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讲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97850 上传时间:2025-05-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讲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讲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讲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经典作家关于改造个体农民的设想,马克思在巴枯宁一书摘要中说,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的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2,列宁曾经设想,革命胜利后实行土地国有化,而不应再将土地交给农民个人占有,到那时,把各个大田庄建成示范农场,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他在病中口授的论合作制认为,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他指出,用组织合作社的办法,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造个体小生产的农业经济的唯一出路。但要达到这一目的,是相当困难的,“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他估计,在最好的情况下,(俄国)也要一二十年。,3,2、中共对合作社的认识与思考,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西北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讲到了合作社问题,赞扬陕甘宁边区的劳动互助,是边区发展生产力上的一个革命。他说,这样的改革,生产工具根本没有变化,生产成果不归公有而归私有,但人与人的关系变化了,是生产制度的革新,这是第二个革命(第一个革命是土改和“双减”)。11月,他在组织起来的演讲中指出,克服农民永远陷于穷苦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的集体化”,唯一的道路就是经过合作社。并说,在边区,我们现在已经组织了许多的农民合作社,还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会在将来发展为苏联式的被称为集体农庄的那种合作社。,4,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中指出,要达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一个时期的发展,发展公私近代化工业,制造大批供农民使用的机器,并将农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转为集体农场之后,才有可能。,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刘少奇作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讲话,在谈到如何团结小生产者时,他说,合作社是团结小生产者的最有力工具,合作社办得好,就是决定小生产者向背的关键,搞好了就巩固了对它的领导权。对此,毛泽东是认同的。,5,同时,时任合江省(辖黑龙江省东部,1945年设置,49年撤销)省委书记张闻天,为东北局写了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提出发展供销合作和生产合作,是发展农业、引导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途径。此件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不久,刘少奇在一次讲话中再次对合作社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他指出,关于合作社的重要性,列宁、斯大林都说过,中共过去没有系统地提出这个问题。现在应该认识到,没有合作社,无产阶级就不能在经济上领导人民,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这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是一个带决定性的问题。他还论述了国家经济与合作社经济的关系。合作经济是集体经济,它与国家经济相结合,建立同盟,就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6,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应谨慎、逐步地引导他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共同纲领规定,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为整个人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府应扶助其发展,并给以优待。,可见,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完成个体农业的改造,是中共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步骤。,7,3、合作化运动加快的原因:,第一,指导思想上把是否搞互助合作,看作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出现急躁冒进的根本原因。,第二,毛泽东的推动。批“小脚女人”、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规划合作社发展目标。在关于八大的准备工作中提出: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保守,提早完成我国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十五年、同时争取十年以前超额完成。,第三,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一方面对我国互助合作起了鼓舞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出现急躁冒进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好处说不完),第四,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也是加速农业合作化的重要原因。由农业提供积累,小农经济不可能,集体化为保证国家收购和积累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形式,集体化能加速生产发展,提高产量。,8,第五,在操作上,一是运动方式推进;二是手段上强迫命令。如湖北江陵西乡马一合作社,把14户不愿入社的单干农民同地主、富农一起训话,对仍然表示不愿入社的农民,提出五个苛刻条件:(1)你们不入社可以,但田里发生了虫害影响社里减产的时候,要负责赔产;(2)与社交错的田地,要换掉,以便社统一经营;(3)不准借社里的耕牛、农具;(4)社里要用你的田地修水利时,要服从社里的计划;(5)耕田的犁不准从社里的田埂上经过。,9,4.,评价,薄一波:农业合作化使中国广大农民彻底摆脱了小块土地私有制的束缚,走上了合作经济的广阔发展道路,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新时代;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的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奠定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培养了大批基层经济和行政管理人才。,梅斯纳:集体化既没有带来有些人所担心的经济灾难,也没有带来它的拥护者所期望的经济增长。有些集体农庄获得成功,有的遭到失败。总的来讲,农民的人均收入,从1950年直到70年代后期没有增加,但农民的确获得了收益,但不是收入统计所表示的收益,而是获得了较大的安全感,为贫困户和残疾人兴办了福利事业,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并且开始了农村工业化进程。,10,薛暮桥指出,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得太早,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应当有一个较长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宜匆忙消灭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而且社会主义改造原定15年完成,结果四五年就搞完了,把资本主义经济和绝大部分个体经济统统消灭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衡量一种经济成份有无存在的必要,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50年代的中国,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当时都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11,庞松等在滑轨与嬗变中提出,新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充分发展之后,再转入社会主义社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骤然而至的经济结构大变革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使中国广大城乡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私人经济绝大部分被消灭;组织起来的农民进行商品流通交换活动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而趋于萎缩;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愈来愈多地被纳入国家计划的单一轨道;曾经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环境下比较活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长期受到不合理的遏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缺乏相应的商品经济的条件而陷入停滞状态。”,12,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点,即从社会组织而言,改造使自然村落完成了到集体共同体社会的过渡,是一次重要的国家对乡村社会整合和社会重构,实现国家权力的下沉。,13,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对资和平改造的理论依据,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马恩有两种设想:一是对资本家实行直接剥夺,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二是用和平的“赎买”办法,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马克思曾多次对恩格斯讲,假如我们能用“赎买”的办法摆脱资本主义私有制,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了。,14,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提出,根据资本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态度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即对既不肯接受任何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想实行任何妥协,以投机和收买贫民等方法来破坏苏维埃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向文明的资本家即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对他们进行赎买。,15,在党内,较早提出对资本家“和平赎买”的是刘少奇。在建国前他就提出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的政策是要不得的。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要犯“左”的错误。他认为与民族资产阶级还可以搭伙1015年,如果民族资产阶级过早消失了,消灭了,以后你还要把他请回来。1949年4、5月,他在天津调查研究,认为要贯彻公私兼顾政策。必须主动联合资本家,主动同他们合作。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今天还不能废除。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发展是进步的,对国民经济、对工人都是有利的。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要加以保护,对危害者要制止。,16,关于过渡的方式,他说,中国可以不采取苏联、东欧推翻资产阶级的流血方式,而采取民族资本家“与我们一起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资本家将来可以把工厂企业交给国家,国家不是没收,而是给以代价,还可以发给高薪,请资本家继续办厂。可见,他已经考虑到“和平赎买”的办法了。,17,(二)和平改造的可行性,一是必要性。政治上,有利于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经济上,私营工商业虽与公有制经济有矛盾,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对抗性的,但它也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和平改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震荡和经济损失。,经营管理上,民资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才能为国家建设服务,还可以培养更多技术人才、熟练工人及其他管理人才。,18,二是可能性,其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实行和平改造的根本保证。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运用政权的力量,采取适宜的政策。,其二,巩固的工农联盟,使民族资产阶级被彻底孤立。,其三,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确立了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了物质基础。,其四,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经过各种斗争的教育,以及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市场机制逐渐失去效用,这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阶级,已无存在的合理性。他们认识到,只有接受改造之一途。,其五,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正确政策。,19,(三)和平改造的进程,第一阶段:1953年及以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与资方发生外部联系),第二阶段:19541955年,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就是在原有的私营企业中加入国家的公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和国家共同所有,国家派遣干部,负责对企业的领导管理。1954年7月,中财委制定了基本精神是确立社会主义成分对合营企业的领导地位,同时保护资本家的合法权益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20,暂行条例规定:合营企业不是普通的合股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直接领导下的半社会主义企业。公方居领导地位;私方代表在公方领导下合理行使职权,恪尽职责,公方代表应重视私方代表的意见,对违法行为进行斗争;对企业原职员尽量使用,发挥所长,应爱护技术人员和专家;吸收工人代表参加管理;私股的股息、红利加董事、经理和厂长的酬劳金,共占企业年利润的25%左右;合营企业董事会是公私方的议事机关,应定期对企业经营、盈余分配及公私关系等进行协商。(由外部深入到内部),21,利润分配上是“四马分肥”:所得税占34.5%,公积金占30%,职工福利占15%,资方红利占20.5%。,第三阶段:1956年掀起高潮,即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把资本家的企业清产定股转归国家,实行定息制,年息5厘,从1956年元旦算起,原定7年,后延长3年,66年9月取消。其间政府共付给资本家定息11亿元,付给资本家工资8.5亿元,“四马分肥”时资方利润约13亿元。这样,政府以32.5亿元(也有说是34.1亿)“买了一个阶级”。,22,(四)改造中不同阶层的心态:,第一类,中上层中长期与政府合作的资本家,他们认为改造是大势所趋,不走也得走,自己“先走一步”,争取主动,“自己走吧,何必让人用鞭子赶呢”,“晚合不如早合”,合营“可以当国家干部”。,第二类,中小企业家,他们自称是“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合作化“没有我的事”,公私合营“没有我的份”。,23,第三类,小业主,认为总路线与己无关,手工业搞合作化还可以干几年。万一没有出路,可以敛起棉袄打倒轮,再当工人。,第四类,商业资本家,怨天尤人,非常不满。认为国家待遇不平等,前途“黑漆一片”。有的资本家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2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