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高矮》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高矮》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比较物体的高度
1.2 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2 学具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基本环节
5.3 实践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比高矮的概念
6.2 比较的方法
6.3 团队合作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
7.1 家庭作业
7.2 课堂作业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估
8.2 教学方法改进
8.3 学生反馈分析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主题活动
9.2 比高矮在生活中的应用
9.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比较物体的高度
1.1.1 使用身高作为比较标准
1.1.2 利用直观教具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
1.2 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1.2.1 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物体,培养幼儿的视觉辨识能力
1.2.2 通过比较活动,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1.3.1 小组活动,共同完成比较任务
1.3.2 鼓励幼儿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幼儿能理解高度的概念
2.1.2 幼儿能识别物体的高度差异
2.2 技能目标
2.2.1 幼儿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高度
2.2.2 幼儿能在小组中协作完成比较任务
2.3 情感目标
2.3.1 培养幼儿对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2.3.2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1.1 幼儿对高度概念的理解
3.1.2 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和协调
3.2 教学重点
3.2.1 帮助幼儿建立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3.2.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1.1 不同高度的物体模型
4.1.2 测量身高的尺子
4.2 学具
4.2.1 记录卡
4.2.2 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教师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5.1.2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些物体比自己高
5.2 基本环节
5.2.1 教师讲解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5.2.2 幼儿分组,进行比较实践
5.3 实践环节
5.3.1 幼儿使用尺子测量身高,比较小组成员之间的高矮
5.3.2 幼儿记录比较结果,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4.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比较过程,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4.2 幼儿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6.1 比高矮的概念
6.1.1 高度:物体从底部到顶部的垂直距离
6.2 比较的方法
6.2.1 观察:视觉辨识物体的高矮差异
6.2.2 测量: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实际高度
6.3 团队合作的意义
6.3.1 协作: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比较任务
6.3.2 沟通:幼儿在团队中交流想法和观察结果
七、作业设计
7.1 家庭作业
7.1.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观察比较高矮的物体
7.1.2 家长记录幼儿的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
7.2 课堂作业
7.2.1 幼儿绘制比较高矮的画作
7.2.2 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画作和观察发现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估
8.1.1 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8.1.2 评估幼儿在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8.2 教学方法改进
8.2.1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8.2.2 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8.3 学生反馈分析
8.3.1 收集幼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8.3.2 分析幼儿在情感目标上的进步和成长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主题活动
9.1.1 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比较不同树木的高度
9.1.2 开展幼儿间的才艺比赛,比较高矮表演者的舞台表现
9.2 比高矮在生活中的应用
9.2.1 引导幼儿在家中发现高矮的差异,如比较家具、书籍等
9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比较物体的高度
1.1.1 使用身高作为比较标准
1.1.1.1 教师应确保幼儿理解身高的概念,可通过实例如卡通人物、班级同学等来直观展示。
1.1.1.2 强调身高是垂直方向的尺寸,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
1.1.2 利用直观教具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
1.1.2.1 教具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视觉认知水平,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物体造成混淆。
1.1.2.2 教具应具有多样性,包括自然界的物体(如植物、石头)、日常用品(如书籍、玩具)等。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幼儿能理解高度的概念
2.1.1.1 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建立高度的表象。
2.1.1.2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差异。
2.2 技能目标
2.2.1 幼儿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高度
2.2.1.1 教师应提供语言示范,如“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高”、“这本书比那本书高”。
2.2.1.2 通过重复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幼儿对高度描述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1.1 幼儿对高度概念的理解
3.1.1.1 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图片比较、互动游戏等,帮助幼儿建立高度概念。
3.1.1.2 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难度,以确保所有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2 教学重点
3.2.1 帮助幼儿建立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3.2.1.1 通过实践活动,如分组比较、测量身高,让幼儿亲身体验比较的过程。
3.2.1.2 强调比较的方法和步骤,确保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1.1 不同高度的物体模型
4.1.1.1 教具的选择应涵盖不同的高度范围,以便幼儿观察和比较。
4.1.1.2 教具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防止在比较过程中倒塌造成伤害。
4.1.2 测量身高的尺子
4.1.2.1 尺子应色彩鲜明,刻度清晰,便于幼儿阅读和使用。
4.1.2.2 尺子的长度应适合幼儿园环境,便于幼儿握持和测量。
4.2 学具
4.2.1 记录卡
4.2.1.1 记录卡上应有简单的图形或符号,引导幼儿正确填写比较结果。
4.2.1.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比较高矮的结果。
4.2.2 彩色笔
4.2.2.1 彩色笔应符合幼儿使用的安全标准,避免摄入或误伤。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教师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5.1.1.1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认为哪个物体最高?为什么?”
5.1.1.2 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
5.1.2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些物体比自己高
5.1.2.1 教师应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高度,如“这个柜子比我们的桌子高”。
5.1.2.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身高差异。
5.2 基本环节
5.2.1 教师讲解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5.2.1.1 教师应简洁明了地讲解比较的方法,如“我们可以站在物体旁边,比较我们的头顶和物体的顶部”。
5.2.1.2 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理解比较的过程。
5.3 实践环节
5.3.1 幼儿使用尺子测量身高,比较小组成员之间的高矮
5.3.1.1 教师应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尺子,如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1 教师在授课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语调生动有趣,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2 提问时语调应富有感染力,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兴趣。
1.3 回答幼儿问题时,语调要温和,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时间分配
2.1 课程时间应适当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2 实践环节时间不宜过短,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
三、课堂提问
3.1 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3.2 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
3.3 针对不同幼儿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情景导入
4.1 情景导入应贴近幼儿生活,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4.3 情景导入时间不宜过长,确保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五、教案反思
5.1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5.2 针对教学难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5.3 关注幼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其他技巧和窍门
6.1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2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6.3 鼓励幼儿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1 教案
1.2 教学技巧和窍门
1.3 违约行为及认定
1.4 法律名词及解释
1.5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6 所有应用场景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2.1 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教学内容或服务质量不符合约定
2.2 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费用或延迟支付
2.3 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提供服务或延迟提供
2.4 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参与教学活动或延迟参与
2.5 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保护乙方知识产权或泄露乙方商业秘密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3.1 教案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所编写的具体计划和指导材料
3.2 教学技巧和窍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技巧
3.3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所采取的行为
3.4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3.5 所有应用场景:合同适用的情况和背景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幼儿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4.2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重新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4.3 幼儿在实践环节操作不当:加强指导,简化操作流程,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4.5 教学资源不足:积极争取更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所有应用场景:
5.1 幼儿园课堂教学
5.2 家庭教育辅导
5.3 亲子活动教学
5.4 特殊教育场景
5.5 家庭教育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