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选择题练习(答案有详解)
1.下表中各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试剂
试剂的作用
实验目的
A
盐酸、酒精
作为解离液
使细胞相互分离
B
二苯胺
作为有机溶剂
提取DNA
C
碳酸钙
使研磨充分
提取色素
D
双缩脲试剂
使蛋白质着色
观察有丝分裂
2.下列对物质鉴定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C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液中
D若斐林试剂与被鉴定物质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确定该物质是葡萄糖。
3.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
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
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 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D. 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
5.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6.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
①脂肪鉴定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①②均使用光学显微镜 B. ①④均使用无水乙醇
C.③④均使用离心技术 D. ②③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8.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9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给小麦提供 ,则的转移途径是→ →()
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核糖体处检测不到放射性
C.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D.小白鼠吸入 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含有
10.下表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发现
科学家
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
假说-演绎法
B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C
构建DNA分子结构
达尔文
构建物理模型
D
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11.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科学发现
实验方法
A
卡尔文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CO2→C3→C5→(CH2O)
同位素标记法
B
沃森、
克里克
DNA的双螺旋结构
物理模型建构法
C
艾弗里
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
摩尔根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类比推理法
12.科学选材是做好生物学实验的重要一环。下列有关教材生物学实验选材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较易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选用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较易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C.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比较好
D.选用轮叶黑藻的叶比较容易观察到绿色椭球状的叶绿体
13.下表是某同学对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部分归纳。对此表分析合理的是( )
细胞内的物质或结构
实验处理
观察到的颜色
甲
Ⅰ
蓝色
乙
Ⅱ
绿色
A.提取结构乙中的色素需使用有机溶剂 B.Ⅰ一定要进行水浴加热
C.Ⅱ一定要滴加甲基绿试剂 D.物质甲肯定是淀粉
14.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B.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C.鲜榨的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可用作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1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16.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
A.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B.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C.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17.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
C.应先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再从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
D.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并晾干
18.下面是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的思路是( )
A.在进行对花生子叶的脂肪染色时,若发现整个视野范围都呈现橘黄色,可用盐酸洗去浮色
B.在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若发现色素带颜色过浅,可用增加画滤液细线的次数来加深颜色
C.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越大,表示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D.在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时,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鉴定CO2
19.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模型方法就是指借助具体的实物,对认识的对象进行形象化描述
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
20.(2014·江门调研)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
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
D.利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果实
21.纸层析法、同位素标记法、染色法、离心法等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纸层析法和离心法都能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B.用台盼蓝染色法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
C.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D.色素分离实验中要得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需用到纸层析法和染色法
22.(2014·广州质检)下列相关实验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微生物数量
B.预实验——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适pH”的实验条件
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标志重捕法——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23.(2014·四川南充一诊)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脂肪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
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24.(2014·山东师大附中三模)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同位素
应用
A
35S
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15N
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
14C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18O
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答案1-5 ABBDC 6-10 DCCDB
11解析:选B。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沃森、克里克用物理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发现“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萨顿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2解析:选D。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易观察到质壁分离,因为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应该选用其外表皮细胞(细胞液为紫色),A错误。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不分裂,应该选用分生区细胞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不能判断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变化是由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造成的,还是由温度变化直接造成的,C错误。轮叶黑藻的叶呈绿色,薄而透明,是观察叶绿体的好材料,D正确。
13解析:选A。高中生物教材中,处理后观察到蓝色的实验有:①在DNA粗提取与鉴定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②淀粉遇碘变蓝。故B、D错误。处理后观察到绿色的实验有: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的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②甲基绿试剂可将细胞中的DNA染成绿色,故A正确、C错误。
14解析:选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有两个:①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和DNA结合,A错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层析过程中扩散得最远,B正确。西瓜汁有颜色,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宜用作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C错误。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成高倍镜观察,D错误。
15解析:选D。由于台盼蓝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故台盼蓝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不能将活细胞染成蓝色;碘液可以鉴定淀粉酶是否能将淀粉水解,但不能鉴定淀粉酶是否能将蔗糖水解,因此不能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只与色素的含量有关,含量高的色素带就宽;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有少许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某些噬菌体未完成侵染过程,或保温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
16解析:选C。根据题意,要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外界溶液,与植物细胞组成渗透体系,运用渗透原理以判断细胞液的浓度。
17解析:选B。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从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否则由于多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沉降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图示的计数方法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抽样检测;吸取培养液前需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而培养后期的原液需经稀释后再进行取样;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应该是浸泡和冲洗后再晾干。
18解析:选B。在进行脂肪鉴定时用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色素带颜色过浅,说明色素含量低,增加画滤液细线的次数可以增加色素的含量,B正确;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代表了物质运输效率,即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越大,表示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错误;酸性重铬酸钾用于鉴定酒精的有无,D错误。
19解析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模型可包括物理模型(包括实物模型)、数学模型及概念模型;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发生有丝分裂。
答案 D
20解析 纸层析法只是分离(而不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答案 A
21解析 选项A,纸层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同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离心时由于不同的物质的质量不同,可以将物质分开。选项B,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会被染色。选项C,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选项D,色素分离时用到了纸层析法,但没有用到染色法,四条色素带所呈现的不同颜色是色素本身的颜色。
答案 D
22解析 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答案 D
23解析 检测蛋白质、脂肪不需水浴加热;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低温处理也可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使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等。
答案 C
24解析 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但其蛋白质外壳中含有S元素,因此本实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用15N标记DNA分子,可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正确;用14C标记二氧化碳,证明了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二氧化碳→C3→糖类,C正确;用18O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证明了氧气全部来自于水,D正确。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