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11374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初一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二)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Hu àn h ài lǚ jì 容光 ( )发 惊涛( )浪 如( )平地 胆惊心( ) 酝酿 吞噬 应和 乍暖还寒 (三) 1.默写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4分) , 。 , 。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 ,润物细无声 。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 ④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玉楼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的诗句是: , 。 ②辛弃疾的《鹧鸪天 代人赋》中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的诗句是: , 。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4分)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6—7题。(4分)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7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二、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8—13题。(16分) (甲)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乙)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革及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8.为上面文字甲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2分) 9.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12.甲乙两段文字中写出了江南春风与北京春风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字准确概括。(2分) 江南的春风 ; 北京的春风 13.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春天的别样的体会,分别是什么。(4分) ②段表示为 (10字以内) ③段文字表示为 (25字以内)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4.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    ⑴     →     议种瘪种    →       ⑵       →    给儿新生 15.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6.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17.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 18.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写作 共(40分)根据要求写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培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走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得抄袭; 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一) 略 (2分) (二)焕 骇 履 悸 niàng shì hè zhà (8分) (三)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分)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 随风潜入夜 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一枝红杏出墙来 ④ 吹面不寒杨柳风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四)4、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2分) (五)6、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2分) 7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16分) 8、DBAC (2分) 9略 (4分) 10、 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2分) 11、江南春风图 (2分) 12、柔 刚 (2分) 13、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洒匀净(4分) (二)(共14分) 14.⑴挑种种地  ⑵种下瘪种(2分) 15.⑴冷落(“漠视”或“抛弃”)。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4分) 16.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3分) 17.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2分) 18.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3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