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章节测试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单选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修补被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时,修车师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锉将内胎扎破处的外表面锉毛,再把要补上去的橡胶补丁贴在内胎上的一面也锉毛,然后再将锉毛的两个表面涂上胶水,待胶水晾一会儿之后,对准、压紧…….对于下列锉毛橡胶表面的主要目的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A. 使补胎处的橡胶更膨松,以增强补胎处橡胶的弹性
B. 增大内胎和橡胶补丁接触的表面积,以充分发挥胶水的黏合作用
C. 增大内胎与橡胶补丁之间的摩擦,防止错位
D. 防止因补胎处太厚而导致内胎对外胎的压强不均匀,避免外胎爆胎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毛皮( )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与图中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9.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
A. 电子和中子 B. 质子和电子 C. 夸克和电子 D. 电子和原子核
10.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如果B球带负电,则( )
A. A球可能带正电,C球一定带负电 B. A球一定带正电,C球可能带正电
C. A球可能带负电,C球一定带负电 D. A球一定带负电,C球可能带正电
1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12.下列属于巨行星的是( )
A. 地球 B. 海王星 C. 火星 D. 木星
13.两个用丝线悬挂着的硬泡沫塑料小球,发生相互作用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 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 两球都不带电 D. 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
14.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 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
15.证明液体、气体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 实际上是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选填:“液体”或“固体”)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说出两种说法.
16.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17.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 ________;而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 ________
18.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__形成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较大的水滴,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19.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__组成,质子带________电;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这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提供了证据.
20.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________;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________.会吸引细细的水流;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________电.
三、解答题
21.请简要说出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三种方法?
22.物体由于带电(静电),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和有害两方面,请你就此举出两个例子(无论有利或有害都可以)。
四、实验探究题
23.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 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2)图乙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
(3)图乙中,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从A点靠近气球,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________.
五、综合题
24.信息阅读
我国的“嫦娥二号”正在绕月航行中,目前一切运行都在按预定设计进行,国人为之振奋、自豪.小陈同学心里也兴奋极了,他在好友小王的QQ中留言:将来要是我们能成为宇航员,那该多好啊!我们要在月球上建造酒店,种植花草,让月球成为天上人间、真正的香格里拉.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月球的土地上快乐地生活了!我们并肩漫步,亲切地自由交谈,微风佛面,尽情地呼吸着月球上的新鲜空气,我该有多高兴呀!运动会上,我一蹦就能蹦5m高,我们百米赛跑的速度甚至可以比地球上的赛车还快.我的质量变得那么小,我甚至可以用一只手拉着自己的头发就能把自己提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漂浮在空中,像梦境一样.有趣吧!下雨了,我们就装一杯月亮水喝,那口味肯定很纯正!我们在野外唱着、跳着,周围洋溢着小鸟快乐的歌声.头顶是美丽的蓝天白云,脚下是神奇的月球土地,多么令人神往啊!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而奋斗,好吗?
(1)小陈的留言中有多处不符合物理原理或月球上的实际情况,请你任意找出一处,填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 .
理由:________
(2)假如有一天你成为国家“嫦娥计划”的总设计师,你认为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科学基地,有哪些困难?(任意举出一项即可)
25.如图是课本中的几个实验:
(1)图(a)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 .
(2)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3)图c可用来演示 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二、填空题
15.【答案】(1)小颗粒
(2)液体
(3)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16.【答案】凝华;(3)
17.【答案】气体、液体、固体;固体、液体、气体
18.【答案】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19.【答案】电子;中子;正;大爆炸
20.【答案】分开;带了电;负
三、解答题
21.【答案】答:(1)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2)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判断;
(3)利用验电器检验.
22.【答案】静电除尘;静电喷涂
四、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形变
(2)分开;小
(3)分开;吸引轻小物体
五、综合题
24.【答案】(1)我的质量变得那么小;质量与物体位置无关
(2)如何解决宇航员用水的循环利用
25.【答案】(1)分子间有引力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
(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