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文档由李佳佺独家整理 BY Li—CHO
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增殖
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有丝分裂:
①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②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分裂期在后,时间短。
③各时期的特点:
时期
主要特征
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
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出现纺锤丝,纺锤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中期
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适合观察。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姐妹染色单体数变为0。
末期
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纺锤丝(体)消失,细胞板变为细胞壁。
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时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没有中心体
中心体复制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无细胞版出现,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⑤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无丝分裂:无染色体纺锤体的变化。
(3)减数分裂:
数目变化(N对同源染色体)
时期
主要特征
2N→N
减Ⅰ
前期
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
中期
着丝点分布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N→2N→N
减Ⅱ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注意:减Ⅱ时期无同源染色体
细胞变化: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与卵子形成的区别:不均等分裂
3.细胞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比较
(1)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及判断
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两曲线变化
②DNA、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判断
(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象的比较与辨析(以2n=4为例)
①图象比较(以雄性动物为例)
时期
方式
前期
中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②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误区提醒]
(1)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
(2)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而是受基因控制的一种生理活动,纺锤丝牵引提供了染色体运动的动力。
(3)细胞板是细胞的真实结构,赤道板不是细胞的真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一个平面。
(4)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细胞分裂过程中,由同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Y染色体。
4.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
(1)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行为
基因型为
发生时期
遗传定律
同源染色体分离
等位基因分离
减Ⅰ后期
基因的分离定律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减Ⅰ后期
自由组合定律
(2)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时期
变化特点
变异的来源
有丝间期,减Ⅰ间期
DNA复制
基因突变
减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
减Ⅰ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
各期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化
染色体变异
二、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细胞的分化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不变性。
(3)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意义: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
(1)定义: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分化的细胞具有一套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
(3)结果:形成新的个体
(4)比较:受精卵>卵细胞>体细胞
3.细胞分裂、分化与全能性的比较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原因
①细胞表面积和体积发展不平衡
②细胞核与细胞质发展不平衡
③增殖的需要
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特点
①局部性(不是所有细胞都进行)
②周期性(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①持久性
②稳定性和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③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①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结果
产生相同的细胞
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群
形成新的个体
(1)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
(2)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全能性越低,但生殖细胞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4.生命历程中的相关图示解读
图示一:细胞分裂、分化、全能性表达模式图
图示解读:
(1)①→③细胞数目增加一倍,细胞大小几乎没变化(或略小),该过程表示细胞分裂(有丝分裂)。
(2)③→⑤细胞数目没有变化,细胞形态基本不变,但细胞体积增大,该过程表示细胞生长。
(3)①→②和①→④,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是由相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形成了组织,所以该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4)①③⑤三个细胞群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液泡小或无。
(5)⑥⑦⑧表示从②中取出的一个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了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图示二:细胞分化过程图
图示解读:
(1)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均改变,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如红细胞的标志蛋白——血红蛋白。
(2)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程度逐渐升高,全能性逐渐降低。
5.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归纳总结
(1)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会导致mRNA和蛋白质不同。
(2)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一种稳定性的程序性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但在人工条件下,分化的组织细胞能脱分化,脱分化的组织细胞,经人工培养可诱导发育成新的完整植株。
(3)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使经细胞分裂产生的相同细胞的后代发生了形态、结构和生理上功能上的差异。细胞分裂只是增加了细胞数量,细胞分化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4)具有细胞全能性不等于实现细胞的全能性。一般来说,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只有发育成完整植株后才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6.细胞的衰老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②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③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
④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7.细胞的凋亡
(1)定义: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细胞凋亡。(有利)
(2)类型
①在个体发育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②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清除。
③细胞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3)细胞坏死:在不利因素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有害)
8.细胞的癌变
(1)特征:
①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
(2)机理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①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②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9.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关系
(1) 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而癌变则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2)生物的个体发育从细胞角度分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有丝分裂、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而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癌变是基因突变,都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4)细胞衰老而导致的细胞自然更新是细胞凋亡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5)判断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主要依据是细胞死亡对机体是否有利,若细胞死亡对机体是有利的,则为细胞凋亡,反之则为细胞坏死。
6
生物二轮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