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实验二,种子发芽试验,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掌握主要禾谷类和豆类种子的标准发芽技术规定、发芽方法、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2,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要求,要求每组同时完成同一材料的发芽实验,画出实验作物幼苗简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3,二、实验原理,1,、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各种作物种子幼苗鉴定标准如下:,4,二、实验原理,1,、,玉米,幼苗鉴定标准,指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发育成正常植株的幼苗。凡符合下列类型之一者为正常幼苗。,完整幼苗:幼苗主要构造生长良好、完全、匀称和健康。应包括发育良好的根系;发育良好的幼苗中轴;具有特定数目的子叶;具有展开、绿色的初生叶;具有一个顶芽或苗端;禾本科有一个发育良好的直立芽鞘。,带有轻微缺陷的幼苗:幼苗主要构造出现某种轻微的损伤,但其他方面能均衡生长,并与同一实验中的正常幼苗相当。,次生感染的幼苗: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使幼苗主要构造发生腐烂,但有证据表明病原不来自种子本身。,5,二、实验原理,(,2,)不正常幼苗(幼苗有一个或数个主要构造有缺陷,或正常发育受影响):,指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成正常植株的幼苗。包括三种情况,受损伤的幼苗:由于机械处理、加热、干燥、昆虫损害等外部因素引起,使幼苗构造不全或受到严重损伤,以致不能均衡生长者。,畸形或不匀称的幼苗:由于内部因素引起生理许乱,幼苗生长细弱,主要构造畸形等。,腐烂幼苗:由初生感染引起,使幼苗主要构造发病和腐烂,并妨碍其正常生长者。,6,三、实验仪器设备,材料:玉米、大豆种子。,设备:长方形透明塑料发芽盒,24,个、砂子、光照培养箱,2,个、滴管等。,7,四、实验内容步骤,1,准备,取建筑用砂,用,0.05,0.8mm,孔径的筛子过筛,将,0.05,0.8mm,粒径的砂子用清水冲洗后放入搪瓷盘内,置于,120,140,的烘箱内烘,3,4 h,,高温消毒。,取砂于发芽皿内,摊平,加水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80%,。,8,四、实验内容步骤,2,、数取实验样品,从经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400,粒,每,100,粒为一重复。,9,四、实验内容步骤,3,、置床,将数取的种子放入要求的湿润发芽床中,用手轻压种子使之与砂面平,其上盖一层湿砂,.,10,四、实验内容步骤,4,、入箱培养,在标签上注明样品号码、品种名称、重复次数、置床日期等。并贴于发芽皿的底盘上,然后入箱培养,(25),。,11,四、实验内容步骤,5,、检查管理,每天检查发芽箱内的,温度,和发芽床的,水分,。,观察种子有无霉烂,当,霉烂种子超过,5%,时,应更换发芽床,,但腐烂种子一定要除去并记载。,12,四、实验内容步骤,6,、观察记载,在发芽实验过程中,按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的规定日期各观察记载一次。,在观察记载发芽率时,除计数正常发芽种子数外,还应计数,不正常发芽种子数和死种子数,。,13,四、实验内容步骤,7,、结果计算,发芽初期(规定日期内),种子发芽势(,%,),=,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终期(规定日期内),种子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粒数,100,14,六、实验结果,记载种子发芽试验的结果,画出实验作物幼苗简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15,试验编号,置床日期,年 月 日,作物名称,品种名称,试验方法,记载日期,记载天数,重 复,正,硬,新,不,死,正,硬,新,不,死,正,硬,新,不,死,正,硬,新,不,死,合 计,.,试验结果:,正,正常幼苗,%,附加说明:,硬,硬实种子,%,新,新鲜未发芽,%,不,不正常幼苗,%,死,死种子,%,合计,表,3-1,种子发芽试验记载表,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