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精心整编吐血推荐,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感激不尽!
2013年新人教版(走进中考)
第十章 第1节:浮力
一、选择题
1.(12桂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D
A.7N B.4N C.3N D.1N
2.(12大连)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C
F
t
0
A
F
t
0
B
F
t
0
C
F
t
0
D
3.(12兰州)将重为20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1/4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D
A.18N B.16N C.14N D.10N
第10题图
4.(10盐城)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
A.逐渐减小到零 B.先减小后增大
C.始终保持不变 D.逐渐增大
5.(10绍兴)将一半径为R的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 入水深为2R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水未溢出。下图能反映金属球从水面刚接触处开始至容器底部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金属球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的是 C
6.(10天水)如图所示,将铁块用弹簧测力计悬挂起来,并逐渐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铁块接触容器底之前,能够正确表示铁块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D
7.(10黔南州)一长方体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B
8.(09福建晋江)如图9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D
二、填空题
1.(12淮安)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先后浸没到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测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图示现象表明,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剪断图甲中的细线,石块将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1 密度 下沉
2.(12来宾)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如果直接将物体放入水中,它将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1 下沉 密度
3.(11肇庆)如图所示,物体重______N,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1.5 0.6
水
盐水
4.(11宁德)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1.6N,把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剪断细线石块下沉过程中,石块所受合力为_______N,合力的方向_________。
0.4 1.2 竖直向下
5.(11芜湖)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时重5N,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N,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N,它排开的水重为________N。 0.3 0.3
6.(11襄阳)聪聪为了测量一个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然后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则石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继续让石块在水中下沉一些,但未碰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 不变
7.(11怀化)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下竖直挂一小铁块,静止 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5.8N。然后设法把小铁块慢慢浸入水中(悬线仍保持竖直),某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4.5N,此时小铁块手的浮力为_______N;小铁块刚完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3.8N,若再把小铁块进入水中深度增加些(小铁块未接触容器底),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 不变
8.(10金昌)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6(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6(乙)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到重力是_______N,最大浮力是________N。
2.0 0.6
(10广东)(1)如图15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N,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kg,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m3。
(1)0.2 0.22 2×10--5m3
三、实验题
1.(12益阳)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步骤
第一步测小石块重
第三步将小盆置于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第四步将小石块放入小盆中
第五步测桶和水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石块重为 N;
(2)排开的水重为 N;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 (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实验是通过比较物体的重力与 的重力,得出结论。
(1)1.4 (2)1.4 (3)B (4)排开液体
2.(12绥化)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4
3
2
1
5
1
0
2
3
4
1
0
2
3
4
5
5
1
0
2
3
4
1
0
2
3
4
5
5
1
0
2
3
4
1
0
2
3
4
5
5
1
0
2
3
4
1
0
2
3
4
5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物体,一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
(1)铁块从位置1 2 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 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通过如图乙所示把新鲜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 ,上述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1)变小 变大 不变 不变 (2)B (3)鸡蛋(慢慢)上浮 C
3.(12潍坊)小丽要研究金属圆柱体受的浮力与浸没在水中深度h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圆柱体,测出金属圆拄体的重力,然后让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从圆柱体底面刚接触水面开始,到完全浸没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记录圆柱体浸入水中不同深度h时测力计的示数,并得到测力计示数F1和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能够反映浮力F2随h变化的图像是 (填①或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金属圆柱体与水的密度关系是ρ金 2ρ水(填“>”、“=”或“<”)
甲
乙
F / N
h / m
O
①
②
② >
4.(12达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中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 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选填“A、B、C、D、E”)。
(3)分析比较实验 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1)D A (2)B (3)⑥⑦ (4)控制变量法
5.(12广东)如图,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h/cm
0
2
4
6
8
10
12
14
16
F/N
9.0
7.8
6.6
5.4
4.2
3.0
1.8
1.8
1.8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依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的方格纸中画出F与h关系的图像。
F/N
0
h/cm
2
4
6
8
10
12
14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 的浮力为 N。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
(1)刻度尺 (2)①如图 ②减小 不变 ③2.4 (3)900
6.(12德州)小华同学用一 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 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 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 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所 示。
(1)由图示的实验过程可 知,金属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通过分析图中 两项,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1)2.4 (2)B和C
7.(12东营)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甲
乙
丙
丁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ρ水=1.0×103kg/m3,取g=10N/kg)
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 (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 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 kg/m3。
h/m
F/N
1.0
0
2.7
a
b
1.7
(3)爷爷鼓励小明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帮小明选择合适的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越大 (2)①a ②2.7 2.7×103
(3)器材: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盐水、细线
步骤:①用细线拴住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②将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清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③将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在盐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④比较F1和F2的大小,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
8.(12昆明)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水、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和圆柱体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他们分别记录了不同情况下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表所示),表中h表示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
h/m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12
0.16
F/N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
6.0
(1)当h=0.05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2)圆柱体完全没入水中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F=________。(1)2.5 (2)10-50h(N)
9.(12大连)某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液体的密度
ρ/103kg·m-3
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F/N(在液体中)
浮力
F浮/N
1
0.8
50
0.70
0.30
0.40
2
1.0
50
0.70
0.20
0.50
3
1.2
50
0.70
0.10
0.60
4
1.0
60
0.84
0.24
0.60
5
1.0
70
0.98
(1)第5次实验,物体在液体中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表格中的①、②两处的数据应为:① ② 。
(2)第 、 、 三次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3)实验中,两个分探究共用的一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数据。
(4)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1)①0.28 ②0.7 (2)1、2、3 (3)2 (4)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0.(12成都)小聪、小明分别做了两个不同的探究。
(1)小聪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②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a.铁块 b.铜块 c.大铁块 d.弹簧测力计和细绳 e.一杯水 f.一杯浓盐水
a与 b体积相同
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 比值法 B. 等效法 C. 控制变量法 D. 估算法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使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如图(甲)所示,当他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 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 (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实像。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1)C (2)缩小 靠近
A
11.(12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m的圆柱体A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F的变化量△h和△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已知ρ1<ρ2)表一(液体密度为ρ1)表二(液体密度为ρ2)
实验
序号
h/m
F/N
△h/m
△F/N
1
0.02
22.0
0.01
0
2
0.01
3
0
22.0
0.01
0.8
4
0.01
21.2
5
0.02
20.4
0.02
1.6
6
0.04
18.8
7
0.05
18.0
0.03
2.4
8
0.08
15.6
9
0.10
14.0
0.04
0
10
0.14
14.0
实验
序号
h/m
F/N
△h/m
△F/N
11
0.02
22.0
0.01
0
12
0.01
22.0
13
0
0.01
1.0
14
0.01
21.0
15
0.02
20.0
0.02
2.0
16
0.04
18.0
17
0.05
17.0
0.03
3.0
18
0.08
14.0
19
0.10
12.0
0.04
0
20
0.14
12.0
(1)实验序号2和13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 、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F与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 。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满足一定条件时,F不再随h而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h所满足的条件,需添加的器材为 (选填“甲”、“乙”或“丙”)。
实验序号
h/m
F/N
1
——
2
——
3
——
器材:圆柱体甲 高H=0.10m;
圆柱体乙 高H=0.20m;
圆柱体丙 高H=0.10m。
请在表三的第二列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达到研究h所满足条件的目的。
表三
实验序号
h/m
F/N
1
0.20
——
2
0.30
——
3
0.40
——
(1)22.0 22.0 (2)F随h的增大而减小 (3)(a)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在圆柱体浸入不同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密度大,△F与△h的的比值大 (4)乙 见下表
12.(12重庆市)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N
0
1.5
0.5
1.0
2.0
0
1.5
0.5
1.0
2.0
ml
150
100
50
甲
乙
丙
N
0
1.5
0.5
1.0
2.0
0
1.5
0.5
1.0
2.0
水
N
0
1.5
0.5
1.0
2.0
1.0
g/cm3
酒精
N
0
1.5
0.5
1.0
2.0
1.0
g/cm3
0.8该标在什
么地方呢?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
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水
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____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____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____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____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____。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1)2 0.5 (2)大 1、4(或者2、5或者3、6) (3)0.5 阿基米德 (4)A (5)小 0.7
13.(12盘锦)小明想: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液体一定有向下的压力,那么浮力的大小和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小明利用烧杯、水、天平、合金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烧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台金体的重力G;
(2)将合金体部分浸入烧杯的水中,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某一深度,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向天平的右盘加上适量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记下天平的读数m2;
(3)将合金体浸没于烧杯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分别静止在深度h1和h2,依次记下数据填入表格。
0
2
4
6
8
10g
200g
20g
20g
0
2
4
6
8
10g
200g
20g
乙
甲
下表为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中h1<h2 g取10N/kg)
合金体位置
合金体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
天平的读数m2/g
合金体部分浸入
2.4
2.2
200
220
合金体浸没深度h1
2.4
2.0
200
240
合金体浸没深度h2
2.4
2.0
200
240
(1)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
(2)此外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合金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
(1)等于 (2)物体对液体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部分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3)0.4N
14.(11苏州)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2,F2>F3=F4.则:
(1)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大,浮力也大
(2)物体浸在同一种(密度相同的)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大,浮力也大
(3)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15.(11赤峰、巴彦淖尔)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 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做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1)甲 (2)液体种类(液体密度) (3)乙、丙
16.(11海南)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物体(圆柱体)所受的重力是_____ N。
(2) 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 N。
(3)图乙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_____。(物体未接触容器底)
(4)图甲的弹簧测力计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一个大西瓜的重力。
(1)4 (2)0.8 (3)D (4)不能
17.(11潍坊)现有细线、弹簧测力计、带提手的小水桶、量筒、水、溢水杯、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等器材,请你选取其中的器材,用两种方法测出完全浸入水中的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写出选用的器材和简要步骤.
方法一 器材:
简要步骤:
方法二 器材:
简要步骤:
方法一 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小桶、水、小石块
步骤:(1)用细线栓住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小石块重量G;(2)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小石块,让它慢慢全部浸入小桶内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效F,用小石块所受浮力为G—F
方法二 器材:细线、弹簧侧力计、小桶、水、溢水杯、小石块
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量G1;(2)在溢水杯中倒入与出水口相平的水;(1)用细线栓住小石块,使之慢慢全部浸入水中,用小桶收集排出的水(4) 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与水的总重量G2,则浮力为G2—G1.
18.(11铜仁)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 N。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 N,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 N。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N。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 G排。
(1)3.0 (2)1.6 1.4 (3)1.4 (4)=
19.(11临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是 N;
(2)根据图(a)、(b)、(c)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根据图 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体积有关。
(1)1.8 (2)液体密度 (3)(a)、(b) 、(c)(只填(b)、(c)同样给分)
20.(11武汉)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合金块的密度是 。
(1)丁甲乙丙(甲丁乙丙)(2)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不变 (4)4×103kg/m3(4g/cm3)
21.(11北京)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0;用细线把一个铝块拴好,使其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V表示;将V0、V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0的数据,并记
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将步骤(1)中用细线拴好的铝块悬挂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
的烧杯内的水中,铝块不接触烧杯,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
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用m表示,将m的
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换用体积不同的铝块,仿照步骤(1)、(2)再做5次实验,依次读出它们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的数据;分别测出相应的每个铝块悬挂并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时m的数据;分别将每次的V、m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4)根据V排=V-V0,F浮=mg-m0g分别计算出6次的V排和F浮的数据,并分别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V0/m3
V/m3
V排/m3
m0/kg
m/kg
F浮/N
(其他解法正确的,均可相应得分)
22.(11鸡西)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 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 ,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由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 N;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 _______N;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请你举出生产或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例 。
重力 a d b c(或d a b c) 0.5 0.5
F浮=G排 轮船(或盐水选种等合理的答案均得分)
23.(11昆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某班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①弹簧测力计②装有水的玻璃烧杯③装有酒精的玻璃烧杯④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⑤细线。
(1)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应选择的器材是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细线、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序号)
(2)甲同学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11甲实验证实他的观点,即铝块从A到A’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变大了。乙同学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11乙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即铝块从B到B’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甲同学的实验适用于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关系。
(1)① ②或③
(2)甲 甲同学在实验中,未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变
(3)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4.(11清远)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猜想:
A.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深度有关;
B.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一个大水槽里盛有足够深的水,体积相同的若干钩码.该组同学所做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 ,可知猜想A是错误的;
(3)比较b、c、d,可知猜想 是正确的;
(4)完成该实验后,该组同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请你根据现有器材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1)0.2 (2) d、e (3)B
(4)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把三个钩码挂在一起,然后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它们的总重为G,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三个钩码,使最下方的钩码浸没在水槽里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记录在表格中.
③依次增加钩码浸没在水中的个数,仿照步骤②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至三个钩码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每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利用计算出各次钩码所受的浮力,记录在表格中.
(说明:①若答出“分别测出1个、2个、3个体积相同的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并记录在表格中”给2分.②实验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钩码数均可;③若用图示的方法表明主要的实验步骤给2分.④若回答实验步骤不完整酌情给分)
25.(10南京) 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由此他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
______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______ (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
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1)受到 (2)c、d (3)液体密度
26.(10镇江)今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对我市焦山“瘗鹤铭”疑似残石的第四次打捞进行了报道,激起了小韦同学对浮力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他用弹簧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