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植物化学保护思考题(2015)(答案)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毒理学:一门研究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 2、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3、毒性(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敏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4、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有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生物无害;或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 5、靶生物和靶器官: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生物称为靶生物;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6、毒性作用(toxic action):学毒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靶组织或靶器官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后引起的动物机体不良或有害生物学效应,又称毒作用或毒效应。 7、一般毒性:化学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过一定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生的某些毒性作用。又称基础毒性作用。 8、特殊毒性:指接触化学物后引起的不同于一般毒性作用规律的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的毒性作用。 9、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10、毒力化学药剂对防治对象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和比较标准。 11、药效:也称防治效果,指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定。 12、药效期:农药使用后,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亦即滞留于施药场所的药物能保持有效防治害物的持续时间,称为药效期。 13、安全间隔期:在作物生长期间,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农作物可以安全收获之间的相隔日期。 14、急性毒性 :于不合理的使用农药、误食或职业性操作不当,以及运输、储藏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的情况下,导致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头痛、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死亡的现象。 亚急性毒性:亚急性中毒者多有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的过程。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有时也可引起局部病理变化。 慢性毒性:有的农药虽然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了环境及食物。少量长期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15、致癌作用:化学物能够引发动物和人类恶性肿瘤,增加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作用。 致畸作用:化学物作用于胚胎,影响器官分化和发育,出现永久性的结构或功能差异,导致胎儿畸形的作用。 致突变作用:化学物质使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如DNA分子上单个碱基的改变、染色体畸变等。 16、药害:农药对作物的毒性,农药使用后对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填空题 1 毒物毒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各种生理生化功能障碍 、 应激能力下降 、 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降低 、 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 ,最极端的就是较短时间内死亡 四类。 2 选择毒性产生的机制有 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 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____四类。 3 按照毒性作用的性质,毒物的毒性分为 一般毒性 、 特殊毒性 两类。 4 受到某一毒物损伤的生物或器官称为该毒物的 靶生物 或 靶细胞器 官 ;未受到该毒物损伤的生物或器官称为 非靶生物 或 非靶器官 。 5 按防治对象可将农药分为 杀虫剂 、 杀螨剂 、 杀菌剂 、 除草剂 、 杀鼠剂 、 杀线虫剂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6 按作用方式,杀虫剂可分为 胃毒剂 、 触杀剂 、 熏蒸剂 、 内吸剂 、 拒食剂 、 引诱剂 等。 7 使用阿博特公式的前提条件是 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药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而不相关的 和 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 。 8 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农药急性毒性有 经口毒性 、 经皮毒性 、 经呼吸道毒性 三种。 9 根据我国暂用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将我国现有农药分为 高毒农药 、 低毒农药 、 中毒农药 三类。 10 农药的一般毒性分 ___急性毒性___ 、 _亚急性毒性___ 、 _慢性毒性__三类。 11 三致效应包括 __致癌作用____ 、 _致畸作用_____ 、 __致突变作用____三类。 12 有害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有 植物检疫 、 农业防治 、 物理机械防治 、 生物防治 、 农药防治 五类。 选择题 1 致死中量常用的剂量单位有( E ) A mg/L B mg/kg C mg/个 D ml/个 E μg/g B?1002 相对毒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A表示 A标准药剂的用量 B供测药剂的用量 C标准药剂的等效剂量 D供测药剂的等效剂量 3 相对毒力指数高于100,说明供试药剂的毒力标准药剂。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不好比较 4 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测量尺度是( A ) A LD50 B LC50 C EC50 D ED50 5 LD 50 值是 A 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 B 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C 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 D 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6 安全性指数与药害风险的关系是:A A K值越大,药害风险越高,对植物越不安全 B K值越小,药害风险越高,对植物越不安全 7 毒力与药效的关系是B A 毒力高,药效一定高; B 毒力高,药效不一定高; C 毒力是药效的同义语 8 毒力与毒性的关系是:D A 毒力高,毒性一定高; B 毒力高,毒性一定低; C 毒力是毒性的同义语; D 毒力与毒性无必然联系 9 在农药毒力曲线中, X轴、Y轴分别代表。 A 浓度,死亡率或抑制率; B 浓度对数,死亡率或抑制率; C 浓度对数,几率值; D 浓度, 几率值 10 某次毒力测定中,农药浓度为10mg/L, 试虫矫正死亡率为50%,其对应的坐标值为。 A 10, ; B 1 ,; C 10,5; D 1, 5 11 慢性毒性与三致效应的关系是。 A 慢性毒性高、三致效应强; B 慢性毒性低、三致效应强; C 慢性毒性与三致效应无必然联系 12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关系是。 A 急性毒性高、慢性毒性强; B 急性毒性低、慢性毒性强; C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无必然联系 13 校正死亡率公式的应用前提是。 A 自然死亡率低于5%; B 自然死亡率低于10%; C 自然死亡率低于20%; D 只要自然死亡率低于处理死亡率时都可以采用此公式。 14 校正死亡率计算公式 校正死亡率=X-YX*100中,X, Y的含义是:A A X 是对照生存率, Y 是处理生存率; B X是对照死亡率, Y是处理死亡率; C X是处理死亡率, Y是对照死亡率; D X 是处理生存率, Y 是对照生存率 15 在农药毒力测定实验中,相邻两农药浓度通常按设置。 A 等比数列 B 等差数列 C 随机设置 D 按等比和等差混合设置 16 某农药对大鼠急性口服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值为60mg/kg,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 高毒农药 B 中毒农药 C 低毒农药 D 无毒农药 17 某农药对大鼠急性经皮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值为60mg/,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 高毒农药 B 中毒农药 C 低毒农药 D 无毒农药 18 某农药对大鼠吸入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值为60 g/,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 高毒农药 B 中毒农药 C 低毒农药 D 无毒农药 19 黄曲霉素对小鼠无毒,但对人类致癌,这种现象称为。 A 相对性 B 抗性 C 敏感性 D 选择性 20 农药毒力测定中,通常设个浓度梯度 A 3 B 4 C 5-7 D 10 四、问答题 1 毒物的毒性作用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各种生理生化功能障碍; 应激能力下降; 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降低; 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 最极端的就是较短时间内死亡。 2 有害生物防治都有哪几类手段?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农药防治 3 当前对农药的要求是什么? 农用毒剂须在高等动物和防治对象之间有选择性; 使用极少量加上人为的技术措施能够造成防治对象有机体死亡或干扰和破坏生理生化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人为技术措施:合理的使用方法,最佳的用药时期,适宜的农药剂型,也称
为化学防治技术。 低残留,不污染环境,对高等动物无积累中毒作用,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五、补充下表 表1-1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暂行分级标准 给药途径 大鼠口服(mg/kg) 大鼠经皮(mg/kg·24h) 大鼠吸入(g/) 第二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高毒 500 > 1000 > 10 一、名词解释 1剂型 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及规格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等。 2 制剂 将一种农药加工制成多种不同用途、组成及含量的产品。 3 农药助剂 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添加的,能改变药剂的理化性能,提高分散度,便于使用的一类物质统称为农药助剂。辅助剂一般没有生物活性。 4 农药加工 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这种将原药变成使用形态的过程,称为农药加工或农药制剂化。 5 原药 用于生产各类农药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农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未经过加工的农药。工厂合成未经加工的农药,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很高。固体的称原粉,液体的称原油。 6 农药精准使用 利用现代农林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准施用方法。 7表面活性剂 具有两亲性、能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且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8 分散度 分散度(dispersity)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 二、填空题 1 乳油按加水稀释后的状态,分为 可溶性乳油、 溶胶状乳油、 乳浊状乳油。 2 固体的农药原药称为 原粉,液体的农药原药称为 原油 。 3 农药加工也称为农药的 制剂化 。 4 航空施药法有 针对性喷洒 、 飘移累积喷洒 两种类型。 5 根据添加目的,农药助剂可分为便于加工和便于 使用 两类。 6 农药助剂按是否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可分为 表面活性助剂 、 非表面活性助剂 两类。 7 农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有 乳化剂在乳油加工中的应用 、 润湿剂在可湿性粉剂加工中的应用 、 提高药液在受药表面上的湿展性 三个方面。 8 农药的制剂名包括 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百分含量 、 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 、 剂型 三个部分。 9 农药剂型选择应依据 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其溶解性和物理状态 、 使用上的必要性 、 安全性 、 经济可行性 四个方面的原则。 10 农药加工主要有 赋形 、 稀释作用 、 优化生物活性 、 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 、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 高毒农药低毒化 、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 、 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 八个方面的作用。 11 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表现在 水性 、 粒状 、 缓释 、 高含量 、 多功能 、 安全 、 省力化 、 精细化 八个方面。 12 稳定剂的作用主要包括 可抑制或减缓农药有效成分分解 和 提高制剂物理稳定性 两个方面。 13 根据加工原理,缓释剂分为 物理型缓释剂 和 化学型缓释剂 两种类型。 14农药加工中对溶剂的要求有: 对农药原药 (活性组分)有很好的溶解性 、 与制剂其他助剂和组分有好的相容性 、 挥发性适中 、 对人畜毒性低,无或低致敏性和刺激性 、 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安全 、 与水稀释时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或悬浮液 六个方面。 15 施药技术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提高农药的分散度 、 提高对靶体的命中率 、 减少对非靶标生物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个方面。 三、选择题 1 下面哪一种是农药润湿剂。 A 纸桨废液 B 陶土 C 甲苯 D 明胶 2 下列助剂中,属于润湿剂的是。 A滑石粉 B纸浆废液 C二甲苯 D叶蜡石 3 下列农药制剂名表述正确的是(A )。 A 20% 马拉硫磷乳油 B 马拉硫磷20% 乳油 C 20%马拉硫磷 D乳油马拉硫磷20% 4 农药加工时常用的溶剂有(ACD ) A苯 B甲醛 C甲苯 D二甲苯 5 微粉剂又称FD粉剂,其平均粒径在以下 A 5微米 B10微米 C30微米 D74微米 6 按加水稀释后的状态,乳油可分为(BCD ) A水乳状状乳油 B可溶性乳油 C溶胶状乳油D乳浊状乳油 E悬浮状乳油 7 下列农药剂型中,不用外界热源,而是靠自身的挥发、气化、升华放出有效成分而发挥药效的是(D ) A烟剂 B热雾剂 C气雾剂 D熏蒸剂 8 下列农药剂型中,具有控制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等作用的是 A可湿性粉剂 B粒剂 C乳油 D种衣剂 9 运用常规喷雾法喷雾时,每公顷施药量一般为( B )。 A 600升以上 B 200-600升 C 50-200升 D 5-50升 10 昆虫对于有毒气体有时会产生一种关闭气门的自卫反应,而(B )则具有促进气门开启的作用,把熏蒸剂与之混用可提高熏蒸剂效果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氯仿 D甲醛 11 农药辅助剂( A )。 A一般不具有生物活性 B 一般都具有生物活性 12 分散度与分散质粒径的关系是:B A分散度越高,分散质粒径越大;B分散度越高,分散质粒径越小; C分散度越小,分散质粒径越小; D分散度与分散质粒径没有关系 13 分散度与漂移的关系是( A )。 A分散度越高,越易发生飘移;B分散度越低,越易发生飘移; C分散度与漂移没有关系 14 分散作用与稀释作用的关系是( B )。 A分散作用就是稀释作用;B分散作用与稀释作用没有明确的关系 15 下列助剂中,有助于农药有效成分分散的助剂有;有助于农药发挥药效或延长药效的助剂有;有助于防治对象接触或吸收农药有效成分的助剂有;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的助剂有。 似乎找不到答案 A 分散剂、乳化剂、溶剂、载体;B 稳定剂、控制释放剂、增效剂等;C湿润剂、渗透剂、粘着剂等;D防飘移剂、安全剂、消泡剂、警戒色等。 16 为了增加药液颗粒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而添加的助剂称为,为了使原来不相混溶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而添加的助剂称为 A 稳定剂; B 溶剂; C 乳化剂 D 润湿剂 17 HLB值与水溶性的关系是( A )。 A HLB值越高,水溶性越高;B HLB值越低,水溶性越高;C HLB值与水溶性没关系;D HLB值就是水溶性的代名词 18 填充剂常用来加工( A )。 A固体农药;B液体农药;C固体农药、液体农药都可以 19 微乳剂与乳油相比,。 A微乳剂乳化剂用量更多;B微乳剂乳化剂用量更少;C微乳剂有机溶剂用量更多 20 下列农药剂型中以水为基质的有:D A 乳油; B 粒剂; C 水分散粒剂; D 微乳剂 21 微乳剂与水乳剂的区别是。 A 微乳剂的粒径更大; B 水乳剂的粒径更大; C 水乳剂更稳定 D 水乳剂乳化剂用量更大 22 下列液体剂型中,成均一溶液状的剂型有: A 乳油 B 微乳剂 C 水乳剂 D 悬浮剂 E 水剂 23当前农药使用中,为了延长农药的持效期,通常是。 A 增加农药用量; B 增加农药使用次数;C 开发农药缓释化剂型;D 以上都不 对 24 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是 A 油性、粒状、缓释、专业、省力化 B 水基性、粒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化 C水基性、粉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化 D水基性、粒状、速效、多功能、省力化 25 聚乙二醇的HLB值是,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值是,石蜡的HLB值是。 A 10 B 20 C 40 D 0 26 下列农药助剂中不是通过降低表面活性而发挥作用的是 。 A 乳化剂 B 润湿剂 C 粘着剂 D 溶剂 27 下列助剂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是。 A 增效剂 B 润湿剂 C 填料 D 防冻剂 28 在以下剂型的加工中,不需要填料的是。 A 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 粒剂 D 乳油 29 乳油加工中通常使用大量的苯或二甲苯,其作用是用作。 A 乳化剂 B 填料 C 增效剂 D 溶剂 30 以下有关烟雾剂使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在生长茂密的树林、果园使用; B 可以再密闭大棚、温室中使用; C 气流有助于烟雾剂的扩散; D 烟雾剂最好清晨或傍晚使用。 31 下列剂型中以水为基质的是。 A乳油 B微乳剂 C泡腾片剂 D可湿性粉剂 32 下列剂型中属于固体剂型的是。 A悬浮剂 B水乳剂 C泡腾片剂 D乳油 四、问答题 1 农药加工成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赋形。赋予农药原药以特定的稳定的形态,便于运输和使用,以适应各种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 稀释作用,能将高浓度的原药稀释至对有害生物有毒,而对农作物、牲畜、
鸟、鱼类以及自然环境不造成危害的程度。 优化生物活性,能使农药获得特定的物理性能和质量规格。使农药均匀分布、牢固地粘着、有较高沉积率。 (4) 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 (5)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6) 高毒农药低毒化; (7)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 (8) 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 2 农药助剂的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助于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 分散剂、乳化剂、溶剂、载体等。 有助于农药发挥药效或延长药效 。 稳定剂、控制释放剂、增效剂等。 有助于防治对象接触或吸收农药的有效成分。 湿润剂、渗透剂、粘着剂等。 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 。 防飘移剂、安全剂、消泡剂、警戒色等。 3 微乳剂型较之于乳油剂型的优点有哪些? PPT上微乳剂的特点,相对符合题意 (1)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因而生产、贮运安全方便; (2)使用时对环境污染小,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毒害较乳油大为减轻,对植物的药害也大为减少; (3)以水为基质,生产成本降低,包装容易,容器限制少; (4)乳状液粒子比乳油的小得多,故对有害生物的防效大为提高;于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发生水油相分离 。 用水替代了大量的有机溶剂,节省了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 不易燃烧,使生产、运输、贮运安全 液滴细微,促进像植物组织内部渗透 稳定性好,在热力学上属稳定体系 高的传递效率,提高了原油利用率 安全性好 4 种衣剂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防治为害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的有害生物 调节植物苗期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制剂 5 航空施药法的优点与缺点分别是什么? 航空施药法优点: 1、作业效率高,一般为50-200ha/h,适于大面积单一作物、果园、草原、森林的施药作业,以及孳生蝗虫的滩涂地的施药,尤其对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很有利。 2、不受作物长势限制,适应性较广。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地面施药机械难以进入,以及对地面喷药有困难的地方,如森林、沼泽、山丘及水田等用航空施药法较为方便。 3、用药液量可多可少,不但可用常量、低容量喷雾,而且也可用超低容量喷雾。 航空施药法缺点: 1、药剂在作物上的覆盖度往往不及地面喷药,尤其 在作物的中、下部受药较少,因此用于防治在作 物下部为害的病虫害效果较差。 2、施药地块必须集中,否则作业不便。 3、大面积防治,往往缩小了有益生物的生存缝隙。 4、施药成本偏高。 5、农药漂移严重,对环境污染的风险高。 第三章 杀虫剂 一、名词解释 1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熏蒸、内吸、拒食 2 触杀作用: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3 胃毒作用:药剂随食物经昆虫口器进入消化道中被中肠吸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作用部位所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作用方式 4 内吸作用 :杀虫剂能被植物根、茎、叶或种子吸收,并输导至各部分组织内,使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时,中毒死亡的一种作用。 5 熏蒸作用 :利用药剂气体分子昆虫气门进入气管系统而达到消灭昆虫的作 用 6 内渗作用 :杀虫剂在植物叶片上仅能定量渗入到组织内,而不能在体内输导。 7 杀卵作用 :药剂与虫卵接触后进入卵内降低卵的孵化率,或直接进入卵壳使幼虫或虫胚中毒致死的作用方式 8 激素干扰作用 :是一类通过影响激素的合成、运输、分解等,从而改变激 素的功能和稳态的作用 9 熏蒸剂 :利用药剂气体分子昆虫气门进入气管系统而达到消灭昆虫的杀虫剂 10 作用机制:药剂引起中毒或者死亡的原因称为作用机制,或者叫做毒理 二、填空题 1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主要有 口腔 、 体壁 、 气门 三种。 2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这酯的作用位点是 _乙酰胆碱受体_________;沙蚕毒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位点是 __乙酰胆碱受体________;阿维菌素和氟虫腈的作用位点是 ___氯离子通道__。 3 杀虫剂进入植物体内后能够随着植物体内水分或养分运输的作用方式称为 内吸作用 ,不能运输的称为 非内吸 。 4 呼吸毒剂包括 外呼吸抑制剂 、 内呼吸抑制剂 两类。 5 杀卵剂的作用机制有 使卵壳变硬,胚胎干死 、 包围卵壳,窒息致死 、 进入卵壳,使其中毒 、 对初孵幼虫产生毒害 。 6 杀虫剂进入害虫体内后,其去处主要有 体壁 、 消化道 、 神经系统 三类。 7 胃毒作用对农药的要求包括 嗜食而不呕吐 、 没有出现拒食现象 两个方面。 8 按照作用机制,昆虫生长调节剂分为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 蜕皮激素类似物 、 保幼激素类似物 三类。 三、选择题 1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的。 A 引起神经递质过度释放 B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C 占领胆碱受体 D影响突触的其它神经传导递质 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 A 影响轴突传导 B引起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 C 抑制章鱼胺的活性 D抑制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3下列熏蒸杀虫剂中,主要用于消灭检疫性害虫的是。 A 磷化锌 B氯化苦 C 溴甲烷 D 硫酰氟 4下列杀虫剂中,可扰乱昆虫蜕皮变态的是。 A 杀螟硫磷 B噻嗪酮 C 早熟素 D 甲氰菊酯 E灭幼脲 5 以下有机磷杀虫剂中,具有熏蒸作用的是。 A 乐果 B 毒死蜱 C 敌百虫 D 敌敌畏 E水胺硫磷 6 下列杀虫剂中,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是。 A 杀虫脒 B 马拉硫磷 C克螨特 D氯菊酯 7 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它对高等动物。 A 剧毒 B高毒 C 中毒 D 低毒 8 林丹是含有异构体99%以上的六六六。 A α Bβ Cγ Dδ 11 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量与其扩散、渗透力的关系是 A A 分子量小,扩散、渗透力强 B 分子量大,扩散渗透力强 C 分子量与其扩散、渗透力没有相关性 D 以上都不对 10 熏蒸药剂有效成分的作用形态是:C A 气体、液体 B 气体、液体、固体 C 气体 D 液体、固体 11 使用氯化苦药剂熏蒸时,应该:A A 高处用药 B 低处用药 C 中间用药 D 都可以 12 保幼激素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D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畸变 C 染色体数目异常 D 影响DNA合成 13 熏蒸剂与呼吸毒剂的关系是 A 熏蒸剂就是呼吸毒剂 B熏蒸剂不完全是呼吸毒剂 C呼吸毒剂与熏蒸毒剂没有关系 四、问答题 1 胃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1)昆虫嗜食而不引起呕吐或腹泻,因昆虫呕吐,腹泻是一种自我解毒方式,可降低胃毒作用的效果 2)药剂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可被溶解吸收。理想的胃毒剂应该是分子量小、溶解度大、解离度小。 3)含有杀虫剂的食物对昆虫无忌避,无拒食作用。昆虫的感化器对化学药剂很敏感药剂若在食物中含量过高,会立即产生拒食作用,因此药剂浓度不宜过高。 2 杀卵剂的作用方式有那些? 1.卵壳硬化与钙化,胚胎干死:如石灰硫磺合剂具有该作用。 2.包围卵壳,阻碍胚胎呼吸,积累有毒代谢物质,使卵窒息致死,如一些油剂对蚊卵、叶螨卵和苹果小卷蛾卵的作用。 3.通过呼吸孔、授精孔进入卵壳内,有些杀卵剂如苯甲酚、二硝苯酚可通过呼吸孔、授精孔或穿透卵壳保护层进入卵内使卵内蜡质溶化,渗透入卵黄膜,使卵中毒,胚胎发育停止而致死。 4.药剂对初孵幼虫有毒:当卵壳喷布药剂后,初孵化若虫爬过卵壳接触药剂而死亡,如久效磷防棉铃虫卵,主要是杀死初卵幼虫。 3 理想的杀螨剂应该有何特点? (1)杀螨能力强,仅触杀成螨,对若螨、卵也有强毒杀作用。 (2)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可与任何农药混用。 (3)对螨类残效期长。 (4)对人、畜、植物安全 第四章 杀菌剂 一、名词解释 1杀菌剂 2 杀菌剂作用机理3 杀菌剂的选择性 4 治疗作用 5 铲除作用 6 抗产孢作用 杀菌剂:在一定剂量和浓度下,对病原菌具有毒杀作用或抑制作用,对人、畜低
选择性高 ,包括对农业有害生物的自然天敌和非靶标生物无毒或毒性极小; 对农作物无药害; 使用后在农作物体内外、农产品以及在土壤、大气、水体中无残留或即使有微量残留也可以在短期内降解,生成无毒天然物质而完全融入大自然。 十二、农药环境行为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吸附。农药在环境中气相或液相向固相分配的过程。 2 生物富集。生物从生活环境与食物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物质,并逐渐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能力,又称生物浓集或生物浓缩。 3 迁移。施于土壤或植物体表面的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气相或者通过地表径流或淋溶的方式沉积。 4 分解。光解:农药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的能量从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两类。间接光解需要光敏剂。光敏剂吸收光能传递给农药。 水解:农药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5 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植物降解动物降解 十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都哪几个方面? 答:1.施用农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农药的理化性质 作物的类型和作用部位 施药方法、农药用量和施药时机 2.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 作物种类 农药种类 3.生物富集和食物链 十四、 食品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答:食品安全的包括: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 十五、 安全食品分为哪几类? 答: 1.无公害农产品:经省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证,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无污染、安全、农药和重金属均不超标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2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 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3有机食品:严禁使用农用化学品、基因工程产品,提倡用自然、生态平 衡的方法从事生产和管理 ,并按照国际有机农业技术规范从事生产所获得并通过认证的直接产品和加工制品 十六、 为治理害虫抗药性,农药该如何正确合理使用? 答: 1、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2、农药的限制使用 3、农药混用 4、 增效剂的使用 十七、食品安全概念有何特点?历史性、现实性、发展性、科学性 答:食品安全的概念随人类生活水平提升而变化,体现了人类对食品要求从维持生存到维持健康再到可持续安全的变化。 十八、为实现食品安全,需要解决哪两个环节的问题? 答:一、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二、引入肯定列表制度,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评价 十九、制定农产品最大残留限量的意义有哪几个方面? 答: 1.控制食品中过量农药残留以保障消费者安全 2.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3.作为进口农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30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