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
初一上学期:
5 《童趣》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它们,脖颈也因为这个僵硬了。我有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突出部分当成丘陵,把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观察它,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地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他赶到别的院子去。
10 《〈论语〉十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市场的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学而》)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为政》)”
孔子说:“由,交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为政》)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里仁》)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述而》)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泰伯》)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子罕》)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卫灵公》)
15 《古代诗歌四首》
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观沧海 曹操
东征乌桓,登临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海水水波动荡,山岛高高地挺立。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势很旺盛。
萧瑟的秋风,波澜壮阔的海水不断涌起。
日月的运行,好像出现在这大海里;
璀璨的银河,好像也出没在这海里。
庆幸得很,用这歌来表达我的心情和志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旅途在青山外,行舟在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登上孤山寺北面贾公亭西侧的山,湖水才同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从几个地方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哪家新来的燕子飞来湖边衔春泥。
色彩缤纷的花慢慢地想要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浅浅的绿草刚刚能够遮住马蹄。
而我最为喜爱的是西湖的东边,总觉得观赏不够,那便是绿色杨树阴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黄昏的乌鸦,
小桥流水农家,
荒凉的古道刮着秋天的西风,我骑着一匹瘦马。
夕阳从西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20 《山市》蒲松龄
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
奂山的山中蜃景,是淄川县八景之一,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到一次。孙禹年公子在楼上与朋友饮酒,忽然看见山头有孤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云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感到很惊奇,心想近处并没有寺院。不久,高高低低的城墙绵延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数量有亿万个。忽然间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无边无际,城市就隐隐约约的了。不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座高楼,直达云霄和天河。这座楼每层有五间,窗户都大开;每排有五点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天。一层层地指点记数,楼层越高,则越不清晰。数到第八层,才成了星星点点的碎片。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分不出它的层次来了。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形态不一。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有变成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又变成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咏雪
一个寒冷的冬天,谢太傅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很急,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的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的爸爸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你跟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你中午也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初一下学期:
5 《伤仲永》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纸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之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着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他,已经十二三岁了。令他作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智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收到后天的教育。他天生聪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受后天的教育,连普通人都不如。
10 《木兰诗》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织布机唧唧又唧唧地响,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思念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买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的集市买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长鞭。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战马嘶叫的声音。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为国而死,壮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明堂。记最大的功给花木兰,赏赐很多财物。皇上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出外城互相扶持;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我西厢房的床,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秀发,照着镜子贴着装饰物。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伍的士兵都很惊讶;同行作战十几年,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雄兔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10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拖。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有很多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评议,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20 《口技》林嗣环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里边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醒目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醒目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见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梦话。不就小孩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抚摸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正当这时,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事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不久,丈夫的鼾声响了起来,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停一会。隐隐地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物翻倒倾斜,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喊道“着火了”,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起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起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应有尽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打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屏风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目罢了。
25 《短文两篇》
原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
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和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地位,愤怒地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水江湖流水、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