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反应里,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与质量之比不一致的是 ( )
A.Cl2 + H2O = HClO + HCl B.3NO2 + H2O = 2HNO3 + NO
C.SiO2 +3C SiC + 2CO↑ D.Si + O2 SiO2
2.耐火材料是一类熔点很高且经济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于做耐火材料的是( )
A.二氧化硅和金刚石 B.石墨和氯化镁
C.氧化镁和氧化铝 D.碳酸钙和氧化铝陶瓷
3.碳化钛(TiC)、碳化硼(B4C3)、氮化硅(Si3N4)等非氧化物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这些物质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在合成它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 )
A.通入足量氧气 B.避免与氧气接触
C.通入少量氯气 D.通入少量氧气
4.在SiO2、CaCO3和Cu粉的混合物中,除去CaCO3和Cu粉来净化SiO2,最好用下列哪种溶液处理 ( )
A.盐酸 B.氢氧化钠 C.硝酸 D.硝酸银
5.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H2、O2等非金属反应
二、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硫化氢反应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
①硫化钾溶液 ②二氧化硫 ③硫酸铜溶液 ④硝酸银溶液 ⑤小苏打溶液 ⑥烧碱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⑥
7.欲迅速除去铝壶底的水垢,最好的办法是用 ( )
A.浓盐酸 B.稀硝酸 C.浓硫酸 D.浓硝酸
8.下列有关纯净的盐酸、硝酸、硫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无色液体 B.都是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浓硝酸在空气中都有白雾生成 D.都是易溶于水的强酸
9.氯气可用来杀菌消毒,又可作漂白剂,其中起作用的是 ( )
A. Cl2 B.HClO C.HCl D. O2
10.在粗碘中含有IBr和ICl,受热时I2、ICl和IBr均可升华,在粗碘中加入一种物质后,在进行升华,可制得精碘。应加入的物质是 ( )
A.H2O B.Zn C.KI D.KCl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 +2OH― = Cl― + ClO― + H2O
B.金属铁与稀硝酸反应 Fe + 2H+ = Fe2+ + H2↑
C.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SiO32― + 2H+ = H2SO3↓
D.铜粉与98.3%的硫酸加热下反应 Cu + 4H+ + SO42― = Cu2+ + SO2↑ + 2H2O
12.检验Na2SO4 溶液中含有Cl―的方法是 ( )
A.先加BaCl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B.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C.先加足量的Ba(NO3)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D.先加足量Ba(OH)2 溶液,再加AgNO3溶液
13.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A.NO中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B.食盐中有少量的NH4Cl: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
C.N2中有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
D.CO2中混有少量的SO2气体:通过饱和NaHSO3溶液洗气
14.如图4-14所示,向一定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1的HNO3,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 )
①NO3- ② Fe3+ ③ H+ ④ NO ⑤ NO2
图4-14
A.① B.①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5.某单质能与浓硝酸反应,若每有0.25mol单质反应就消耗1mol HNO3 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单质元素被氧化后的化合价可能是 ( )
A.+1 B.+2 C.+3 D.+4
三、填空与简答题(共47分)
16.(1)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 (用字母填在横线上)
A.难挥发性 B.强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F.催化作用
①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 ;
②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 ;
③实验室制硝酸 ;
④实验室制二氧化硫 ;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 ;
⑥运用铁制槽车和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 ;
⑦生产过磷酸钙化肥 ;
⑧浓硫酸使润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 。
(2)运用硫酸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鉴别两瓶等体积的硫酸,哪瓶是浓硫酸,哪瓶是稀硫酸? 。
(3)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气体有 ,理由是 。
17.(1)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①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2)在100mL混合酸中,c(HNO3) = 0.4mol·L-1 ,c(H2SO4) = 0.2mol·L-1,向其中加入2.56g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14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待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
18.(1)在如图4-15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尖嘴管有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下列情况满足题意的是 (填代号)。
①NH3-H2O ②HCl-H2O ③CO2-4mol·L-1 NaOH溶液 ④Cl2-饱NaCl溶液
⑤HCl-AgNO3溶液 ⑥Cl2-碘化钾淀粉溶液 ⑦Cl2-溴化钠溶液
⑧NH3-汽油 ⑨NO2-H2O ⑩ NH3-酚酞溶液
图4-15
图4-16
图4-17
(2)利用NO2(标准状况下)气体和水做喷泉实验,求烧瓶内HNO3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3)某学生利用NH3和水做喷泉实验,(NH3为该学生制备和收集),结果未能形成喷泉。请你替他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可能原因。
(4)①在图4-16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aCO3和稀H2SO4 B.NH4HCO3和稀盐酸
C.Al和浓HNO3 D.NaHCO3与NaOH溶液
②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再加入足量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的是 ( )
A.浓H2SO4 B.NaCl C.NH4NO3 D.CuSO4
③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填图4-15或图4-16)装置的原理是相同的。
(5)如果只提供如图4-17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19.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Fe3+、SO42―、CO32―、Cl―和I―。你取该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部分溶液,加入CCl4及数滴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加入稀NaOH 溶液使其变为碱性,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知道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②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③ 。
20.一某学生取纯净的50.0g Na2SO3·7 H2O,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2)他设计的验证实验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四、计算题
21.33.2g 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28.4g。冷却后加水搅拌,溶解完全后过滤,在滤液中加硝酸银。滤纸上的不溶物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可生成0.1molCl2,求:
(1)KClO3的分解百分率。
(2)可生成AgCl沉淀的质量。
22.将12.6g无水亚硫酸钠固体加入100mL 8mol·L-1的硫酸中以制取SO2气体,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的总浓度为0.2mol·L-1,假定溶液体积不变,忽略容器及导管中的气体体积,求:
(1)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
(2)收集到SO2气体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
23、将1.92克铜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中,随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Xml气体(标况)。盛有等量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欲使容器中的
气体恰好完全溶于水,应通入氧气的体积为?(标准状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
一、选择题1.D 2.C 3.B 4. C 5.C
二、选择题6.B 7.D.8.CD 9.B 10.C 11.AC12.C13.AC14.B15.D
三、填空与简答题
16.①C ②D ③A ④AB ⑤Be ⑥E ⑦ B ⑧B E(2)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由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上的差异入手,鉴别的方法如下:① 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试样硫酸,能放出大量热的则为浓硫酸,应之为稀硫酸。②观察状态,浓H2SO4为粘稠液体,而稀硫酸为粘稠度较小的液体。③比较相同体积的酸的样品质量大小,浓硫酸密度大,质量较大,而稀硫酸则密度小。④取少量试样,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体的则为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钝化),则为浓硫酸。⑤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白纸上写字,立即变黑的为浓硫酸,反之则为稀硫酸。⑥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一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的为浓硫酸,无现象的为稀硫酸。(3)SO2和H2,浓硫酸与锌反应放出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转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
17.(1)①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②3Cu + 8H+ + 2NO3- =3Cu2+ + 2NO↑ + 4H2O ③再加入稀H2SO4,H+与NO3―构成了氧化条件。(3)3.2g提示:由电子守恒解。
18.(1)①②③⑤⑥⑦⑨⑩ (2)0.045mol·L-1 (3)该学生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有:收集NH3时空气未排尽;烧瓶可能潮湿;烧瓶漏气;挤入烧瓶内的水可能太少;导管可能太长等原因。(4)①由于NH4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有足够的压力,产生喷泉,而其它情况均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压力,不可能产生喷泉。②由于浓硫酸稀释时产生大量的热,加速酒精挥发,瓶内压强增大,产生喷泉。③图4-16 (5)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NH3受热膨胀,赶出导管内的空气,NH3与H2O接触反应,产生喷泉。
19.①NH4+、Ba2+、I-;②Mg2+、Fe3+、SO32-、CO32-;③K+、Na+、Cl-。
20.提示:(1)本题中的Na2SO3·7 H2O晶体强热后所得样品可根据题意知不可能是简单地失去结晶水,因为其碱性大大增强,更不可能是单一的Na2SO4(因其是中性物质),通过分析,可对三条题给信息进行加工:①失水后,其余元素的质量不变,说明无氧气的参与和硫蒸气的跑出;②样品溶于水碱性大增,说明生成了比Na2SO3碱性更强的物质;③Na2SO3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可以歧化。结合上面信息,不难发现分解产物很可能是Na2S与Na2SO4。其相关反应为:Na2SO3·7 H2O Na2SO3 + 7H2O ,4Na2SO3Na2S + 3Na2SO4 (2)由于题中无明确信息说明Na2SO3分解是否完全,故在设计方案时须考虑到两种情况。因题给信息未明确(1)所示的歧化是否是100%地将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因此,只有全面考虑存在完全转化与不完全转化两种情形,并分别对两种情形进行实验设计才是完整的答案,且实验的结果可修正(1)结论的正确性。A.设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需分别检出SO42- 离子和S2-离子。SO42-离子的检出:SO42- + Ba2+ = 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S2-离子的检出:①沉淀法,用醋酸铅试纸变黑或其他沉淀剂。②闻气味法,加盐酸产生硫化氢后闻气体。B.设Na2SO3未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检出SO42- 离子在加硝酸时以及检出S2-离子采用方法②时,除发生上述A的反应外,均会发生如下反应:SO32- + 2S2- + 6H+ =3S↓ + 3H2O 。
四、计算题21.(1)50% (2)14.35g 提示:(1)设实际参加反应的KClO3为x mol,由题意结合差值法得:2KClO3 2KCl + 3O2↑ △m
2mol 96g
x mol (33.2g-28.4g)=4.9g
解得:x = 0.1mol 即12.25g
由关系式 MnO2 ~ Cl2↑可知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0.1mol×87g·mol-1=8.7g,故33.2g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33.2g-8.7g = 24.5g ,故KClO3的分解率为
(2)由KCl ~ AgCl可得生成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即14.35g 答:略。
22.(1)26.2g (2)1792mL 提示:(1)m(S)=0.2mol·L-1 ×0.1L×32g·mol-1 + 0.8mol×32g·mol-1 = 26.2g
(2)n(Na2SO3) = 12.6g ÷126g·mol-1 =0.1mol ,n(SO2)=0.1mol-0.2mol·L-1 ×0.1L=0.08mol ,V(SO2) = 0.08mol ×22.4L·mol-1= 1.792L即1792mL
23. 336ml 提示:得失电子守恒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