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汇总
(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与氧气的反应:化:
2.Si与氟气的反应:化:
3.硅与NaOH溶液反应: 化: 离:
4.Si与HF作用: 化:
5.C在高温下与SiO2的反应:化:
6.SiO2与氢氟酸的反应:化:
7.SiO2与碱性氧化物(CaO)的反应:化:
8.SiO2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 离:
9.Na2CO3固体与SiO2的反应:化:
10.H2SiO3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 离:
11.硅酸的热稳定性很弱,受热分解:化:
12.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的反应:
化: 离:
13.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的反应:
化: 离:
14.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
化: 离:
(二)氯及其化合物
1.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化:
2.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化:
3.氯气通入到FeCl2溶液中:化: 离:
4.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消除污染:
化: 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氯气与NaOH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化: 离:
6.氯气与水反应:化: 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氯水滴加到碘化钾溶液中:化: 离:
8.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氯水中:化: 离:
9.制取漂白粉:化: 离:
10.漂白粉漂白原理:化: 离:
11.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
化:① ②
离:① ②
12.使用漂白粉时,将其溶于水后加入少量稀盐酸或通入过量CO2的原因:
化:① ②
离:① ②
1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化: 离:
14.碘单质与氢气化合:化:
15.氟单质与水的反应:化: 离:
16.溴单质与铁化合:化:
17.碘单质与铁丝加热条件下反应:化:
18.①足量的氯气通入到FeBr2溶液:化: 离:
②少量的氯气通入到FeBr2溶液:化: 离:
19.少量的氯气通入到FeI2溶液:化: 离:
20.KBr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化: 离:
21. KI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化: 离:
22.氢氟酸腐蚀玻璃的反应:化:
23. AgBr作为变色眼镜添加材料原因:化:
(三)氮及其化合物
1.工业制取氨气:化: 2.N2与O2反应:化:
3.N2与Mg反应:化: 4.氨气与浓HCl反应化:
5.氨气与浓HNO3反应:化:
6.工业制硝酸:化学方程式:
①第一步:氨气与O2反应(氨的催化氧化):
②第二步: ③第三步:
7.NO与O2被水完全吸收的总反应:化:
8.NO2与O2被水完全吸收的总反应:化:
9.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化:
10.①氯化铵受热分解:化:
②碳酸铵受热分解:化:
③配平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NH4NO3 =__N2↑+__HNO3+__H2O
NH4NO3 = N2O↑+ H2O NH4NO3 = N2↑+ O2↑+ H2O NH4NO3 = N2↑+ NO2↑+ H2O
11.浓氨水受热分解,化: 12.氨气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
13. 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
14.铜和浓硝酸反应:化: 离:
15.铜和稀硝酸反应:化: 离:
16.铁和浓硝酸加热反应:化:
17.①铁粉和过量稀硝酸的反应:化:
②过量铁粉和稀硝酸的反应:化:
18.木炭和浓硝酸的反应:化:
19.硫磺和浓硝酸的反应:化:
20.FeO和稀硝酸的反应:化: 离:
21.Fe(NO3)2和稀硝酸的反应:化: 离:
22.KI和稀硝酸的反应:化: 离:
23.Na2S和稀硝酸的反应:化: 离:
24.Na2SO3和稀硝酸反应:化: 离:
(四)氧、硫及其化合物
1.铝和硫共热: 2.铜和硫共热:
3.铁和硫共热: 4.氢气和硫共热:
5.硫在氧气中燃烧:
6.硫与NaOH反应:
7.硫与浓硫酸共热:
8.硫与浓硝酸共热:
9.Mg在SO2中燃烧:
10. SO2和H2S混合:
11. SO2通入氯水:
12. SO2催化氧化:
13.SO2通入KMnO4溶液:
14.SO2与水反应:
15.SO2与CaO反应:
16.少量SO2通入NaOH溶液:
17.过量SO2通入NaOH溶液:
18、SO3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SO3与水反应:
(2)SO3与NaOH溶液反应:
19、SO2的制备方法: Na2SO3和浓硫酸反应
20、硫化氢的物理性质:H2S是 色,有 气味的 体。
21、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硫化氢过量); (O2过量)
(2)强还原性:①H2S通入氯水中
②H2S通入FeCl3中 (离子方程式)
(3)不稳定性:300℃以上易受热分解
(4)H2S的水溶液叫 ,是 元 酸。
22、硫化氢的制备: 。
23、浓硫酸的特性:(1)脱水性:浓硫酸可使物质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照水的比例脱去。
①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2) 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物质中的水分,可做 剂。但不能干燥 性气体(如:NH3)和 性气体(如:HI、HBr、H2S)
①蓝矾遇浓硫酸变 :(化学方程式)
(3)强氧化性:①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加热时,大多数金属可被浓硫酸氧化,能氧化排在氢后的金属,但不放出 。
铜和浓硫酸反应
铁和浓硫酸反应
常温下,浓硫酸可 、 两种金属钝化。
②浓硫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木炭和浓硫酸反应
磷和浓硫酸反应
③浓硫酸和化合物的反应
H2S和浓硫酸反应 (H2S和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HBr和浓硫酸反应 (制HBr、HI不能用浓硫酸)
24、硫酸的工业制法:
(1)煅烧硫铁矿
(2)SO2催化氧化
(3)水吸收三氧化硫
25、酸雨及其酸雨的形成
(1)PH小于 雨水,正常雨水PH为 原因是 。
(2)酸雨的形成
①硝酸型: 、 、
②硫酸型: 、
26、工业脱硫
钙基固硫: 、
-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