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7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选择题
1.(2013,北京)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D)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2014,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烧碱溶液,使用下列试剂不能将这两种溶液区分开的是(D)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
3.(2014,衡阳)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
A.石蕊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酚酞溶液
4.(2013,石家庄)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A)
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
C.黄铜和黄金——灼烧,观察颜色变化
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5.(2014,广州)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B)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6.(2014,佛山)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作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A)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会腐蚀铸铁水管
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7.(2013,兰州)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D)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B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8.(2012,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D)
A
B
C
D
需区分
的物质
锦纶和
羊毛
黄铜和
焊锡
人体吸入的
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
厕所清洁剂
(含HCl)和炉具
清洁剂(含NaOH)
方法一
观察
颜色
加入硫酸
镁溶液
加入澄清
的石灰水
加入酚
酞溶液
方法二
点燃,观
察灰烬
比较
硬度
观察颜色
加入小苏打
9.(2014,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10.(2014,无锡)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二、填空及简答题
11.(2014,佛山)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食盐、纯碱或干燥剂(主要成分生石灰)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了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部分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澄清溶液,溶液温度升高,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__干燥剂(或CaO或生石灰)__,可能有__食盐(或NaCl)__;
(2)向(1)中澄清溶液滴加过量稀硝酸,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Cl+AgNO3===AgCl↓+NaNO3[或CaCl2+2AgNO3===2AgCl↓+Ca(NO3)2或同时写两个反应均可]__。
12.(2014,河北)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HCl__,C的化学式是__Na2CO3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复分解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Ca(OH)2===CaCO3↓+2NaOH__。
13.(2014,益阳)材料:难溶于水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A溶液呈蓝色,C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A、B、C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的现象是__产生蓝色沉淀__。
(2)写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A→B__CuSO4+2NaOH===Cu(OH)2↓+Na2SO4__。
②C→A__CuO+H2SO4===CuSO4+H2O__。
14.(2014,南京)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甲的化学式__HCl__。
(2)①若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乙的化学式为__H2O__,丙的化学式为__Ca(OH)2__。
②若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大理石反应得到,则乙的化学式为__CO2__,丙能与①中丙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OH)2===CaCO3↓+2NaOH__(写出一个即可)。
③写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O2+H2O===H2CO3__。
三、实验及探究题
15.(2014,山西)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__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__。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__有气泡冒出_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__Na2CO3+CaCl2===CaCO3↓+2NaCl__,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__向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__。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原标签可能是NaOH__。
- 4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