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定义,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艾条灸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柱形艾条,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艾卷灸,艾条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行气活血、消肿散瘀,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痛、,等,艾条灸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悬起灸(熏灸)。将艾卷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卷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1、是将点燃艾卷相对固定在距穴位23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稍红晕为度。,2、温和灸在距离上要由远而近,但要以患者自觉能够承受为度。而对小儿施行温和灸时,则应以小儿不会因疼痛而哭叫为度。,3、温和灸应注意周围环境的温度,以免因袒露身体而致伤风感冒。,4、施灸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通过施灸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回旋灸,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衡回旋往复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一般可灸20-30分钟,。,核对体位,再次核对相关信息,体位舒适合理,5,定位,显示定位方法同时口述取穴方法,8,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体现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手法,9,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温和灸:距离2-3cm,5-7分钟,回旋灸:距离2-5cm,10分钟,雀啄灸:,距离:3cm,20-30分钟,8,以患者感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时间合理,5,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灸毕,灸后将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交代注意事项等。,3,整理,整理床单元,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6,评价,询问患者自我感觉,目标达到程度。,3,洗手,六步洗手法(点到为止)按要求记录及签名,5,终末,评价,施灸部位准确度,皮肤情况良好,操作熟练轻巧,灸法正确,8,艾灸时需要注意的事宜,1、艾灸的顺序:应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先阳经后阴经。,2、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3、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5、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艾灸的禁忌症,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症,如高血压危象、高热、肺结核晚期、大咯血、严重的贫血、急性传染病者,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者、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腰骶部、腹部不宜施灸。,3、颈部、颜面部及大血管处、粘膜附近不宜施灸。,病证及选穴,1、胃痛:足三里 中脘 天枢 关元 合谷,足三里,又名下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中脘,中脘 又名,太仓,,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之交会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功能:调理胃气。,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天枢,【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取穴】仰卧位,在脐中(任脉之神阙穴)旁开2寸处取穴,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功用】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关元,【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合谷,取穴方法 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疾病,合谷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这里顺便提及一下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腰痛,腰阳关 肾腧 环跳 委中 大肠俞,腰阳关,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腰部怕冷症非常显效。此外,此穴可配合督脉俞穴来主治神志、热病及腰骶、背、头、颈局部疾病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大肠俞,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疾病,腹胀,泄泻,便秘,腰痛。,肾腧,肾腧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左右各一个,环跳,位置:足少阳胆经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功用,祛风化湿,强健腰膝,委中,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肩周炎,肩髃 肩髎 肩贞 臂臑 曲池,肩髃,【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瘾疹。,肩髎穴,定位】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胁肋疼痛。,臂臑,【取穴方法】,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主治病症】,1.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2.其它: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曲池,取穴方法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肩贞,取穴方法,肩贞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主治疾病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落枕,风池 落枕 肩井 天宗 曲池,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落枕,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肩井,肩井穴在肩胛骨与锁骨中间,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主治病征:,天宗穴,的主治病征为: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疗肩部疾病等。,膝关节痛,梁丘 血海 鹤顶 足三里 阴陵泉,梁丘,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主治症状: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怯寒症。,血海,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血海穴简便取穴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鹤顶,鹤顶穴,定位,在膝上部,屈膝,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功用,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主治,膝痛、腿痛、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阴陵泉,取法,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谢谢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