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物理概念公式复习(填空)有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10263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概念公式复习(填空)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概念公式复习(填空)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3 -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 了我们的眼睛。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 角等于 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F (2) f (1/) (2/) (1) (3)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 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光路也是 的) 3.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也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13.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3.1、3.2 质量和密度 1. 质量(m): 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 。其他有: 、,1吨= 千克= 克= 毫克 3.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和 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 。 4. 质量测量工具: 、 、 和 。实验室常用 测质量。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2)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 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 加上游码所对的 。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 ;(2)加减砝码要用 ,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m表示 ,V表示 ,计算密度公式是 ;密度单位是 ,1克/厘米3= 千克/米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 9.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 步骤: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   测出质量m和用 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 。 (3)求体积: 。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 、 、 、 、 、 、 。 4.1 力 1. 什么是力:力是 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4. 力的单位是: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鸡蛋所用的力。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6.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的原理制成的。 7. 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 和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 8.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 9. 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 画一条带 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 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 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重力跟质量成 。 13.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1.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 和 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2)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 和 压力;(2)用 代替滑动;(3)加 ;(4)利用 。 4.2 二力平衡 力和运动 2. 英国物理学家 在 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为: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 明这一定律)。 3. 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 4.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5.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 、 、方 并且在 。 6. 物体在 或受到 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 1. 压力: 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式中p单位是:     ,1帕=1   ,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4. F= ; 5.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 ,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 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 。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 ,而且液体具有 。 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 和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系。 9. 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h表示是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距离,单位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的增大而 。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常见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气压计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帕= cm水银柱高。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水的沸点 ,饭容易煮好。 15.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 5.2 浮力 1. 浮力:一切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5.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 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 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 来实现升降。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复习二 姓名 6.1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的硬棒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是: 、 、 、 、 。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状态或作缓慢的 都叫杠杆平衡 4. 杠杆平衡的条件: 。公式表示为: 5.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但费 。 (2)费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但省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 6. 定滑轮特点:不 ,但能 的方向。(实质是个 杠杆) 7. 动滑轮特点:省 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 为 二倍的杠杆) 8.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s)的乘积。 (功= × ) 3. 功的公式: ;单位:W→ ;F→ ;s→ 。(1焦=1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 5. 机械效率: 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 、 、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 、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 、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 、 。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7. 功率(P): ,叫功率。 计算公式: ,或 。单位:P→ ;W→ ; t→ 。(1瓦=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千瓦=1000瓦) 8. 功率表示物体 的快慢。 6.3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 2.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和 。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物体 越大,被举得 ,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的能。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和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动能 ,速度 。(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和 。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 7.1温度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 。测量的工具是 。 2. 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 。1摄氏度的规定:把 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 4. 常见的温度计有(1) ;(2) ;(3) 。 5.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至 ,每一小格是 。 6.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和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4)读数时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7. 、 、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 熔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要 热。 9. 凝固: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要 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 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 (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熔化 凝固 ℃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   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 态,在BC段是 过程, 热,但 不变,处于 状态,CD段处于 ;而DG是晶体 曲线图,DE段于 ,EF段落是 过程, 热, 不变,处于 状态,FG处于 态。 11.汽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 和 。都要 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 温度下,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 温度(沸点)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 。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 ;(2)液体 ;(3)液面 快慢。 14.液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和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要 热;而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要 热。 7.2宇宙和微观世界 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 ,再 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 。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 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 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 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 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 (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 。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我们。 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 组成的。(2) 。   (3)  。 8. 叫扩散。扩散现象说 。 7.2比热 内能 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 越快,内能就 。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和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 5. 物体吸收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 7.比热容(c ):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吸收(或放出)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 、 、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 9.水的比热容是:C= 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0.热量的计算:Q吸=  =cm△t(Q吸是吸收 ,单位是  ;c 是物体  ,单位是: ;m是 ;t0 是 ;t 是 .   Q放= ,其中to-t=Δt指物质   的温度。 11.热值(q ): 某种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 ,单位是 ;q是 ,单位是 。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 能转化为 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  能转化成内 能。在做功冲程中 能转化为 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 、 、 、 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次,曲轴转动 ,对外做功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     功的那部分能量跟 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 1。(大于、小于) 8.1 电路 电流 电压 1.电源:能提供 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 ,负极聚 集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 流向 。 2.电源是把 能转化为 能。如干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 能。发电机则由 能转化为 能。 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 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4.电路是由 、 、 、 组成。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 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 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 上的电路叫短路。 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 。 7.串联:把用电器 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8.并联:把用电器 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 毫安= 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 ,电流最小的是 。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 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 ”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 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②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 伏= 毫伏= 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 ” 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伏;④安全电压是: 伏;⑤工业电压 伏。 8.2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千欧; 1千欧= 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和 横截面积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导体的 和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越高,电阻越 。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