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的气候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的气候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出
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 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
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短梅”和“空梅”的年份
①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减小 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
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旺盛 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读图,完成3—5题。
3.甲、乙两地气候的最大差别表现为
A.气候类型 B.气温年较差 C.盛行风向 D.年降水量
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理纬度 B.山地坡向 C.大气环流 D.海拔
5.图中所示山地为
A.横断山脉 B.昆仑山脉 C.天山山脉 D.大兴安岭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6—8题。
6.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
A.秦岭一淮河 B.天山 C.黄河 D.南岭
7.“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A.气温 B.气压 C.湿度 D.阳光
8.南方尤其是湖南和江西冬季尤其的冷,其原因可能是
A.地形 B.湖泊 C.植被 D.纬度
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据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10.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B.减少农药使用量
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D.改变耕作制度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
12.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川秀美,地理位置独特。雅安有三大特色“景观”:“雅雨”、“雅鱼”、“雅女”,并称“三雅”。一雅:雅雨。雅安雨多,自古以来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在200天以上,且有70%以上的降水发生在夜间,入夜开始飘落,天明云散雨收。二雅:雅鱼。雅安鱼,喜栖于水质优良的冷水激流中,是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品质优越,但目前数量不多,已被列为四川省二级保护鱼类。三雅:雅女。站在大街上看来来往往的雅安美女,个个肤色白净、皮肤细腻、娥眉美目,观之赏心悦目。下图为雅安附近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下表为雅安气候资料统计表。
(1)结合材料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大气热力性质及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
(3)依据材料,从自然方面分析雅鱼生活环境的优越性。
(4)结合材料从自然方面分析雅女皮肤细腻白皙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故道周边地带。该风沙区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已从“春种一壶籽,秋收一瓢粮”变成了如今“沙地河道花果飘香,平川农田粮丰林茂。”
材料二 河南信阳地势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为桐柏山、大别山;中部是丘陵岗地,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北部是平原和洼地。信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数积雪特别深厚的区域之一,最大积雪达45厘米,降雪日数在20天以上。“信阳毛尖”(茶叶)享誉中国,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材料三 下图为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分布图,左图和右图分别为A地和信阳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分析信阳积雪日数多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信阳毛尖”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
(4)试从地理角度解释黄泛平原风沙区形成了“林木繁茂—灾害减少—粮食丰产—环境优美”良性循环的原因。
【答案】1.C 2.B
【解析】
1、据材料可知,“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并不是完全无降水,①错误;该图反映的是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而不是季节变化,且据图可知,年际变化较大,③错误、④正确;据图可知,梅雨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99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86年,两个年份降水量的差值大约20多倍,②正确。故选C。
2.据材料知,“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出现“短梅”和“空梅”的年份说明我国夏季风较强,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旺盛,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弱,③正确,④错误;雨带快速移到北方地区,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增多,而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①错误、②正确。故选B。
【答案】3.D 4.B 5.C
【解析】
3.读图七月均温、一月均温、海拔高度、年降水量,甲数值分别约为23℃、-11℃、900米、80毫米;乙相应数值约为:26℃、-14℃、700米、290毫米,经过比较,两者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年降水量,故该题选D。
4.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根据题目中信息,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山脉的南北两侧,从而判断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从降水量来看,该处山脉北坡是迎风坡,乙地空气受地形影响被迫上升形成较多的降水,故该题选B。
5.从图中判断,该山脉的走向为东西走向。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其中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根据上题分析结论,题中山脉北部为迎风坡,可知应该是天山山脉。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年降水量大于南坡。故选C。
【答案】6.A 7.C 8.A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应为强制供暖区,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大于0°C,所以“X”界线应是南方、北方的分界,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最冷月气温小于0°C,以南大于0°C,A对;天山、黄河、南岭不是南方、北方分界,B、C、D错,所以该题选A。
7.区域气温、气压、阳光差异,直接影响的是表面皮肤,不会影响到骨冷的感觉,A、B、D错;冬季北方湿度低,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差,南方湿度高,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强,身体热量散失快,感觉身体内外都冷,所以有“骨冷”的说法,C对。故选C。
8.根据中国地形图,湖南和江西北部地势起伏较小,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所以湖南和江西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A正确;水体比热较大,靠近湖泊气温较高,与题意不符,B错误;湖南和江西植被状况与南方同纬度其他省份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A。
【答案】9.B 10.B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同纬度西部负积温等值线南凸,说明其西部较东部冷,主要是由于东部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西部黄土高原,地势高,起伏较大。故选B。
10.甲处负积温等值线向高值凸出,说明该处负积温值较同纬度偏低,积温低,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A错误;因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下降,B正确;积温低,农作物和果树容易遭受冻害,不利于安全越冬,C错误;不会改变耕作制度,D错误。故选B。
【答案】11.D 12.C
【解析】11.根据图示,a、b、c、d的多年平均等降水量分别为1200、1000、600、600,根据四地的某年降水量,可以计算出四地降水的绝对变率分别是﹣117毫米、﹣14毫米、79毫米、42毫米,四地不等,A错;降水越多绝对变率越大,B错;绝对变率并不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C错;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计算可得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D对。故选D。
12.结合上题计算可知,该年北方降水多于往年,而南方降水少于正常年份,呈现出南旱北涝的特点,这是由于夏季风强,向北推进过快导致的。故选C。
13.【答案】(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
(2)盆地地形,河湖较多潮湿,云层多且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3)河流为山泉水受污染较少,水质较好;河流较多且水位季节变化小为鱼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一定的场所;气候温暖,鱼类生长条件优越。雅安位于山区,有水流,保障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多为山泉水,水温较低;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具有众多的沙砾物质。
(4)为阴雨多,雅安的日照紫外线辐射相对较少;且空气湿润,风力小、温差小、对人的肌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解析】(1)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可从降水形成的条件、大气环流影响,结合雅安地形和位置特点进行分析;雅安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雅安地势北、西南三面高,东部较低,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此集聚,水汽不易扩散,遇到周边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天数多,形成“天漏”。
(2)雅安多夜雨与其地形影响有关,考虑局部热力环流的影响;雅安地处盆地地形,河湖较多水汽大,云层多且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 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3)分析雅鱼生活环境优越从水质、水域、水温、饵料等有关角度分析:雅安鱼,喜栖于水质优良的冷水激流中,是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品质优越,河流为山泉水受污染较少,水质较好;河流较多受气候影响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为鱼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一定的场所;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温度较高,气候温暖,鱼类生长条件优越;雅安位于山区,水流较快,保障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多为山泉水,水温较低,适宜鱼类生存;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具有众多的沙砾物质,为鱼提供生存空间和丰富的食物。
(4)皮肤白皙多与少见阳光有关,皮肤细腻与保湿有关。雅安阴雨天气多,日照紫外线辐射相对较少;且空气湿润,风力小、温差小、对人的肌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14.【答案】(1)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经过的水域面积广,带来较多水汽;南下冷空气遇山地阻挡,停留时间长,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
(2)降水量大,气候湿润,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气候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土壤呈酸性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
(3)夏季暴雨,历史时期易引发黄河泛滥改道,淤积的泥沙多,提供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
(4)植树造林,降低风速,减少自然灾害;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和降水等,保障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植被覆盖率增加,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
【解析】(1)信阳积雪日数多与其降雪量大、气温低融雪量少有关。信阳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时携带的水汽较多,受地形阻挡,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
(2) 根据材料,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据此“信阳毛尖”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应从气温、降水、光照、水热组合等方面分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湿度大;由于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形成优质茶叶品质。
(3)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可从该区气候促进了淤沙的形成,扩大了风沙面积方面分析。黄泛平原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带来的淤泥,提供了沙质沉积物;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
(4)黄泛平原风沙区通过植树造林,降低了风速,减少自然灾害;植被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土壤肥力;植被可以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和降水等,保障粮食生产;通过林木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农业,既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美化了环境。
7 /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