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2,第,3,第,4,第,5,*,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2,第,3,第,4,第,5,*,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1,思考: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科技,文化,政治民主,政治民主表现在新闻领域,就是新闻自由。,2,第一部分 新闻自由,第二部分 社会控制,3,第一部分 新闻自由,中西方学者的着眼点:,西方:利用新闻自由问题攻击中国的现行的政治制度。,中方:揭示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根源:不同的社会背景,4,新闻自由的内涵,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在理论方面所做的开拓为新闻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英国、法国、美国这样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新闻自由从思想观念的确立到获得法律的保护和制度的认可经历了两三个世纪。从总体上说,各资本主义国家新闻自由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5,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英国终于在,1695,年废除特许制和出版物事先审查制,取得出版自由的胜利。,法国在,1814,年,德国(普鲁士)于,1850,年,俄国于,1905,年先后取消报刊的事先检查制。,第一阶段,争取出版自由,6,特许制废除以后,人们便要求评论和批评政治的自由。政府则以征收,“,知识税,”,的方式限制报纸和人民的表达自由,同时以煽动诽谤罪等压制不利于政府的新闻和言论。,经过斗争,英国于,1792,年制定了进步的福克斯诽谤法案(,Fox,s Libel Act,),,1832,年通过改革法案,,1861,年废除,“,知识税,”,,从而使表达自由得到较大程度的畅通。,第二阶段,争取言论自由,7,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各国都以法律的形式公布了保障新闻自由的条例。,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和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下列法律,剥夺言论和出版自由。,”,第三阶段,争取新闻自由,8,资产阶级初期对新闻自由采取的措施,p208,一、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二、取消报刊事先检查制,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三、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9,新闻自由的涵义是什么?,西方的新闻自由,包括下面四种含义:,(,1,)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民有知的权利和知的自由;应向人民提供事实和信息;,(,2,)人是有理性的,能够辨别真伪是非,应当让人民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上发表和接触各种思想,人民能够凭借理性在真实和虚假的各种意见之间作出判断与选择;真理也可以在各种思想的公开竞争中自我校正,最终战胜谬误,为人民所接受。,10,(,3,)新闻事业应成为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企业,按照自由经济原则,在公开的市场上参与自由竞争,其兴衰成败取决于社会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的程度。,(,4,)新闻自由是通过,“,观念的自由市场,”,寻求真理、保障人民权利的最好办法。通过不受政府干涉而自由发行的报刊,人民可以了解关于国家事务的全部情况,监督政府的行动,防止政府损害人民的利益。,11,国际新闻学会(,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于,1951,年提出衡量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采访自由(,Free Access to the News,),传递自由(,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出版自由(,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批评自由(,Free Expression of Views,),概括说来,新闻自由就是新闻媒介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12,国际新闻学会给新闻自由下的定义是:,“,自由接近新闻,自由传播新闻,自由发行报纸,自由表达意见。,”,现在的新闻自由内涵已远远超越了这个定义。美国新闻学者对新闻自由所下的定义是:,“,新闻摆脱政府、政党、社会、经济等压力,以服务公众为前提,在民主政治的法律保护下,享有言论、采访、传递、阅读、收听及发表的自由,叫新闻自由。,”,13,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采访权出版权和发布权。,从根本上讲,新闻自由是一个政治命题。,14,案例:福克斯电视网(,FOX,),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主要借口是什么?,经常看福克斯电视的人之中,大多数相信萨达姆参与了,“,9,11,”,事件,也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福克斯在报道伊拉克战争期间,毫不掩饰地支持军方的每一次行动,对军方的行动造成伊拉克平民的重大伤亡的现象视而不见。,福克斯的新闻观:,“,我们不仅是记者,我们更是美国人,We are journalists,,,but we are also Americans,!,”,15,理解:,西方国家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自由的控制,新闻自由,政治目的,16,例:英国政府规定在战争状态下,政府有权取消新闻自由,实行军事管制。但二战以来没有动用这一权力。,说明什么?,(,1,)新闻自由可能威胁国家利益,(,2,)英国现有的新闻自由体制能较好地适应其政治、文化、经济体制,17,如何看待东方国家的新闻媒体自由,表现:,社会缺乏尊重新闻自由的习惯,法制化程度较低。,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官司倍增,18,新闻自由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注重在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之间找平衡,不愿让受众接受多源信息,受众对多源信息认同度差,新闻自由度在不断扩大,19,1,、新闻自由是一切自由的保障,2,、新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要件,3,、新闻自由是实现真实新闻传播的条件,补充:新闻自由的重要性,20,第二部分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实质:,所谓社会控制(也称新闻控制),是控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新闻传播主体获取新闻、选择新闻和传递新闻的管理和约束。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新闻传播内容的控制。,控 制 的 实施者,各种政治势力、经济势力、新闻收,受者、媒体所有者以及从业人员,控制的实质性对象,新闻传播活动,被控制的实质主体,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包括新闻业、具体新闻媒介以及从业人员,新闻控制的实质就是控制新闻自由。,21,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第一种是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第二种是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第三种是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第四种是媒体的自律。,22,补充:,新闻控制的目标,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不违背控制者的利益和主张。,23,新闻自由的控制手段,(,1,)经济控制模式。,西方:出资开办、参股控股、广告发布。,(,2,)法规控制模式,:,两大类:,一:新闻专门法规,,如新闻出版法、新闻检查法、报刊条例等。,二:非专门法规,内容,:,(,1,)传者的职责和权利;(,2,)义务;,(,3,)经营与管理;(,4,)驻外管理。,24,(,3,)政策控制模式,表现:行政控制。,制定条例。,设立管理机构,控制信息来源。,出版刊播权和广告经营权的审批。税务管理 等。,(,4,)伦理控制模式,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自律,+,他律,自我规范,+,强制规范,25,当然,世界上任何国家,对新闻媒介最具威摄的社会控制来自公众,即公众乐意还是拒绝接受媒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新闻媒介的管理采取法律形式。,新闻法规,(,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26,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此种方式。其持点是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通用。,三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例如,少年法,、,保密法,等等,在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中采用,中国目前也是如此。,27,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新闻自由,这是资产阶级在和封建王朝作斗争并取得胜利以后的一个伟大成果,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尽管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对新闻自由赋予不同的具体含义,但新闻自由总是任何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价值;保护新闻自由总是现代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条文。,28,国家安全法,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尽管表达上有所不同,但这是各国新闻法规不可或缺的条文。,这包括:不得煽动以武力及其他手段推翻合法政府,破坏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煽动宗教、民族对立,等等。,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的新闻媒介严禁公开传播下列文字和图像。,禁止公开传播一切诽谤和煽动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字和图像(宪法第一章第一条)。,禁止公开传播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文字和图像(宪法第一章第四条)。,30,禁止公开传播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以及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都是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二百五十条,),;,禁止泄露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机密,(,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31,关于新闻诽谤,新闻诽谤是各国涉及面最广、案情最为复杂,也是令新闻界、司法界最头脑的案件。,“,不准使用新闻媒介诽谤他人,”,是任何国家新闻法规必备的条文。但一涉及到具体案件,是否构成诽谤罪,是轻微伤害还是严重伤害,那就变得非常复杂,有时官司一打几个月甚至拖上一年半载。,32,什么是诽谤?各国法律的解释各有不同。,美国法律研究会编辑的,法律的重述,所下的定义为:,“,无确凿的证据而散布对他人不真实的事实并损害他人的誉。,”“,传播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使其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或有碍其与第三人的往来。,”,33,诽谤的对象一般有三种:,一是个人,(,无论普通公民还是政府官员,),二是某个特定团体,(,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三是企事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包括服务,),34,诽谤罪的确认,在西方国家通行的标准,一般有四个条件:,一是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认的对象,不是泛指。例如,“,无官不贪,”,、,“,无商不奸,”,,虽然指责了所有政府官员、所有商人,但不是指向特定对象,不构成诽谤罪。,二是歪曲、夸大、捏造事实;,三是必须含有恶意;,四是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35,在中国,诽谤罪称作新闻侵权,又称作侵害名誉罪。,近些年,随着新闻侵权案的日益增多,新闻官司不断跃升。最高法院于,1998,年,8,月,31,日公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不久,最高法院副院长提出判定新闻媒介侵害名誉权的主要标准是两条:一看报道是否真实;二看是否有借机诽谤抵毁的内容。如果媒体报道,“,严重失实,”,或,“,主要内容失实,”,或有诽谤内容就会构成侵权。这个标准和西方通行的标准基本相同。,36,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新闻报道中,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主要手段;在确认诽谤罪时,新闻真实是否定诽谤罪的最有力的辩护措施。,37,网络诽谤罪,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网络诽谤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网络诽谤严重扰乱了正常网络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思维习惯。,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即谣言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38,关于隐私权,美国的,法律大辞典,对隐私权下了这样的定义;隐私权是,“,不被干涉的权利;免于被不正当地公开的权利,个人,(,或组织,),如果愿意,可使他本人和他的财产不受公众监视的权利。,”,隐私权虽然是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存权,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的宪法中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在法律词汇中出现隐私权的条文还是近百年的事,但也只有近几十年才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因为随着各种电子监视器无孔不入地侵人人们的私牛活,人们越来越感到正常生活受到威胁,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39,美国著名的法学家威廉,L,布鲁塞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新闻法规,一书中对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分为四类:,(1),闯入原告的私人禁地。,例如,记者用远摄镜头、监听器或装扮成其他身份的人混入他人家庭、病房或私人聚会获取材料,并在媒介上公开传播。,但在公共场合所获取的任何个人资料均不在此列。,(2),公开私人物件,使原告的正常社会生活被破坏。,例如未经本人同意,公开私人信件、日记、病例、档案;,40,(3),在公众面前将原告置于错误位置。,例如,某家地方报纸在报道警察抓获一名盗窃犯时,不小心将协助警察抓盗窃犯的居民名字错写成盗窃犯,该居民上诉当地法院,获得,50,万美元名誉赔偿费。,(4),未经本人同意,利用原告的姓名、肖像等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刊登商业广告、拍摄广告片等。,41,在确认诽谤罪时,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强大武器;,但在确认犯隐私罪时,真实不起作用,惟一能起作用的是,“,新闻价值,”,。法院在判决时,常以传播内容是否有新闻价值作为决定性依据。,例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女儿安娜公主在度假时,和其男友在游泳池裸体游泳,被人偷拍照片,登在报纸上,引起全英轰动。安娜公主上诉法院,法院以此照片有新闻价值为由,令安娜公主败诉。,42,关于青少年保护法,禁止媒体出现淫秽、色情以及宣扬暴力的节目,以及出现虐待儿童、雇佣童工的画面。,4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