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ompany Nam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史,1,“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2,BIM,建筑信息新技术介绍,3,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4,内 容,Company Logo,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史,六五,七五,1981-1990,年,解决以结构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计算问题,CAE,八五,-,九五,1991-2000,年,解决计算机辅助绘图问题,CAD,解决计算机辅助管理问题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ERP),等,.,BIM,(建筑信息模型),.,十五,-,十一五,2001-2010,年,十二五,-,十三五,2011-2020,年,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起源与现状,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我国建筑业主要可以分为设计领域和施工领域,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可以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信息化都起到了提供生产和管理工具的作用。,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起源与现状,十一五结束以后的建筑业信息化现状。,建筑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CAD,CAE,可视化,材料,施工计划,造价,人事,财务,OA,采购,纵向打通了,横向没打通,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起源与现状,设计领域,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工程设计全面使用计算机,实现了“甩掉图板”,建筑业信息化,施工领域,上世纪,90,年代初在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工程概预算管理、工程资料管理中应用,侧重生产方面,管理方面较弱,侧重管理方面,生产方面较弱,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起源与现状,建筑业信息化起源:,设计领域,:,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开始建造一些复杂化和大型化的建筑工程,这些工程在结构设计方面需要复杂的力学分析,而传统的解析方法难以用于解决这样的复杂问题。当时,在一些行业,例如制造业,计算机已经得到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设计领域中,一些设计者开始尝试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结构分析。,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起源与现状,二、建筑业信息化起源:,施工领域,:施工领域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微机已经得到推广应用,这就为将计算机应用于施工企业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施工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和概预算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当时,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发展,财务部门需要处理的工作大幅度增加,涉及的方面也非常繁多。因此,一些施工企业率先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和概预算,。,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程,Title,设计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Title,施工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设计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我国设计领域信息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其特征为计算机在结构分析中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得到普及;,第二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期,其特征为计算机在设计和绘图中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得到普及;,第三阶段,:,为本世纪初期至今,其特征为信息技术在协同设计和设计管理中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走向普及。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设计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第一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第三阶段,为本世纪初期至今,结构分析在计算机中得到应用普及,设计和绘图,在计算机中得到应用普及,信息技术在设计和设计管理中得到应用,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主管部门将勘察设计行业甲级设计院引进工作站系统作为资质评定的必要条件,施工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1,施工领域信息化,管理方面,2,施工领域,信息化,生产方面,施工领域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发展历程,施工领域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借用美国学者诺兰的,6,阶段模型。根据该模型,企业实施信息化时一般经历,6,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施工领域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发展历程,Text,数据管理,阶段,重要资源,集成阶段,发展方法,控制阶段,应用效果,传播阶段,开始效仿,施工领域信息化,管理方面,企业实施信息化,6,阶段,初始阶段,应用计算 机,成熟阶段,商业战略,手段,我国施工领域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级的阶段。目前极个别企业已经达到了数据管理阶段,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控制阶段和集成阶段,,施工领域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初始阶段,企业的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项目中开始应用计算机;,第二阶段:,传播阶段,企业的其他部门看到了应用计算机的益处,也开始效仿;,第三阶段:,控制阶段,因为企业发现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开始对信息化进行协调、控制,以求得更好的应用效果;,第四阶段,:在集成阶段,企业看到仅仅是控制还不够,需要寻找一种更好的发展方法,这就是发展集成化系统发展;,施工领域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发展历程,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随着企业中的各类重要数据增多,企业认识到,数据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合理管理,促进其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第六阶段:,成熟阶段,企业把信息化作为一种商业上的战略手段来加以应用。应该说,在管理方面,我国施工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级的阶段。,施工领域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发展历程,小结:,我国施工领域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级的阶段。目前极个别企业已经达到了数据管理阶段,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控制阶段和集成阶段,每个施工企业不一定都需要依次经历每个阶段,而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期,Title,“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Title,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一)“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使建筑业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期,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进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普及应用,,1,、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2,、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3,、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进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1-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工作重点。,建筑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技术信息化,BLM,管理信息化,ERP,BIM,PIM,人事,财务,OA,采购,横向没打通,,BIM,关键,项目进度管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我国按工程总承包类、,施工类企业、专项信息技术应用三个层次提出。,一,.,工程总承包类企业,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二)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2,)应用系统,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项目文档管理系统,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综合管理系统,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辅助决策系统,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二、施工类企业,(,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应用系统,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2,)一级施工企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应用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应用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三、专项信息技术应用,1,、设计阶段,(,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对各类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2,、施工阶段,(,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BIM,建筑信息新技术介绍,什么是,BIM,BIM,产生背景,BIM,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结束语,BIM,建筑信息,模型,36,什么是,BIM,BIM,全称:,建筑信息模型,37,什么是,BIM,BIM,全称:,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三维几何形状信息,非几何形状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重量、价格、进度和施工等等,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为设计师、建筑师、水电暖铺设工程师、开发商乃至最终用户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投标时承包商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向业主展示其建设过程和承包商的建造优势;施工前,承包商用通过过程再现,制定施工方案,颠覆工程项目施工“一次性”特性。,38,一、,1975,年至,1986,年美国、芬兰学者创建相系统软件,为,BIM,后期发展奠定基础。,二、进入,21,世纪,,BIM,研究和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迅速发展,全球三大建筑软件开发商,都推出了自己的,BIM,软件,BIM,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用数字建模的方式把建筑信息参数化、数字化后,形成可视化模型,并以此为平台,让工程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物业维护单位等在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共享信息,。,BIM,思想的由来,39,一、市场需求,BIM,产生背景,40,二、建筑业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BIM,产生背景,41,三、信息损失是主要原因,BIM,产生背景,42,四、数据不能互用的成本,五、主要瓶颈是图纸:抽象、不完整、电脑不能自动解读解析信息,BIM,产生背景,43,BIM,的使命,44,BIM,的使命,45,手图到二维、三维的信息改革,从,2D,、,3D,的传统建模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摒弃传统设计中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同步更新、参与方不能很好地相互协调、施工过程不能可视化模拟,检查与维护不能做到物理与信息的碰撞预测等问题。,BIM,的发展,从,2DCAD,过渡到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建筑,3DCAD,,将是未来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46,可视化:,“,所见即所得,”,。,模型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可视,,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等整个建设过程可视,方便进行更好的沟通、讨论与决策。,协调性:,各行业项目信息出现,“,不兼容,”,现象。如管道与结构冲突,各个房间出现冷热不均,预留的洞口没留或尺寸不对等情况。,使用有效,BIM,协调流程进行协调综合,减少不合理变更方案或问题变更方案,BIM,带来的好处,2,世博奥地利馆管线综合,47,模拟性:,3D,画面的模拟,承包商用可视化方式,向业主展示其建设过程和承包商的建设优势,并在施工前,承包商通过过程再现,制定施工方案,它颠覆工程项目施工的“一次性”特性,BIM,带来的好处,48,BIM,带来的好处,模拟性:,能效、紧急疏散、日照、热能传导等的模拟,。,日照模拟,自然通风系统模拟,热能环境模拟,受风力及流体力学模拟,49,BIM,带来的好处,模拟性:,4D,(发展时间上)的模拟,50,BIM,带来的好处,模拟性:,5D,(造价控制上)的模拟,51,BIM,带来的好处,模拟性:,对地震人员逃生及消防人员疏散等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52,优化性:,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能对项目进行可能的优化处理,利用模型提供的各种信息来优化,如几何、物理、规则、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各种情况信息,给复杂程度高的建筑优化,可出图性:,建筑设计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综合设计施工图,如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等实用的施工图纸。,BIM,带来的好处,合理,优化,53,美国到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应用领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例:韩国buildingSMART协会组织的BIM技术体验培训;,美国EcoBuilding America会议组织,“,水族馆,”,系列小组会。,BIM,在国外的应用,施工阶段,运营管理,设计阶段,建后维护,BIM,BIM,BIM,BIM,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特点:,1,、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已受到广泛重视。大企业已经具备了,BIM,技术能力;,BIM,专业咨询公司已经出现,十分活跃,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提供有力支持。,2,、不再是将,BIM,应用于建筑工程局部环节。,例:,IPD,(,Intergrated Project Dilivery,)集成项目交付工作模式。,3,、应用软件已经比较成熟。,54,1,、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2,、南水北调工程,3,、香港地铁项目等中应用,2002,年,产生,BIM,理念和技术研究,2004,年,出现各种,BIM,为核心的专业应用软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基于,IFC,国际标准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对,BIM,数据标准,IFC,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出基于,IFC,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软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成本预测、施工优化、施工安全分析等下一代工程软件。,BIM,在国内的应用,55,BIM,相关软件,56,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应用,传统,人们用,2D,的方式来表达,3D,的建筑物,项目复杂性的加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系统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等,缩短工期的要求(,4D,),控制造价的压力(,5D,),BIM,在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当代,2D,到,nD,的表达模式,57,设计阶段,空间三维复杂形态的表达与数据共享,BIM,提供工程全部信息,将项目各阶段主要参与方都集中,做出项目空间三维复杂形态的表达。,虚拟建筑样机,提供建筑物精确的空间关系和数据,与其他,3D,建模不同。,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和更新各种图形和文档,自动协调更改关联变更相应的信息,信息共享同步,58,空间分析、体量分析、效果图分析,三维可视化表现方式,结构分析。利用工具软件创建,3D,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节能分析。能效分析与计算,节能?经济?,“,绿色,”,?,造价分析。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最大程度发挥业主资金的效益。,分析阶段,59,工序上分析。,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如,MS Project,,,P3,等)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可建性分析。进行安全、施工空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模拟分析,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问题,60,应用,BIM,整合现场,BIM,模型的虚拟建筑,+,实际的施工或管理现场,=,操控现场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场指导:,BIM,模型和,3D,施工图指导,现场跟踪:,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RFID,和互联网等技术,项目的,BIM,模型,保证施工期间不产生重大事故(火灾),提供准确、直观的,BIM,数据库。,施工阶段,61,施工阶段,62,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漫游,平面图,建筑模型,效果图,各种信息,各种媒体广告形式,相关软件,能耗、折旧、安全性预测,物业使用、维护、调试手册,物业变化前的原始信息,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建筑财务方面的信息,数字更新记录(完工情况、承租人或部门分配、家具和设备库存),可出租面积,租赁收入,部门成本分配的重要财务数据,。,营运阶段,63,提供直观、准确、高效的奥运村空间规划及设施、奥运村物资、设施数据库、资产管理及物流服务等信息。,如:以,BIM,为基础的,数据信息管理,“,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64,运营阶段的,BIM,应用,65,结束语,4,理想城市,BIM,新建筑电气技术,建筑行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挑战,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可视化三维数字仿真模拟的建筑信息模型,机会,各行业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共享,66,BIM,应用的另外一些不足之处:,BIM,标准的问题。,BIM,模型的版权问题。,BIM,模型管理问题。由谁来统一管理规范,BIM,模型?,BIM,问题,产业结构分散性,工程对象惟一性,工程信息复杂性,。,利益的冲突 资源不能完全的共享 项目工程参与方不能很好协调。,难定统一的,BIM,标准,67,BIM,的未来需要时间的磨合,先进的,BIM,理念和解决方案,中国建设行业的高效手段,BIM,面临的新一轮挑战:,BIM,如何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如何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BIM,的未来,联合国的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在,2030,年中国城市总人口会超过,10,亿。为了实现中国人的城市梦,国家将必须要建造大规模的城市居住空间、运输系统、道路网和解决随之带来的能源危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