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临床生物安全,陆家海 教授,公共卫生学院,201,6.10,lujiahai,qq:2318663482,微信:,yugongcr,2002,年,11,月,19,日,健康报,在头版报道,北京市某医院的某临床护士在捆扎病房污物口袋时,左手食指被,1,支用于艾滋病病人的输液针刺破。,早在19世纪中期,医院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就发现一位参加尸解实验的同学在尸解时刺破了手,所感染的病菌与当时引起产褥热的病菌相同。发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布氏杆菌病实验室的一起布氏杆菌泄露事件,共感染了45人,死亡1人。,医务人员HBV感染率比普通人高10倍,全世界3500万医务人员,每年300万人发生职业暴露,7万人感染HBV,1967年德国马尔堡;马尔堡病毒(31人感染,1/4死亡),1976年刚果 埃博拉河,埃博拉病毒(全世界1100感染,793人死亡),生物安全事件,以黑框标出的去世作者有:Mbalu Fonnie,Alex Moigboi,Alice Kovoma,Mohamed Fullah,Sheik Humarr Khan 和 Sidiki Saffa。让人震惊和难过的是,他们名字后面有个共同点,都注明了个,“,3,”,,即隶属于塞拉里昂凯内马政府医院(Kenema Government Hospital,Kenema,Sierra LeoneKGH),他们是工作在抗埃博拉第一线医护人员和科技人员。,一篇Ebola论文之沉重:六名作者去世,Ebola,Latest available situation summary,18 September 2015,Genomic surveillance elucidates Ebola virus origin and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2014 outbreak,A:圆圈的大小代表发病人数,颜色代表暴发年份;,B:本次暴发的发病数时间推移变化,两个最多的国家是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C:塞拉利昂的行政区划病例数,颜色越深越多;,D:78个患者中分离出来病毒的基因组;,E:分离出来鉴定基因组(红色)都在正常的变化范围内(蓝色);,A:病毒基因组的(无根)进化树,长度代表核苷酸不同的多少;,B:暴发的病毒与1976年暴发至2014暴发的(根到枝)的拟合比较好(蓝点离线最近);,C:病毒基因组时间上的(有根)进化树,A:软件分析本次暴发病毒与前次暴发病毒间的亲缘关系;,B:推定的传播病毒株的序列变化和亲缘关系,(SL=塞拉利昂,GN=几内亚,DRC=民主刚果共和国),生物安全事件,A:最上面一长条代表病毒的基因组,突变,一列代表一个患者,最上面一行表示基因的突变类型(绿色:同义氨基酸无变化,粉红色:非同义氨基酸有变化,基因间:灰色);,B:每日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单独列出来突变类型(2和3);,C:78个患者体内的都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D&E:12个患者都带有iSNV这个突变;,F:2014年疫情和历次暴发的病毒株基因组的替代率;,G:不同时间尺度观察到的非同义突变(粉)和同义突变(绿)的变化;,H:一段时间内采集病毒株的遗传变异。50个突变(短横线)和29个新的病毒谱系(长破折号)观察。,outline,总论,一,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二,血液及代替品的生物安全,三,一、总论,凡是为预防、诊断、治疗任何人类疾病或损伤、或者评价人类健康而对人体的物质进行生物、微生物、血清化学、血液、生物物理、细胞或者其他类型检验的部门,统称为临床实验室。,2004,年北京再度发现,SARS,病例,,WHO,驻中国代表处发言人沃雷,罗迪亚在谈及这次被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的,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时说,人为的错误有好几种,比如,实验室本身的条件、实验室里的粗心、实验室里的管理不善等等。不过,无论怎么样,无论在哪里,实验室总会发生一些错误。,临床实验室每天要处理来自临床的标本,如血液、穿刺液、分泌物等,对这些“未知疾病标本”无法知其危险程度,因此,每个临床实验室每天都面临生物安全隐患。,临床实验室危害源,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易燃性、,腐蚀性、,有毒性、,强酸性化学品等,电器设备、,辐射、,噪声等,细菌(,bacteria,),结核杆菌(职业:,3-9,倍的感染率),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od-shaped Bacterium,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Rod,clubed-shaped Bacterium,(causes diphtheria),病毒(,viruses,),狂犬病病毒,Rabies,DNA,肿瘤病毒,DNA tumor viruse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Harrington和Shannon在1976年的调查中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与志贺菌已成为英国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最为常见的职业性感染原因。,我国某传染病医院30年结核病发病人数占全院职工的10.8%。其中:医师占31.48%、护士53.70%、医技人员占11.1%、机关后勤人员占3.70%.,临床实验室生物污染的原因和种类,对空气的污染,对水的污染,对物体表面的污染,实验室排出及扩散出,的空气是重要原因之一,医院污水,操作不当或感染性,物质的溢出造成,地面、仪器等的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受到实验室生物污染而发生的感染。,实验室感染,3,起严重的实验室,SARS,病毒感染事件追述,年月日,新加坡一名患者被确诊感染了非典病毒。这名岁的新加坡华人男子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专门研究西尼罗病毒的微生物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由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调查小组认为,不恰当的实验程序、以及西尼罗病毒样本与SARS冠状病毒在实验室里的交叉感染,可能是这名患者感染非典病毒的原因。,新加坡的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中国大陆的实验室感染事件,2004,年,4,月安徽、北京先后发现新的,SARS,病例,经证实分别来自于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受到,SARS,感染的两名工作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毒室跨专业从事非典病毒研究,采用未经论证和效果验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普通实验室内操作非典感染材料,发现人员健康异常情况未及时上报。,中国台湾地区实验室感染事件,2003,年,12,月一名台湾的,SARS,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感染,SARS,病毒。台湾这名感染非典的詹姓研究人员工作的台湾,“,国防预防医学研究所,”,属台湾军方研究单位,位于台北县三峡,设立在山洞中,以两层阻绝设施与外界隔离。,这所实验室拥有全台最顶尖的实验设备,实验室等级列为P4,是台湾唯一的,“,第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超过,“,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及,“,台大医院,”,等P3等级的实验室,被誉为台湾生化资源重镇。在亚洲仅有日本拥有同等级的生物实验室,目前,全球有8个P4实验室在运行,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原因是由于研究人员詹姓中校在实验室内未能遵守规章,因操作疏忽而感染SARS。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台湾SARS实验室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手不足,科研人员常常单独工作,提高了发生意外和错误被忽视的风险。,“,詹中校条款,”,的制定:实验室双人操作,研究人员不可兼做工友和清洁职员等,。,实验室感染的途径,空气传播:接种环、吸管、注射器使用时,经口传播,直接接种:针刺、划伤等,黏膜接触:如,HIV,能通过眼结膜进入人体,节肢动物媒介,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硬件管理,实验室设备,个人防护设备,一级防护,二级防护,软件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人员素质等。,管理责任,实验室管理层对所有员工和实验室来访者的安全负责,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规定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根据实验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内容和设备设施等特点,对涉及的任何危险以及如何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详细作业指导书。,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持证上岗,新工作人员经过培训通过考核后,还须与有资格的工作人员一同工作,1,个月,才能获得上岗证。,所有人员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新的培训,建立并保存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档案,实验室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高压灭菌器的检查、维护和更新,生物安全柜检测,高压灭菌器定期检测灭菌效果,安全记录,职业性疾病、伤害和不利事件记录,危害评估记录,危险标识,危险废弃物记录,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实验室分区,清洁区,(,工作区,),:包括办公室、休息室、培养基室等,半污染区(防护区):包括缓冲间、更衣室和卫生通道等,污染区(核心工作间):包括样本收集区、处理区、培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等,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出口通路,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食物不能存放在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的材料存放处,应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吸烟,工作区内应禁止化妆(手霜除外)和处理隐形眼镜,不应佩戴戒指,耳环,腕表和手镯等,利器,包括用过的针头不应折断、重新戴套或被动戴套。,应鼓励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接触的生物体感染。,丢弃的利器应立即放入耐扎容器中,所有离心机应该有封闭的盖子,旋转时不能掀开,禁止使用口吸吸液,所有样本和废弃物应假定含有活性病原体,应以安全方式处理。,所有进行涡流搅拌的样本应置于有盖容器内,标本应以确保承运人员、公众和接收实验室的安全的方式运送,并遵守法规要求(危险物品运输法规),二、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实验室理化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通则,2006,年,09,月,25,日,西安交大电气绝缘教学楼内的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并起火,正在实验室的兄弟俩不幸被烧伤,其中一人为西安交大在校博士生。,2008,年,3,月,13,日晚上,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动力楼发生特大火灾,过火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有,30,多个房间被烧毁,包括约,10,个实验室,多年收藏的学术资料也遭到毁坏。,电气设备安全准则,连线:仪器连线必须使用带有接地的三根线的护套线,不可使用普通的塑料绞线。,严禁私拉乱扯。,接地:仪器应有良好的接地,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及安全系数。,检查:如遇线路老化或损坏应及时地更换。,触电:断电或,绝缘脱离 急救,防火,隐患的估计和研究,易燃易爆物,火源隐患,(电、火、气、试剂),1.,加热,进行蒸馏实验和消化样品时,应使用加热套和封闭式电炉,不应使用明火加热。,安全使用酒精灯。,2.,明火,在使用易燃气体和易燃试剂的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灭火,学会使用灭火器(一拔、二握、三瞄、四扫)。,易燃固体、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和带电物体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导线或电器着火时,应先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切不可用泡沫灭火器,此灭火器导电。,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地脱掉衣服,并用水灭火。或就地滚动,切忌外跑。,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安全准则,所有化学危险品的容器都应有清晰标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向工作人员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应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显示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的特性。,清华才女朱令离奇铊中毒,复旦大学中毒研究生不治身亡,典型事故,2010,年,9,月,9,日,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一间实验室,9,日发生有毒化学品泄漏事件,一名职员打开实验室内储存柜时,发现柜内一樽一公升已稀释丙烯醛出现液体泄漏及冒出浓烈刺鼻气味,职员吸入气体不适要送院治理。,气体,直立放置时要稳妥;气瓶要远离热源;避免曝晒和强烈振动;,一般实验室内存放气瓶量不得超过两瓶。,氢气瓶和氧气瓶不能同存一处。,1.珠海市斗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120救护车司机错将胃管接入氧气瓶 老人七窍流血而死。,2.错将氮气当氧气,放在手术室,2009,年,3,月,12,日,德国汉堡,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因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被怀疑已经感染埃博拉病毒,虽然被注射器刺到,但因为进入体内的病毒量较小,所以发病的几率并不大。但目前并无被认可的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案,而它的致死率则高达,90%,。,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病原微生物危险度分级,WHO&,通用要求 危险度,14,级,(,渐高,),条例 危险度一,四类(渐低),危险度,1,级 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危险度,2,级 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危险度,3,级 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危险度,4,级 个体和群体危险均高,临床检验相关生物危险等级分布,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评估应从三个方面予以考量,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流行性,实验室环境及实验室操作的特殊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免疫状态,在对相对信息了解较少时进行危险度评估时,应谨慎地采取一些较为保守的标本处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标本取自患者,处理此类标本时最低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根据使用的一级和二级防护屏障的不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四级。,按防护水平由低到高排列即:,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一级生物安全防护(,BSL-1,)实验室,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适用于非常熟悉的致病因子,在开放的实验台上开展工作。,二级生物安全防护(,BSL-2,)实验室,实验人员接受过致病因子处理的培训,进行实验时,限制进入。某些可能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过程,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其他物理安全设备中进行。,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感染上严重的甚至是可导致生命危害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三级生物安全防护(,BSL-3,)实验室,2008,年,9,月,2,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中山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下达了认可决定通知书,并颁发实验室认可证书,该实验室正式成为卫生系统在华南地区获批准的第一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山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于,2005,年,6,月开始筹建,挂靠在中山医学院,位于,北校区微生物楼八楼,。,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危病毒实验室,让梅里厄 P4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防护(,BSL-4,)实验室,你知道吗?,科研人员进入四级生物安全防护(,BSL-4,)实验室,必须换上特制的正压防护服。进入到实验室核心区,先后得穿,4,层防护服、戴两层口罩、眼罩、防护鞋、手套等。有时手套要戴,6,层。如室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空气传播,还得戴上面具。光穿防护设施至少得花,30,分钟。,有人把,P4,实验室叫做,“,魔鬼实验室,”,,特殊的空调系统,空气过滤程度达到,99.999%,,实验室采用定向负压系统,其核心区的压强达到负,40,帕,这样实验室空气的流动,只能是通过高效过滤器从外面进来,而保证实验室内的空气不向外流动。,1.澳大利亚:,(1)Geelong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VIC)。,(2)Coopers平原昆士兰卫生署(QLD)的病毒学实验室。,(3)国家高安全性实验室,维多利亚传染病参考实验室在北墨尔本(VIC)的主持下运作。,2.法国,LABORATOIRE P4让,梅里厄在里昂。,德国,(1)菲利普斯的马尔堡大学病毒学研究所,,(2)the 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在汉堡。,意大利,(1)拉扎罗斯帕兰扎尼医院国家传染病研究所。,(2)Polo Universitario-(Milano).,美国保持至少8个生物安全4级设施,目前正在规划至少7个:,国际(BSL-4)实验室,防护装备,壁挂式洗眼器,护目镜,防护服,2003,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协议书,,这意味着中国内地首座,P4,实验室将落户武汉。,临床实验室基本安全操作规程,临床实验室标本处理,所有操作戴手套,采血人员受过培训,血清分离时注意眼和黏膜的保护,规范操作技术以减少气溶胶产生,使用消毒剂处理使用后的移液管和溢出标本,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应用镊子夹取,丢弃前应清除污染和高压灭菌。,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禁止口吸,污染的移液管应完全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锐利物品,禁止直接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离心机,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生物安全柜,保持负压,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其运行性能进行验证,可减少气溶胶暴露,有关实验室意外处理规程,泄露事故,:,立即清洗发生泄漏的区域,上报,吸净漏出的液体,清洗发生泄漏,的区域,尽可能使用漂白剂、酒精或苯酚对工作台进行消毒,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时,则应立即更换。,Lynda Anold 1992,年,5,月以外科护理学士毕业,当年,9,月的一天,在为急诊病人用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时,拔出针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93,年,4,月确诊感染了,HIV,,她当年只有,23,岁。由她倡导的在全美国掀起了自觉使用安全锐器的运动已经有十年。,Karen Daley,(公共卫生硕士,注册护士)以她自己,1998,年在丢弃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了手指不幸感染上,HIV,和丙肝的遭遇,对提出设立防止针尖扎伤法案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陈述,因此加快了该法案的立法进程。,锐器所致事故性划伤或擦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随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美国调查:医务人员中每年至少发生60万次钝器伤,埃及:医务人员中69.4%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针刺伤,35.6%医务人员最近3个月曾发生过针刺伤;,台湾:医务人员每年高达87.3%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伤;,医生中42.5%的锐器伤是侵入性操作;护士中39.1%锐器伤是处理针头;清洁工中95.4%是清理医疗垃圾污染的针头刺伤。,锐器所致事故性划伤或擦伤,传染性物质溅入黏膜,标本或传染性物质溅入黏膜或间接接触,应立即用专用装置清洗,再用滴眼液或漱口液清洗。,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微生物实验室相关安全准则,微生物实验室有关标志,在实验室门口应贴上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有关致病因子名称、生物安全级别、免疫接种要求、研究人员姓名电话、实验室中佩戴的个人设施、出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与程序,微生物菌种的分类及保存,分类:依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四类。,保存:详细历史和实验资料;,对菌种采取妥善可靠的保存;,建立严密的安全保管制度。,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废物(,waste,),:,使用者不再使用的一切物品称为废物。,化学废物安全处理,感染性废物安全处理,锐利物安全处理,无害废物处理,化学废物安全处理,1.,废物分离,:,有害化学废物不能与一般废物、无害化学废物、放射性或感染性废物相混合。有害化学废物在产生后应分别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2.,工程控制,:,通风措施、相对封闭及隔离系统、安全措施、防火措施和安全通道。,3.,操作控制,:,实验室应有完备的处理技术,以确保仪器、工作面和防护设备的污染在最低水平,4.,化学废物处理的选择,对无法确定特性的废物,不能做任何处理,清除废物前尽量减少其有害程度,严格禁止有害废料与一般废料或固体废料混合处理,感染性废物安全处理,感染性废物指能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废物,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感染性废料最常用的处置方法是灭菌和焚烧。,其储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实验室应有针对传染物泄露等的解决计划。,生物废物容器,废针头容器,生物危害样品转移箱,锐利物安全处理,锐利物指所有能穿透皮肤的物品。需与其他废物分别存放。,针的处理,尽量减少对针具的操作,放入硬质、防刺破的容器内。,美国于,1987,年防护措施中提出禁止回套针帽。应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自动套帽的静脉导管、安全型注射器(自动回缩针头)、使用锐器收集箱等,有资料显示,锐器收集箱的使用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血液安全是指血液以及血液相关的的生物制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问题,由于血液以及血液相关的的生物制品不但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作为许多传染病的载体,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可以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伤害,所以血液以及血液相关的的生物制品的安全备受关注。,三、血液生物安全,1983,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要把高危人群(吸毒者、同性恋、性工作者等)排除出献血员队伍,,1983,年,4,月,柳叶刀,杂志报道首例经输血传播艾滋病的事例。,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仍有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经输血传播艾滋病的现象。全世界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的病例,占总报道病例的,3,5,。,据中国台湾网报道,台湾高雄惊传艾滋病感染者献血的案例,一名,30,岁的男子献血时被验出艾滋病毒,由于他,9,年来已献血,10,多次,台,“,疾管局,”,紧急追查发现,已有,3,名民众在今年接受了这名男子的献血,其中,1,人在手术后死亡,另外两名确定感染艾滋病毒。,英国媒体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英国约有,4500,名血友病患者因使用的血液制品感染了致命的艾滋病毒(,HIV,)或丙肝病毒,目前已有超过,2000,人死亡,还有一些人处于重病晚期。而造成这一重大医疗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多届政府都没有理会专家提出的关于从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品受污染的警告,仍然允许医院使用这些制品。,安全的血液是指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没有也未曾患过任何严重的疾病的供者的血液。,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HIV,梅毒,疟疾,病毒性肝炎等,1998,年,10,月,1,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由,1998,年的,22%,上升到,2005,年的,95.5%,,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由,1998,年的,5.5%,上升到,2005,年的,84.7%,。,2009,年我国年献血总人次达到,1100,余万,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从,1998,年的,5.5%,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已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城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由计划无偿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的转轨。,广东佰易血液制品被指携带丙肝病毒,2007,年,1,月,22,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叫停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此药品疑被感染了丙肝病毒,多位患者用药后出现,“,丙肝抗体呈阳性,”,。,世纪年代和年代初,加拿大万多名血友病患者因误用被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许多人因此死亡。年加拿大警方对加红十字会、佩罗特等人及阿莫尔公司提起诉讼,指控他们疏于职守,未能有效阻止被污染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湖北大冶,1,家医院,80,余人,12,年前输血感染艾滋病,2009,年,9,月,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38,岁的张凯(化名)被查出艾滋病。,起因于,12,年前一次车祸中受伤,被就近送往位于大冶金牛镇的大冶市二医院救治,输血感染。,贵州平塘县一名输血者造成,85,人感染丙肝,2009,年,3,月,26,日,公安部门以涉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罪刑事拘留了平塘县人民医院原院长黎昌,当地政府提供的,“,平塘县输血感染丙肝病毒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显示,输血感染丙肝病毒事件,110,名受血者中,经查,因疾病或意外死亡,25,人,余下,85,人。,”,安徽安庆,15,名血透患者确诊医院内感染丙肝,2009,年,12,月,21,日上午,有,6,名患者向安庆市卫生局反映:他们在宜城医院进行血透期间感染了丙肝,并称除他们之外,医院内还有其他患者也同样感染了丙肝。,初步调查情况表明,目前在宜城医院透析的,77,名患者中,丙肝抗体阳性患者,39,人。其中,,15,例初步确诊为院内感染。,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7,个月中,频繁献血,17,次。两年间,没有经过任何检验的血液,“,顺利,”,地流入,25,名无辜患者体内。加上献血者的两名性伙伴及其中一人的丈夫,共有,28,人感染,,9,人死亡,其余的人无助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我们生命的句号是艾滋死,”,,谁之过?,血液及血液制品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自检不合格退出(主动退出或延期献血;个体永久或暂时屏蔽献血);保密性弃血(献血后回告);,严格献血者的筛查和检测,(研制和推广先进的检测技术,缩短血液检测的,“,窗口期,”,),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自体输血,血液安全预警:即血液安全监测:,“,从血管到血管,”,,保密性和非惩罚原则是顺利推行该原则的前提,血浆病毒灭活,/,去除:,国内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液处理中的暴露因素,针头刺伤。,接触血液:血液顺针头斜面溅出到采血者身;离心分离时引起破袋血液渗出等。,血液检测: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处理标本、拔带血的试管帽、实验加样等不慎将血液、实验物溅到眼睛或皮肤粘膜。,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安全处置废弃物等。,临床实验室安全评估内容和要求,安全主管的职责,安全手册的内容,安全计划的定期审核和检查,危险区域的正确标识,事故、意外和职业病的报告,安全培训计划,员工职责和安全工作条例,个人防护衣物和装置,急救和紧急措施,内务管理,生化危机污染,废弃物处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