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期末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太稳定,急于求成失误较多,集中体现在数与代数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对草稿本使用不当,匆忙计算容易出错,个别学生还会将乘法和加法混淆,这个毛病让学生对于求平均数中,涉及到总数上千的数计算也容易错误。在解决问题(应用题)中,一些学生往往对题目阅读和理解不够就匆匆下笔,导致失误,在比较灵活的面积问题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学期两极分化现象也逐渐体现,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并且运用较为自如,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学生知识较为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问题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较慢,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稳定上下坡度较大。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三、复习重难点、关键
(一)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三)复习关键:
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位的含义以及比较大小。
2、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加减的运算。
3、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图形的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
2、图形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面积意义的认识,能用自选图形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五、复习注意点: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提优补差的措施:
1、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和计数知识。
2、复习中要实现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奖励,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5、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6、积极辅导差生,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
六、复习具体措施:
全面、综合了解和分析本年级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情况。再针对各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的计算策略和方法。
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图形几何部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5、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6、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1课时
2、面积与周长………………………………………………………1课时
3、统计与概率、小数与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4、位置与方向、“年、月、日”、对称、平移和旋转…………1课时
5、分单元练习……………………………………………… ……5课时
6、综合练习…………………………………………………………5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109---110页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等计算,在速度和正确率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课前2分钟口算)
90×03 50×80 23×20 660÷6 32×30
40×7 40×20 40×84 55÷30 24×70
二、引出主题:
1、今天我们要复习一下这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哪一步分最感兴趣?你认为哪一部分最难?想好后填在109页的表中,并跟同学进行交流。
2、同学们刚才都很认真的总结了一下这册书的主要内容,下面同学们集体告诉我这册书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3、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这堂课我们先来复习除法、乘法和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组织活动。
1、导入:我们学会了乘法、除法,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部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想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看谁整理得最齐全?
2同学们表现的都不错,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试一试吗?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比较每组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整理归纳笔算方法。
(2)第3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选择,思考、比较,最后进行交流。
四、实践应用。
1、第2题。
(1)知道学生认真读题,看清图意,找出信息。
(2)独立解决,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本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六、作业。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111---112页 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统计、平移和旋转。
2、通过复习,既让学生联系实际,又动手操作,有助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课前2分钟口算)
88×10 96÷3 78×50 84÷2 56×60
70×12 63÷3 90÷9 77÷7 44×20
二、引出新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乘、除法,今天我们来复习轴对称、平移等有关的知识。
三、组织活动。
1、导入: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哪些知识?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总结的最齐全?
2、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说出讨论结果。
3、完成第4题。
(1)教师先介绍2008年奥运会的有关情况,弄清图意。
(2)独立完成第(1)、(2)题,再交流。
(3)第(3)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完成。
(4)根据“图”完成(4)
4、引入:
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谁能动手做一些平移运动呢?能举例吗?指名完成。
5、完成第5题学生判断后再交流。
6、完成第6题。
(1)讨论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2)学生画图。
7、作业: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整理和复习(3)
教学内容:112---113页 7---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年、月、日,千米和吨,简单的分数,小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所认识的数与量的基础知识。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课前2分钟口算)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二、引出新知:
今天这节课我想复习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你们猜一猜是哪些知识?
同学讨论并回答。
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几部分的内容。
二、体会千米和吨。
1、千米和吨的关系
2、举例说明千米和吨的区别
3、完成第7题
先说一说进率,再重点交流换算的思考过程,体会换算的方法。
4、完成第8题。
弄清题意,发现信息和问题。
三、复习小数和分数
1、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实际应用
4、完成第9、10题
5、第12题
启发学生提出减法问题,并复习小数减法。
四、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1、你们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并回答。
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这儿有个问题想请你们解决一下。
2、完成第13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你有哪些收获?同桌可以说一说?
六、作业:第11、12题。
整理与复习(4)
教学内容:113---114 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长方形和正方行的面积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学习情况和整理知识,方法的过程,激发自主的意识,初步培养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课前2分钟口算)
87×30 56÷8 88×10 97×20 81÷9
63+7 400×20 50×20 89×10 49÷7
二、引出问题:
同学们回想一下,本学期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同学们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观察物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三、复习观察物体。
1、同学们想一想,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组交流并汇报)
2、完成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指导。
四、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问题。
(1)回想一下周长公式。
(2)说出面积公式。
(3)理解面积的意义。
(4)完成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理解面积的大小。
(5)完成第16题。
(6)完成第17题。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操作,体会面积和周长。
发现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等等一些规律。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