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信息化与电子政务.ppt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0296404 上传时间:2025-05-19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信息化与电子政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本文档共89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赵小凡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第,*,页,*,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推广应用组 副组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 员,赵 小 凡,研究员,地址:100017,北京市,1720,信箱,(,西长安街,10,号,),电话:8308 7446/7441传真:8308 5454,电子信箱:xfzhao21cn,.,net,Department of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Promotion,State Council Informatization Office,P.R.China,Xiaofan Zhao,Professor,Deputy Director-General,P.O.Box 1720,Beijing 100017,P.R.China,Tel:(+86-10)83087446 Fax:(+86-10)83087446,E-Mail:xfzhao,热 烈 祝 贺,CANS2002,隆 重 开 幕,国 家 信 息 化与电 子 政 务,5/19/2025,赵小凡,个人观点,谨供参考,Informatization and E-Governance in China,5/19/2025,Xiaofan Zhao,邓小平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984年9月,为经济参考题词,江泽民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1991年,朱镕基指出:,2000年10月9日(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的说明),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14届5中全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江泽民在15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党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0年10月11日,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二、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0年10月11日,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二、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五、,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建议总论:,高度,广度,大思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力度,力度,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面向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深度,(应用、信息资源、人才教育),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健全国家公共信息网。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和综合管理。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深度,(基础设施、法规、安全),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信息产业。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和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市场对各类信息产品的需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深度,(信息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一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第二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三章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四章 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五章 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第六章 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一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第二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三章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第四章 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五章 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第六章 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第七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布局和结构,(第二节),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组织实施城镇化、科技和教育、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水利、能源、交通、西部开发、信息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点专项规划时,中央政府将在关系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或直接投资建设一批重大工程,确需中央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资金纳入中央预算。,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组织实施城镇化、科技和教育、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水利、能源、交通、西部开发、信息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点专项规划时,中央政府将在关系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或直接投资建设一批重大工程,确需中央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资金纳入中央预算。,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交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24字方针,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4个方面的重大工程,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产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实施要求,加强统筹协调,不能各行其是,突出重点,,EG,、,EC,、企业信息化,积极而稳步推进,讲求实效,勇于创新,提高竞争力,吸收国外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主要战略任务。,12,月,10,日,,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主席,以抓信息化工程为重点,,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提出“,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成立吉通公司和联通公司,我国通信领域首次引入竞争,电信改革拉开序幕,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993年,1,月,13,日,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20,多个部委组成,,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确立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信息化在各领域、各地区,形成强劲发展潮流,确立国家信息化定义、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提出信息化建设的二十四字方针、八条原则,制订一系列促进信息化的政策和发展规划,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996年,4,月,18,日至,21,日,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国的信息化工作,从解决应急性热点问题,逐步转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有组织、有计划,遵循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发展,绝大部分省区市、部委局办,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体系,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997年,3,月,,根据九届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信息产业部,设立,信息化推进司(国家信息化办公室),邮政与电信分离,电信政企分开,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998年,12,月,23,日,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任组长,设立,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中国网通公司成立,中国电信集团改组,中国联通公司重组,通信领域进一步打破垄断,竞争格局逐步明朗,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999年,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成立,中国联通公司上市,中国铁道通信公司成立,发布,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站登载新闻管理办法,、,BBS,管理办法,等法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2000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五计划,8,月,2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新组建,,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任组长,10,月,,电信体制改革的新方案,11,月,,中国加入,WTO,12,月,2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2001年,2,月,8,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2,月,27,日,,在中南海,举办国务院及各部委主要领导参加的“电子政务”科技讲座,5,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司局级领导参加的,3000,人,“,电子政务”科技讲座,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7,月,27,日,,全国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2002年,中国信息化领导和办事机构的变迁,日期,信息化领导机构,级别,1993-12,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副总理,1996-01,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总理,1998-03,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司,1999-12,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总理,2001-08,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总理,2001-08,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部,总理,副总理,部长,副部长,司长,无,中国信息化领导和办事机构的变迁,国 务 院,中共中央,国 家 信 息 化 领 导 小 组,综合组,政策规划组,网络与信息安全组,推广应用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国 务 院 信 息 化 工 作 办 公 室,推广应用,专业委员会,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政策规划,专业委员会,专家委秘书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7,+,人),组长:,朱镕基,副组长,(6,人,),:,胡锦涛、李岚清、丁关根、吴邦国、曾培炎,成员,(20,人,),:,马 凯、吴基传、李荣融、徐冠华、刘积斌、项怀成、贾春旺、徐永跃、石广生、刘云山、徐光春、赵启正、李传卿、石宗源、毛林坤、徐小岩、陈至立、戴相龙、,+,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任务(3项),审议,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宏观,规划,、有关,法规,草案和重大,决策,;,综合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协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01-12-25,推进国家信息化的方针(5条),第一,,面向市场,需求主导,讲求实效。,第二,,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第三,,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推进国家信息化的方针(5条),第四,,既要培育竞争机制,又要加强统筹协调。要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制止重复建设。,第五,,既要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又要加强自主研发,促进产业发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02,年信息化主要工作(7项),重点抓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抓紧修改“十五”信息化规划;,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创造发展电子商务需要的环境;,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02,年信息化主要工作(7项),研究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总体框架;,搞好信息化试点;,对关系信息化全局的问题开展调研。,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2002-07-03,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朱镕基强调:,加快信息化建设,必须以规划为指导,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发展重点,务必注重实效,防止重复建设,切实打好基础,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电子政务-目的,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加强有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推动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电子政务-“十五”的目标,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人员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取得重要进展。,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统一规划和标准,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从实际出发,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不搞“花架子”,绝不能“刮风”。,体现改革精神,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5人),主任:,曾培炎,副主任:,曲维枝、刘 鹤,综合组,(,5,人),政策规划组,(,5,人),推广应用组(,5,人),网络与信息安全组(,5,人),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政策建议,。,督促检查并协调推进,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议的执行,研究国家信息化的协调机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职责(8项),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法规、标准,及相关,政策,的起草工作;组织协调,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职责(8项),参与涉及全局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协调与审议,;,组织规划,政府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促进跨行业、跨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网的,互联互通,。,协调,信息网络规划和实施中的,问题,,防止重复建设,,促进,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职责(8项),协调完善,与信息化相关的,统计调查制度,,推进信息化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参与信息化相关的重要,国际合作与交流,。,承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职责(8项),推广应用组,主要职责(5项),参与,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协调和审议,协调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跨部门的业务,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促进跨行业、跨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网的,互联互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主要职责(5项),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信息化应用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38人),主任:,刘 鹤,副主任:,吴敬琏、周宏仁、何德全,政策规划专业委员会,(,13,人),主任:吴敬琏,推广应用组专业委员会,(,12,人),主任:周宏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12,人),主任:何德全,秘书处,(,12,人),秘书长:王渝次,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信息资源,信息网络,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工作,组织、协调、指导、推动,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制定规划,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协调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试点、示范,教育、培训、宣传、普及,电子政务(服务、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1997年:24字,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2000年:24字,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2002年:24字,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1994年:16字,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领域信息化,Sector,区域信息化,Region,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社会信息化,Society,政府信息化,Government,城市信息化,City,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社区家庭,Community,&Home,中国国家信息化,National Informatization,分类,重点,当前我国信息化的分类,一、,领域,信息化抓好典型(,政府,),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二、,区域,信息化突出重点(,城市,),在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导下,因地制宜,三、,企业,信息化讲求实效(,电子商务,),结合两个转变和企业结构调整,四、,社会,信息化注重服务,(,社区、家庭、个人,),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当前我国信息化的分类,当前推进国家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政府信息化是表率,企业信息化是基础,社会信息化是方向,电子商务是重点,信息安全是前提,法律法规是保证,组织机构是关键,1、业务系统,办公业务,宏观经济,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财工程,金融监管,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金审工程,金盾工程,社会保障,金质工程,金农工程,金水工程,2、信息资源基础信息库,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电子政务重点任务模型,金社,社保低保,社会稳定,金农,农村、农民、农业,金盾,社会治安,金质,市场监管,金水,水利资源,金税,政府财政,金关,金融,金财,金审,公文,办公事务,财务,人事,后勤,党务,人口,信息库,机构,地理,经济,资源,政府网站,公众服务,呼叫中心,信息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领 导 决 策 支 持 系 统,3、电子政务网,电子政务内网,互连各部委和,47,个副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其他办公和对社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一期工程,4、公共服务,5、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6、电子政务标准体系,7、公务员培训和考核体系,8、电子政务法规和制度,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稳步推进,不搞重复,同一网络平台,规范试点,保证资金,做好项目管理,创造外部环境,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电子政务提高效率,B,数字北京网上审批系统,劳动,保障局,公安局,工商局,外经委,计委,地税局,房土局,网上查询,下载表格,填表上传,跟踪状态,互联网,名称预审,验资,工商登记,意向,合同,章程,立项,可行性,登记,报税,房屋,土地,人员登记,社会福利,备案,刻章,传统,网上,比例,步骤,19,4,5:1,次数,57,3,15:1,天数,95,20,4:1,中关村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电子政务的服务模式,地理分散,跑“部”办事,审批基建项目需要盖,175,个章、,480,天,传统式,业务,地理集中,多个窗口,按部接活,后台审批,一厅式,服务,逻辑集中,超链转接,按部接活,后台审批,一站式,服务,业务分类,集中接活,并行审批,无站式,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生命周期,提供全程服务,个性化,服务,每人一个“标识号码”,用于所有信息系统,昆明,北京,西安,郑州,南京,广州,杭州,苏州,上海,成都,按照人的生命历程提供全程服务,99,重庆,婚姻,出生,教育,银行,住房,医疗,子女,退休,工作,出国,纳税,去世,互联网,停 业,供应链,进出口,环 保,雇 用,统 计,财 务,纳 税,寻址落户,公司启动,互联网,100,银 行,技术更新,每个企业一个“标识号码”,用于所有信息系统,按照企业的生命历程提供全程服务,信息化试点,税务与海关等业务系统互联,海关与质检业务系统电子通关,银行卡跨行异地存取,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近期工作计划,信息化试点,市场监管(防伪),政府网上审批,网络媒体,信用体系,数字图书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近期工作计划,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与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合作,培训多门类、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将信息化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考核体系,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信息化课,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近期工作计划,信息化宣传普及,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普及信息化知识,主办、支持有关活动,如研讨、座谈、论坛、展示、竞赛,与新闻媒体合作,建立国家信息化网站,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近期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信息化调查研究,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结合的途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推进三网融合的措施和途径,信息化法制和政策环境,中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近期工作计划,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办公、设计、制造、管理等,(,信息化,提高产品档次,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系统集成承包,应用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监理、评估,提供运营服务,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联网的个性化服务,推进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思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发展,观念:,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理论:,新经济,信息化指标体系,体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组织机构,机制:,面向市场、重在应用,技术:,信息、通信、软件、,200,多年前,英国抓住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工业革命的机遇,一度称霸世界,成为“日不落国”,100,多年前,美国抓住了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列强”之一,参与瓜分世界,50,多年前,美国再次抓住了以半导体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超级大国,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辉煌,为人类做出了值得骄傲的贡献,由于社会腐败,没有抓住,200,多年前、,100,多年前和,50,多年前的机遇,使得中华民族在近代饱受列强的欺辱,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国内外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形势。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总方针。,以工业化思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完成了第一个至第九个五年计划。,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基本上建成了现代工业基础,有效地支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此基础上,我国自主研制了“两弹一星”,确立了我国的大国地位。,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工业化,使我国从穷国、弱国发展成,大国,只有,信息化,才能使我国发展成为,强国,我们必须不失时机,抓住信息化机遇,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国策,使中华民族再次腾飞,机遇与挑战共存,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抓住历史机遇,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加快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再经过50年的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国家信息化的思路,中国信息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发行,推荐,祝,CANS2002,圆 满 成 功,谢谢!,Thank you!,Department of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Promotion,State Council Informatization Office,P.R.China,Xiaofan Zhao,Professor,Deputy Director-General,P.O.Box 1720,Beijing 100017,P.R.China,Tel:(+86-10)83087446 Fax:(+86-10)83087446,E-Mail:xfzhao,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推广应用组 副组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 员,赵 小 凡,研究员,地址:100017,北京市,1720,信箱,(,西长安街,10,号,),电话:8308 7446/7441传真:8308 5454,电子信箱:xfzhao21cn,.,net,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