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红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橙色,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黄色,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蓝色,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目,的,1.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2.快速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3.维护社会秩序和增强公众健康意识,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程序,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2)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系统。,(5)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储备。,(6)对公众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教育,增强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程序,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控制处理措施,(1),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3)组建强有力的突发事件控制队伍。,(4)采取控制事件扩散蔓延的紧急措施。,(5)开展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研究。,(6)保障相关医疗物资和其他相关物资的供给。,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一、重大中毒事件,1、食物中毒事件,2、急性职业中毒事件,3、化学品泄漏事件,4、环境污染事件,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比较著名的食品安全事件,1、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广州管圆线虫病,确诊70例,2、上海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3、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一些红心咸鸭蛋被查出含有苏丹红事件。,4、上海多宝鱼事件,查出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含有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5、还有口水油、吊白块、陈化粮、毒猪油、人造蜂蜜等事件,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二、重大传染病疫情,1、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肠道传染病疫情,3、新发传染病疫情,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三、核和放射突发事件,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四、重大灾害事件,1、地震灾害,2、洪涝灾害,3、旱灾,4、热浪,5、火灾,6、重大交通事故,7、台风,8、爆炸事故,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五、其他事件,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核、化学、生物恐怖事件,3、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2)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3)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4)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第三部分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2、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3、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4、医院感染爆发事件,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概念:群体性心因反应是一种与刺激、功能丧失或者改变有关的群体精神性反应,没有相应的器官结构或者功能的变化,疾病症状或者体征可在聚集的人群中迅速扩散,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也称作“流行性癔病”、“群体精神性疾病”、群体性癔病、群体社会性疾病。,因为表现为群体发生、聚集倾向、暴发流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之一,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流行特征,1、发生事件和地点高度集中,2、发病在相互熟悉、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中,3、有明确的诱因(食物异味、预防接种、考试紧张、受到训斥、鬼神传说等),4、潜伏期短,5、发病曲线非单峰分布,6、症状消失时间快,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流行特征,7、未接触病因者也发病,8、目睹首发病例后发病,9、听说事件后发病,10、尚未发病者因家人或者老师追问有无不适后发病,11、新闻报道或者社会风传后发病,12、组织者、实施者有鼓励不要害怕等暗示性语言,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流行特征,13、女性为首发者,14、患者多数为女性,15、预防性服药或者接种的同批次药物或者疫苗在其他地点接种后无同样反应,16、患者发病顺序和服药或者接种疫苗的顺序不一致,17、禁止了发病原因后仍出现发病,18、发生地一般为乡村、山区或者偏远地区,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处置和治疗,1、隔离患者:分散处理,分类管理,2、消除紧张性情绪环境:消除不良暗示,3、对症治疗: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要对症治疗,4、心理治疗:主要的,5、着重治疗关键患者:影响力较大的患者具有榜样作用,6、现身说法:让痊愈患者传授经验,7、争取家人配合:由家长劝说效果更好,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概念: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分类:,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合症,不明原因五大类,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种类,1、疫苗反应: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在正确接种时诱发的反应,2、实施差错:由疫苗储运、准备或者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的事故,3、注射反应:因受种者对注射的恐惧和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者心里反应,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在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5、不明原因:发生原因难以确定,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概念:,1、药物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如青霉素过敏,2、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事件。但未必与药物有因果关系,因此必须经过评估。,3、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一般是指同一地区、同一使用单位的健康人群、在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批号的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超过10人或未预料的不良反应人数超过2人的情况。,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常见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原则,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一旦发生,除了要求患者停药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还必须与医疗部门通力合作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不良反应的种类确定相应的治疗和处理,还要注意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及时发布合理用药指导,以免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概念: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是医院感染。,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调查步骤,内容主要有:查找病例、查明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集运送标本、采取应急的治疗和控制措施,步骤:核实感染信息;确定病例的定义;提出初步假说;确定调查目标。,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感染流行暴发预防措施,1、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2、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4、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如消毒及无菌操作、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器械设备的管理等,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7、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8、开展对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名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但又暂时不能明确病因的疾病。它可能是新出现的传染病、中毒,或由其他已(未)知因素引起的用常规手段难以诊断、且无法解释清楚的群体健康危害事件。,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1、社会影响大,极易引起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关注,造成公众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如处理不当可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及经济发展。,2、处理难度大,无诊断方法及有效治疗手段,难以采取有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措施。,3、现场调查处理工作复杂。人员不配合现象,4、还涉及责任追究、法律诉讼、多部门配合等问题,3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1、核实爆发诊断,2、建立病例定义,3、核实并确定病例,4、描述性分析,5、建立假设,6、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分析、检验并验证假设,7、执行控制措施,8、撰写调查报告,3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突发事件疫情,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小时内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小时内报告,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2小时内报告,省级人民政府,立即报告,国务院,1小时内报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4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的颜色标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一)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三)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谢谢,4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