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敕勒歌 》教案(精选8篇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敕勒歌 》教案(精选8篇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敕勒歌的背景介绍
1.2 敕勒歌的歌词内容
1.3 敕勒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新课教授环节
5.3 课堂互动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设计
6.2 板书形式设计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设计
7.2 作业完成时间安排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2 教学改进措施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文化拓展
9.2 相关歌曲拓展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敕勒歌的背景介绍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民歌,它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大草原以及那里的游牧生活。
1.2 敕勒歌的歌词内容
歌曲以敕勒人视角,描述了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1.3 敕勒歌的艺术特色
敕勒歌采用了鲜卑语和汉语的混合,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充满了北方草原的气息。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敕勒歌的背景,掌握歌词内容,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敕勒歌的艺术特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敕勒歌,学生能够了解北方游牧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敕勒歌的唱腔特点和节奏处理。
3.2 教学重点
敕勒歌的歌词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教学音频设备、乐谱、黑板、粉笔。
4.2 学具准备
学生乐谱、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敕勒歌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北国大草原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新课教授环节
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歌词,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5.3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唱腔问题。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设计
敕勒歌背景、歌词内容、艺术特色。
6.2 板书形式设计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敕勒歌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设计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敕勒歌,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7.2 作业完成时间安排
作业需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2 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文化拓展
让学生了解北方游牧文化,加深对敕勒歌的理解。
9.2 相关歌曲拓展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北朝民歌,如《杨柳枝词》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敕勒歌的背景介绍
在讲解敕勒歌的背景时,重点关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敕勒歌起源于北朝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民歌形式。通过讲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其产生的历史环境和文化土壤,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1.2 敕勒歌的歌词内容
在教授歌词内容时,重点关注歌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敕勒歌的歌词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大草原,以及那里的游牧生活。通过分析歌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敕勒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1.3 敕勒歌的艺术特色
在讲解敕勒歌的艺术特色时,重点关注其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敕勒歌采用了鲜卑语和汉语的混合,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充满了北方草原的气息。通过分析其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使学生了解敕勒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演唱能力。学生应能够理解敕勒歌的背景,掌握歌词内容,并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敕勒歌的艺术特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通过学习敕勒歌,学生能够了解北方游牧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在处理教学难点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唱腔特点和节奏处理。由于敕勒歌的唱腔特点和节奏处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2 教学重点
在处理教学重点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敕勒歌的歌词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应能够理解歌词的内容,并能够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在准备教具时,重点关注教学音频设备和乐谱的质量。确保教学音频设备音质清晰,乐谱准确无误。
4.2 学具准备
在准备学具时,重点关注学生的乐谱和练习本的质量。确保乐谱和练习本清晰可读,方便学生学习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重点关注学生对敕勒歌的初步感受。通过播放敕勒歌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北国大草原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新课教授环节
在教授新课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歌词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歌词,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5.3 课堂互动环节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分组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唱腔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设计
在设计板书内容时,重点关注对敕勒歌背景、歌词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展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敕勒歌的特点。
6.2 板书形式设计
在设计板书形式时,重点关注板书的清晰度和美观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板书既能够清晰地展示敕勒歌的特点,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设计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敕勒歌的演唱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敕勒歌,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7.2 作业完成时间安排
在安排作业完成时间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时间管理。作业需在下一节课前完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准备。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2 教学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歌词内容时,使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调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语调的起伏和抑扬顿挫,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和感受歌曲。
二、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导入环节,不要过于冗长,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授新课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歌词和旋律;在课堂互动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练习和提问。
三、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采用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情景导入
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或视频,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北国大草原的风光。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案反思
在本次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敕勒歌的背景时,我过于详细地介绍了历史背景,导致导入环节的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简化和精炼导入内容,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作业设计环节,我只布置了演唱和分析任务的作业,但未能提供具体的分析指导和示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提供更详细的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本次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技巧和窍门,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我相信我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敕勒歌教案
2. 教学目标与难点解析
3. 教学过程详解
4. 板书设计图示
5. 作业设计示例
6. 课后反思报告
7. 拓展及延伸材料
8. 教学课件演示文稿
9. 学生评价表格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能按照约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2. 教学内容不符合教案要求的实质性部分
3. 未能提供完整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材料
4. 违反学生隐私和数据保护的相关规定
5. 未经允许使用教案成果于商业用途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具体计划和指导文件。
2.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
3. 实质性违约:严重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4. 教学资源:用于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5. 商业用途: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遇到技术问题:及时联系技术支持团队,寻求解决方案。
2. 学生参与度低: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3. 教案内容不完善: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4. 时间管理不当:合理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5. 学生反馈缺失: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问题。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音乐课堂教授敕勒歌
2. 文化课中对敕勒歌的历史背景介绍
3. 民族音乐欣赏课程
4. 校庆或文化节等活动中的表演节目
5. 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