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小班教案找妈妈(通用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小班教案找妈妈(通用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故事主题
1.2 角色认识
1.3 情感培养
1.4 认知发展
二、教学目标
2.1 情感目标
2.2 认知目标
2.3 行为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故事讲述
5.3 角色扮演
5.4 讨论交流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
6.2 关键词汇
6.3 情感引导
六、作业设计
6.1 作业内容
6.2 作业要求
6.3 作业评价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
8.2 学生反馈
8.3 教学改进
九、拓展及延伸
9.1 主题活动
9.2 家庭指导
9.3 学习建议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故事主题:通过《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幼儿对父母的爱。
1.2 角色认识: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特点。
1.3 情感培养: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依赖和爱护。
1.4 认知发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
2.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情,理解母爱的伟大。
2.2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行为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
3.2 教学重点: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小动物图片、贴纸。
4.2 学具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通过歌曲《妈妈》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5.2 故事讲述:利用课件讲述《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点。
5.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体验寻找妈妈的过程。
5.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找到妈妈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找妈妈》
6.2 关键词汇:小动物、母爱、家庭、感情。
6.3 情感引导: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画一张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写上他们的名字。
7.2 作业要求:用彩笔描绘,尽量画出家庭成员的特点。
7.3 作业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幼儿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观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8.2 学生反馈:听取幼儿对故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8.3 教学改进:根据幼儿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九、拓展及延伸
9.1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家庭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
9.2 家庭指导: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9.3 学习建议:建议家长给孩子讲述更多关于家庭和亲情的的故事,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故事主题:通过《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幼儿对父母的爱。在选择故事时,要注重故事内容的温馨和感人,以及角色的鲜明特点,以便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投入。
1.2 角色认识: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中的角色。
1.3 情感培养: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依赖和爱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让幼儿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和提升。
1.4 认知发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欲望,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情,理解母爱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传递和引导,让幼儿在情感上得到触动和启发。
2.2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认知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3 行为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欲望,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表现,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中的小动物,并通过讨论和表达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小动物图片、贴纸。在选择课件和图片时,要注意其生动性和形象性,以便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2 学具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在选择学具时,要考虑其安全性,避免使用尖锐或有毒性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通过歌曲《妈妈》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其温馨和感人的特点,以便于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5.2 故事讲述:利用课件讲述《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以及情感的传递。
5.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体验寻找妈妈的过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5.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找到妈妈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对父母的爱。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能力。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找妈妈》
6.2 关键词汇:小动物、母爱、家庭、感情。在选择关键词汇时,要考虑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以便于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6.3 情感引导: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在情感引导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画一张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写上他们的名字。在作业设计中,要考虑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以及幼儿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7.2 作业要求:用彩笔描绘,尽量画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在作业要求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7.3 作业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幼儿的绘画和表达能力。在作业评价中,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观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在教学反思中,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改进。
8.2 学生反馈:听取幼儿对故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学生反馈中,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8.3 教学改进:根据幼儿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以及情感的传递。可以使用夸张、幽默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调变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时间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讲述故事和角色扮演环节,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体验。
三、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情景导入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歌曲或游戏等方式,创设一个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例如,可以唱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在选择故事和角色时,要注重其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同时,要考虑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传递和引导,让幼儿在情感上得到触动和启发。同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四、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观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根据幼儿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家庭延伸
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可以通过让家长讲述更多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故事,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1 《找妈妈》故事课件
1.2 小动物图片
1.3 贴纸
1.4 画纸
1.5 彩笔
1.6 剪刀
1.7 胶水
1.8 家庭主题活动指导
1.9 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2.1 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提供教具与学具
2.2 提供的教具与学具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
2.3 未能按照教案要求进行教学活动
2.4 未能达到约定的教学目标
2.5 未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或活动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3.1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行为
3.2 合同履行: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3 教学质量:教学活动达到约定目标的程度
3.4 教学效果:教学活动对幼儿学习成果的影响
3.5 家庭延伸: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对教学活动的支持和配合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问题:幼儿对故事内容不感兴趣
解决办法: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幼儿参与度
4.2 问题: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现不佳
解决办法: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角色练习,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3 问题:家长反馈教学效果不佳
解决办法: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反馈原因,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4 问题: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五、所有应用场景:
5.1 幼儿园课堂教学
5.2 家庭教育活动
5.3 亲子阅读时间
5.4 幼儿园主题活动
5.5 家庭教育延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