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中秋节》大班教案(精选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中秋节》大班教案(精选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1.2 中秋节的习俗与活动
1.3 中秋节的诗词与歌曲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难点
3.2 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2 学具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新课展开环节
5.3 实践操作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
6.2 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2 作业要求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2 教学改进措施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节日介绍
9.2 家庭活动建议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1.1.1 讲述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1.1.2 介绍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2 中秋节的习俗与活动
1.2.1 分析中秋节的饮食习俗
1.2.2 讲解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1.3 中秋节的诗词与歌曲
1.3.1 朗诵中秋节的古典诗词
1.3.2 学唱中秋节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学生能说出中秋节的基本信息
2.1.2 学生能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
2.2 技能目标
2.2.1 学生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月饼
2.2.2 学生能参与中秋节的相关活动
2.3 情感目标
2.3.1 学生能感受中秋节的温馨氛围
2.3.2 学生能表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对朋友的祝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难点
3.1.1 中秋节习俗的背后的文化内涵
3.1.2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中秋节的情感
3.2 重点
3.2.1 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故事
3.2.2 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的实践参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1.1 PPT课件
4.1.2 中秋节相关图书
4.2 学具
4.2.1 制作月饼的材料
4.2.2 灯笼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利用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引起学生兴趣
5.1.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
5.2 新课展开环节
5.2.1 利用PPT课件介绍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
5.2.2 分组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
5.3 实践操作环节
5.3.1 学生动手制作月饼
5.3.2 学生制作灯笼
5.4.1 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中秋节
6.2 板书内容:中秋节的历史、传说、习俗、活动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制作一份中秋节的手工作品
7.2 作业要求:作品要体现中秋节的主题,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1.1 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8.1.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8.2 教学改进措施
8.2.1 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补充
8.2.2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节日介绍
9.1.1 春节
9.1.2 端午节
9.2 家庭活动建议
9.2.1 与家人一起赏月
9.2.2 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送祝福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1.1.1 学生对于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帮助,使其更生动形象地理解中秋节的起源。
1.1.2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寓意和文化精神。
1.2 中秋节的习俗与活动
1.2.1 学生可能对中秋节的饮食习俗,如吃月饼、赏月等有所了解,但背后的文化意义可能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互动讨论,使其深入理解。
1.2.2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猜灯谜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文化内涵。
1.3 中秋节的诗词与歌曲
1.3.1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需要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其中对亲情、友情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1.3.2 歌曲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唱中秋节的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韵味。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学生能说出中秋节的基本信息,如时间、起源、习俗等,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其掌握程度。
2.1.2 学生能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其亲身体验和理解。
2.2 技能目标
2.2.1 学生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月饼,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如揉面、包馅、模具压制等。
2.2.2 学生能参与中秋节的相关活动,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2.3 情感目标
2.3.1 学生能感受中秋节的温馨氛围,需要通过亲情、友情的互动,如给家人打电话、送礼物等,使其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2.3.2 学生能表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对朋友的祝福,需要通过分享、写信等方式,培养其关爱他人、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难点
3.1.1 中秋节习俗的背后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实例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1.2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中秋节的情感,需要通过亲情、友情的互动,培养其关爱他人、表达情感的能力。
3.2 重点
3.2.1 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故事,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实例讲解,使其生动形象地理解。
3.2.2 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的实践参与,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其亲身体验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1.1 PPT课件,需要包含中秋节的历史、传说、习俗、活动等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4.1.2 中秋节相关图书,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查阅。
4.2 学具
4.2.1 制作月饼的材料,如面粉、馅料、模具等,用于学生动手制作月饼。
4.2.2 灯笼制作材料,如彩纸、竹签、胶水等,用于学生制作灯笼。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利用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引起学生兴趣,可以通过歌词中的“中秋节”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
5.1.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如“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和活动?”等。
5.2 新课展开环节
5.2.1 利用PPT课件介绍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秋节的故事。
5.2.2 分组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中秋节习俗和活动,并进行互动交流。
5.3 实践操作环节
5.3.1 学生动手制作月饼,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如揉面、包馅、模具压制等,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5.3.2 学生制作灯笼,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灯笼的制作技巧,如折叠、粘贴等,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5.4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适当的语调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中秋节的历史、传说、习俗和活动,同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分享感受。
3.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情景导入:利用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通过歌词中的“中秋节”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
5. 互动讨论:在讲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了解的中秋节习俗和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实践操作: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月饼和灯笼,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7. 情感体验:通过亲情、友情的互动,如给家人打电话、送礼物等,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温馨氛围,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在讲解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时,是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秋节的故事,是否涵盖了中秋节的重要信息和习俗活动。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运用了提问、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时间: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体验中秋节的文化。
4. 学生反馈: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和体验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思考并计划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中秋节大班教案(精选)
2. 教学内容详细目录
3.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4. 教具与学具准备清单
5.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
6. 板书设计示例
7. 作业设计示例
8. 课后反思模板
9. 拓展及延伸活动建议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能按照教案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2. 未能提供教案中规定的教具和学具
3. 教学过程中未能遵循教案的设计步骤和教学方法
4. 未能达到教案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5. 未能按时提交课后反思和教学报告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
2.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行为
3. 教学目标: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达到的具体学习成果
4.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5. 教具:用于辅助教学的物品和设备
6. 学具:学生用于学习和实践的物品和设备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教案设计与实际教学不符
解决办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 问题: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解决办法:重新规划教学流程和时间分配
3. 问题:学生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4. 问题:教学材料准备不足
解决办法:提前检查和准备教学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5. 问题: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
解决办法:分析原因,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
2. 适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3. 适用于家庭教育中秋节主题辅导
4. 适用于社区文化中心中秋节教育活动
5. 适用于中秋节期间学校社团和课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