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号
姓名
封
线
密
2015年春季学期
《分子生物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1、本试卷共 4页; 2、考试时间: 110 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基因家族(gene family):一组功能类似、结构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2.DNA变性(denaturation):指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
3.Tm(melting temperature)值: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与(G+C)%含量成正相关。
4. DNA的C值(C-value):一个单倍体基因组DNA含量的总和是恒定的, 它经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值。
5.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真核生物的转录上游调控序列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TATA盒、CG盒、上游活化序列(酵母细胞)、增强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蛋白质都有调控转录的作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7.SD序列: Shine及Dalgarno等发现几乎所有原核生物mRNA上都有一个5‘-AGGAGGU-3’序列,这个富含嘌呤序列与30S亚基16SrRNA3‘端的富含嘧啶区序列5'-ACCUCCU-3'相互补,称之为SD序列。
8.启动子(promoter):转录的第一步就是RNA聚合酶结合到DNA分子上,发生结合并在此起始转录的特殊位置叫启动子。
9.操纵子(Operon):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10.病毒癌基因 ( virus-oncogene): 指病毒核酸能够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片断
得分
。
二、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20 分)
1.点突变的两种类型包括转换和_______颠换
2. DAN以 半保留 复制的方式进行的,使每条双螺旋子链中都含有一条来自母链的单链DAN
3.核糖体亚基是由 rRNA 和 核蛋白 构成
4.原核生物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 引物RNA ,再由 DNA聚合酶Ⅲ 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 DNA聚合酶Ⅰ 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 DNA连接酶 连接成完整的链。
5.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基因称为 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的基因多属于此类
6. 细菌核糖体一般是由 30 S小亚基和 50 S大亚基构成构成
7. 1928年的细菌转化实验,即肺炎球菌属(Pneumococcus)感染小鼠死亡实验证明 DNA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7.土霉素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原理是作为氨基酰-tRNA与小亚基结合;红霉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理是抑制转肽酶、妨碍转位;新霉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理是改变构象引起读码错误、抑制起始
8. 碱裂解法提质粒DNA的原理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叙述核心内容算对)。
9.断裂基因由 外显子 和 内含子 两部分组成。
10.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将两条DNA链暂时分开,形成“ 转录泡 ”,接着使用其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指导合成互补的RNA____________。
得分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C
A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D
D
1. 不属于蛋白质翻译过程中起始辅助因子的是( D )
A. IF1 B. IF2 C. eIF2 D. EF-Tu
2. 有关转录的错误叙述是:( A )
A、RNA链按3′→5′方向延伸 B、只有一条DNA链可作为模板
C、以NTP为底物 D、遵从碱基互补原则
3. 外显子可( D )
A. 促进DNA复制 B.启动基因转录 C. 调节基因转录 D. 编码蛋白质
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终止信号由: ( B )
A. tRNA识别 B.RF(或eRF)识别 C.EF识别 D.IF(或elF)识别
5.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C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6.真核起始因子eIF—3的作用是:( A ) A. 帮助小亚基与eIF2-GTP-Met-tRNAi-mRNA复合物结合
B. 帮助形成亚基起始复合物(eIF—3,GTP,Met-tRNA,40S)
C. 与mRNA5’端帽子结构相结合以解开二级结构
D. 激活核糖体GTP酶,使亚基结合可在GTP水解时结合,同时释放eIF-2
7. 不属于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终止密码子的是( D )
A. UAG B. UAA C. UGA D. AUG
8. 核糖体的E位点是:( B )
A. 真核mRNA加工位点
B. tRNA离开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位点
C. 核糖体中受EcoRI限制的位点
D. 电化学电势驱动转运的位点
9.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Pribnow Box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B )
A.它位于第一个结构基因处
B.它是和RNA聚合酶紧密结合处
C.它编码阻遏蛋白
D.它和反密码子结合
10. 起始因子IF-3的功能是:( B )
A. 如果同40S亚基结合,将促进40S与60S亚基的结合
B. 如果同30S亚基结合,将防止30S与50S亚基的结合
C. 如果同30S亚基结合,促使30S亚基的16SrRNA与mRNA的S-D序列相互作用
得分
D. 激活核糖体的GTP酶,以催化与亚基相连的GTP的水解
11. 属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辅助因子的是( D )
A. IF1 B. IF2
C. IF3 D. eIF2
12. 有关hnRNA拼接的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D ):
A. 一般的剪接位点都遵从GU—AG规律
B. 需要在剪接体中完成
C. 一个内含子的5’剪接位点可不与同一个内含子的3’剪接位点作用,可选择其它内含子3’剪接位点进行剪接
D. 剪接位点被保留在成熟的mRNA中
13.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
A.核糖体的小亚基能直接同mRNA作用
B.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ATP
C.细菌所有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是修饰过的甲硫氨酸
D.多肽链的第一个肽键的合成不需要EF-G
14. 转酯反应:( D )
A. 不需要ATP
B. 拆开一个化学键后又形成另一个化学键
C. 涉及对糖磷骨架0H基团的亲核攻击
D. 以上都正确
15. Ⅱ型剪接与前体mRNA剪接的相似之处是( D )
A. 两种内含子具有相似的剪接位点:
B. 它们都通过相似的机制进行剪接,其中涉及套索中间体
C. 都由自身催化进行
D. 以上都对
四、简答题(共20 分)
1.在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实验中阴性对照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这些阴性对照?(6分)
答:阴性对照分别是受体菌对照和质粒DNA对照(2分),受体菌对照组在不含抗菌素平板有大量菌落长出,而在含抗菌素平板上无菌落长出,说明本实验未产生抗药性突变株(2分);质粒DNA对照组在不含抗菌素平板上和在含抗菌素平板上均无菌落长出,说明质粒DNA溶液不含杂菌,转化实验组在不含抗菌素平板上和在含抗菌素平板上均有菌落长出,说明质粒进入受体细胞便产生抗药性(2分)。
2.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和大肠杆菌有何区别?(6分)
答:(1)起始因子不同:原核为IF-1,IF-2,IF-2,真核起始因子达十几种。(1分)
(2)起始氨酰-tRNA不同:原核为fMet-tRNAf,真核Met-tRNAi。(1分)
(3)核糖体不同:原核为70S核粒体,可分为30S和50S两种亚基,真核为80S核糖体,分40S和60S两种亚基。(1分)
(4)真核生物mRNA的5′端帽子结构和3′端polyA都参与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1分)
(5)原核生物中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而在真核生物中,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相结合,再与模板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80S·mRNA·Met-tRNAMet起始复合物。(2分)
3.5. mRNA 前体的加工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答: a. 内含子的剪接(2分)
b. 5 ′端添加帽子结构(1分)
c. 3 ′端添加多聚腺苷酸(1分)
4. 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的区别在哪里(4分)?
答:病毒癌基因是一类存在于肿瘤病毒(大多数是逆转录病毒)中的、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2分)。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2分)。
得分
五、论述题(共10 分)
1.试述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10 分)
答:
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性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1分)
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4分)
3)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4分)
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1分)
(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回答核心要点均算正确)
A4页
三峡大学试卷
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