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同步练习【2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小题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答案】
【小题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1分)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是自选角度,可以从描写的景色的角度,可以从事人的心情的角度,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写出异同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也就不同,从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看出,忧国忧民。从刘诗“白银盘里一青螺”可以读出喜悦和赞美。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名著阅读(10分)
保尔低声说下去:“这件事不能完全怪我,‘牛虻’和他的革命浪漫主义也有责任。有一些书塑造了革命者的鲜明形象,他们英勇无畏,刚毅坚强,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产生了做这样的人的愿望。对你的感情,我就是照‘牛虻’的方式处理的。这样做,我现在感到很可笑,不过更多的是遗憾。”
“这么说,现在你对‘牛虻’的评价改变了?”
“不,丽达,基本上没有改变!我否定的只是毫无必要地以苦行考验意志的悲剧成分。至于‘牛虻’的主要方面,那我是肯定的,我赞成他的勇敢,他的非凡的毅力,赞成他这种类型的人,能够忍受巨大的痛苦而不在任何人面前流露。我赞成这种革命者的典型,对他来说,个人的一切同集体事业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
“保尔,这番话三年以前就应该说,可是直到现在才说,只有使人感到遗憾了。”丽达面带笑容,若有所思地说。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文段的内容。(5分)
【小题2】保尔将自己比作牛虻,借此向丽达说明心意,有什么好处?保尔能够这样做,给我们什么启发?(5分)
【答案】
【小题1】保尔向丽达委婉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与当年不辞而别的原因,希望得到丽达的谅解与认同。(5分)
【小题1】保尔将自己比作牛虻,委婉而有感染力,既把意思说清楚了又不至于过于尴尬。(3分)读书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并且有助于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保持清醒、理智。我们应该像保尔那样,多读书,善思考。(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3.名著阅读(3分)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稍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小题1】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括号处的人的姓名是 。
【小题2】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这个人的另一个故事: 。
【答案】
【小题1】《水浒传》,武松
【小题1】示例: 血溅鸳鸯楼 大闹飞云浦 斗杀西门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这里应重点掌握《水浒传》中武松相关的故事情节。
4.名著阅读(3分)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吴承 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 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 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
。
【答案】《骆驼祥子》 诸葛亮 创新、开拓、顽强不屈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5.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4分)
【小题1】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 、筋斗云; 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小题2】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 ,丑陋而邪恶的 。
【答案】
【小题1】地煞术(七十二般变化或七十二变)
【小题1】慧骃(马);耶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小题1】根据人教版《西游记》第一、二回的内容可知,孙悟空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金丹术(即长生之道)、地煞术,七十二般变化和觔斗云(又作筋斗云)之本领。
【小题1】根据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第八章的描述可知。注意书写。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
B.叶圣陶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其文章《多收了三五斗》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C.《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选自《珠玉词》,作者是宋代词人晏殊。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C.《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名著赏读(10分)
【小题1】.冰心,原名谢婉莹,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__”著称。她的诗集《__________ 》《__________》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这两诗集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童真、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题。 (5分)
【小题2】.请概括《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故事,并写出你所获得的道理。(字数100字左右)(5分)
【答案】
【小题1】爱的哲学 繁星 春水 母爱 自然 (5分)(课文179页)
【小题1】如:《狼和小羊》 故事内容见课文184页 (5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名著,平时应多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那么回答此题会很容易,注意不要人名、作品名写成错别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故事情节时语言要简练,获得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8.(一)阅读王安石的《钟山即事①》,回答下面问题。(6分)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②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②相对:对着山。
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⑵请赏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的“绕”或“弄”字。(2分)
⑶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2分)⑴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2分)⑵“绕”字写出啦涧水在竹林间静静流淌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弄”字写出了竹林西边翠绿的草地上,开满了繁星点点的花,春风一吹,在随风点头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2分)⑶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六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B.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五部分都十分重要,在新闻中缺一不可。
C.孙犁,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著有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
D.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B项中“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下列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B.《狼》——蒲松龄——《聊斋志异》
C.《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德国
D.《春夜洛城闻笛》——杜甫——唐朝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D.《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朝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回乡后的哪些感慨?
【小题2】你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答案】
【小题1】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意对即可,二点)
【小题2】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诗是所学诗歌,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写作背景,根据诗的前两句体会诗人被贬的心境,抓住“凄凉”一词,即可理解诗人的思路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所谓“哲理”即是文句中内含的有启迪作用的深刻道理。根据全诗意境,理解此句中“病树”“沉舟”是指什么,而“万木春”“千帆过”又指什么,进而从新旧更迭,事物的发展这个方面来理解其哲理含义。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下列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云是蜀国五虎将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一杆长枪,两救幼主,征战无数,屡建奇功。(《三国演义》)
B.王熙凤的性格是多面性格的交融:协理宁国府,机警能干;弄权铁槛寺,敛富贪财;毒设相思局,阴险毒辣。(《红楼梦》)
C.菩提祖师住在灵山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武艺的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西游记》)
D.宋江原是一刀笔小吏,怒杀阎婆惜后被逼上梁山。人称“孝义黑三郎”的他,在回沂州接老父时,曾杀了四只吃掉老父的老虎。(《水浒传》)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D中“人称“孝义黑三郎”的他,在回沂州接老父时,曾杀了四只吃掉老父的老虎”此人应是“李逵”。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B.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C.七、八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反映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表述有误,最后两句诗句才是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萧瑟(萧索)、荒凉
【小题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小题2】试题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点睛:诗词赏析中体味情感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结合背景来分析;分析“诗眼”;解读意象;借助典故等。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进行分析就可以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5.(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⑴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他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⑵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⑶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⑷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⑸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⑹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⑺“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⑻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⑼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⑽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小题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⑷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阅读第⑸段,联系上下文思考:玛娅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那条珍珠项链?
【小题4】文中第⑺-⑼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式刻画老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你如何理解第⑿段“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小题6】联系全文,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小题7】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说说理由。
【答案】
【小题1】围巾
【小题2】环境描写作用:突出天气的寒冷,玛娅渴望得到那条围巾送给妈妈,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或作铺垫
【小题3】“攥”体现了这条项链的贵重或对项链的重视。,突出了玛娅用项链换围巾的决心更能体现她对妈妈的爱或玛娅的懂事。
【小题4】神态、语言描写。慈祥、和蔼、有爱心,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
【小题5】老人希望玛娅能明白自己不赊围巾给她不是不近人情或不通情理或残酷,其实是他这么做只是想让玛娅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或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小题6】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小题7】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智慧执着、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到的慈祥的老人。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本文的事件都是“围巾”这一重要物件展开的。
【小题2】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明显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用可以考虑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作答。内容上: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渴望得到那条围巾送给妈妈;结构上: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或对后文起到铺垫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玛娅紧紧地“攥”着那条珍珠项链,从语境意义上讲,“攥”体现了这条项链的贵重。但在玛娅的心里,再贵重的物品都无法跟妈妈相比。可见玛娅的懂事。答此题一定要答出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不能断章取义。
【小题4】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这是语言描写;“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是神态描写。作用:用这些描写刻画出母亲慈祥、和蔼、有爱心的性格特点,并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作答时要考虑到描写对人物形象的意义。
点睛: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小题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把握能力。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12段。原句是“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小题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的把握。通篇阅读,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梳理情节,掌握中心内容后再考虑答案。可从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的角度考虑作答。这也是本文的主题。
【小题7】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喜欢一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喜欢他的性格。所以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玛娅用项链换围巾”等情节中概括出其“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