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帝内经大赛题库汇总修订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41589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8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大赛题库汇总修订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黄帝内经大赛题库汇总修订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 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 1.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 A阴虚阳亢 B气血上冲 C风中经络 D痰迷心窍 E热闭心包 2.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 A握 B哕 C忧 D咳 E粟 4.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 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 5. 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 A王冰 B杨上善 C张介宾 D吴昆 E马莳 6. 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 A《素问集注》 B《内经释义》 C《内经知要》 D《内经注证发微》 E《素问直解》 7. 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 A马莳 B吴昆 C王冰 D张志聪 E张琦 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 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营气 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 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 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 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 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 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 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 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 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 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 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 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 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 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 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 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七 19《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 20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我觉得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 21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特点为--得炅则痛立止(原文是:《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2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辛”的病理变化是--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原文是:“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23将《九卷》更名为《针经》的是--皇甫谧 24.《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热甚而强食之 2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精力失常,以长为短以白为黑是由于(精虚)(原文是“精衰”) 25.《素问·咳论》篇中的病传规律是(脏病母子论)(我觉得是病传规律是:由脏及腑) 26.“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七略)(我觉得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27.《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七略) 28.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的性能是(发散为阳) 2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上古之人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关键是(饮食有节)(我觉得是懂得养生并能全面实施,用《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话就是“德全不危”) 30.研究《灵枢》最有成就得注家是(王冰)(答案应该是马莳) 31.分类研究《内经》最简要而流传广泛的注本是(类经)(我觉得《类经》虽然最好但是太繁杂了,要说简要的话当属李中梓《内经知要》) 32.《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先天之本)(答案应该是:封藏之本) 3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当治以:燥淫于内,当治以苦温 34.《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悲则气消 35.据《素问·五常政大论》,不胜毒者当以:不胜毒者当以薄药 36.《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暴强直”,病属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3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通于:地气通于嗌 39.《素问·热论》认为少阴病的主症是:口燥舌干而渴 4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下列哪项与“因于湿”无关:汗 41.据《灵枢·本输》,没有脏腑相合的腑是:三焦 4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州都之官 43.根据《素问·痹论》,以疼痛剧烈,固定不移为特点的痹症为:痛痹 44.《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是:阳刚主外,其病多实;阴柔主内,其病多虚(我觉得可联系五脏六腑:属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45.《素问·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是指:人中沟(教材是指: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46.《素问·热论》认为太阴病的主症是:头项痛,腰脊强(太阴病主症是:腹满而嗌干) 4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 48.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何种剂型:急方 49.《素问·热论》认为厥阴病的主症是:烦满,囊缩 50.《灵枢·本神》指出,脾藏:营 51.据《灵枢·五色》,色见黄而膏润者为:化脓(单字“脓”即可) 53.《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五气指的是:燥焦香腥腐(我觉得的是寒暑燥湿风五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5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外不是导致脾胃生病不同的因素:解剖形态不同 55.《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土得木而:达 56.根据《素问·举痛论》,症见“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寒邪客于:五脏 57.《素问·热论》认为伤寒四日,则:太阴受之 58.《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木得金而:伐 60.《灵枢·阴阳系日明》中“脾为阴中之至阴”,其中至阴指:到达阴分(具体而言就是:从阳位到达阴位。) 6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属于新病的症状的:脉小色不夺 62.《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寒邪 63.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64.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65.《灵枢·决气》“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先天之精 66.据《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中,当:傍取之 6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三阴三阳的划分依据是:阴阳气之多少及其不同的功能 68.《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痈肿”的产生之机理是: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69.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受盛之官”是:小肠 70.《素问·热论》“两感于寒”是指:表里两经感受寒邪(建议加上“同时”两个字,其实“寒”是广义的:以寒邪为首的四时邪气) 7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筋 72.《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逆 73.《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天癸至,精气溢写”的年龄段是:二八 74.魄门是指:肛门 75.《素问·痹证》中“胞痹”是指:膀胱痹 77.下列除了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治其本”的原则: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8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浓厚的营养物质(具体而言应该是指:精血津液) 81.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为:生之本 8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夏三月 83.《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二日,则:阳明收受之(多写了一个“收”字) 86.《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指:接受外界事物并进行分析 8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地域和不同病情。东方之域,适宜:砭石 88.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医学教育的内容:岐伯(我觉得是:雷公) 89.根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哪种情志因素对人体气机影响描述是错误的:悲则气耗 90.《素问·举痛论》指出气泄的病因是:炅 91.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时间:夜半(具体而言:夜半子时) 92.《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温病用凉药,服药宜:冷而行之 9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脾病症是:诸湿肿满 9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味薄则:通利 95.《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五八 96.《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一呼脉两动,一吸脉两动为:平人 9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逆之 98.《素问·热论》中“热病”是指:外感发热性疾病 99.《灵枢·本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中的分肉解利是指:肌肉润滑,通利无滞 100.《素问·咳论》中的“长虫”是指:蛔虫 101.下列哪一项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不同:头者精气之府 10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热的症状用四逆汤 105.根据《灵枢·大惑论》的内容,“血之精”在目为:络 106.据《灵枢·本输》三焦又称为:中渎之府 107.下列哪项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盛的表现:汗不出 108.《灵枢·本神》“泾溲不利”是指:二便不利 109.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情缓解“不精者”需:九日(教材是“七日”) 110.《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阳邪入阴分交结不解(教材具体而言:阳热邪气入于阴分与阴精正气交接不解) 111.据《素问·六微旨大论》精气运行的基本方式是:升降出入 11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色中的善色:面色如地苍 11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何种剂型:缓方 114.《素问·热论》认为少阳病的主症是:胸胁痛,耳聋 115.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述,未直接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是:肝 1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十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脾病的特点为:哕 119.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属于:奇恒之腑 12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阴阳协调的关键在于:阳气(具体而言:阳密乃固) 121.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五脏分阴阳,肺为:阳中之阴 122.据《素问·举痛论》,怒可使:气上 12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结者”病证的治疗直采用:散之 1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水谷之精气(教材是:药物饮食之气) 125.下列哪一项能说明秋季将肝病:弦甚脉 126.“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 128.《灵枢》最早称为:《九卷》 129.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哪项不属于五脏功能系统的内容:五脏与六腑及奇恒之腑的关系 130.《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骨将惫”的症状是:不能久立,行将振掉 131.据《灵枢·本藏》下列哪项不是志意对人体的作用:适寒温(原文是:“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132.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昼夜分阴阳,平旦至日中属:阳中之阴(正确答案是:阳中之阳) 133.《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淫邪不能惑其:心 134.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薄者为何种剂型:缓方 135.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传导之官”是:大肠 136.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症见身体蜷缩,筋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病多属:湿 138.《灵枢·五色》认为青黑为:痛 13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年已老而有子”的包括:肾气有余 1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心病的特点为:忧 141.《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间疾病的顺传,是受病气于:我生之脏(按照“顺传所胜之次”,受病气于所不胜) 144.《素问·调经论》“守经隧”的含义是:治疗经脉为主(教材是:保持经脉的通畅) 145.根据《素问·痹论》,除下列项外,均是心痹的症状表现是:夜卧则惊(肝) 146.据《素问·咳论》篇,下列各组症状除哪项外均属于五脏咳的范围:咳呕胆汁 147.《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汗出见湿”所生之病是:痤痱(应该是:痤疿) 149.《灵枢·天年》认为表现为“好卧”的年龄段是:六十岁 15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魄门属于:以上均非 152.据《素问·热论》,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阳明病的症状:不得卧(不得卧是阳明病) 154.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当治以:甘热 156.《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是指:发汗 157.《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火得水而:灭 159.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服汤液醪醴可以万全的是:中古之世 160.《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精气乃绝”的原因是:阴阳离决 161.《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金得火而:缺 162.《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说“不间脏”是指:病传相克之脏 163.据《素问·咳论》治疗六腑的咳病当取五输穴的:合穴 164.《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脾的主要功能是:脾为仓廪之本(应该是:脾为胃行其津液) 165.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 166.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位较深者用何种剂型:大方 16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的年龄段是:七八 16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实而不满(应该是:满而不实) 169..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170.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北方之域多:脏寒生满病 17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奇恒之府 172.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应当:十之去八 17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筋将惫”的症状是: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175.《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得为:从。 17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虚里诊查宗气外泄的表现为:其动应衣 17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阴阳 181.下列哪种治法属于反治:甚者从之 182.《灵枢·本神》提出“智”是:因虑而处物 184.据《素问·调经论》的病因归类,属性为阳者是:风雨寒暑 187.据《素问·六节脏象论》,肺为:气之本 188.《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治法是:补阴法与补阳法 190.研究《灵枢》最有成就的注家是:马莳(正确,与前面题目重复) 19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蕃秀”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夏 193.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郁:泄之 19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诊法的纲领是:先别阴阳 195.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病机十九条”中热的病机: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20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温之以气(应该是:补之以味) 201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东方之域多:其病多为痈疡 202根据《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于脏 203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少阴 2 205《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传变三阴三阳后三日乃死的原因: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应该回答出:阳明之气耗尽之类的意思。) 20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秋 207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于内”,当治以:咸寒 20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终而:象变(不明白这个题) 209《素问·逆调论》认为人身“非常温”、“非常热”形成的机理是:阴虚阳亢 210《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五脏内藏精气 21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劳者”应采取何法:温之 213《素问·玉机真藏伦》指出五脏间疾病逆传,若不传于我克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 21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上冲 215《素问·灵台秘典论》,膻中的主要功能是:臣使之官 216《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发长齿更”的原因是:肾气实 217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的年代是:西汉末年 218《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三七则真牙生而长极 21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三月的养生之道,到秋天的病变为:痎疟 221据《灵枢·本输》,具有贮藏精汁功能的府是:胆 222《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是指:安闲清静,排除杂念 22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应采取何法:平之 22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诸躁狂越 227《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暴强直”者,病属于:风 229《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之“主水”是指:主藏精的功能 230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症状是: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振寒 23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秋冬养阴”是指秋冬:顺养人之收藏之气 233. 《素问·上古天真大论》认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肾气充盛 23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肺病的特点为:咳 235. 根据《素问·示从容论》年龄不同治疗重点有区别: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 236. 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坐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37.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阳气开合失常,寒气入侵所致的病症:行痹 238.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气合而有形”是指:邪气与正气相搏而发生疾病 239.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左乳下其动应衣”的原因是:宗气泄出 240.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的年龄段是:二七 241. 据《灵枢·本脏》,“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是:卫气 242.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43.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百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由于:四时之气使然 244. 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针刺的禁忌病症为:虚证(具体而言:“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 245. 《素问·热论》强调伤寒病未满三日应当运用的治疗方法是:发汗法 246.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痛痒疮”者,病属于:心 247.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冬三月的养生之道,到春天易生的病变为:痿厥 248. 《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浑浊之气(应该是: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 249.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实指现在临床上的:阳虚畏寒(教材是:阳虚恶寒) 250. 将根据《素问·举痛论》,症见“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是寒邪客于:厥阴之脉 251.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七岁齿更发长的原因是:肾气盛 252.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水得土而:绝(应该是:达。与前面题目重复) 253. 《灵枢·天年》认为表现为“好走”的年龄段是:十岁 254. 《素问悬解》的作者是:黄元御 255. 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昼夜分阴阳,合夜至鸡鸣属:阴中之阴 256.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十一脏的功能取决于何脏:胆 257. 下列哪项不是《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色之善色的特征:带有黄色 258. 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制作汤液醪醴,但“为而不用”的是:上古之世 259.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的病理变化是: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260. 据《灵枢·逆顺肥瘦》针刺的治疗方法,以下正确的是:刺婴儿以豪针,浅刺 26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 262.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散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收之 263.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脾的病证是:诸湿肿满 264.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九 265. 《素问·热论》认为太阴病的主症是:腹满,嗌干 266.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哪一项不属于正治法:甚者从之 267. 《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二日则:阳明受之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以下不属于“四易”的是:脉证相符(四易是指: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从四时,脉弱以滑) 268. 《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悲 269.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六七“面皆焦,发始白”的原因是:三阳脉衰于上 270.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色精微象见”是指:五色显明暴露,五脏精气枯竭(教材是:五脏之真脏色外露,败像显现,预后不良。) 271. 据《灵枢·邪客》,哪一项不是宗气的作用:营养四肢百骸 272.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七则:天癸竭 273. 根据《素问·痹论》,痹证的传变规律是:五体痹久,复感于邪传至五脏 274. 据《素问·咳论》篇,下列各组症状除哪项外均属于五脏咳的范围:咳而呕 275. 《灵枢·本神》提出“思”是:因志而存变 276.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脾欲缓,当以何种药味治之:甘 277. 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五脏分阴阳,心为:阳中之阳 278. 《素问·水热穴论》中“至阴”是指:脾 279. 《素问·热论》认为伤寒病已满三日的治疗方法是:泄法 280.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哪项不属于五脏功能系统的内容(没写清楚) 281.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夏伤于暑,秋必疟疾(应该痎疟) 282. 据《素问·热论》,暑病汗出的治疗禁忌是:止汗 283.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病人:能夏不能冬 30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夏养阳”,是指春夏:顺养人之生长之气 302. 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哪项不属于“传化之府”的特性:地气所生 303. 据《素问•异法方宣论》,东方之城人们的饮食特点是:食鱼而嗜咸 304. 《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三死证是指:不能食 狂言 脉躁 305.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主涌泄的药味是:酸苦 306.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则:泄下 307. 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五脏分阴阳,肝为:阴中之阳 3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神明之府”是指:心 309.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治法是:苦寒药与辛热药(应该是:滋阴与补阳。与前面题目重复) 3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神明之府”之“神”是指:精神意志 311. 《素问·灵兰秘典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脏是:脾胃 312. 根据《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 319. 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昼夜分阴阳,日中至黄昏属:阳中之阴 320.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其中属于依据邪正斗争盛衰趋势时治疗的治法为:其盛,可待衰而已(题干应该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2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薄则:发泄 322. 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323.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 “清湿袭虚”则:邪伤于下 324. 《素问·水热穴论》中“胃之关”是:肾 325. 据《素问·调经论》的病因归类,属性为阳者是:风雨寒暑 326.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雷气通于:心 327.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者,病属于:肝 328.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胃肠结构与功能的内容?伯高 32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规律:冬 330.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 ,“头倾视深”标志着:精神将夺也 331. 下列哪一项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不同:头者精气之府 332. 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肺的应时正常脉象是:矩(应该是:毛) 333.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病机十九条”中火的病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 334. 下列哪项属《灵枢·邪客》提出的卫气的循行及分布: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335. 《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疾病逆传,是传于:生我之脏(应该是:克我之脏) 336.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其肾指:肾阳虚 337. 尝福后贫而病,病名为:失精 338.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方法适应于:秋三月 339. 春伤于风,夏生:飨泄 340.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自古通天精,生之本”的“本”指:阴阳 341.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客者”宜采用的方法是:除之。 342.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烦之脉是:数 343. 《灵枢·天年》认为“脾气虚”的年龄段是:七十岁 344. 据《素问·五脏别论》 ,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府”的特性:传化物而不藏 345.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燥淫于内”,当治以:苦温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 ,哪些症状不属于“五实”:饮食不入(五实是指:脉盛,皮热,前后不通,闷瞀,腹胀) 346.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是:君主之官 347. 《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的变化规律是:春规,夏矩,秋衡,冬权 348. 《灵枢·本神》提出“恐”的产生由于:肝气虚 349. 据《素问·疏五过论》 ,“尝贵后贱”“虽不中写,病从中生”,病名为:脱营 350. 据《素问·热论》 ,其不两感于寒者,八日则:阳明病衰 351. 《素问·灵兰秘典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脏是:脾胃 352.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情深重,病情复杂,有假象者,应采取:从之 353. 《灵枢·本神》指出“思”是:因志而存变 354.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目 355. 《素问·五脏别论》 ,下列哪项不是奇恒之府:三焦 根据《素问·举痛论》 ,症见“卒然痛死不知人” ,是寒邪客于:经脉(应该是五脏) 356. 《素问·热论》认为厥阴病得主症是:烦满而囊缩 357. 根据《素问·举痛论》 ,症见“痛而揣动应手”者是寒邪客于:冲脉之中 35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泻 359. 《素问·热论》认为太阳病的主症是:头项痛,腰脊强 360. 下列哪项不是《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五色诊的内容:青,不欲如苍壁(这个题目不全,是错误的。原文是:“青欲如苍璧之泽”) 361.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夜卧早起”的养生方法适应于:两个答案,春或夏 362. 据《素问·咳论》篇,下列各组症状除哪项外均属于五脏咳的范围:咳呕胆汁 363. 根据《素问·举痛论》 ,以下除哪项外均是疼痛问诊的方法:疼痛时的饮食情况 364. 《素问·调经论》“取血于营”的刺法为:深刺(选项还有哪些?这个答案算正确) 365. 据《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其中神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观察患者之神同时调整医生之神 366. 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哪项不属“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 367.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长寿的原因包括:阴阳和(应该是:德全不危) 368. 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万物形成的最基本物质是:精气(可以精确为“气”) 36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胜则:浮 370.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五十度 371. 《素问·五常政大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体现的治疗思想正确的是:医道法自然 372.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为:飨泻(应该是:飧泄) 373.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三七则:月事以时下(应该是:真牙生而长极) 37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补气温阳法、温之以气(留下“温之以气”就行) 375. 据《素问·咳论》,“乘至阴”则:脾受之 376. 据《灵枢·本输》,具有贮藏精汁功能的是:胆 377.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不属于传化之府:膀胱(错误,膀胱是传化之府。) 378. 《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阴交尽”指:厥阴 379. 《素问·评热病论》所说的“劳风”病位在:肺 380.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雨气通于:肾 381.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通于:嗌 382. 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血 383. 《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间疾病逆传,若不传于我克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 384. 据《灵枢·水胀》,水胀病的诊断要点,除下列哪项外均是:按其腹,窅而不起 385. 水胀病的诊断要点 按其腹而不起(看不懂?) 386.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虚者活”的依据是:浆粥入胃,泄注止 387.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当治以:甘热 388. 《灵枢·百部始生》中“三部之气”是指:伤脏之喜怒不节、伤上之风雨、伤下之清湿 389.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昼安”之因是:人气长,长则胜邪。 390.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水郁”为病的治疗方法是:折之 391.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属于:奇恒之腑 392. 根据《素问·举痛论》,恐可使:气下 393. 《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脏失守是:神明之乱也 394. 据《素问·咳论》,治疗咳病伴浮肿当取五腧穴的:经穴 395. 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的特性:传化物而不藏 396.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夏三月的养生之道,到秋天易生的病变为:飧泄(应该是:痎疟) 397.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发始堕”的原因:阳明脉衰 398.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厚者为何种剂型:急方 39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运行道路是:左右 400.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以下哪项不属于“诊法常以平旦”原理:气血已行/气血调和(教材有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机体内外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401. 据《素问·咳论》,治疗五脏的咳病当取五腧穴的:腧穴 402. 《灵枢·营卫生会》“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之“两”是指:夺血、夺汗 403. 《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沿:肺脉而行 404. 《灵枢·天年》认为变现为“好步”的年龄段是:三十岁 405.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阴阳失调,感受四时邪气所致的病症:痈肿 4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水火 407. 据《素问·咳论》,症见“咳而遗失”者当属:大肠咳 408.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的病机是:夺气 409. 《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410.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当治宜:苦热 411. 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郁:泄之 412. 《素问·举痛论》与疼痛产生关系最密切的邪气是:寒邪 413. 五脏分阴阳 肺为:阳中之阴 414. 《素问.至真要大论》皆属于火的是:诸躁狂越 415. 两感于寒者则:必不免于死 416. 毛脉合精指:气血相合 417. 那一项不属于四难:脉证不符(“四难”是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疾病难治的情况。) 418. 阳蓄积病死的病机:阳气当隔 419. 《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 :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 420.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为:罢极之本 421. 除哪项均为六腑咳症状:咳而失气(这是小肠咳的症状,小肠咳属于六腑咳之一) 422.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下列不属阳气作用的是:藏精 423.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发长齿更”的原因:肾气实 424. 下列哪项不属于《素问·汤液醪醴论》治疗水肿的方法:泻下 425.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虚里诊查宗气外泄的表现为:其动促急(应该是:其动应衣) 426. 根据《素问·痹论》,在何季节感受风寒湿痹易患筋痹:春 427.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医生的治疗措施 428. 《素问·咳论》篇认为与咳证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胃 429. 据《素问·异法方直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中央之域,治宜:导引按跷 430.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症见身转侧,背反张,肢体屈曲者,病多属于:风(原文是: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所以答案是:热) 43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飨泄”的含义是:下利完谷不化 432.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的年龄段是:四八 433. 《素问·热论》认为少阳病的主症是:胸胁痛,耳聋 43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热胜则:肿 435.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满而不实”的“满”指:精气充满 43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夏养阳”,是指春夏:顺养人之生长之气 437.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四七则:筋骨坚,发长极 438.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西方之域,治宜:毒药 439.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南方之域,治宜:微针 440. 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内容,南方之域,多发:挛痹 441.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脾不主时 442.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化物”是指:将水谷化为精微(教材是: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变化物质的功能。) 443.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脾为:意之处(应该是:营之居也) 444.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当治以:辛凉 445. 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述,食气入胃后,散精于何脏:肝 446.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金得火而:缺 447.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基础理论额内容:岐伯 448.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阳(应该是:阳中之阳) 449.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共同症状是:发热 450.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春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夏天易生的病变为:寒变 451.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液”内容:尿 452. 现存文件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 453. 据《素问·异法方直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食杂而不劳 454.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暴强直”者,病属于:风 455.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五八 456.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火得水而:灭 457. 据《灵枢·百病始生》,风雨袭虚则:邪伤于上 458. 据《素问·咳论》篇,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受邪而病,是从何脏传来:肾 459.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薄者为何种剂型:缓方 460.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逆之 461. 《素问•生气通天论》 “味过于辛”,的病理变化: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462.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