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理数提高练习题
有理数的运算提高题
一、选择题:
1、在、3、4、这四个数中,任意取两个数相乘,所得乘积最大的是:
A、20 B、-20 C 12 D、10
2、1米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小棒长为( )
A、 B、 C、 D、
3、不超过的最大整数是: A、-4 B、-3 C、3 D、4
5、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为正数,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A、均为正数 B、均为负数 C、一正一负 D、一个为零
4、如果两个数的和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D、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6、数、、、中,最小的是( )
A、 B、 C、 D、
7、a为有理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值是正数 B、的值是正数 C、的值是负数 D、的值小于1
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一定都是正数 B、一定都是负数 C、一定都是非负数 D、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9、在2010个自然数1,2,3,……,2009,2010的每一个数前任意添上“+”或“-”,则其代数式和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负整数 D、非负整数
10、乘积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
1、计算: ;2、的个位数是 ;
3、小华写出四个有理数,其中每三个数之和分别为2,17,-1,-3。那么小华写出的四个数的乘积等于 ;
4、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相反数,这个数一定是 ;
5、计算:① ; ② 。
6、一个有理数与它的倒数相等,这样的有理数有 。
7、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至10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的算法,使其结果等于24,运算式可以是 。
8、计算: 。9、平方数小于20的整数是 。
10、若,则的值是 。
三、解答题:
1、计算:
⑴
⑵
2、是否存在这样的两个数,它们的积与它们的和相等。如:,把你所想到的这样的两个数写出来。(至少写三个,题中的例子除外)
3、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所以
根据上面的规律解答下面的问题:
⑴在和式中,第10项为 ;
⑵计算:
4、计算:(写出解题过程)
①
②
③
4、 先计算:然后回答:(1)计算:① =____
5、 ② =____
③ =_____
⑵根据⑴中的计算结果猜想: 的值为________.
⑶根据⑵中的猜想直接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_______.
6、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和的情况如下: ,,
(1)请你推测: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它们的和用n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提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若点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
A. 7 B. 3 C. -3 D. -2
2.已知x、y是有理数,且,那么x+y的值是( )
A. B. C. D.
3.满足成立的条件是( )
A. B. C. D.
4.一个多位数的个位数字设为a,而这个多位数的任何次幂的个位数字仍为a,那么数字a( )
A.只能是1 B.除1以外还有1个 C.共有3个 D.共有4个
5.四个各不相同的整数a、b、c、d,它们的积a×b×c×d=9,那么a+b+c+d的值是( )
A.0 B.4 C.8 D.不能确定
6.如果代数式的值为7,那么代数式的值等于( )
A.2 B.3 C.-2 D.4
7.若,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 无法确定
8.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是A,B,C,如果,那么B点应为( )
A.在A,C点的右边; B.在A,C点的左边;
C.在A,C点之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9.如果a+b>0,a-b<0,ab<0,则a 0,b 0, (填“=”或“<”或“>”)
10.已知,在数轴上给出关于a、b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则成立的是
11.x是有理数,则的最小值是
12.若 ,则
13.若 , ,则
14.若 ,,且 ,则
15.若 ,,且 ,则
16.已知,那么=
17.若,那么a-b=
18.若,则= ;又若x2=0.2138,则x=
19.已知,则= ;=
20.若2a+3b=2011,则代数式=
三、计算题:
21.已知,试求a+b的值。
22.已知a是最小的正整数,b、c是有理数,并且有,求式子的值。
23.已知:,求a+b的值。
24.已知:a、b、c是非零有理数,且a+b+c=0,求的值。
25.有理数a、b、c均不为0,且a+b+c=0,试求的值。
26.三个有理数a、b、c,其积是负数,其和是正数,当时,求代数式。
27.a与b互为相反数,且,求的值。
28.x是什么实数时,下列等式成立:
① ; ②
29.若 a、b、c为整数,且求
30.求满足 的非负整数对 31.计算:
32.已知a、b、c、d均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求的值。
33.若m<0,n>0,且,比较-m,-n,m+n,m-n,n-m的大小,并用“>”号连接。
34.已知a<5,比较与4的大小。 35.已知a>-3,试讨论与3的大小。
36.我们规定a※b=a2-ab+b2,试计算[(2x)※(3y)]-[(2x)※(-3y)]
第一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一)
一、【问题引入与归纳】
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互质)。
4、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① ② 非负性
③ 非负数的性质: i)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
ii)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是2,求的值。
4、如果在数轴上表示、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化简的结果等于(
A. B. C.0 D.
5、已知,求的值是( )
A.2 B.3 C.9 D.6
6、 有3个有理数a,b,c,两两不等,那么中有几个负数?
7、 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
0,,的形式,求。
8、 三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则的值是多少?
9、若为整数,且,试求的值。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
3、计算:
4、已知为非负整数,且满足,求的所有可能值。5、若三个有理数满足,求的值。
第二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二)
一、【能力训练点】: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① 表示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 表示数、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
2、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化简绝对值。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1)若,化简(2)若,化简
2、设,且,试化简
3、、是有理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
(1) (2)
(3) (4)若则
(5)若,则 (6)若,则
4、若,求的取值范围。
5、不相等的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那么B点在A、C的什么位置?
6、设,求的最小值。
7、是一个五位数,,求的最大值。
8、设都是有理数,令
,,试比较M、N的大小。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已知求的最小值。
2、若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3、如果,求的值。
4、是什么样的有理数时,下列等式成立?
(1) (2)
5、化简下式:
第三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三)
一、【能力训练点】:
1、运算的分级与运算顺序;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的法则。
(1)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取同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较小绝对值;一个数同零相加得原数。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法则:几个有理数相乘,奇负得负,偶负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准确运用各种法则及运算顺序解题,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及解题习惯。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计算:
2、计算:(1)、
(2)、(-18.75)+(+6.25)+(-3.25)+18.25
(3)、(-4)+
3、计算:①
②
4、 化简:计算:(1)
(2)
(3)
(4)
(5)-4.035×12+7.535×12-36×()
5、计算: (1)
(2)
(3)
6、计算:
7、计算:
:
第四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四)
一、【能力训练点】:
1、运算的分级与运算顺序;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的法则。
3、巧算的一般性技巧:
① 凑整(凑0); ② 巧用分配律
③ 去、添括号法则; ④ 裂项法
4、综合运用有理数的知识解有关问题。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计算:
2、
3、计算:①
②
4、化简:并求当时的值。
5、计算:
6、比较与2的大小。
7、计算:
8、已知、是有理数,且,含,,,请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备用练习题】:
1、计算(1) (2)
2、计算:
3、计算:
4、如果,求代数式的值。
5、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为2,求的值。
第五讲代数式(一)
一、【能力训练点】:
(1)列代数式; (2)代数式的意义;
(3)代数式的求值(整体代入法)
二、【典型例题解析】:
1、用代数式表示:
(1)比的和的平方小的数。
(2)比的积的2倍大5的数。
(3)甲乙两数平方的和(差)。
(4)甲数与乙数的差的平方。
(5)甲、乙两数和的平方与甲乙两数平方和的商。
(6)甲、乙两数和的2倍与甲乙两数积的一半的差。
(7)比的平方的2倍小1的数。
(8)任意一个偶数(奇数)
(9)能被5整除的数。
(10)任意一个三位数。
2、代数式的求值:
(1)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2)已知的值是7,求代数式的值。
(3)已知;,求的值
(4)已知,求的值。
(5)已知:当时,代数式的值为2007,求当时,代数式的值。
(6)已知等式对一切都成立,求A、B的值。
(7)已知,求的值。
(8)当多项式时,求多项式的值。
3、找规律:
Ⅰ.(1); (2)
(3) (4)
第N个式子呢?
Ⅱ.已知 ; ;
; 若
(、为正整数),求
Ⅲ. 猜想:
三、【备用练习题】:
1、若个人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天,则个人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2、已知代数式的值为8,求代数式的值。
3、某同学到集贸市场买苹果,买每千克3元的苹果用去所带钱数的一半,而余下的钱都买了每千克2元的苹果,则该同学所买的苹果的平均价格是每千克多少元?
4、已知求当时,
第六讲 代数式(二)
一、【能力训练点】:
(1)同类项的合并法则;
(2)代数式的整体代入求值。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已知多项式经合并后,不含有的项,求的值。
2、当达到最大值时,求的值。
3、已知多项式与多项式N的2倍之和是,求N?
4、若互异,且,求的值。
5、已知,求的值。
6、已知,求的值。
7、已知均为正整数,且,求的值。
8、求证等于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
9、已知,求的值。
10、一堆苹果,若干个人分,每人分4个,剩下9个,若每人分6个,最后一个人分到的少于3个,问多少人分苹果?
三、【备用练习题】:
1、已知,比较M、N的大小。
, 。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K的值。
4、,比较的大小。
6、 已知,求的值。
第七讲 发现规律
一、【问题引入与归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先从少数的事例中摸索出规律来,再从理论上来证明这一规律的一般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法则的方法之一”。这种以退为进,寻找规律的方法,对我们解某些数学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下面举例说明。
能力训练点:观察、分析、猜想、归纳、抽象、验证的思维能力。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观察算式:
按规律填空:1+3+5+…+99= ?,1+3+5+7+…+ ?
2、如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个小房子用了多少块石子?
3、 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1)第3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多少块?(2)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多少块?
4、 观察下列一组图形,如图,根据其变化规律,可得第10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多少?第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多少?
5、 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点被线段隔开分成四层,则第一层有1个点,第二层有3个点,第三层有多少个点,第四层有多少个点?
(2)如果要你继续画下去,那第五层应该画多少个点,第n层有多少个点?
(3)某一层上有77个点,这是第几层?
(4)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和是多少?前三层的和呢?前4层的和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根据你的推测,前12层的和是多少?
6、 读一读: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又如“”可表示为,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
(1)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
(2)计算:=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
7、 观察下列各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3×5=15,而15=42-1 5×7=35,而35=62-1 … …
11×13=143,而143=122-1 … …
将你猜想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
8、 请你从右表归纳出计算13+23+33+…+n3的分式,并算出13+23+33+…+1003的值。
三、【跟踪训练题】1
1、有一列数其中:=6×2+1,=6×3+2,=6×4+3,=6×5+4;…则第个数= ,当=2001时,= 。
2、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5列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一行
2
4
6
8
第二行
16
14
12
10
第三行
18
20
22
24
……
……
28
26
根据上面的规律,则2006应在 行 列。
3、已知一个数列2,5,9,14,20,,35…则的值应为:( )
4、在以下两个数串中:
1,3,5,7,…,1991,1993,1995,1997,1999和1,4,7,10,…,1990,1993,1996,1999,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数串中的数的个数共有( )个。A.333 B.334 C.335 D.336
5、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右图所示 )按照这种规定填写下表的空格:
拼成一行的桌子数
1
2
3
…
n
人数
4
6
…
6、给出下列算式: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
7、通过计算探索规律:
152=225可写成100×1×(1+1)+25
252=625可写成100×2×(2+1)+25
352=1225可写成100×3×(3+1)+25
452=2025可写成100×4×(4+1)+25
…………
752=5625可写成
归纳、猜想得:(10n+5)2=
根据猜想计算:19952=
8、已知,计算:
112+122+132+…+192= ;
9、从古到今,所有数学家总希望找到一个能表示所有质数的公式,有位学者提出:当n是自然数时,代数式n2+n+41所表示的是质数。请验证一下,当n=40时,n2+n+41的值是什么?这位学者结论正确吗?
第八讲 综合练习(一)
1、若,求的值。
2、已知与互为相反数,求。
3、已知,求的范围。
4、判断代数式的正负。
5、若,求的值。
6、若,求
7、已知,化简
8、已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等于2,P是数轴上的表示原点的数,求的值。
9、问□中应填入什么数时,才能使
10、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
11、若,求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
12、计算:
13、已知,,,求。
14、已知,求、的大小关系。
15、有理数均不为0,且。设,求代数式的值。
第九讲 一元一次方程(一)
一、知识点归纳:
1、等式的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求解步骤。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理解与应用。4、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情况讨论。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解下列方程:(1)
(2);
(3)
2、 能否从;得到,为什么?反之,能否从得到,为什么?
3、若关于的方程,无论K为何值时,它的解总是,求、的值。
4、若。求的值。
5、已知是方程的解,求代数式的值。
6、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整数,求整数K的值。
7、若方程与方程同解,求的值。
8、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的值。
9、解方程
10、已知方程的解为,求方程的解。
11、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的方程,①有一解;②有无数解;③无解。
第十讲 一元一次方程(2)
一、能力训练点:
1、列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经济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要配制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今有98%的浓硫酸和10%的硫酸,问这两种硫酸分别应各取多少千克?
2、一项工程由师傅来做需8天完成,由徒弟做需16天完成,现由师徒同时做了4天,后因师傅有事离开,余下的全由徒弟来做,问徒弟做这项工程共花了几天?
3、某市场鸡蛋买卖按个数计价,一商贩以每个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贩运途中不慎碰坏了12个,剩下的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仍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
:
4、某商店将彩电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可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多少?
5、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4,个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小2,若将此三位数的个位与百位对调,所得的新数与原数之比为7:4,求原来的三位数?
6、初一年级三个班,完成甲、乙两项任务,(一)班有45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3人,现因任务的需要,需将(三)班人数分配至(一)、(二)两个班,且使得分配后(二)班的总人数是(一)班的总人数的2倍少36人,问:应将(三)班各分配多少名学生到(一)、(二)两班?
7、一个容器内盛满酒精溶液,第一次倒出它的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它的后用水加满,这时容器中的酒精浓度为25%,求原来酒精溶液的浓度。
8、 某中学组织初一同学春游,如果租用45座的客车,则有15个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数量的60座的客车,则除多出一辆外,其余车恰好坐满,已知租用45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车250元,60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3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租几辆车?
9、 1994年底,张先生的年龄是其祖母的一半,他们出生的年之和是3838,问到2006年底张先生多大?
10、有一满池水,池底有泉总能均匀地向外涌流,已知用24部A型抽水机,6天可抽干池水,若用21部A型抽水机13天也可抽干池水,设每部抽水机单位时间的抽水量相同,要使这一池水永抽不干,则至多只能用多少部A型抽水机抽水?
11、狗跑5步的时间,马能跑6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要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55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12、一名落水小孩抱着木头在河中漂流,在A处遇到逆水而上的快艇和轮船,因雾大而未被发现,1小时快艇和轮船获悉此事,随即掉头追救,求快艇和轮船从获悉到追及小孩各需多少时间?
第二章 有理数加强题
一、判断
1.正数集合里没有最大的数,但有最小的数.( )
2.1没有倒数0,没有相反数.( )
3.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比1小,则这个数小于它的倒数.( )
4.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比1大,则这个数小于它的平方.( )
5.异号两数相加,先把绝对值相加,再把结果添上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
6. .( )
7. .( )
8.-23=(-2)×(-2)×(-2).( )
9.-24=(-2)×(-2)×(-2)×(-2).( )
10.的立方是,的立方是- ( )
11. <<-0.22.( )
12.802000=8.02×105,有两个有数数字.( )
二、填空
13.______ 的相反数等于它的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不是正数, 则这个数是_______.
14.把79970取近似值,保留三个有效数字为________;把0.0203938四舍五入,使其保留四个有效数字,所得的近似值为_______,它精确到______位.
15.在数中, 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从小到大可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001+(-1)2002=_____________.
17.已知两个数和, 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_________, 两数和的相反数是_______,两数的倒数和是________,两数和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
18.一个数的立方是负数,这个数的平方是_________.
1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的奇数是_________.
20.除以32,36,48都余15的最小正整数是_________.
21.一个负整数与-540 的乘积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则满足条件的最大负整数是__________,这个完全平方数是_________.
22.若数轴上的A,B,O,C,D分别表示-5,,0,2,5,6,则C,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B,D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O,A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
三、选择
23.如果一个数的倒数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而小于这个数,那么这个数是( )
A.正整数 B.负整数 C.正的真分数 D.大于1的正数
24.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和( )
A.可能是负数 B.是正数 C.是正数或者是零 D.是零
25.两个质数的和是49,则这两个质数的倒数和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26.一个数的倒数比-3大,比2小,那么这个数( )
A.比-大,比小; B.比大 C.比大,比-小 D.不存在
27.一名宇航员观测到甲、乙二行星的直径分别是6.1×104km,6.10×104km,则这两个数的( )
A.无差别 B.相差0.01×104km
C.有差别,但不一定相差0.01×104km D.相差0.001×104km
28.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则这两个加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互为相反数 D.符号相反
29.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 B.; C.; D.
30.大于-4.8而小于3.8的整数( )
A.有8个数,它们的和是-4 B.有7个数,它们的和为-4
C.有7个数,它们的和为0 D.有8个数,它们的和为0
31.对7.6984取近似值,若精确到百分位,则下列各值正确的是( )
A.7.69 B.7.698 C.7.7 D.7.70
32.绝对值等于的数与的倒数之和等于( )
A. B. C. D.
33.下列说法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差一定是负数
B.如果把整数看做以1为分母的分数,那么分数集合就是有理数集合
C.两数的绝对值之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等于零
D.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的积是负数
34.下列说法中,结论正确的有( )
(1) 的平方等于;(2)若两个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数的立方也相等;
(3)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1或-1.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5.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有( ).
(1)
A.(1)(3)(4) B.(3)(4) C.(2)(3) D.(2)(4)
四、列式并计算
36.求-3.2的绝对值与5.4的绝对值的和的相反数;
37.求的相反数与0.8的倒数的和的平方.
38.-6加-15的和与-6减-15的差的比是多少?
39.-288除以36的商加上33与的积,和是多少?
40.-3的平方除以-2的立方,所得的商是多少?
五、计算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六、解答:+
49.某食品厂从生产的食品罐头中抽出20听检查质量,交超过标准的质量数用正数表示,低于标准的质量数用负数表示,记录结果见下表.
与标准质量的偏差(单位:g)
-10
-5
0
+5
+10
+15
听数
1
2
4
7
5
1
问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与标准质量相比是多还少,相差多少克?
第二章 加强题答案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提示:
3. 的倒数是-3,而.
7.
11.
12.8.02×105有三个有数数字:8,0,2
二、
13.0和负数, 0
14.8.00×104 ,0.02039, 万分位
15. ;;;
; .
16.0; 17. ,,,;
18.正数; 19.3,5,-3,-5; 20.303;
21.-15, 8100; 22.4,7.5,5;
提示:
17. ,
.
20.32=25,36=22×32,48=24×3,25×32=288,
这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88,288+15=303.
21.-540=-(62×15), (-540)×(-15)=902.
22.如答图12,C,B两点间的距离为2.5+1.5=4.
B,D两点间的距离为1.5+6=7.5.
O,A两点间的距离为5.
三、
23.D 24.C 25.B 26.C 27.C 28.B 29.B 30.A 31.D 32.D 33.D 34.A 35.B
提示:
23.本题可用特殊值法排除A,B,C,如设这个数为1,可排除A,设这个数为-1,可排除B,设这个数为可排除C,也可以用特殊值法验证D的结论,如设这个数为或2.
24.若这个数是正数或0,则它的相反数与绝对值之和为0;若这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与绝对值之和为正数.
25.质量是自然数,则这两个质数分别是2,47. .
26.倒数比2小的正数一定比大,倒数比-3大的负数一定比小,本题也可以用特殊值法加以证明.
27.这两个数据都是近似数,它们的精确度不同, 所以有差别, 但不一定相差0.01×104km,若第一个数是6.13×104km,按照精确到0.1 ×104 的要求应取6. 1 ×104km,此时它们的误差比0.01×104km大.
30.符合条件的整数有-4,-3,-2,-1,0,1,2,3
32. .
33.0的相反数是0,0×0=0不是负数,所以D的结论不正确.
34.
35. ,.
四、36.-(│-3.2│+│5.4│=-(3.2+5.4)=-8.6;37. ;38. ;
39.(-288)÷3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