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PICC置管换药及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邢秀梅,PICC,换药操作流程,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一次性换药包(内有治疗巾一块,无菌手套,酒精棉球3个,碘伏棉球6个,6cm9cm纱布2块,无菌镊子2把),、无菌透明贴膜、卷尺、胶布、可来福接头、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2ml肝素盐水(10ml注射器抽取)。,操作步骤:,1.查对。,2.评估:穿刺点局部和周围皮肤肿胀情况以及导管位置。,3.测量臂围,并与原资料核对。,4.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臂围测量:手臂外展,90,,通常,在肘上,10cm,(四横指),如果周长,增加,2,厘米或以上,这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医生应特别注意。,危重病人需要测量双上肢臂围对照,5.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协助病人移向对侧。,6.拆除原有贴膜(由下往上)。检查导管刻度以及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物,局部有无肿胀疼痛。,7.检查并打开换药碗,铺无菌巾于手臂下,戴手套,将袋内酒精、碘伏棉球移到换药碗内,取一块纱布包裹正压接头处。,8.穿刺点消毒:用酒精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避开穿刺点和导管,),先三遍酒精,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再顺时针;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球螺旋消毒3遍(方式同酒精消毒),并在穿刺点处停留稍许。范围上下直径20cm、左右至臂缘。最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正压接头之间的导管,上下各一遍。,9.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有无移位、脱出或进入体内,将体外导管以S,或,U,形摆放,,脱手套。,10.检查透明贴膜,待消毒剂自然干时,应以无张力性粘贴。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全部体外部分导管,下方边缘固定到圆盘的中下部位,胶布以蝶形交叉固定导管,最后用长条胶布贴于贴膜下方边缘处。,PICC术后更换敷料的原则,a、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b、穿刺时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c、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72小时更换一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d、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e、所用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常见并发症,1,穿刺点渗血,静脉炎,感染,穿刺局部疼痛,导管脱出,2,3,4,5,6,导管堵塞,一、导管堵塞,1、导管打折。,2、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3、输入过高浓度的药液。,4、血栓形成。,预防:,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2、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正压封管。,3、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先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再行封管。,4、未输液时每23天封管一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处理:,1、,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2,、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肝素钠溶栓的方法:,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的方法,用物准备:,0.9%,NS100ml,20ml,注射器,1,支,1ml,注射器,1,支,三通,1,个,尿激酶浓度:,10,万单位的尿激酶加,20ml,生理盐水,(5000u/ml),正确连接注射器和三通,溶栓方法示意图,-1,溶栓方法示意图,-2,20ml,注射器回抽,溶栓方法示意图,-3,尿激酶负压吸入,溶栓方法示意图,-4,30,分钟后回抽,20ml,注射器,溶栓方法示意图,-5,再通后连接输液,溶栓治疗的观察,1、注意有无继发出血症状、皮肤黏膜的出血、注射部位的青紫血肿。,2、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头疼、头晕等症状。,二、穿刺点渗血,1、穿刺针过粗。,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3、穿刺部位过度活动。,预防:,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2、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处理:,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三:静脉炎,1、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2、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3、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4、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诊断标准:,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预防:,1、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头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2、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3、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纱布4层湿敷,34次/d,30min/次。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4、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5、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四:感染,1、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2、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周围皮肤被感染。,预防:,1、置管前局部彻底消毒,治疗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2、定时消毒伤口并更换无菌敷料,每周23次用碘伏换药可有效预防感染,更换肝素帽应每周一次。,3、液体输入前严格检查,核对质量有效期。,处理:,1、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给予外用抗生素外敷,直到痊愈。,2、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五:穿刺局部疼痛,主要原因是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经局部反复穿刺后置管成功,对血管和局部组织损伤后引起。,预防与处理:,1、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紧张情绪,取得良好的配合。,2、行局部热敷、术肢活动和按摩以使血管尽可能充盈,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3、如经多次穿刺,置管后行理疗,必要时可外涂扶他林乳剂,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酌情应用安眠药。,六、导管脱出:,1、主要是由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定不牢。,2、更换敷贴时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预防与处理:,1、妥善固定导管,告知病人穿刺肢体勿频繁活动。,2、定期检查并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3、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除。,导管维护要点:,1、按时,2、禁止负重,3、避免测血压、静脉穿刺,4、防潮、防压,5、禁止拔除,谢谢,观赏,Office,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