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11246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前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uó  yí  zhēng róng  kū wěi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    )  (      )   duàn liàn yōu yǎ    fù hè yǔ zhòng xīn cháng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挪 (     )  蒸(     )   秧(     )   萎(      ) 娜 (   )  丞(     )  映(     )   委(      ) 番(    )  锻(     )  雅(    )   勃(     ) 翻 (    )  缎(     )   难(     )    脖(      ) 三、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6分) 教诲(huǐ huì) 附和 (hé hè) 薄弱(bó báo) 徘徊(huí huái) 喧哗(huà huá) 弗若与(yǔ yú) 刹那间(chà shà) 旋转(zhuàn zhuǎn) 附庸(yōnɡ yīnɡ) 【知识讲解】 1、 《文言文两则》 学 弈(yì) 选自《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之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指后一个人。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在以为天鹅将要飞过,要怎样拿弓箭去射杀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可是后一个人的成绩却没有第一个人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注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辩。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5、去:距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11、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课后题: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答:(详见译文)。 3、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答: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学弈》告诉我们干什么事都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2)说话要有理有据。(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记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要虚心学习。 重点: 一、 1、通国之善弈者也:是“的”的意思(助词) 2、惟弈秋之为听:“的”的意思(助词) “之”的意思 3、一人虽听之:指“弈秋的教诲”。(代词) 4、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天鹅”。(代词) 5、虽与之俱学:指“第一个人”。(代词) 二、 1、其一人专心致志:其中。(本意) “其”的意思 2、为是其智弗若与?:指“第二个人”。(代词) 三、若:如。 弗若:不如。 弗若之矣:不如第一个人。 四、形近字: 辩 ( ) 弈( ) 辨 ( ) 瓣 ( ) 奕(神采奕奕) 辫 ( ) 五、多音字 jiǎo ( ) 缴 zhuó (弓缴) 2、《匆匆》朱自清 字词: 词:凝然 徘徊 蒸融 头涔涔 泪潸潸 茫茫然 赤裸裸 轻轻悄悄 伶伶俐俐 千门万户 注:旋转(xuán zhuǎn)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确乎:的确。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空虚: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空乏。 字:挪【nuó】(挪动)、(挪移) 蒸【zhēng】 (蒸融)、(蒸汽) 注:“蒸融”的“蒸”字要注意;“赤裸裸”的“裸”字是衣字旁。 课后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答:这篇课文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然后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2、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答:“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 一、思想感情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这一主题思想。 二、句段解析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个句子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惋惜与留恋。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以自问的语气写出了时光匆匆而逝,这既是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叹,更是作者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表白。问句的连用,表达出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情感 三、阅读链接 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桃花心木》 林清玄 字词 形近字: 秧(插秧) 锻( ) 勃(勃勃生机) 殃(遭殃) 缎( ) 脖(脖颈) 词: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莫名其妙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独立自主 注:“独立自主”的“立”不是“力”。 课后题解 1、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种树人来浇水的时间、频率,浇水的量都没有规律。种树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培养树苗适应环境,自我生长的能力,让树苗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以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顽强的生存。 2、(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答: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无法预料到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如种树人所愿,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寻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了。 重点 一、 1、 说出:莫名其妙 不可名状 2、 名义:名存实亡 “名”的意思 3、 名称:名落孙山 4、 有名声的:名山大川 世界闻名 5、 占有:不名一文 二、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三、句段理解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不确定的水源,而“巨大的能量”指拼命扎根生长。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4、《顶碗少年》赵丽宏 字:萦绕 哲理 英俊 一摞 惊羡 幅度 慌乱 歉疚 鞠躬 喧哗 附和 抚摩 肩胛 刹那间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 不失风度 不知所措 惊心动魄 注:萦(yíng)绕 歉疚(jiù) 附和(hè) 肩胛(jiǎ) 刹(chà)那间 词 : chà(刹那) bǐng(屏气) 刹 屏 shā(刹车) píng(屏风) 重点: 一、句段理解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第一句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及动作描写,体现出他对重新表演有足够的细心,依旧能保持镇定。而第二句则是少年经历第二次失败后信心顿失,勇气锐减的神态描写,与第一次失败形成对比,写出了少年的沮丧和尴尬。第三句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因老者的安慰,仍然没有被吓到,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 感悟与启示: 在经历失败的考验时,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勇于承受压力,就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5、《手指》丰子恺 词: 瘙痒 窈窕 冒险 秽物 消受 机敏 纽扣 堂皇 屏障 名义 扶衬 薄弱 渺小 附庸 爱憎 直直落落 养尊处优 鼻涕 注:爱憎(zēng) 鼻 “附庸”的“庸”需注意。 字: báo (薄纱) chǔ(处理)(养尊处优) jìn(劲头) 薄 bó (薄弱) 处 劲 bò (薄荷) chù(好处)(住处) jìng(苍劲) 重点: 一、 手指的特点 大拇指:虽其貌不扬,但吃苦耐劳、不图名利。 食指:身材曲线强硬,敢于冒险尝试、很机敏,但易受伤。 中指:地位最优,相貌堂皇,处处养尊处优,做事却有几分华而不实。 无名指与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但能力薄弱。 二、 句段理解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跟跟游泳,跟跟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手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的主旨。 名句赏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解释: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解释: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墨子》 解释: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解释: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解释:练习了上千支曲子后才知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支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5分)           玩赏 欣赏 观赏 1、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中山公园(   )了在这里举行的全市花卉展览。 2、叔叔送给我一张巴西国家队对中国国家队的足球赛票,使我有幸坐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  )到一场高水平的精彩球赛,真是太开心了。 3、我正在(  )一部会自动转向的玩具小汽车,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陈列 罗列 1、光(    )事实是不行的,必须加以研究分析。 2、博物馆里(    )着许多出土文物。 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为“离开”的意思。( ) 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的词语是“意味深长”。( ) 3、“弈”用音序查字法,应查“y”,读音为“ yì ”,是“下棋”的意思。( ) 4、《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青玄的散文,文章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 三、按要求,理解句子。(6分)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2、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从中你感受了什么?)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课后巩固】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而射之。 虽与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  )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5分)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弈:      惟:      弗:       为:       3、本文选自      ,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     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 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       (4分) (二)吃西瓜 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好像空气凝固了,热得人们直喘气,连树叶也不动,像是被什么粘住了似的。只有栖息在树上的知了,不停地演唱,但只能给人们增添(烦躁 烦闷)。唉,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傍晚,妈妈下班回家,果然买回来一个又圆又在的西瓜。这下我可乐了,捧着西瓜左看右看,喜得爱不释手。 这瓜足有七公斤重。翠绿的瓜皮上镶着锯齿形的条纹,底部深深地凹了进去,顶端的瓜蔓又细又短。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指在瓜皮上弹了弹,“嘣嘣”,声音又响又脆。我操起菜刀切瓜,还没等用力,西瓜已裂成了两半。嘿,好一个熟瓜!粉红的瓜瓤里嵌着历历可数的又黑又大的瓜籽,淡红的汁水顺着瓜瓤慢慢地淌在桌面上。 哎,光顾了看,还不知道这瓜的味道如何呢。我顺手切下一块想饱饱口福。刚把西瓜送到嘴边,我的手就停住了:对面的小厨房里不时闪动着妈妈的身影,妈妈(辛苦 辛勤)了一天,回家没顾得上擦把汗,却又在厨房里忙开了…… 我来不及多想,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 慢慢)向厨房走去…… 1、划去( )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骄阳似火: 爱不释手: 顶端: 3、照样子写句子: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①要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傍晚下一场雷阵雨,那 。 ②要是 ,那 。 4、读文章我们要进入情景,要根据作者描绘的情景,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来不及多想,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 慢慢)向厨房走去……” “我”会对妈妈说什么?做什么?请把作者没有写完的话写下来。 5、读一篇文章我们要整体感知其内容,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妈妈 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