2014,2.1J 风险risk 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组合。注z概率(probability),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后果(conseq ucnce) .指某-事件的结果。来源:GB/T23694 -2013.2.1,有修改柬宙间险评估disasrer risk Ilssessment 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评定和估计。来源:GB/T2637$2010,4.7,有修改致央国子h昭ard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

13、失、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来源:MZ/T 027-2011 ,3.5J 承灾体exposure 承受灾害的对象。来源:MZ/T 027-2011, 3.6J 承央体脆弱性expos町evulnerability 承灾体在物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使其易于受到某种致灾因子的损害。孕央环境disaster-formative environment 由自然与人文环境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的一系列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与价值流动的过程一响应关系。来源:MZ/T027-2011 .3.4J 3.13 凤险示意圄risk map 把灾害风险

14、视觉化、形象化,运用图像标示风险、灾害、救助等信息的一种地图。3.14 隐患排查potential risks indentification DB31月906-2021对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灾害隐患,按照灾害隐患等级进行分级,建立灾害事故隐患信息档案。3.15 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灾害,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3.16 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3.17 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 shelter 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

15、避难生活,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的一定规模的场地和建筑。注E公共避难场所既包括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也包括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教室等建筑.来源:G/T35624-2017 ,2.1J 3.18 究寄信息员disaster information reporter 从事灾害风险和灾情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分析、评估等工作的人员。4 管理体系及工作职责4.1 管理体系4.1.1 街道(乡镇)应在市、区两级应急管理体系的架构下,成立统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明确机构或人员负责防灾减灾工作,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结合,建立

16、健全群策群防、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城市风险辨识、评估与监控工作,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积极创建全国综合戚灾示范社区,配合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城市。4.1.2 制定街道(乡镇)防灾械灾规章制度,与当地应急管理、民政、派出所、自然资源、水务、卫生健康等单位以及有关社会组织、邻近社区建立胁调联动机制,规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4.1.3 街道(乡镇应督促、指导居(村委和辖区内单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4.1.4 街道(乡镇)可建立由社区管理人员、社会组织、专家、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社区民众代表、社区内企事业代表等社区利益相关方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安全治理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工作。4.2 工作职

17、责4.2.1 街道(乡镇应依据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协助相关部门推动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市政安全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 DB31/T 906-2021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城市防洪安全设施等城市基础及安全设施建设,加强辖区内城市各类设施安全管理。4.2.2 街道(乡镇应完善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化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等机制,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青、风险隐患排查、监测监控预曹、灾(险情信息报告、群众自救互救、先期抢险救援、应急处置保障等工作,推动社区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工作。4.2.3 街道(乡镇应组

18、织开展防灾减灾档案管理,建立和保存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档案资料z开展绩效评估,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自评自查,针对不足,落实改进措施。4.2.4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街道乡镇应确保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消防等经费投入,并严格管理和规范使用。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按规定配备安全监管人员和装备。街道乡镇应统一购买防灾减灾方面的综合保险,鼓励居民参加各类灾害事故保险,并引导辖区内企业增加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经费投入,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4.2.5 街道(乡镇)宜抓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工作,鼓励并指导居(村)积极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按要求对已命名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动态管理

19、,推动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5 凤险评估与隐患治理5. 1 凤险识别5.1. 1 街道(乡镇)应收集整理社区曾经发生的灾害,形成社区灾害风险列表和核查表。按规定对危险化学品企业、袖气管道以及施工作业等城市工业企业风险,高层建筑风险,城市生命线、公共交通、隧道桥梁等公共设施风险,台风、暴雨、冰冻雨雪、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识别。5.1.2 街道乡镇应对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大型群众性活动风险进行识别。5.2 脆弱性识别街道(乡镇可勘察并分析社区在物理方面、经济社会方面以及环境方面表现出的脆弱性,形成脆弱性识别核查表,列出脆弱人群清单,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重病患者和残障人员等,对承灾体脆弱性进

20、行识别。5.3 肪柬躇束能力调查5.3. 1 街道乡镇可调查汇总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社区内防灾减灾工作人员、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支持情况、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及分布等,形成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列表。5.3.2 街道(乡镇可从减灾队伍、群策群防、应急救灾装备和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建设、风险掌控能力、预警信息获知能力、信息报送能力、资金投入、民众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等方面客观评价社区防灾减灾能力。5.4 凤险评价社区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风险矩阵等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后果、承灾体脆弱性、社区减灾能力,对社区风险进行评价,编制社区风险评估报告。

21、5.5 风险示意圈绘制5.5. 1 社区风险示意图应标识危险源、隐患点分布、脆弱性区域、安全场所和应对措施等要素:4 a) 加油站、被化气站、高压线、交通事故易发点(路段)、易积水路段、河道、户外大型广告牌、建筑工地等危险源、隐患点sDB31月906-2021b) 幼儿园、小学、养老机构、商业区、交通枢纽、老旧房屋、海塘堤坝薄弱段等脆弱性区域30 医院、消防站、派出所等安全设施和疏散集合点、应急避难场所等安全场所;d) 疏散路径、措施建议等可降低灾害风险的应对措施。5.5.2 街道(乡镇)宜指导居(村)和居民小区村民小组绘制灾害事故避险图。5.6 隐患排蜜5.6.1 街道(乡镇应建立隐患排查制

22、度,推进灾害风险隐患网格化管理,开展对老旧房屋、户外广告设施、店招、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各类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等事故隐患排查工作。5.6.2 街道(乡镇应开展对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场、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播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等社会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5.6.3 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或危险源辨识、隐患整改工作,以及确定的高风险环境(包括危险设施、设备、高危人群(主要是易受伤害人群、脆弱群体等信息。针对典型事故暴露的问题,按照有关要求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向桂区通报安全生产状况。5.6.4 街道(乡镇应引导居(村及居民小区(村民小

23、组)开展隐患排查(或危险源辨识),定期开展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居民楼内通道检查。5.6.5 街道乡镇应建立事故隐患清单,明确风险清单对应的风险管控责任部门,明确事故危险源、危险设施、设施损坏、设备缺失等相关信息。5.7 隐患治理5.7.1 街道(乡镇)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并定期在社区公开。5.7.2 街道(乡镇应及时开展社区防汛检查,整改高坠、树木倒伏、内谤、雷击等风险隐患点F加强对老旧房屋的管理与修缮,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识,并加强日常监测。林区社区周边开设必要的防火隔离带,定期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5.7.3 街道(乡镇)应建立辖区内事故

24、与伤害记录机制,指定专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燃气安全等各类事故与伤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伤害的发生,6 应急翻案6.1 预嘉编制6.1.1 街道(乡镇应根据社区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结合社区现有资源,组织编制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方案。6.1.2 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单位组织应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6.1.3 应急预案应包含总则、组织架构、各方职责、任务流程、保障措施、附则等内容,并由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任务组成za) 事前包括t组织保障、预防保障、教青培训相应急演练;b) 事中包括t监测预曹、信

25、息沟通、指挥协调租应急处置Fc) 事后包括:社会救助、心理干预、调查总结和恢复重建。6.2 预案实施6.2.1 在顶案的框架下,结合杜区各项具体的危险据或致灾因子、脆弱性以及社区资源,落实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做好各项防范和救护准备工作。6.2.2 预案中应明确协调指挥、预警通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信息报告、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z明确DB31/T 906-2021 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和渠道,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应急疏散路径以及临时设立的生活救助、医疗救护、应急指挥等功能分区位置。6.2.3 预案中应明确脆弱人群结对帮抉救助措施,并向脆弱人群发放防灾减灾明白卡,明确社区灾害事故隐患及防

26、范措施,注明社区应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明确在社区封闭化管理后的特殊保障措施等内容。6.3 预案管理根据社区的发展和风险特征的变化,对预案和实施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实施动态管理。7 预警和信息报送7.1 预警系统7.1.1 街道乡镇可依托政务服务一阿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城市运行数据和防灾减灾信息管理,各类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提升灾害预警智能化、信息化水平。7.1.2 街道(乡镇应推动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聚焦居民小区、人流密集场所、大型城市综合体、公交及地铁站点、码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施工现场

27、等重点场所和区域,实时监控辖区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火灾等风险。7.1.3 街道(乡镇)应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能够迅速发布当地气象、洪涝、地质、火灾等灾害事故预警信息。结合运用大数据、自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和大喇叭、吹哨子等传统手段,确保预警信息在短时间内覆盖社区全体居民。7.2 信息报送7.2.1 灾害信息员应依托灾情直报系统,加入平时报险内容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并根据灾害发生情况,续报和更新灾害信息。7.2.2 网格管理员可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上报事故隐患信息,并跟踪处理结果。7.2.3 街道(乡镇可建立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区民众报告风险隐患和各类安全问题。社区根据问题性质和严重

28、程度,及时处置或将信息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并将结案情况及时向民众反馈。8 宣传培训8.1 宣传8.1.1 街道(乡镇应建立社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体系,定期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宣传,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机,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消防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8.1.2 街道(乡镇应设置用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包括安全宣传栏、橱窗、活动中心等,张贴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灾害风险图、隐患清单、应急预案流程图等宣传挂图,方便居民学习了解、熟练掌握,使居民具有较高的安全获得感、满意度,安全知识知晓率高,安

29、全意识强。8.1.3 街道(乡镇)可充分发挥社区广播、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极报等载体的作用,做好经常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8.1.4 街道(乡镇)宜鼓励辖区内各单位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居民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了解生产。8.2 培曾11DB31月906-20218.2.1 根据不同成员、队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街道(乡镇)可编制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敬灾和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升社区成员的风险意识、灾害识别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8.2.2 街道乡镇可邀请专业部门、单位开展社区培训教育,或委托专业机构提供社区安全教育培训服务。8.2.3 街道乡镇)可根据培训目

30、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体验式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方式。8.2.4 街道乡镇宜为培训对象建立培训档案,确保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的系统化。8.2.5 街道乡镇)可采用多种形式,将社区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向社区全体居民开放共享。8.3 交流街道(乡镇可建立社区防灾减灾交流网络,促进社区内防灾减灾救灾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经验交流。9 应怠演练9. 1 演辑要求9.1.1 街道(乡镇)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顶案编制实施情况,并依据下列要求,定期开展演练活动za) 根据目标需求和社区实际,设定不同的灾害情景;b) 明确地域范围、日期、地点、持续时间、参与人

31、员等Fc) 根据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后勤保障主作。9.1.2 街道乡镇应指导居(村)开展针对台风暴雨、高层建筑火灾、化学品泄漏等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9.1.3 辖区内单位成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9.2 演练形式街道乡镇)应组织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应急演练形式主要包括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等形式za) 桌面演练z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促进相关人员掌握社区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Fb) 实战演练z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灾害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

32、,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9.3 演练评估9.3.1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安排专人记录参与组织布个人的表现。9.3.2 在演练完成以后,及时对各个组织和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并对整个过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9.3.3 按照整改意见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项目的完成情况。7 DB31月906-20219.4 改进根据演练反映出的社区应急预案的不足,对预案进行修改,使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10 应急设施建设10.1 应急避难场所10.1.1 街道乡镇结合社区常

33、见灾害类型和风险等级,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城市绿地、学校、体育场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已有设施,通过改扩建、新建等方式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满足居民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需求。在应急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醒目位置,设置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张贴应急疏散路径示意图。采用平灾结合方式新建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复合的防灾避险绿地。10.1.2 街道乡镇应指导居(衬及居民小区(村民小组)设立紧急集合点或避灾点。10.1.3 街道乡镇应建立避难场所管理机制,明确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和管理人员等信息,对避难场所的物资储备,避难场所的启动、管理和关闭等进行规范。10.2 社区应急站点10.2.1 街道乡镇应结合社区特

34、点,建设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社区微型消防站,由受过基本灭火技能训练的保安员、治安联防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担任队员。10.2.2 街道乡镇)应结合社区特点,合理建设医疗救护站或设立医疗救护点。救护人员由社区医生、退休医疗工作者和受过医疗急救技能培训的虹十字会员等组成。10.2.3 街道(乡镇可建立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基地或应急体验馆,为社区居民提供培训场地和体验式、参与式科普宣传教青服务,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应对技能。10.2.4 街道(乡镇推进防灾减灾站点标准化建设,规范社区应急物资、消防、应急避险、科普宜教、救护等站点建设。10.3 社区防究设施设备10.3.1 消防设施完整、消防通道应符

35、合标准。各类建筑依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材,运用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测、物联网技术等技防物防措施,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10.3.2 辖区内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重点设防类场所设施,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其他重大工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主要建(构筑物均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齐全。10.3.3 街道(乡镇应设置地质灾害隐患点曹示标志。10.3.4 街道(乡镇应设置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满足消防安全条件。10.3.5 易燃易爆场所

36、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并定期检测,餐饮场所应按规定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10.3.6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应按照GB/T50016-2014的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应符合标准要求。10.3.7 城市堤防、洞道等防洪工程按规划标准建设;城市易涝点按整改方案和计划完成防捞改造。10.3.8 城市桥梁应按照GB/T2894 2016的要求设置限高、限重标识。10.3.9 街道(乡镇宜推广具有基础性、紧迫性的先进安全技术和产品。DB31/T 906-2021 门敷摄力量11.1 杜区综合应急敏捷队伍11.1.1 街道乡镇)可组建由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

37、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组成的社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有适合当地灾害救援特点的救援装备,承担日常应急任务。11.1.2 街道(乡镇可与邻近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工作。11.2 企业撞撞队伍11.2.1 辖区内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等单位,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依法建立应急救援队伍。11.2.2 小型微型企业可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或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11.2.3 符合条件的高危企业应依法建立专职消防救援队。11.3 忘蝠者队伍街道(乡镇)应加强由居民代表、学校代表、医院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

38、、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具有医疗、教育、应急等专业技能的居民,以及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在社区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指导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先期应急处置、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治安i也逻、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11.4 灾害信息员队伍11.4.1 社区应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街道(乡镇)灾情管理t作应有专人负责p居(村)委会、居民小区(村民小组应至少有一名灾害信息员,并整合现有各类信息且资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形成街道(乡镇)娟村)-届民小民(村民小组)灾害信息员全疆盖。11.4.2 灾害信息员应按照平时报险,灾时报灾的要求承担灾情统计报送、台胀管理以及评估核查等工作,同

39、时兼顾灾害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臂、险情信息报送等任务,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紧急生活教助等工作,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消防等培训。11.4.3 街道(乡镇应加强对灾害信息员的培训与管理。11.5 社会力量参与街道(乡镇)应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制定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的相关规定,促进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明确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点范围和主要任务,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培训、评估监管和保障激励,并对专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12 物资储备12.1 社区储备社区应建立街道乡镇

40、、居衬)二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和需求计划,建设物资储备点,备有救援工具(如铁锹、撬棍、救援绳索、担架、灭火器、防洪沙袋、水泵等)、应9 DB31/T 906-2021 急通信设备(如喇叭、对讲机、警报器等)、照明工具(如小型发电机、移动照明、应急灯、手电筒等)、急救医药物资等,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街道乡镇应推动与相邻街道乡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调拨梅调机制。12.2 社会储备街道(乡镇)应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储备机制,积极与社区内及邻近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救灾应急物资协议储备,保障灾后生活物资和应急救援设备等供给。12.3 家庭储备街道乡镇应鼓励和引导居民家庭储

41、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逃生绳、灭火器、手电筒、常用药品等,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13 工作评估13.1 基本要求街道(乡镇应建立防灾减灾评估机制,定期对自身组织运作情况或者自身开展项目情况进行评估。13.2 综合评估街道乡镇应每年开展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评估,包括社区防灾减灾的日常工作以及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整体开展情况。13.3 项目评估街道(乡镇应根据实际,定期对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社区风险评估、宣教培训11、演练等各类项目进行评估za) 可根据项目发展的时间顺序,对项目进行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Fb) 可根据项目的执行过程或执行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13.4 评估方式街道(乡镇可根据实

42、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包括za) 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自我评估:b) 相关政府部门对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行考核评估Fc) 邀请专业机构对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13.5 项目评估记录管理街道乡镇)应妥善保管评估过程中所收集的项目资料,并做好评估记录管理工作。13.6 持续改进街道(乡镇)应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动态管理,优化社区防灾减灾管理体系的运作和防灾减灾项目推进,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改进社区安全水平。10 ,-DB31月906-2021参考文献lJ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J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国减发(2020J2号3J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安委办(安委办(2012)28号4J 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安委办(2019J16号)5J 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6J 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2020J11号7J 关于提高我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意见(沪委发(2020)14号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水利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