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21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简记:广夏福宁上)
使东南门户打开,便于其倾销商品:破坏贸易主权,东南沿海开始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生产技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本质意图,最能反映其侵略目的)破坏国家关税自主权,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减少了税收
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内容:①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又叫治外法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危害最大,无限扩大的权益(利益均沾)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后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变相攫取上海为最早的租界)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内容:①享有英国在《南》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利益均沾的体现
②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港口“巡查贸易” 破坏领海主权
③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思想文化侵略
1844年冬中法《黄埔条约》
内容:①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中的一切特权 利益均沾的体现
②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帮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二次鸦片战争后) 俄,美,英,法四国于1858年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企图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控制清政府的统治核心
②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烟台 南京 镇江 汉口 九江 淡水 台湾 汕头 琼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简记:北端:一口(营口)一根烟(烟台),烧死了。。。。。
长江沿岸:一口(汉口)九(九江)根针(镇江),难(南京)啊
台湾岛:淡水 台湾
海南岛:琼州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破坏内河航运权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思想文化的侵略,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 中英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进逼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俄
1858年《瑷珲条约》割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万
1860年《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885年《中法新约》(高中课本自读课)
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②在中越边境开辟商埠
③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协商,(最早反映资本输出的条约)
④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1895年4月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分八批交款。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存。
(5)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对中国的影响
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沙俄认为割让辽东半岛一事阻碍其向东北扩张,威胁它南下计划,伙同德、法出面干涉,”劝告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近于三国压力,被迫退还辽东半岛,中国被迫交出3000万两赎赔。
1901年9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和比利时荷兰西班牙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1986年11月,当时的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对葡萄牙进行了访问,双方仍未就中国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问题达成协议。周南结束访葡时在机场对记者表示:“在20世纪末之前完成港澳回归祖国大业,是中国人民的意愿,也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当年12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时更明确指出:“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门,是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立场和愿望,任何关于2000年以后交还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
中国政府强烈要求在本世纪末收回澳门的立场,使得葡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交回澳门的时间。1987年1月,葡萄牙召开最高国务会议专门讨论此事。会议认为,保持和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澳门的稳定与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同意于1999年12月31日将澳门交回中国。中方对葡方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同时表示,这个日期离2000年太近了,许多事情不好处理,并建议提前到1999年12月20日。1987年3月7日,葡总统苏亚雷斯再次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接受了中方的建议。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新华社澳门12月11日电)
1553年葡萄牙开始租借澳门,每年向明朝政府缴纳2万两白银土地税;
1845年 , 葡萄牙女王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
1851年和1864年 ,葡萄牙又侵占了凼仔、路环两岛;
1887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同意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里斯本宣布放弃殖民主义,有意改变澳门地位的性质,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由葡国管理的地区。
1986年,中葡两国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并于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总共被侵占了446年
历史背景:
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 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1896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国重新占领。
1984年 中英签署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澳门在明代史书中记载称为“蚝镜”(濠镜),澳门当时是葡萄牙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补给港口。葡萄牙人占领后时,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文的译音)。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当时明政府取得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最初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交澳门地租。1851年,葡萄牙占领凼仔。1864年,葡萄牙再占领路环。1883年,葡萄牙再占领望厦、青洲。1887年,当时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1896年,葡萄牙企图再占领附近的大小横琴岛,但不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同年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在1974年澳门首条陆路连接工具——澳凼大桥落成启用前,民间或运输往来两离岛和湾仔皆用船只,曾有航班设立。
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杀害亚马留总督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凼仔学校事件而触发“一二‧三”事件,显示民间对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1974年4月25日底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的领土。中葡两国政府于1986年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并于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而1993年3月31日于北京,由全国人大通过并经当时国家主席江泽民颁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九章145条目另加三附件)成为相当于澳门的“宪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已清拆,现分别改建为“文化中心广场”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由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与澳门第127任总督韦奇立和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交接澳门政权,翌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驻澳门解放军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根据《基本法》澳门特区行政长官每任期为五年,最多可连任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