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1)副词,互相:,“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2)副词,单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她,代媒人)”,“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嬉戏莫相忘(我,代兰芝)”,“誓天不相负”(你,代兰芝),(3)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1,2.名词用如动词的用法,(1)“吾师道也。”(师说)师,学习。“师”和“道”,两个名词连用,根据句意,不能构成主谓或并列的关系,则可能是动宾关系。,(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水。,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由此推论,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常用,作,动词,如“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重耳之亡)“妻”,给做妻子。,紧跟在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2,2.名词用如动词的用法,(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修筑房舍。,后面紧跟着介词结构的名词常用如动词。,(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尊他为王。,后面紧跟着代词的名词常用如动词。,3,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前置。,(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4,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之”作标志,。,(6)“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是”作标志。,5,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1)“相如前进缶,(相如)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语承前省略。,(2)“权起更衣,肃追(权)于宇下。”(赤壁之战)动词宾语承前省略。,6,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3)“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主语承前省略,介词宾语承前省略。,(4)“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主语蒙后省略。,7,5.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见于”表示被动。,(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用“见”表示被动。,(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用“为”表示被动,“七庙隳”,无标志被动句。,8,5.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用“为所”表示被动。,(5)“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表示被动。,9,二、关于“课外延伸”,1.学生可直言己意,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当以鼓励。,一般地说,“朱雀之门”较之“朱雀门”,语气舒缓,有强调“朱雀”之意。,10,二、关于“课外延伸”,2.这一题通过断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熟悉虚词的使用规律。,参考答案:,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下),11,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12,1.关于古诗与星宿,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13,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14,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15,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16,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17,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18,19,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20,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21,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22,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23,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24,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25,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26,7.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27,8.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清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28,9.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29,10.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30,1.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指示作用,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31,2.对古代避讳问题的认识,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孔子的母亲名颜徴zhng 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徴”“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论语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徴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