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九章 医院感染管理,成都医学院 吴泽全,1,第九章 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节 医院感染概述,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第三节 医院感染监测(自学),第四节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第五节 用药感染控制(自学),2,3,第九章 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节 医院感染概述,一、医院感染发展史,医院感染是伴随医院产生和发展的。分三个阶段:,细菌学前时代,细菌学时代,抗生素时代,4,(一)细菌学前时代,原始的消毒灭菌方法,英国人,南丁格尔,近代护理学创始人,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通过建立医院管理制度,采取,隔离感染病人,、操作,戴橡皮手套、病房通风、清洁卫生,等,4个月以后伤口感染率显著下降、死亡率由50%2.2%。以其生日“5、12”作为国际护士节以纪念她。,霍姆斯与塞麦尔韦斯,在19世纪中叶发现产褥热的特殊现象,是解剖尸体医生未洗手消毒处理产妇,细菌传播造成感染,漂白粉洗手措施显著降低死亡率。此阶段人们尚未认识到疾病的感染与微生物的关系。,5,(二)细菌学时代,法国微生物家,巴斯德,(1822-1895)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采用加热消毒可减少其数量。,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1827-1912)首先阐明细菌与感染的关系,认识到感染来自微生物传播,并提出预防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性。,早期使用,石炭酸消毒,,以后人们不断寻找更好的消毒方法,,高压蒸汽消毒灭菌,等,逐步进入,无菌手术时代,。,6,(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1、散发为主 多为内源性感染病例;,2、流行相对较少 多有外源性感染存在;,3、偶有暴发 多系外源性感染所致;,4、医院、科室感染率因医院、季节、地域、基础病种不同而有差异。,9,三、医院感染分类,(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医院感染分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1、,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自身菌群,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菌群失调等。有效控制和预防难度大。,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病人家属、医院环境。可以通过消毒、灭菌、隔离等切断传染途径的措施加以控制与预防。,(二)按感染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12 大类。,(三)按病原体分类,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10,四、医院感染现状,(一),医院规模越大医院感染越多,(二)医院感染重点发病科室:内科、外科、儿科,(三)主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外科切口、泌尿道、胃肠道,占60%,(四),重点人群,:肿瘤科病人、血液科病人、内分泌科病人、免疫疾病类病人,11,12,五、医院感染的危害,(一)危害人群健康,(二)降低医院工作效率,(三)造成资源浪费,(四)妨碍先进技术发展,13,六、医院感染的原因,(一)危险因素变化增加医院感染的可能性,1、医院诊疗水平提高,伴随感染几率增大。,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2、病原体变化:G+菌感染减少,G-菌感染增加。,3、病原体耐药性增强,4、医院带菌者增加,(二)观念淡漠,(三)管理制度不健全,感染知识缺乏,(四)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不健全,14,七、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体系,以监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15,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国家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材P18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6,二、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一)1988.11卫计委关于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二)1989年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感染发生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漏报20%。,17,(三)医院感染管理体系:,P182,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18,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医工科、总务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3)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订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4)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召开。,20,3、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教材9条),(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及部门规章,,拟订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全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2)协助教育处进行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21,22,23,24,(4)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制定,控制措施并监督措施的实施,。,(5)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药事管理委员会拟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规章制度,,督促相关科室认真落实,并组织检查。,及时掌握本院耐药菌的动态,。,(6)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购入环节中的相关证件及产品包装进行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7)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监控的,专题研究,。,(8)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定期向全院通报,。,25,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教材8条),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26,(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7)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27,28,三、消毒隔离制度,(一)国家法规,1、,1987年,卫生部首次颁布消毒管理办法;,2、,1991年,生部修订颁布消毒技术规范;,3、,1992年,8月31日修订发布消毒管理办法;,4、,2001年,12月29日卫生部再次修订颁布消毒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2年8月31日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5、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29,(二)消毒,1、,概念,:,消毒,(disinfection)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除芽孢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其目的是防止疾病传播。,30,2、分类,(1)按照消毒作用水平:,高效消毒,(high-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包括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intermediate disinfection):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low-level disinfection):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灭杀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太和新洁而灭等。,(2)根据消毒目的:,医源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疾病传染源的场所消毒。,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31,32,3、灭菌,灭菌,(sterrilization)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环境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33,4、,消毒灭菌原则,:,(1)使用合格的器材与药剂;,(2)选择适宜的方法;,(3)保证消毒灭菌的剂量;,(4)注意影响效果的其他因素;,(5)加强效果的监测;,(6)防止再污染。,34,四、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一)根据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3040,的医院感染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以及护理管理有关。,(二)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主要措施,1、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管理;,3、提高和发挥,护士长,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能力。,35,36,37,38,五、医院感染的教育与培训,(一)医院感染的培训;,(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三)消毒灭菌制度及措施培训。,39,40,第三节 医院感染监测(自学),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重点掌握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罹患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医院感染病死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41,第四节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一、抗菌药物的概念,(一),抗菌药物,=抗生素+化学抗菌剂,(二),抗生素,:抗生素是由微生物(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些特异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可以人工合成。,42,二、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病原菌不明,任意投用抗菌药。,1、用药指征把控不严,2、未做药敏试验,3、凭经验使用,(二)对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1、药物选择、给药时间、剂量、途径不合理。,误区:新药作用好。,2、认为加大剂量科增加疗效。,3、认为静脉用药比口服好。,4、给药时间把握不准。药代动力学知识遗忘,半衰期不清,(三)擅自扩大预防用药指征,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使用,(四)滥用广谱抗菌药 导致耐药性的出现。,43,三、抗菌药物增加患者的易感性,(一)抗菌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二)抗菌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三)抗菌药物对,人体微生态,的影响,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四)抗菌药物治疗中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产生耐药菌株,耐青霉素金葡菌,44,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一)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二)监测疗效,及时调整,(三)减少预防用药,(四)慎重联合用药,45,第五节 医院感染控制(自学),注意:,教育培训是基础工作;,纳入,“三基”,教育与培训;,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标。,46,47,48,本次课小结:,1、掌握,:基本概念:医院感染、消毒、灭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罹患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医院感染病死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抗生素。医院感染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危害。,2、熟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及职责,消毒灭菌原则,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3、了解,: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49,课后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医院感染、消毒、灭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罹患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医院感染病死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抗生素。,2、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及职责?,3、消毒灭菌原则?,4、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下一次课 第十章 医院科教管理,50,谢谢!,5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