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 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力焉。”
4、 “报章文体”是应__启蒙主义________的要求和___报纸_______的生存需求应运而生的。
5、 长篇小说《__老残游记___》以一个自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揭示了所谓“清官”的暴政。
6、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曾朴的小说《___孽海花_________》“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7、 与其他鸳鸯蝴蝶派小说比,小说《__玉梨魂___》利用艺术形式透视社会民众情感的能力有了提高。
8、_平易畅达__是“报章文体”得以传播的优势。
9、_李伯元__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__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__》、刘鹗的《_老残游记__》和曾朴的《___孽海花__》,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简答:
1、简要分析徐枕亚小说《玉梨魂》的写作特点。
小说紧紧围绕何梦霞、白梨影、崔筠倩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情节,以何梦霞为主要视点人物,穿插其他次要人物的描写,叙事不紧不慢,条理清晰,富于变化,节奏感强;小说的拟想叙事者以旁观者姿态出现,人物心理分析较为细致,议论含有一定的哲理性;善于选择特定时间构筑情节编织故事。与其他鸳鸯蝴蝶派小说比,《玉梨魂》利用小说艺术形式透视社会民众情感的能力有了提高,是一部有特色的“写情”文学佳作。
2、林纾翻译过哪些外国小说?
从1897年开始,林纾开始与别人合作翻译了150多种域外小说: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英国哈葛德的《迦茵小传》、日本德富健次郎的《不如归》、英国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等。
思考:
1、“时务文章”与“报章文体”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谴责小说的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有哪些?
3、怎样评价鸳鸯蝴蝶派文学?
4、林译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产生了哪些基本影响?
练习三填空:
1、《___新青年_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新青年》高张了“__民主______”和“__科学_______”的两面大旗。
3、 胡适的《__文学改良刍议_________》和_____陈独秀________的《文学革命论》的发表,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
4、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__八事_______”入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高张了“文学革命军”的“_三大主义____________”。
5、____周作人_______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发表的两篇重要理论文章是《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6、___周作人________在《人的文学》中认为,所谓“人的文学”中的“人”,指的是“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7、周作人在《_平民文学_》的文章里说,文学“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8、___刘半农__________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对新诗音韵、白话文章的分段和标点以及应“以京音为标准”等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9、 1921年1月,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________。
10、将文学当作“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是五四时期___文学研究会__________的基本文学主张。
11、文学研究会以改造后的《__小说月报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机关刊物。
12、 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在东京成立了新文学团体___创造社_________。
13、五四时期创造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郭沫若、郁达夫、___和____张资平_________等。
14、白话新诗的_散文化__________倾向在五四新潮文学中成为了一种时尚。
15、周作人的白话诗《___小河_________》描画了河流被愚人强行阻截的意象。
16、五四时期对于小诗创作情有独钟的有____冰心、宗白华_____等人。
17、《__沉沦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倡导者中最早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18、___许地山_________的小说《缀网劳蛛》借用女主人公尚洁的命运及其对于“蜘蛛”意象的解读,提出作者自己的人生主张。
19、胡适于1919年发表的独幕剧《_终身大事___________》是五四时期较早的话剧作品。
20、___丁西林_________的剧作以轻松幽默的独幕喜剧见长,被后人称为“独幕剧圣手”。
21、田汉的话剧《___名优之死_________》,围绕一代名优刘振声与邪恶势力的矛盾关系展开剧情。
22、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___五奎桥_》、《___香稻米__》和《__青龙潭___》三部独幕剧。
简答:
1、洪深话剧《五奎桥》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五奎桥》极为突出的特点是作品设置了内在的、不可调和的戏剧冲突,从而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展示复杂的社会问题。
2、怎样理解叶绍钧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创作特色?
叶绍钧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笔调冷峻,炽热的情感隐藏在朴实无华的描述之中;小说结尾的讽刺和揶揄溢于言表;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有哪些特点?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标榜写“真实”,题材倾向于社会实际,专注于困扰人们现实生活问题的发现;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办法,但在写作中已隐含了作者的意见和态度;文学研究会作家最初多以问题小说创作起步。
4、以《缀网劳蛛》为例,说明许地山小说所表达的人生主张。
许地山的小说《缀网劳蛛》,通过女主人公尚洁坦然面对别人的诽谤、丈夫的误会却能够不哀不怨、宁静自处的生活态度,诠释了人生就像一张易破的蜘蛛网,人也应该像蜘蛛一样无怨无悔地将折破的蜘蛛网再重新缝缀起来。许地山的小说突出了隐忍、宽恕的人生态度。
5、以《沉思》和《湖畔儿语》为例,分析王统照小说的特色。
王统照的小说《沉思》描写了画家与女模特在中国现实社会中遭遇误解的郁闷和尴尬;《湖畔儿语》从儿童视角描写了下层百姓的困苦生活。王统照的作品,格调凝重内敛,情绪饱满却不事张扬,偶有奇思却不失自然。
6、简要分析丁西林五四时期喜剧的艺术特点。
丁西林《一只马蜂》和《压迫》等五四时期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喜剧风格见长,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发见喜剧性冲突,结构精巧,思维敏锐,语言机智,被后人称为“独幕剧圣手”。
7、简要分析田汉话剧《名优之死》的艺术成就。
田汉的话剧《名优之死》,紧紧围绕着一代名优刘振声与地痞流氓等邪恶势力之间的关系展开剧情,矛盾冲突集中,充满戏剧性。作品人物不多,但角色特征明显,个性突出。作品把当时还不被一般民众所看重的优人生活搬上舞台,扬善惩恶,揭示了正直艺人的内心世界,扩大了现代文学的表现领域。
思考:
1、哲理性追求对五四时期白话散文和新诗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五四时期小诗的艺术特点?
3、怎样理解五四文学革命后中国现代文坛社团意识强劲这一现象?
练习四填空:
1、鲁迅留学日本时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出版了《_域外小说集_________》。
2、鲁迅在《__呐喊•自序________》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3、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___呐喊___》出版于1923年8月,所收作品主要创作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期。
4、鲁迅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___彷徨_____》出版于1926年8月,收1923年以后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
5、1936年鲁迅出版了以神话、传说、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_故事新编_________》。
6、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狂人日记______》在体裁样式上“取法”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
7、《__阿Q正传________》的创作是鲁迅企图剖析中国国民性的一种艺术尝试。
8、鲁迅主张对待域外文学应该取__拿来主义________的态度。
9、鲁迅的散文作品__朝花夕拾________在《莽原》半月刊连载时总题“旧事重提”。
10、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有《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藤野先生》和《父亲的病》等。
11、《热风》中近半数文字是以“__随感录________”形式发表的。
12、台静农的短篇小说__烛焰________描写了为病重的未婚夫“冲喜”的一个女性的悲剧。
13、__台静农________的小说《弃婴》讲述了面对一个弃婴应该怎么办的选择,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整个人类社会的缺陷。
14、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__》描写了“典妻”陋俗。
15、___柔石_____的小说《二月》所描写的萧涧秋形象“极想有为,怀有热爱,而有所顾惜,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
简答:
1、 鲁迅风小说群的主要创作倾向有哪些?
受鲁迅小说创作的启发,众多青年作家也利用小说对民俗文化进行展示和批判,他们从社会习俗现象中搜取题材,着重于风俗、习尚的“劣根性”批判;鲁迅风小说作家群特别关注“看者”与“被看者”及其关系的描绘,并从中开掘社会和生活的悲剧意蕴。
2、 《野草》的主要创作特色是什么?
小品笔调、深沉情感、寓言性的奇思妙想、象征性的意境,是《野草》的主要创作特色;《野草》是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发生碰撞后的绝响。
3、 怎样理解鲁迅杂文的写作特点?
鲁迅杂文思维简洁,逻辑性强,论析缜密;举证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种典籍史实;行文中常夹叙夹议,虚实并举,旁敲侧击;思想深刻,批评犀利,擅用讽刺笔法。
4、 《阿Q正传》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寓庄于谐是《阿Q正传》的最大艺术特点;鲁迅试图以此剖析中国国民性;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事件的选取方面,充满了世俗化倾向;谐谑氛围浓郁。
5、简要分析柔石小说《二月》中的萧涧秋形象特点。
柔石小说《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极想有为,怀有热爱,而有所顾惜,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萧涧秋真情地付出一切,不得不陷入窘迫的生存困境,遇到许多解决不了的难题。
思考:
1、家庭 “由小康坠入困顿”对鲁迅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意义?
2、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谈谈你的评价。
3、《坟》和《热风》有哪些主要的关注点?
4、以《死火》和《影的告别》为例,说明鲁迅散文集《野草》的艺术特征。
5、分析鲁迅小说《铸剑》的艺术表达特点。
练习五填空:
1、在五四文学革命后的新潮文学创作队伍中,胡适最早“尝试”写白话新诗,而影响最大、水平最高、最能够代表白话新诗写作成就的则是诗人__郭沫若________。
2、1920年3月,胡适出版的《_尝试集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3、出版于1921年的《__女神________》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他的代表作。
3、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收录了《_____》、《_____》、《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诗作。
4、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是《_____聂荌___》 、《_王昭君_》 、《___卓文君_》三部短剧的结集。
5、1941年,郭沫若针对“皖南事变”创作了《棠棣之花》、《__屈原__》、《__虎符___》、《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共6部历史剧。
6、在五四新潮文学的小说创作队伍中,影响和开创性可以与鲁迅比肩的是创造社的_郁达夫_________。
7、1921年,郁达夫出版的《沉沦___》被认为是五四新潮文学创作队伍中最早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8、郁达夫的小说《__迟桂花________》在漫山遍野桂花飘香的氛围中完成了一个真诚的情感交流的故事。
9、郁达夫的小说《__薄奠_____》写出了知识者“我”与当时社会的弱势群体——洋车夫之间的动人友情。
10、创造社的作家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简答:
1、简要分析郭沫若诗作《凤凰涅槃》的艺术成就。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增强了诗意中的理趣和思绪的内在逻辑性,凤凰的自焚和更生、众多凡鸟的不解和暗自庆幸、凤凰“涅槃”的哲理意义探讨等,都增强了这首长诗的象征意义;作品取材于中外古代神话传说,同时其“现代性”的情感和属性十分明显。
2、郁达夫五四时期自叙传小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郁达夫小说向以颓废著称,擅长于欲望的描写;常在人情的细微处落笔,善于捕捉“多事之秋”的场景,感触细密敏锐;格外钟情于第一人称叙事。
3、简要分析郁达夫短篇小说《迟桂花》的艺术特点。
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在漫山遍野桂花飘香的山间小路上,描绘了“我”与“莲”的真诚情感,“发乎情,止乎礼义”;小说具有自叙传、诗意化的特征。
思考:
1、郭沫若白话新诗的创造成就得益于哪些条件?
2、以诗集《女神》中的作品为例,分析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特征。
3、简要分析郭沫若剧作《屈原》的特点。
4、怎样理解郁达夫小说创作与当时日本文化氛围的关系?
5、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抒情体小说的艺术贡献有哪些?
练习六填空
1、留美学生___陈衡哲_______是最早投身于中国新潮文学创作的女作家。
2、冰心在小说《__超人________》里说:“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3、五四时期,冰心的小诗集有《__繁星________》和《_春水________》,另有散文集《__________》等,都不同方面地表达了“爱的哲学”。
4、___凌叔华_______的小说《绣枕》和《酒后》,书写女性的纤细心理,温婉而不失风雅。
5、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曾经评论___凌叔华_______的小说“大抵很谨慎地,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女性”,写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钜族的精魂”。
6、___冯沅君_______的第一人称系列小说《隔绝》、《旅行》和《隔绝以后》,述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知识女性的振奋、决绝、犹疑和苦闷的复杂心态。
7、___庐隐_______的《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小说,从社会意识转型给青年女性造成的道德失衡和心理压力的角度,透析了婚姻自主、恋爱自由这一时代话题。
8、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__棘心________》在涉猎社会问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9、丁玲1927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__梦珂___》,引起了文坛注意。1928年发表的《莎菲女士的日记_》为她带来了更大的声誉,并成为她前期小说的代表作。
10、__丁玲________在延安新的生活环境中所写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等作品,显示了解放区文学创作中不多见的个性化风采。
11、___萧红_______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等作品,感慨了“生”之艰难,表达了对人世生活的悲悯情怀。
12、__张爱玲________的小说《花凋》写出了妙龄女子辞世前的无望恋情
简答:
1、简要分析冰心五四时期散文的创作特点。
五四时期,冰心写下了众多充溢着“爱的哲学”的文本;文字方面,融古文与白话于一炉,在白话的语风和口吻中包含着一些清新活泼的古文语汇;其创造和创新的指向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建构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2、分析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复杂性。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通过莎菲与苇弟、凌吉士的感情关系,写出了莎菲选择爱情的艰难困境;莎菲形象显示了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和传统性别意识的停留等复杂性;其苦恼、愿望和心理有时是非理性的。
3、以《呼兰河传》为例,说明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萧红的《呼兰河传》等作品,没有贯穿性情节和一以贯之的主人公,着意用散文的笔触描画风土人情,具有抒情性;作品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氛围;在文体建构上有探索、开创性。
4、以《金锁记》为例,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
张爱玲的小说以智能为根底,通达人情世故,笔触老到,倾述生活中的小事件却关涉人间的大爱问题;从女人视角上切入,又能从女人视野中脱身出来;精通心理学分析;语言精细,富于视觉冲击力。
思考:
1、你怎样理解丁玲小说创作的女性视阈?
2、萧红小说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理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从女人的视角上切入,又从女人的视野中脱身出来?”
练习七填空:
1、1920年代中期,在诗歌理论上最早对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规范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是_闻一多_________。
2、1923年,身处北京的一些文人_胡适、徐志摩____等,常以“新月社”的名义,在一起聚会,探讨文艺学术问题。
3、闻一多提出“音尺__”概念企图要解决的是由现代汉语音节变化而带来的传统诗歌格律意念调整的问题。
4、闻一多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包括_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__三个方面。
5、新月派诗人__朱湘________的《采莲曲》有这样的诗句:“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6、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诗句补充完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__“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7、___徐志摩_______的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着重采用了“重复”的技巧。
8、“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的诗句,出自戴望舒的《____雨巷______》。
9、“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这诗句出自__戴望舒________的《狱中题壁》。
简答:
1、 以《采莲曲》为例,简要分析朱湘白话新诗创作的艺术追求。
朱湘的白话诗如《采莲曲》等,注重韵律感,注重对音乐性的挖掘;音调清新,旋律柔婉;融入了一些民歌和古代词曲的因素;语言含有古文和白话两种成分。
2、 以《再别康桥》为例,分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能够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动,通过某种物象,巧妙地烘托出来;采取“重复”的技巧,使诗歌具有优美的旋律,音节流畅;情感柔和,笔调轻盈。
3、以《雨巷》为例,分析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
戴望舒诗作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很大,注重意象和音乐美;《雨巷》等作品尤其具有音乐美,诗歌把汉语诗歌韵律从字词的声腔乐感上拓进到了整个篇章结构的营造上,体现在诗人“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的艺术主张。
思考:
1、以《死水》为例,分析闻一多诗作与其诗歌主张之间的关系。
2、以具体诗作为例,说明徐志摩诗歌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
3、说明戴望舒诗歌风格的转变与时代变化、诗人个人心境变化的关系。
练习八填空:
1、刘半农的诗《__相隔一层纸________》,描绘了屋里烤火盆的老爷直嚷“太热”和屋外乞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的两个场景。
2、蒋光慈旅苏期间创作了新诗集《___新梦_______》,热情讴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蒋光慈的《__短裤党________》取材于1920年代中后期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4、__蒋光慈________被认为是1930年代前后“革命加恋爱”写作模式的代表作家。
5、1927年,留日归国的一批青年受日本左翼文学运动影响,正式提出_革命文学________的主张。
6、__殷夫__的诗被称为“红色鼓动诗”,最能代表这一写作特点的是为纪念五卅运动而写的《___血字____》。
7、殷夫的诗《_别了,哥哥__》,通过书写自己与哥哥的告别,来暗示自己与一个阶级的诀别。
8、__叶紫________的小说《丰收》和《火》等充溢着一种 “土地革命”激情。
简答:
1、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要说明蒋光慈“革命加恋爱”作品的意义与弊端。
蒋光慈的“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具有“小资情调”作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追求;这种题材和写作框架越来越模式化、概念化,带来了创作的诸种弊端。
2、简要分析叶紫小说《丰收》中的云普叔形象。
叶紫的《丰收》写出了普通农民在多重压迫下无所生路的悲惨现实;云普叔为中国老式农民的代表,作品借他的遭遇,蕴蓄了“土地革命”的激情。
思考:
1、怎样理解左翼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2、以《咆哮的土地》为例,说明蒋光慈小说创作的特点。
3、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叶紫小说的特点及其在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背景中的意义。
练习九
一、填空:
1、《蚀》三部曲包括 《幻灭》、《动摇》、《追求》
2、“农村三部曲”包括 《春蚕》、《秋收》、《残冬》
3、 茅盾 对倡导新文学介绍西方文学新潮,特别是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提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 巴金 从小目睹了家庭内部的种种不幸,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积聚了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感。
二、简答
1、《家》的创作成就。
挖掘封建家庭运行规则的不合理,揭示它的内在矛盾;象征中国现代社会缩影作品的民族和时代特性;刻意追求了一种质朴、拙讷的艺术情趣,坚持了作者一贯的倾诉式写作风格
2、《家》中出现的觉慧读《复活》的情节有什么隐含意义?
在《家》中,鸣凤与觉慧的关系以及鸣凤的死,是一个有深蕴值得追究的话题。在当时的时代氛围里,不允许觉慧这样的进步青年抛弃鸣凤,可事实上在《家》的环境中他又不能不抛弃鸣凤,这就造成了巴金在写作这一情节时的巨大心理压力,巴金让觉慧读《复活》的情节出现在作品中,还在作品外发表自己读《复活》的感受,是作者对自己所写的这一情节的认识,是作者对觉慧行为的一种评价,也是在时代氛围的制约下作者解剖“我们这样的一个家庭”悲剧的具体体现。
三、思考:
1、怎样理解茅盾小说情境的外延性和连属性特点?
2、怎样理解茅盾小说给人带来的“发散”和“破碎”感觉?
3、怎样理解巴金小说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倾向?
练习十
一、填空:
1、 老舍 小说承继了北方白话小说语言诙谐、直白的传统。
2、 老舍 喜欢的英国作家是狄更斯和康拉德。
3、 《雷雨》 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
4、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剧作《家》 ,突出了觉新爱情悲剧的情节比重。
二、简答
1、《骆驼祥子》的写作特色
市井题材、贫民化的情感;深入挖掘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用日常生活口语叙事;突出了小说的“讲说”倾向
2、曹禺悲剧的创作成就
曹禺的戏剧创作充溢着纯正、浓郁的悲剧氛围,彰显了悲剧表现人生情感的深度和力度;充分体现了戏剧性思维的艺术特点;融会中西的戏剧技巧提升了曹禺剧作的艺术品质
3、《离婚》批评了中国人的哪些生活方式和生活侧面?
虚荣、“好面子”,不能以切实态度面对生活;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决断和勇气,也是老舍在《离婚》中批判的对象
练习十一
一、填空:
1、沈从文小说中的悲悯意识来自于对 人性 的叩问。
2、 穆时英 刘呐鸥 施哲存 等的创作倾向与流行于日本的“新感觉主义文学”有一定联系,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很大影响,与现代城市文化和电影等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3、穆时英 小说写作技巧在电影艺术表现方式中获益匪浅,有意像写电影脚本一样写小说。
4、施哲存 的小说创作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影响很大。
5、被人誉为“文坛鬼才”的作家是 徐訏 。
6、 艾芜 的小说《山峡中》以混迹于这一团伙中并非是这一团伙核心成员“我”的视角来建构故事叙述线索,让作品获得了某种类似于侦探小说的叙事风格。
7、 张恨水 既是报业的职业编辑,又是流行小说作者。
二、简答:
1、沈从文散文化小说有哪些文体上的特色?
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刻画,但并不把人物刻画作为小说的唯一描写对象,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也是沈从文所格外关注的,在沈从文小说中场景和背景不仅是为人物活动提供的舞台,还是作品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在刻画人物时善于利用人物的直接引语;沈从文散文化小说善于调控写作对象与写作视点的距离,往往让描写对象不太靠近“镜头”,又不远离“镜头”,这一笔法颇类似于“风景照”的摄影方式
2、电影艺术技巧给穆时英小说带来哪些影响?
在小说情节的布置和调度上,穆时英小说有影像化的色彩;穆时英小说在场景刻画上也显示出了影像艺术的特点;捕捉小说的色彩和音响效果
3、徐訏小说有怎样的特点?
徐訏小说构思奇特,悬念迭起,故事情节往往出人意料;注重揣度人的心理活动,挖掘主人公情感的内趋力,在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挖掘出人世生活的真相;徐訏小说文笔简洁干净,富于思辨色彩,有推理倾向
4、《菉竹山房》的艺术特色。
作品行文紧凑,笔触含蓄,意蕴绵长。小说仅仅围绕着“我”新婚后去探望多年不见的姑母来行文,对姑母身世境域的介绍自在情理之中,而这又与当天夜里发生的“听壁角” 事件相互衬托。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
5、《山峡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扭曲但并没完全泯灭的人性开掘,闪现了《山峡中》的特有艺术魅力;以混迹于这一团伙中并非是这一团伙核心成员“我”的视角来建构故事的叙述线索,让作品获得了某种类似于侦探小说的叙事风格。
三、思考:
1、怎样理解沈从文小说的情感倾向?
2、怎样理解刘呐鸥小说语言与其作品风格的关系?
3、以《梅雨之夕》为例,分析施哲存小说的特色。
4、以《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分析沙汀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
5、以《啼笑因缘》为例,分析张恨水怎样融会了新旧小说技巧,其意义何在?
练习十二.
一、填空:
1、 朱自清 抒情长诗《毁灭》曾轰动一时。
2、 朱自清 对中国现代抒情散文体式的建构和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囚绿记》 与《病梅馆记》秉承的讽喻艺术传统是一致的。
4、 废名 的小说刻意抹除了一般小说创作中的游艺成分,增强了作品的抒情写意内涵。
5、 吴祖光 的创作则显示了话剧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的趋向。
6、 艾青 的诗作是中国现代白话自由体诗歌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二、简答:
1、朱自清抒情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情感纯正,富于人格魅力;朱自清的散文感觉敏锐,体察精微,思绪缜密;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质朴,文笔轻盈,富于韵律感
2、怎样理解《囚绿记》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的独特贡献?
《囚绿记》题材新颖,构思精巧,意在言外。作品以“我” 违背常春藤的生活习性强行 “囚绿”而失败的过程为主要描写对象,一刻也没有脱离开对这一具体过程的描写,而又处处都彰显着远不是这一具体描写过程能够诠释的宏大社会历史蕴涵
3、废名小说有那些艺术特点?
刻意抹除了一般小说创作中的游艺成分,增强了作品的抒情写意内涵.
4、怎样评价《风雪夜归人》取得的艺术成就?
《风雪夜归人》紧紧围绕着浮华奢靡的虚幻与真诚朴实的无奈来构思戏剧情节、寻找戏剧冲突,气魄宏大,情感纯正。她已超越了简单的是非、对错的判断,进入了哲理和人生境界的思考,而这种思考的根基是站在中国民族意识之上的。
5、举例说明艾青诗歌的主要特点。
以散文化的方式书写,不单纯追求诗作的外在韵律,从意象和情感的深度上挖掘诗意,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色;色彩丰富,意象鲜明;艾青诗歌语调和缓,多用补充句式,有一唱三叹的艺术功效
练习十三
一、填空:
1、40年代初期开始 讽刺文学 意向成为国民政府统治区的主导文学倾向。
2、张天翼 在20年代初期曾经写过滑稽和侦探小说。
3、《华威先生》的发表曾引起文坛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否允许讽刺社会倾向小说出现的讨论。
4、钱钟书的 《围城》 以对人生的富有哲理性和文化蕴涵的思考为写作重点。
5、陈白尘的戏剧创作以 喜剧 见长。
6、“七月”派诗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 艾青 诗歌的影响。
7、“九叶”诗派因 《九叶集》 而得名。
8、最能体现“九叶”派诗风的诗人是 穆旦 。
9、中国现代白话自由体新诗自五四以后,在诗意的寻求上主要是在两个方向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一是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问题 ,一是 抒情言志中的理性思考和智性成分 。
二、简答:
1、 张天翼小说有哪些艺术特点?
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受鲁迅影响很大,文笔犀利,以幽默和讽刺见长。
极富特征的人物性格发掘和刻画成为张天翼小说的一大亮点;张天翼小说的社会批判锋芒毕露,讽刺意味明显。他所刻画的人物,往往都是社会畸形的产物,即使对其抱有某种同情,也掩饰不了恨铁不成钢的情愫。他所描写的人物、情节都有某种夸张变形的痕迹,焦点往往直指人们不愿意让人看到的内心隐秘处,经作者一指点,社会的丑态和反常就暴露出来了。揶揄、讥诮、冷嘲热讽,成为张天翼小说的语言本色。
2、 《围城》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围城》以人生智慧为根底,字里行间洋溢着机智和聪颖的思辩色彩;围城》的写作以学识为根底,不留情面地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倾向在《围城》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引征的对象涉及中外民谚、经典作品、人文学科成果等广泛领域;围城》文笔活脱,充分显示了作为语言艺术的小说技艺特长;围城》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功地塑造出了方鸿渐这样一个聪明 “废物”的经典形象,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时代特性的认识。
三、思考:
1、 怎样认识和评价方鸿渐遇到的生存困境?
2、 《升官图》的精巧构思表现在哪些方面?
3、 以《孤岛》为例分析“七月”诗派以散文化笔法书写、注重内在韵律缔造的诗歌品格。
4、 杜运燮的《闪电》和《山》有什么共同的艺术特点?
练习十四
一、填空:
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于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并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 。
2、 在孤岛文艺活动中, 戏剧 和 报告文学 的成绩较为可观。
3、夏衍的 《包身工》 发表于1936年6月的《光明》半月刊上,被认为是报告文学这种文类体式成熟的标志。
4、 赵树理 的作品曾被认为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
5、 赵树理 曾被誉为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6、赵树理的几乎所有小说都以“ 讲故事 ”的面貌出现。
7、 孙犁 的著名作品故事情节大都发生在白洋淀边,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普通民众情感生活为素材。
二、简答:
1、什么是“孤岛文艺”?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以后,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上,上海“租界”区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艺景观:文艺界人士利用美、英、法等国的所谓“中立”立场,以“租界”为掩护开展了一些在“租界”外无法从事的文艺活动。此后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日本帝国主义肆虐的大片沦陷区国土上,“租界”就仿佛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因此人们也把这种特殊的文艺现象称作“孤岛文艺”。
2、孙犁小说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孙犁小说地域色彩鲜明、时代特色突出。他的著名作品故事情节大都发生在白洋淀边,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普通民众情感生活为素材;孙犁小说情节设计具有理想化倾向;孙犁小说注重景物描写,笔触轻盈,富有诗情画意
三、思考
1、怎样理解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取得的成就?
2、怎样理解赵树理小说的“故事性”倾向?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