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心智地图、认知地图等一些概念与城市形态,2010.5.19,1,2,一些概念,心智地图,(mental map),心智图是存在心智中的空间意象和环境特征,是由各种生活体验、感受及长期累积的经验,包括,:,从地图阅读中获取信息、个人的实际经验,也包括图片、传说等。这些意象是我们在找路、解决问题时的决策依据,影响我们的行为,。,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ima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之为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意象图最早由托尔曼提出,是指“人们将吸收、组织、存储和处理有关空间环境信息累积成的潜在心智能力表象出来的地图,”,。,心智发展图,指出真实世界向心智意象转变的过程,说明现实世界中的有用信息通过人类大脑感知,经过记忆存储在头脑里形成一种心智意象,。,主观地图是以一定的符号形式,经过概括综合来反映人脑空间信息影射的地图,。,2,2025/5/22 周四,主观地图不同于客观地图的方面,主观地图研究涉及到多门学科。以认知地图为例,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心理学、地图学、城市规划,主观地图没有严格要求对信息准确无误的表达,它更注重外部世界在人脑里的主观映像,通过线条、简单图像等符号形式,创建受主观感官影响到的客观世界,所以,,客观地图与主观地图,区分的依据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客观地图以准确再现客观地理信息为出发点,力求恰当无误的传递地学信息,把地图制作、地图理论、地图应用作为对象研究,后者却从人类对客体的主观感知为初始,主要反映人对外界地理空间的主观印象,3,2025/5/22 周四,主观地图的分类,依据主观地图的制图目的和使用领域,主观地图可分为,:,(l),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是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地图。它指人们大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特定形象,是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图。,(2),意境地图,(mental map,,亦译为心像地图、心境地图、意象地图、意向地图等,),,是反映人脑关于客观的意识、思想的地图。此类地图侧重于表达客观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强调了自我意识、主观意识、思想倾向、偏好等;,(3),概念地图,(concept map,,亦称为思维地图,mind map),,是一种知识的图形 化表征,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该类地图强调了人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4),其他主观地图,如虚拟地图,(virtual map),。虚拟地图是几种地图新概念之一,它是针对实地图,(real map),概念提出的,。,4,2025/5/22 周四,心智地图(,mental map,),心智地图是利用颜色,形象,以及从一个中心辐射出来的一个体系中的关键词来表达信息的一种方法,用途极广。,起源:心智地图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伦敦的托尼,布赞(,Tony Buzan,)发展起来的。,心智地图的力量在于它的结构:它提供的是一种信息示意图,个主题及主题群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心智地图从中心形象开始,向各个分区辐射开去,每个分区代表一个围绕主题展开的区域,每个分支辐射出更小的分支,在那一区域内围绕着次主题展开。,5,2025/5/22 周四,示例:心智地图(,mental map,),6,2025/5/22 周四,心智地图用于城市形态的研究,7,2025/5/22 周四,心智地图用于城市形态的研究,8,2025/5/22 周四,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概念: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图的模型,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TC,托尔曼所著的,白鼠和人的认知地图,。他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认为,动物并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习得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脑对环境加工,在获得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这就是认知地图。它是一种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和时间关系等。,9,2025/5/22 周四,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10,2025/5/22 周四,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最先对城市居民认知地图研究的:美国城市规划教授林奇,详介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采用的方法:画地图草图;口头描述。,组成要素:,1,、路径,2,、标志,3,、节点,4,、区域,5,、边界,特点:,1.,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2.,模糊性与判断性,3.,个人差异。,对同一个地区,不同人有不同的认知地图,原因在于,1.,当地居民与外来者,2.,活动区域差异,3.,性别差异,4.,年龄差异,5.,人格化地图,11,2025/5/22 周四,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12,2025/5/22 周四,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13,2025/5/22 周四,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概念:,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14,2025/5/22 周四,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1.,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图研究,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心理学主要从认知过程、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和情感调控因素研究了认知地图形成过程,。,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的显著差异,地理学从空间变形的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差异,而心理学则更倾向从认知地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索。研究表明,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以下差异:多数认知地图是不完整的、歪曲的、不规则的,与现实情境不符,;,有些研究者提出认知地图中距离表现为符号的、拓扑的、影射的空间关系而非几何关系,(Cadwallader,,,1979,;,Tversky,,,1981),。,15,2025/5/22 周四,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上,,旅游者认知地图定义为具有空间定位属性的、动态的、三维的、综合旅游环境表象,它是旅游者意象研究的组成部分,。,2.,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空间结构研究,受旅游活动特点及旅游地类型影响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及空间结构。类型:杨恩,(Young,,,1999),根据草图风格将旅游者认知地图分为,3,类:场所符号表征,(,场所的符号印象,包括树、瀑布、动物及其他景观图画,),、比例尺变形的认知地图,(,相对于实际旅游地图,绘制的认知地图比例尺过大或过小,),、比例尺恰当的认知地图,(,根据拟合度将其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空间结构:通过不同旅游地实证研究发现,旅游者形成的不同类型旅游地认知地图空间结构存在差异。,16,2025/5/22 周四,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3.,旅游者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研究,旅游者环境学习经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环境学习评价,一些开始学到的标志物由于无助于探路而被遗忘。第二阶段是区域知识积累,此阶段道路和区域要素占主体,旅游者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观赏特征和设施服务类型,形成了旅游地区域知识。他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存在由空间型,(,标志物和区域特征突出,),向道路型,(,道路特征突出,),发展 的趋势,。,4.,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评述,认知地图整体研究比较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表现在,研究思想存在缺陷,;,研究内容存在局限,;,研究方法和技术则存在不足,。,17,2025/5/22 周四,参考文献:,【1】,认知与城市形象和心智地图,【2】,利用心智地图,【3】,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4】,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5】,主观地图分析研究,【6】,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18,2025/5/22 周四,-THE END-,19,2025/5/22 周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