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物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303837 上传时间:2025-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物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物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4 分,总计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 据统计,现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有 1000 多颗,若这些卫星都做圆周运动,地 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对于这些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大 B.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越大 C.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大 D.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越大 2 . 短道速滑接力赛上,“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 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如 图所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冲量大小等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 B.甲的机械能守恒,乙的机械能不守恒 C.甲的动量变化量大于乙的动量变化量 D.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3 . 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开始分别沿Ⅰ和Ⅱ不同的斜面由顶端 A 至底端 B,物体与两 种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不计路径Ⅱ中转折处的能量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沿Ⅰ斜面由顶端 A 至底端 B 时的动能大 B.沿Ⅱ斜面由顶端 A 至底端 B 时的动能大 C.沿Ⅰ斜面由顶端 A 至底端 B 时重力的功率大 D.沿Ⅱ斜面由顶端 A 至底端 B 时重力的功率大 4 . 如图所示,从距秤盘 80 cm 高度把 1000 粒的豆粒连续均匀地倒在秤盘上,持续 作用时间为 1s,豆粒弹起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变为碰前的一半。若每个 豆粒只与秤盘碰撞一次,且碰撞时间极短(在豆粒与秤盘碰撞极短时 间内,碰撞力远大于豆粒受到的重力),已知 1000 粒的豆粒的总质 量为 100g。则在碰撞过程中秤盘受到的压力大小约为(ꢀꢀ) A.0.2N B.0.6N C.1.0N D.1.6N 5 . 从计时起点开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额定功率保持最大速度 v 做匀速直线运 动,t1 时刻汽车受到的阻力变为原来的 2 倍。在计时开始到再次达到稳定速度的 过程中,则汽车的 v—t 图像可能为(ꢀꢀ) A. B. C. D. 6 . 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表面光滑的半球体,小球从半球体的最高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在小球滑落至水平面的过程中(ꢀꢀ)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小球一直沿半球体表面下滑 C.小球和半球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一直增大 7 .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 m 的小滑块 P、Q 通过铰链用长 为 L 的刚性轻杆连接,P 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杆上,Q 放在光 L 滑水平地面上,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 =30°。原长为 的轻弹簧水平放置,右端与 Q 2 相连,左端固定在竖直杆 O 点上。P 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时 变为 60°。整个 运动过程中,P、Q 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 力加速度为 g。则 P 下降过程中(ꢀꢀ) A.P、Q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1mgL 3 2 C.P、Q 的速度满足vP tana = vQ D.P 达到最大动能时,P 对杆的弹力等于 0 8 . 已知篮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篮球与地面碰撞后以 大小为 v0 的速度竖直弹起后到再次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以 v 表示篮球的速度, t 表示篮球运动的时间,Ek 表示篮球的动能,h 表示篮球的高度,则下列图像可能 正确的是(ꢀꢀ) A. B. C. D. 9 .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 然长度时物块位于 O 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 m,AB = a,物块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 O 点拉至 A 点,拉力做的功为 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 O 点到达 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 为 g。 则上述过程中( ) A.OA=OB B.OA<OB C.物块经过 O 点时,速度最大 3 D.物块在 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 - mmga 2 1 0.如图所示,弹性绳一端系于 A 点,绕过固定在 B 处的光滑小滑轮,另一端与套在 粗糙竖直固定杆 M 处的小球相连,此时 ABM 在同一水平线上,弹性绳原长恰好 等于 AB 间距。小球从 M 点由静止释放,滑到 N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P 为 MN 的 中点,弹性绳始终遵循胡克定律,则此过程中小球(ꢀꢀ) A.受到的 3 个力的作用 B.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在 P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在 MP 过程损失的机械能比在 PN 过程的大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60 分.非选择题要求写出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 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标明单位。 1 1.(15 分)如图为某实验小组利用气垫导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 置.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细绳两端分别与托盘(含砝码)和滑块(含遮光 条)相连,滑块在托盘的牵引下运动.已知光电门固定在的气垫导轨上,遮光条的宽 度 d,托盘(含砝码)的质量为 M,滑块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 (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① ② ③ 测出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 l 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绳与导轨平行 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将导轨调至水平 ④释放滑块,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t ⑤打开气源,将滑块移至光电门右侧某适合的位置 ( ( 2)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3)在滑块从静止释放到运动到光电门的过程中,若系统要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4)保持滑块和砝码质量不变,多次改变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 l,记录每次遮光条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结论,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 1 t 2 的遮光时间 t 及对应的 ,数据见下表 l(/ ´10-1 m) 1.00 2.00 3.00 4.00 5.00 t / ms 1 11.79 8.16 6.71 5.77 5.14 ( / ´104 s-2) 0.72 1.50 2.22 3.00 3 .78 t 2 1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 -l 图像 。 t 2 1 5)某同学根据“ -l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得出了“系统机械能守恒”的结论。你 ( t 2 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由 。 1 2.(8 分)如图所示,两个滑块 A、B 静置于同一光滑水平直轨道上。A 的质量为 m,现给滑块 A 向右的初速度 v0,一段时间后 A 与 B 发生碰撞,碰后 A、B 分别以 1 8 3 v0 , v0 的速度向右运动。求: 4 ( ( 1)(4 分)B 的质量; 2)(4 分)碰撞过程中 A 对 B 的冲量的大小。 1 3.(8 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光滑轨道 ABCD,其中 AB 是竖直轨道,CD 是水平轨道,AB 与 BC 相切于 B 点,BC 与 CD 相切于 C 点。一根长为2R 的轻杆两端 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均为 m 的相同小球 P、Q(视为质点),将轻杆锁定在图示位置, 并使 Q 与 B 等高。现解除锁定释放轻杆,轻杆将沿轨道下滑,重力加速度为 g。求: ( ( 1)(4 分)P 球到达 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4 分)P 球到达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1 3 4.(13 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足够长,顺时针运动的速度 v=4m/s,与倾角为 7°的斜面的底端 P 平滑连接,将一质量 m=2kg 的小物块从 A 点静止释放。已知 A、 P 的距离 L=9m,物块与斜面、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m1 = 0.5、 2 = 0.1,取重 力加速度 g =10m/s2 ,sin37°=0.6,cos37°=0.8。求物 块: ( ( ( 1)(4 分)第 1 次滑过 P 点时的速度大小v1 ; 2)(4 分)第 1 次在传送带上往返运动的时间 t; 3)(5 分)从释放到最终停止运动,与斜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Q。 1 5.(16 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光滑水平杆固定在竖直转轴上,小圆环 A 和轻弹簧 套在杆上,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竖直转轴和环 A,细线穿过小孔 O,两端分别与环 A 和小球 B 连接,线与水平杆平行,环 A 的质量为 m,小球 B 的质量为 2m。现使整个 装置绕竖直轴以角速度 ω 匀速转动,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缓慢加速后使整 个装置以角速度 2ω 匀速转动,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53°,此时弹簧弹力与角速度 为 ω 时大小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 g,sin37°=0.6,cos37°=0.8,求: ( ( ( 1)(5 分)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ω 时,细线 OB 的长度 s; 2)(5 分)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2ω 时,弹簧的弹力大小 F; 3)(5 分)装置转动的角速度由 ω 增至 2ω 过程中,细线对小球 B 做的功 W。 物理参考答案 1 1 .D 2.A 3.C 4.B 5.A 6.C 7. B 8.D 9.D 10.B d t ö2 1 æ d 1. (1) ③⑤②①④ (2) (3) mgl = (M + m)ç ÷ 2 è t ø ( ( 4) 2 mg 5)不同意,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 ( ) 才能得出该结论 M + m d 2 7 7 8 1 2.(1) m ;(2) mv0 6 mv = mv + m v B 【 详解】①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2 分) 0 A B 7 mB = m 解得 (2 分) 6 ②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I = Dp = m v ( 2 分) B B B 7 解得I = mv ( 2 分) 0 8 3 2gR 1 3.(1)2 gR ;(2) 2 【 详解】(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4 mgR = ´2mv2 ( 2 分) 2 解得 v = 2 gR (2 分) ( 2)当 P 球到达 B 点时杆与水平面的角度为 R 1 2 sinq = = 2 R 解得 q = 30o (1 分) 当 P 球到达 B 点时有 vQ cos30o = vP cos 60o ( 1 分) P、Q 系统机械能守恒 1 1 2 3 mgR = mvP2 + mvQ2 ( 1 分) 2 解得 3 2gR vP = (1 分) 2 1 4.(1)6m/s;(2)12.5s;(3)88J 【 详解】(1)由动能定理得 1 (mg sin 37° - m1mg cos37°)L = mv1 2 - 0 ( 2 分) 2 解得 v1 = 6m / s ( 2 分) (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2 mg = ma ( 1 分) 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由速度公式得 解得 - v = v1 - at1 t1 =10s ( 1 分) 匀速运动阶段的时间为 v 2 1 v 2 - (1 分) 2a 2a = t2 = 2.5s v 第 1 次在传送带上往返运动的时间 t = t + t =12.5s (1 分) 1 2 ( 3)由分析可知,物块第一次离开传送带以后,每次再到达传送带和离开传送带的速度大 小相等,物块最终停止在 P 点,则根据能量守恒有 1 Q = m mg cos 37°´ L + mv2 (3 分) 1 2 解得Q = 88J (2 分) 5 4w g 199mg 2 1 5.(1) ;(2)2mg;(3) 2 144w 2 【 详解】(1)当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ω 时,对小球 B 分析得 T1 cos37° = 2mg ( ( 2 分) T1 sin 37° = 2mw2ssin 37° 2 分) 解得 5 4w g s = (1 分) 2 ( 2)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2ω 时,设 OB 的长度为 s',则对小球 B 得 T2 cos53° = 2mg T2 sin 53° 2m 2 = ( w)2 s'sin 53° 5 2w g s' = (2 分) 1 2 设细线长度为 L,则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ω 时对圆环 A 满足 T1 - F = mw (L - s) 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2ω 时,对圆环 A 有 2 (1 分) T2 + F = m(2w)2 (L - s') (1 分) 解得 F = 2mg (1 分) ( 3)装置转动的角速度由 ω 增至 2ω 过程中,对小球 B 得重力势能变化量为 ΔEp = 2mg(scos37° - s'cos53°) ( 2 分) 动能变化量为 1 D Ek = ×2m éë(2ws'sin 53°)2 - (wssin 37°)2 ù (2 分) û 2 解得细线对小球 B 做的功为 1 99mg 2 W = DE + DE = (2 分) p k 144w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