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模板三篇.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311150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模板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模板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模板三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2、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能够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由练读后,指名分段朗读,正音。对长句子实行全班重点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这种自问自答形式的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自问自答的好处。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以上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争取熟读成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尝试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个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能够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相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课件出示)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能够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个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个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个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个段   7、归纳板书   这个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熟悉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读课文,从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含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看图说成语。   2、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勤奋。和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勤奋)   观察一下“勤”这个字,是力字旁。这个力字可有讲究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明要努力,卖力,用力)   3、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谈一谈勤奋这个话题。(补充板书“说”)谁来朗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2、课题叫《说勤奋》,那么课文中那些句子告诉我们勤奋很重要?快速读课文,然后用横线画下来。   指名说,相机出示:   A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D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你觉得这四句话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把这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比喻句。   3、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   4、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成就?齐读课文,再全班交流回答。(板书:)   小结:作者通过举着两位名人的例子,其实是在强调“勤奋能够成才”。   5、这两个人,你最敬佩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2、3自然段)   6、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用笔画一画,然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评价学生读好了哪个词语)。疏通词语。   7、他们这样勤奋,浇灌出了怎样的鲜花呢?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作者在最后又告诉我们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像这样的文章结构,是说理文常用的方法。   三、生字教学   1、6个左右结构的字,特点是左窄右宽。   2、枕、惯、础的写法,描红。   3、末、基的写法,描红。   板书:   勤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举例子   童第周剥离手术   成功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这篇议论文的学习,学生能明白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是对课文的写法还是模糊不清。为了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我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有论点、论据。让学生想一想,课文在一开头告诉我们的中心观点(论点)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学生知道“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作者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鲜花”、“汗水和心血”,学生能说出含义,看来大致理解了。接着,我就问: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学生都知道是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却无法更详细地概括。这时,我引导学生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有什么不同,了解这两个例子的不同点,感受作者举例的典型。   2.恰当的说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勤奋的理解。在学习司马光的例子时,我抓住“躲”这个字,引导学生想象画.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知道了司马光的成功与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从而理解到,即使聪明的人,也要勤奋刻苦,不然也不会有所成功的。   3.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即时补充了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等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还补充介绍了补充介绍我国经济学家王亚南的“三脚床”的故事,还拓展了关于勤奋的名言,协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使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水平,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4.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懒,不但不爱劳动,在学习上也懒,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解,似乎自己不会动脑子。通过对司马光例子的学习,我教育学生,即使有点小聪明也要勤奋学习,并适时讲了《伤仲永》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勤奋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童第周的例子时,我鼓励学生现在学习差没关系,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要给自己定计划,哪怕每次仅仅前进一点,日积月累,自己也会走向成功的。虽然一次教育可能不能彻底改变学生,但是我想总会对学生的心灵有点触动的。   不足之处:   1.教学中光注重“讲”了,而忽视了学生的“读”。课堂上我讲的太多了,学生自主思考、发言的机会有点少了。今后应摆正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感觉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太窄了,知识面不够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