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材研说
年丰中心校 宫丽杰
非常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谈论人教版PEP小学英语第四册教材。下面我即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按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四年级下学期应达到:
1.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24个句子并简单运用。
2.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听懂、跟唱8首歌曲。
6.能听懂、会吟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意图
1、PEP小学英语采用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四年级英语教材位居3-6年级教材的中间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目的仍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编写特点:(五大注重)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5).注重教材的灵活形和可操作性,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编写体例:
四年级英语教材按单元设计和编写,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每册书共新授6个单元,复习2个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部分设计。每单元A部分又包括词汇(Let's learn)、会话(Let's talk)字母和单词(Read and Write)三个板块。B部分结构与A部分相同。C部分为选学内容,也是教材的一个拓展与延伸(Story time、Good to know )。下册Part C 新增了Pronunciation(a e I o u)。这部分虽为选学内容但很重要,不能省略。教师要启发他们通过仔细听录音和观察单词的结构来发现读音规律。在学生掌握后,鼓励他们尝试认读一些未曾学过的但符合发音规律的新词,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复习部分包括recycle1和recycle2,recycle1主要复习1---3单元, recycle2主要复习4---6单元。每单元开始部分有主情景图,主情景图的作用是展示本单元的语言、词汇、教学目标(各单元AB两部分的会话和词汇均能在主情景图中找到),全书6个单元的6辅图是一条线索。
本册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有:
听:Let’s check 能听懂录音并找出正确答案
说:Let’s talk 能运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读与写: let’s learn 认读大量单词及主题句型,Read and write能看懂文章大意,最主要的是能掌握并正确地在四线格内书写单词及四会句子。
做:Let’s do,能通过看图片了解Let’s do 的意思并能听音做出动作。
(三)、教材的内容结构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 Our school)简单介绍校舍的分布情况,说出每个教室的功能。如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 music room, gym和TV room,
第二单元(What time is it? ) 询问时间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能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
第三单元 (Weather )能简单介绍天气情况,说出不同天气下该穿什么衣服.
第四单元(At a farm )能简单介绍天气情况,说出不同天气下该穿什么衣服.
第五单元(My clothes)能简单描述衣物的大小,新旧和颜色.能提问并回答有关衣物所属的一些问题。
第六单元(Shopping ) 会询问动物和蔬菜、数字的名称.。本册教材以学校、时间、服装、天气、价钱、农场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单元两个教学周,每周四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把握了本年教材的课标要求、编写意图与体例和知识结构后,如果我们老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就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三、教材的处理:
1、语音教学(Pronunciation)根据四年级上册的字母教学,可以开展一些模仿竞赛活动,教学字母的发音; 利用卡片,投影,描红等手段,促进和巩固对字母发音的记忆。
2 词汇教学(Let's learn)这部分采用直观演示法,使用实物或卡片,并且融词汇与会话教学中,详细讲解单词的结构和书写。不要为了教单词而教单词,也不要让学生死记,要把它放到具体的对话(句子)中学习。
3.短语教学(Let's do)这部分采用全身反应法(TPR),充分发挥学生爱动的优势,让所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在玩中学,学中玩。
4.会话教学(Let's talk)这部分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表演和游戏的方式融合会话与情景教学中,在情景中运用语言,师生一起在表演中教,在表演中学,在交际中用。
四、教学法指导:
1、教法:
尝试自学、合作学习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2、学法:
(1)与人合作能力的形成。
(2)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力的形成。
(3)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第四册教材的浅见。最后我想说:课程标准是大树的根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就是这棵大树繁茂的枝叶,让我们在知识树下与学生共同成长!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研说
年丰中心校 宫丽杰
教材简析:
本套教材编写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第一单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第二单元(My family)主要讲一些人物名称及家庭成员。第六单元(How many?)主要是讲数字。第五单元(Do you like pears?)主要是讲水果的表达法。第四单元(Where is my car?)主要是讲一些交通工具和日常用品。第三单元(At the zoo)主要是讲动物的外貌特征的单词。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2.看重能力培养。3.突出爱好激发。
4.正视双向交流。5.融合学科内容。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8.提供立体化配套。
学科教材是按照以下知识结构编排的
结构模块之间都以日常会话为主题贯穿全册,例如第一单元是新同学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的一些简单的用语。第二单元如何询问人的身份和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第三单元是对数量的询问以及如何赞美别人的东西。第四单元都是涉及是否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和如何表达自己想要哪种水果。第五单元是让学生会提问及回答物品所在位置和如何向别人借东西。第六单元主要介绍动物的外貌特征。
本册教材编排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下册的单元内容介绍:
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Unit2 My family family members
Unit 3 How many? numbers
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fruits
Unit 5 Where is my ruler? Traffic tools
Unit 6 At the zoo.
单元 主题 主要内容 集中解决的问题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人物名称 解决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
Unit 2 My family family members 解决如何询问人的身份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Unit 3 At the zoo 解决如何介绍动物的外貌特征
Recycle1
Unit 4 Where is my car Traffic tools
解决如何提问及回答物品所在位置和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fruits 解决如何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和如何表达自己想要哪种水果
Unit 6 How many numbers
解决如何询问数量和赞美别人的东西
Recycle2
具体内容能听、说、认读50个单词,以及12组句子和9个短句。(包括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如何询问人的身份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如何询问数量和赞美别人的东西,如何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和如何表达自己想要那种水果,如何提问及回答物品所在位置和如何向别人借东西,如何介绍动物的外貌特征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句子。
三、(1)教材的课标要求有:
1.能听、说、认读49个单词,以及12组句子和9个短句。(包括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如何询问人的身份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如何询问数量和赞美别人的东西,如何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和如何表达自己想要那种水果,如何提问和回答物品所在位置和如何向别人借东西,如何介绍动物的外貌特征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句子。
2.能完成2个手工制作。
Recycle 1 Make a window card.
Recycle 2 Make a “keyboard”.
3.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① Unit 1 《Boy and Girl》
② Unit 2 《Father and Mother》
③ Unit 3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④ Recycle 1《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⑤ Unit 4 《An Apple a Day》
⑥ Unit 5 《Hide and Seek》
⑦ Unit 6 《They Are in the Zoo》
⑧ Recycle 2《A B C Song》
4.能听懂、会吟唱7首律动和6个Let’s do。
①Unit 1, 1个Let’s chant和1个Let’s do;
②Unit 2, 2个Let’s chant和1个Let’s do;
③Unit 3, 1个Let’s do;
④Recycle 1, 1个Let’s chant;
⑤Unit 4, 1个Let’s chant和1个Let’s do;
⑥Unit 5, 1个Let’s do;
⑦Unit 6, 2个Let’s chant和1个Let’s do;
5.能完成2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有趣小故事。
①Zoom和Zip围绕谁扮演老师展开的小故事。
②围绕Zoom介绍他妈妈的职业以及扮演他妈妈展开的小故事。
③Zoom和Zip围绕比赛摘苹果展开的小故事。
④Zoom和Zip围绕自助餐厅展开的小故事。
⑤Zoom和Zip围绕捉迷藏展开的小故事。
⑥Zoom和Zip围绕对知道多少个动物名称展开的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①了解3月8号妇女节。
②了解中西方国家使用餐具的不同。
③了解复活节的风俗。
④了解打包的意思。
⑤了解六一儿童节。
⑥了解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文提示牌。
8.能按三会的要求把握所学单词。
9.能按三会要求把握所学句型。
10.能够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勇敢开口,发音正确。
11.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醒的帮助下,听懂清楚的话语和录音。
(1)基础知识类:
每单元各有3条:eg: Let’s learn. Let’s talk. Let’s say.
(2)生成训练:
a.书本上每单元各有6条:exc: Let’s practice; Let’s chant;
Let’s play; Let’s do; Let’s sing; Let’s check.
b.练习时,老师设计的生成训练一般以跟进练习为主。
(3)理解感悟训练:
书本上设计理解感悟训练Culture和Story time。
a.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Eg: ①了解妇女节的日期以及相关活动。
②了解中西方国家使用餐具的不同。
③了解复活节的风俗。
④了解打包的意思;
⑤了解六一儿童节。
⑥了解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文提示牌。
b.理解6个简单的小故事。
四、教材中同类内容归类:
(1)单词(根据词性归类):
a.形容词 (5个)
单词
(根据词性归类)
b.名词 (44个)
a.形容词:tall,short,small, big, long.
b.名词:boy, girl, teacher, student, father, mother, man, woman,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dad, mom, grandpa, grandma, brother, sister,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watermelon, peach, pear, orange, apple, bananas, grapes, strawberry, bus, bike, jeep, taxi, desk, chair, lamp, walkman, deer, giraffe.
(2)句型
陈述句
特殊疑问句
句型 一般疑问句
感叹句
祈使句
陈述句:
Eg:①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② This is my friend, Amy.
特殊疑问句:
Eg:① Who’s that boy?
② How many kites do you have?
③ Where are you from?
c.一般疑问句:
Eg:① Is she your sister?
② Do you like pears?
d.感叹句:
Eg:① What a big fish!
② How nice!
e.祈使句
Eg:① Let’s fly a kite !
② Let’s count !
(2)短句
1. Watch out! 2. Oh, no! 3. Come in.
4. I’m sorry. 5. It’s OK. 6. What a big fish!
7. Wow! 8. It tastes good. 9. Look ou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